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国产午夜三级-国产性大片黄在线观看在线放-国产性老妇女做爰在线-一区一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科學教案

時間:2022-07-15 13:08:01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科學教案匯總5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科學教案匯總5篇

科學教案 篇1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訪問、查閱資料了解青春期特點。 能夠選擇適當的方式表達和交流自己對青春期知識的了解。

  科學知識:

  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發展特點。知道怎樣正確對待青春期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青春期變化是人體正常發育。 意識到要從科學的角度看待青春期變化。 體驗到青春期是生命中的重要時期。

  教學準備:

  (1)調查提綱、寫給家長的一封信。(2)有關青春期特點的光盤和圖片。 學生準備:收集青春期的資料。

  教學步驟:

  1、課前給家長寫一封信,信里要寫清楚本次課的目的,需要家長幫助做什么,以獲得家長的幫助,完成了解學生生長發育的調查提綱。特別要向家長宣傳早期性教育的必要性,個別地區守舊思想較嚴重,更要做好家長的工作。

  2、導課時可以說:課前,我們圍繞自己的身體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做了一些調查,很感謝同學們和你們的家長對老師的信任,調查活動完成得非常好。下面我把調查結果和同學們說說。

  3、在班里交流幾個比較典型的情況。

  4、談話:在這個時期我們的身體應該出現哪些變化呢?老師給大家介紹介紹。教師可以借助圖片或光盤講解。

  5、談話: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這些變化?

  6、推薦書目:

  《藏在書包里的玫瑰》

  《告訴孩子真相》

  《青春期——寫給女生》

  《青春期——寫給男生》

科學教案 篇2

 總課時:6課時

  第二課時,備課時間:開學第九周上課時間:第十周

  一、教學目標:

  1、借助身邊熟悉的事物體會大數,并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數。

  2、通過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大數的學習,讓學生從多種角度感受大數,促使學生重視大數的現實意義,以發展學生的數感.

  二、教學重點:正確使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于10的數。

  教學難點:正確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學計數法中n與數位的關系教學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探索發現:(大 家幫 老師解決下面一個問題:)

  20xx年十一黃金周我國外出旅游人數為178000000人次,人均消費448元,請計算全國十一黃金周期間旅游消費總額為元.(誰上黑板寫出你的答案,師點評)

  你知道科學記數法的一般形式嗎?;(教師點撥)

  a、n滿足的條件是:a:,n:。(小組討論解決)

  判斷下列數據的記數方法是科學記數法嗎?(是打“√”、否打“×”)

  1、3.5×103();2、0.5×106();

  3、30.3×108();4、10×102(). (自主練習,學生講評)

  (二)、攻克新知:

  (一)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別忘了同你身邊的人探討啊!

  A:100=10()B:320=3.2×100=3.2×10()

  1000=10()4050=4.05×=

  10000=10()52000=×=

  如何確定n的值(本環節采取自主解決后,組內討論訂正,然后選代表到黑板板書)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

  1、51000000000=2、3705000=3、572.5=.

  (自己練習后教師批改,一組批改一位,然后相互批改)

  (二)相信你!能寫出下列各數據的原數

  1、天安門廣場面積約是4.4×105平方米,原數:;

  2、北京故宮占地面積約為7.2×105平方米,原數:;

  3、某整數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a×108,整數位是位.

  (三)怎樣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我們身邊的數據呢?

  1、我們會場有3百人,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

  2、我們學校有2千人,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

  3、13億又該怎樣表示?.

  (四)生活中的數據我也能用科學計數法來表示:

  (1)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占地面積為170000平方米,藏書約為25000000冊,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以上數據.

  (2)調查本校的人數,如果每人借閱10本書,那么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大約可以供多少所這樣學校的學生借閱?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結果.

  2、一個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約為每分鐘70次,一年大約跳多少次?用科學記數法表示這個結果,一個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數能達到1億次嗎?

  (先自主解決,再組內交流解決,注意學困生,最后黑板板書,教師點撥)

  3、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7400000=,40億=;

  4、寫出下列各數據的原數: (1)一天的時間為8.64×104秒,原數為; (2)全球每年約有5.77×1014立方米水轉化為大氣中的水蒸氣,原數是;

  (五)、合作探究:

  1、我國陸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約為959.7萬平方千米,用科學計數法表示為 平方千米,又可以表示為平方米.

  2、估測你所在學校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我國的陸地面積相當于多少所這樣的學校,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A組:書中202,1題。203,2題。

  B組:書中203問題解決

  C組:課外題

  六、教學反思:

  采用多種方法,如口答,練習,討論交流包括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等,重視學生能否從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及時反饋給教師。根據反饋情況,給學生以恰當的評價和鼓勵,及時進行教學調整,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在“觀察折疊小人”活動中能夠有所發現,提出問題。

  2、能夠從琴納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啟發,知道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解答的過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科學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課的學習產生興趣。

  2、想知道,愛提問。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科學是什么。

  教學難點:從科學家的經歷中了解科學探究的大致過程。

  教學準備:

  插圖、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從這學期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科學”。

  2、提問:你知道科學是什么嗎?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學是什么。

  (1)、討論“什么是科學?”

  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

  (2)、引導學生看課本第2頁插圖,開闊一下視野。

  (3)、提問:圖上的人在做什么?讓學生說一說插圖的內容,教師適當地加以補充說明。

  (4)、談話:只有科學家那里才有科學嗎?你有沒有做過下面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書中圖片)想一想,你為什么想做這些事情?(學生交流)

  (5)、師生小結: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2、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師講故事、學生自己閱讀等不同方法讓學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問: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琴納是個善于觀察和思考的醫生。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他有什么發現?(學生交流)

  (3)、正因為有了這個新發現,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問題?此后,他又分別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提出問題——尋找可能的原因——做試驗證明——試驗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復述一遍琴納的故事嗎?學生復述故事。

  (6)、搜集資料,找出其他科學家在研究活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學是什么。

  (1)、教師講解并演示活動方法,學生嘗試操作。

  (2)、要求學生邊做邊觀察,然后說說自己有什么發現。

  (3)、學生匯報。

  (4)、提問:有誰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學生回答,若沒有學生能說出來,教師作簡單介紹)

  三、全課總結:

  1、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告訴我們科學究竟是什么嗎?

  2、學生分組交流,并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的想法。

  3、總結: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板書)

  1.2做一名小科學家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探究紙鸚鵡“站立”的秘密活動中提出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

  2、學會從身邊的事物中提出問題。

  知識與技能:

  找出自己親身經歷的事與科學家發明創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從小做一位小科學家。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曲別針、卡紙等。

  學生準備:剪刀、彩筆、夾子等;課前收集自己最喜歡的科學家的資料。

  教學重點: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動與科學家研究活動的相似之處。

  教學難點:找出降低重心使物體平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會站立的紙鸚鵡導入:

  1、教師出示會站立的紙鸚鵡。

  2、談話:今天科學課老師帶來了一只紙鸚鵡,它能夠站立在老師的手上。好玩嗎?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個呢?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制作紙鸚鵡,探究其中的奧秘。

  1、教師介紹做紙鸚鵡的材料。

  2、學生動手做,教師巡視指導。

  3、嘗試:讓紙鸚鵡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紙環上。(或成功或失敗)

  4、引導學生思考:鸚鵡為什么能站在紙環上不掉下來?(怎樣才能讓鸚鵡站在紙環上不掉下來?)

  5、分組試驗,商量可行辦法。(提示:把想到的辦法簡單記錄在活動記錄紙上。)

  6、分組匯報、評價方法的可行性和簡便性。

  7、教師做整個活動的總結。

  活動二:想辦法讓更多的東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問:除了讓紙鸚鵡站在你的手指上,你還能讓其他東西(比如:鉛筆、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嗎?

  2、學生分組活動。

  3、談話:別上回形針試試,換作夾子試試。

  4、交流發現,尋找相似之處。

  (1)、提問:剛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體是否能站立時有什么發現呢?

  (2)、學生交流、匯報。

  (3)、談話:同學們想想看今天我們科學課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課后繼續研究怎樣讓更多的.物體站起來。

  (三)、總結拓展。

  1、講述:科學研究是個復雜的過程,有些結論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現在都內有得到準確的答案。比如:……

  2、談話:運用大家發現的原理,可以讓許多物體“站”起來,你能利用這個原理制作一個玩具嗎?

  3、你們準備怎么做?做之前需要準備些什么?

  4、學生分組討論、思考,鞏固課中的學習發現。

科學教案 篇4

  4.1 各種各樣的巖石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以個人參與或小組參與為形式,獲得在野外尋找巖石的親身經歷。

  2、在課堂中能夠,讓孩子經歷觀察巖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巖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過給巖石分類,讓孩子經歷一個簡單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孩子運用語言解釋問題的能力。

  4、讓孩子獲得豐富的研究巖石的愉悅情感。

  教學重點:

  用一些標準給巖石分類。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巖石,能想出不同的分類方法。

  教學準備:

  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形式,收集各種各樣的巖石。教師也應該準備大量的常見的一些巖石,同時還可以準備一些本地區常見的巖石。還應給孩子們準備一些觀察工具:放大鏡、盛水的燒杯、記錄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關于地表巖石風貌的錄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圖片。

  1、巖石是地球的主要組成部分,到處可見。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巖石?

  2、你玩過巖石嗎?你是怎么玩的?

  3、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研究巖石。出示課題:各種各樣的巖石

  二、探究過程

  1、開個石頭展覽會

  (1)巖石來自哪里? 你的巖石是從哪里找到的?請簡單介紹你的尋找經歷。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再到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2)我的巖石觀察 請你選擇一塊感興趣的巖石進行觀察。你準備怎樣去觀察它呢? 請你大概估計一下,你會觀察到巖石的幾個特征? 學生自主觀察探究,教師巡回指導。

  (3)我的巖石觀察記錄交流 你用了哪些方法對巖石進行觀察? 你觀察到了巖石的哪些特征?有沒有超過自己的估計? 你對同學的觀察描述有沒有補充或意見? 注意,在學生交流觀察到的巖石特征時,要強調觀察方法與觀察描述之間的對應關系,對學生的非觀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導。

  2、給巖石分類

  (1)這些巖石可以分類嗎? 這些巖石可以分類嗎? 如果讓你給這些巖石分類,你會怎么分呢? 這里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分類標準不要輕易否定。

  (2)給巖石分類 請你選擇任何一種標準,給這些巖石分類。 小組分類活動開始,教師巡回指導。

  (3)巖石分類結果交流 你們將巖石分成了幾類?是按什么來分的? 你們想到了多少種不同的分類方法?不同的分類方法結果一樣嗎?

  (4)這塊巖石屬于哪一類 這塊巖石屬于哪一類呢? 這一教學環節主要在于應用。教師可以根據地域特色提供的相應的巖石,也可以由學生來提供。

  三、小結

  師:課后,你可以再找些巖石來觀察。想一想,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巖石。

  板書設計:

  4.1 各種各樣的巖石 1、開個石頭展覽會 2、給巖石分類

  4.2 進一步觀察巖石

  教學目標:

  1、學生利用感官的觀察和借助工具的觀察獲得巖石構造的感性知識。比如“這塊巖石像是卵石與泥土擠在了一起”。描述中較為確且的運用一些諸如“擠、壓”等詞匯。

  2、學生能用多種方法觀察巖石,能較細心的觀察面前的巖石,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推測與假設。

  3、通過進一步研究和觀察巖石,學生對巖石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觀察過程中不斷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

  教學重點:

  能對觀察到巖石的現象進行合理的推測和假設。

  教學難點:

  通過模擬火山噴發實驗,進一步研究巖石。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大量的巖石(在第一課時中已經分類),教師提供典型的三類巖石代表。放大鏡,小刀,榔頭,鉗子等。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給巖石開了個展覽會,我們發現有的巖石用手摸上去覺得比較粗糙,有聞起來有點氣味、還有的稱了一下比較重。

  二、探究過程

  1、進一步觀察巖石

  (1)各小組拿出第一組巖石研究(選擇沉積巖類)

  ①活動一 (以上性質)是為什么呢?(怎么會這樣的呢?) 可能和它們的出處有關? 可能和它們的形成有關? 學生根據以上主題開展研究活動,將研究的內容和結果(猜測)記錄在記錄紙上。學生觀察結束,匯報觀察結果。(巖石的內部構造、特征等)

  ②活動二 主題:

  1、根據活動一觀察到的內容猜測巖石(一種或者一類)巖石是怎么形成的。 巖石的形成與地殼運動有關嗎?(說出“有關”的理由)。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研究,能用學過的知識作為證據證明自己的猜測。

  (2)各小組拿出第二組巖石研究(選擇浮石、大理巖等)

  ①活動三 仔細觀察這些巖石的特殊性質。 猜測這些巖石的成因? 小組觀察,發現這幾類巖石的特殊性。

  2、火山噴發實驗 教師演示火山噴發的模擬實驗。(或者火山噴發的錄像。) (熔巖冷卻后會怎樣?熔巖侵入大地和原有的巖石相碰會怎樣……) 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對照觀察結果解釋這幾類巖石的形成原因。 提供閱讀資料(見后面資料),給巖石分類。 3、給巖石分類 活動四 主題:給自己收集來的巖石根據下表分類: 巖石的種類 種類名稱 形成原因實例(自己帶來的巖石) 討論:巖石的形成原因與巖石的性質有關嗎?

  三、小結:

  說說自己還有那些些新發現和感興趣的問題?

  板書設計:

  4.2 進一步觀察巖石 1、猜猜它們的來歷 2、火山噴發實驗

  4.3 巖石的組成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觀察認識常見的幾種礦石。知道巖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2、學生利用工具,多種途徑發現巖石的成分。通過對巖石的觀察,收集記錄巖石的一些性狀。通過閱讀資料,能夠確定一些描述礦物特征的標準。

  3、學生對研究身邊的礦物有濃厚的興趣,將生活中的發現利用所學知識檢索定位。

  教學重點:

  觀察幾種常見巖石,了解巖石的組成。

  教學難點:

  能描述常見的礦物。

  教學準備:

  小刀,塑料片,硬幣,釘子,放大鏡,稀鹽酸,滴管,閱讀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你們想知道巖石是由什么組成的嗎?今天這節課來研究巖石的組成。

  二、探究過程

  1、研究花崗巖 請大家拿出花崗巖,進行觀察活動。

  ①活動一 仔細觀察花崗巖,我們進行小組間的競賽,比一比那個小組發現花崗巖的秘密多。 小組派一代表,參加其他組的討論研究,交流發現所得。 教師參與小組的研究。 教師在研究過半,適時的提供云母、長石、石英礦物標本。 學生利用提供的礦物標本鑒定花崗巖的成分。

  ②活動二 教師提供閱讀資料“石英、長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檢索定位花崗巖的組成成分。 學生認識一些礦物標本。

  2、常見的礦物 教師提供一些礦物標本,學生試著觀察,進行描述兩塊不同的礦物標本。 (描述中要求學生不是比較它們的異同,而是分別描述他們的特征。) ①活動三 教師提供礦物資料卡,學生閱讀后明確描述礦物著重于哪些方面,試著模仿描述。 對于其中的一些特征能尋求比較的標準,方法可以是多種。 制定自己帶來的巖石進行礦物鑒定分析卡。

  三、小結 通過我們的研究我們知道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同學們你們在研究過程中還有其它的發現嗎?

  板書設計:

  4.3 巖石的組成 1、美麗的花崗巖 2、常見的礦物

  4.4 怎樣觀察、描述礦物

  教學目標:

  1、引導和推動孩子開展觀察、描述礦物的活動,積極鼓勵孩子在課外或校外繼續開展一些研究礦物的活動。

  2、組織和指導孩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研究活動過程: 經歷對金屬、玻璃等物體進行光澤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經歷對礦物進行光澤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經歷對銅、鐵、鋁及礦物進行硬度比較的描述的過程; 經歷對礦物條痕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3、指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獲取一些礦物光澤、硬度、條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學知識,鼓勵孩子綜合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研究,讓孩子在認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發展。

  教學重點:

  能用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描述礦物。

  教學難點:

  能對觀察的礦物進行描述。

  教學準備:

  讓孩子們準備銅鑰匙、小刀、鉛筆、礦物石及紙標簽等。老師給每一小組提供一份材料,包括:銅片、鐵釘、玻璃、泥土、絲綢,提供石英、長石、云母三種不同的礦物(可以自定),準備手電筒、普通瓷磚(或表面不發光的陶瓷)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知道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那我們會對礦物進行描述嗎?今天這節一起來學習幾種簡單的方法。

  二、探究過程

  1、觀察礦物的光澤

  ①觀察玻璃的透光與反光 把玻璃平放在桌子上,用手電筒照射玻璃表面,你有什么發現? 把玻璃用手豎著舉起,用手電筒照射玻璃表面,你有什么發現?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觀察“用手電筒照射玻璃”發生的現象,讓學生了解物體透光與反光的現象,并能夠準確地描述出來。)

  ②觀察不同物體的透光與反光 用研究玻璃的方法,觀察研究磚頭、泥土、銅片、絲綢等物體的透光與反光。 學生分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匯報交流這些物體的透光與反光狀況。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用“觀察玻璃的方法”來研究其它的物體,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要指導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描述清楚,這里隱含著一種比較描述的方法。這對于描述礦物有著重要作用。)

  ③觀察礦物的透光與反光狀況 請你仔細觀察石英、長石和云母的透光與反光狀況。 請你準確地描述這三種礦物的透光與反光狀況。 出示煤炭,說說它是什么光澤?

  2、觀察礦物的軟硬

  ①比較銅片、鐵片和鋁片的軟硬。 用銅片和鐵片相互刻劃,你發現了什么現象? 用銅片、鐵片和鋁片三種物體相互刻劃,你又發現了什么現象? 你能解釋這些現象嗎?試一試。 比較物體的軟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

  ②比較礦物的軟硬 你有辦法比較這三種礦物的軟硬嗎? 請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種方法進行比較。把礦物按從軟到硬的順序排列。 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這說明了什么?

  3、觀察礦物的條痕

  ①觀察鉛筆的條痕 用鉛筆在白色瓷板上劃一劃,你有什么發現? 鉛筆條痕的顏色與筆芯的顏色有區別嗎?

  ②觀察礦物的條痕 用石英、長石和云母在白色瓷板上磨擦,你有什么發現? 這些條痕的顏色與礦物外表的顏色一致嗎? 觀察比較自己收集來的礦物的條痕。 礦物條痕的顏色和礦物表面的顏色相比,誰是礦物的本來顏色呢?為什么?

  三、小結 板書設計:

  4.4 怎樣觀察、描述礦物 1、觀察礦物的光澤 2、觀察礦物的軟硬 3、觀察礦物的條痕

  第二課時

  一、引入 我們已經學習了觀察和描述巖石的一些方法,現在讓我們來研究一塊自己身邊的礦物吧?

  二、探究過程

  1、研究我們的礦物 ①研究礦物的方法 說一說,你有多少種研究礦物的方法? 我們需要哪些工具幫助研究? ②研究我們的礦物 在小組里挑一塊收集來的礦物,進行研究。 你想怎么去研究呢?(小組討論)

  2、描述我們的礦物

  ①猜猜他是誰游戲。 怎樣描述人的相貌? 你的描述水平怎么樣? 怎樣描述人的相貌? 這一環節的設置目的在于: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別描述班中任意一個同學的相貌讓其余三位同學猜,通過該活動,讓孩子們初步掌握描述物體特征的方法,從而為有效地描述礦物的特征打下基礎。

  ②描述我們的礦物。 你發現了礦物有多少特點? 你怎么去描述這些特征呢? 小組活動:互相描述,評一評。 一起為我們的礦物做份“簡歷”吧

  3、猜猜它是“誰” 請一學生描述礦物,其他人猜。

  4、做一個巖石展示盒 你想做個怎么樣的展示盒 你打算怎么去做呢?三、小結: 布置巖石展示盒展覽時間。

  板書設計: 4.4 怎樣觀察、描述礦物 4、研究我們的礦物 5、描述我們的礦物 6、做一個巖石展示盒

  4.5 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教學目標:

  1、提供巖石圖片及巖石實物,讓孩子經歷尋找巖石變化痕跡的活動過程。

  2、讓孩子經歷假設——驗證的科學研究過程,在經歷活動中了解冷熱、植物、風等對巖石的作用,體驗大自然的力量。

  3、通過觀察描述活動,讓孩子認識改變巖石模樣的主要力量;能夠根據現象,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重點:尋找巖石變化的痕跡,理解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為形式,到野外收集巖石(注意保持巖石的原生態);教師準備各種環境中的巖石圖片或錄像資料。以小組為單位準備酒精燈、鑷子、燒杯、帶蓋玻璃杯、石灰巖(小塊)、6B鉛筆、繪圖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大自然中的巖石是什么樣子的?過了上萬年會怎樣?你們想知道嗎?

  二、探究過程

  1、尋找巖石變化的痕跡

  ①大自然中的巖石是什么樣的 觀察圖片,請描述大自然中巖石的樣子 大自然中的巖石都是一樣的嗎?它們會變化嗎?

  ②尋找巖石變化的痕跡 觀察圖片,你能發現巖石有些什么變化呢? 觀察自己從野外收集來的巖石,你能找到巖石變化的痕跡嗎?

  ③推測巖石變化的原因 推測一下,沙漠中的石蘑菇是怎么形成的? 推測溶洞中鐘乳石形成的原因 出示模擬溶洞形成實驗 (方法:在兩只燒杯中各裝一些硫酸鎂,加水攪拌均勻,取一段棉布條,兩端各系一個金屬環,分別放入兩只燒杯中。在兩燒杯中間放一張白紙,讓棉布條下垂(離白紙約2厘米),靜置一周。在白紙上會形成鐘乳石模樣的結晶。) 自然界中還有什么力量也能使巖石發生變化?

  2、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

  ①冷和熱的作用。 把巖石加熱,它會發生什么變化呢?把加熱的巖石放入水中,它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如果反復進行這樣的試驗,請你推測巖石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學生分小組實驗活動:冷熱對巖石的影響。 實驗現象對你有什么啟發?你想到了什么?

  ②風對巖石的摩擦作用。 觀察活動:在白紙上用鉛筆(6B)寫一個字,有橡皮擦去,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討論:當沙粒被風刮起而撞上巖石時,會發生什么情況呢?經過長時間的作用,巖石會發生改變嗎?(在這一環節中,可以利用這一觀察實驗活動推理風沙對巖石的侵蝕作用。當然,也可以用教材中的觀察實驗活動)

  ③植物根的作用。 出示石膏(石膏中生長著已發芽豌豆),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討論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 出示圖片(巖石中長有植物),說說植物對巖石的作用。

  ④小結 大自然中,改變巖石模樣的力量有哪些? 巖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合作用下發生變化的現象叫風化。

  三、小結

  學習課文之后,談談自己的感想。

  四、板書設計

  4.5 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1、尋找巖石變化的痕跡 2、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

  4.6 巖石、礦物和我們

  教學目標:

  1、讓孩子經歷調查研究活動,探究生活中、身邊的巖石和礦物。

  2、讓孩子在經歷查閱資料的活動過程中,增加對巖石、礦物用途的進一步了解。 3、引導孩子初步樹立起保護、利用巖石和礦物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巖石和礦物對人類的作用。

  教學難點:

  會整理自己調查研究活動的資料。

  教學準備:

  以小組或個人為形式,課前開展孩子調查研究生活中的巖石、礦物活動;同時鼓勵孩子們帶著問題從科普讀物等書或網上查閱相關文字資料。教師收集相關采礦、用巖石與礦物制成的物品等圖片資料或實物。教學過程: 以科學討論會的形式進行教學。

  1、課前調查研究活動。 調查人員: 調查地點: 調查結果 生活、學習用品 所用巖石、礦物

  2、課堂進行資料整理活動。

  3、科學討論會開始。 “猜一猜”活動。 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巖石與礦物,請你介紹一塊最感興趣的巖石或礦物,請大家猜猜它的名稱。 說說巖石與礦物在家庭和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介紹巖石與礦物在其它生產領域中的應用。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由介紹,主動討論,教師的角色應該只是“主持人”的身份。

  4、保護我們的巖石與礦物 你知道巖石與礦物是怎么開采出來的嗎?盡可能讓學生多說說,教師適當也可以出示礦石開采的圖片,幫助學生了解。 礦物開采完后,還有可能再產生出來嗎?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提供一些由于亂開采而帶來生態破壞的場景圖片或錄像,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3、 總結

  板書設計:

  4.6 巖石、礦物和我們 1、巖石和礦物的作用 2、保護我們的巖石與礦物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中國的科技成就對祖國和世界科技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通過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啟發學生學習他們高尚的品德和在艱苦條件下執著追求的科學精神。

  通過科技小報的編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合作學習的精神。

  知識與能力

  1.要求學生掌握:鄧稼先和“兩彈一星”。袁隆平和“秈型雜交水稻”。

  2.引導學生分析:中國的科學家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影響。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指導學生:收集中國現代科學家刻苦鉆研科學技術的事跡。編寫故事,編輯和制作科技小報和在班級交流。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

  運用多媒體電教手段,展示我國近代科技的輝煌成就,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直觀、形象的認識。

  指導學生歸納近代科技的成就,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思路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兩彈元勛”鄧稼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兩彈一星”“秈型雜交水稻”。

  2.難點:“兩彈一星”“秈型雜交水稻”。

  教法與學法

  1.教法:講解法、講述法和談話法,多媒體電教手段演示。

  2.學法:教師引導下的分析討論。

  課前導學

  1.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學生分組查找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鄧稼先、袁隆平有關資料。

  2.指導學生編輯小報:學生預習本課、制作小報。

  板書設計

  第六單元 科技教育與文化

  第17課 科學技術的成就(一)

  一、“兩彈一星”

  1.原子彈

  2.導彈

  3.“兩彈元勛”──鄧稼先

  4.衛星

  二、秈型雜交水稻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教學資源

  1.實物投影儀、電腦、錄像機(或VCD機)。

  2.投影圖片《近程導彈待命發射》。

  3.投影圖片《洲際導彈發射升空》。

  4.投影圖片《返回式遙感衛星重返大地》《袁隆平在田間觀察水稻》。

  5.錄像帶或VCD光盤:紀錄片《東方巨響》片段。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走進科學教案12-08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科學教案《病毒》10-16

科學教案:刷子09-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草在线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8 | 欧美韩国日本在线 | 色婷婷影院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 |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一区麻豆 | 天天操夜夜做 | 朝鲜free嫩白的18sex性 | 福利视频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区二区高清 | 在线韩国伦理 |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视频 | 高清国产一区二区 | 97在线免费看视频 | 成人免费观看完整视频 |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一品 | 手机在线日韩高清理论片 | 在线免费看黄视频 |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男女啪啪后进式猛烈动态图 | 免费一级毛片正在播放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 | 欧美成人性性 | 视频在线h | 亚洲国产乱 | 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波多野结衣日韩 | 成年人免费的视频 | 精品午夜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 午夜私人影院4480yy毛片 | 亚洲国产精品二区久久 | 爱操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 日韩国产片 | 成人1000部免费观看视频 | 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五 | 久久澡人人澡狠狠澡 | 黄色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99综合视频|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 曰韩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