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1
一、聽新聞,帶入情境
1、同學們,我們首光來聽一則新聞:
(電腦播放顯示關于伊拉克戰爭中使用從動物身上受到啟示研發出新式武器的報道。如能選擇近期“新聞聯播”中的相關新聞更好)
2、聽了這則新聞,你最想說什么?
3、是的,大自然不僅風光無限,而且是“人類的老師”,既給了我們許多的警示,又啟迪了人類的智慧,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的啟示》這篇課文,去獲得新的認識吧。
二、閱讀課文,了解大意
1、充分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詞,自己讀一讀。
2、出示生字詞,引導學生運用一定的識字方法準確認讀。
殃 帚 腐 壤 翼 略 鍵 鯨
不折不扣 枯枝爛葉 異想天開 機毀人亡 輕而易舉
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形聲字:“殃、腐、翼、鍵、鯨”等,“殃、壤、鯨”讀準后鼻音。
3、默讀課文,說說每篇短文主要講什么?是怎么歸納的?
三、依托課件,自主探究
1、出示句子,讀一讀,引出探究內容:
⑴ “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⑵ “現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飛機。”
⑶ “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請大家分組進行探究學習,結合課文,點擊并閱讀電腦中“課文鏈接”“仿生學資料”,讀懂上面的語句,聯系課文談一談自己受到的啟示。
2、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引導各小組成員把閱讀網絡信息與閱讀課文結合起來,不要完全脫離課本。自己的啟示和重要的信息資料還可在書旁批注。
四、全班交流,暢敘感受
1、請同學們結合課文中的事例和網絡中的資料,談一談你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舉實例用自己的話談一談。
2、即興演講:
(下面兩個內容任選一個,自主上臺與按座位順序依次上臺相結合)
《“打掃”森林》給我的啟示。
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五、開放網絡,延伸拓展
1、同學們,大自然不愧是人類的老師,它警示我們要按自然規律辦事,維護生態平衡,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它啟迪我們的智慧,讓我們人類有所發明,有所創造,促進了人類科技的進步,改善了人類的日常生活條件。我想,大家一定還想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奧秘,還有更多的感受想對伙伴們說吧,那么就請在網上瀏覽,在討論平臺交流吧。
2、開放校園網絡,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在“討論平臺”或BBS論壇交流,查閱教師網頁中的“動植物天地”,做一做“閱讀測試”,善于操作電腦的同學還可登錄因特網嘗試查閱資料。
3、學生小結學習收獲與感受;教師布置學生課外繼續進行“大自然的啟示”綜合性學習。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大自然能給人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激發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回憶這個單元前面學過的課文,想想每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其實,自然界中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還很多。今天我們就學習課文《大自然的啟示》看看這篇文章又能給我們什么啟示。
2、檢查預習,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3、學習《打掃森林》一文:
⑴ 默讀課文,想想文章的主要內容。
⑵ 為什么題目上打掃兩字要加引號?
⑶ 畫出你讀了本文后理解的生態平衡圖。(枯枝敗葉與動物的生物鏈)
⑷ 從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⑸ 你還知道哪些關于生態平衡的事例?
4、學習《人類的老師》一文:
⑴ 自讀課文,想想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⑵ 從短文中你讀懂什么了?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
⑶ 談談讀懂文章后的感受。
看來大自然、大自然中的生物真的是人類的老師。你還知道相關的是烈嗎,講給大家聽吧。如果讀完這篇短文激發了你的探求興趣,那就趕快再去查找相關資料,在后面的口語交際中大顯身手吧。
5、感悟寫法:
你們在學完這一整篇課文后,發現這篇文章與其它文章在寫法上的不同嗎?為什么這篇課文既有課題又有小標題?
【板書設計】
12 大自然的啟示
要保持大自然的神態平衡
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3
大自然的啟示
教學分析:
《大自然的啟示》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圍繞“大自然的啟示”這一主題安排了四篇課文,它們分別從多角度、多層面地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學知識,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自然、了解自然,并從中受到啟示,同時也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繼續培養學生的默讀與自學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方式獨特,是由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的。《“打掃”森林》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一上任就命令護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砍光除盡,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好心辦了壞事,把森林漸漸給毀滅了。
《人類的老師》短小而又充滿趣味,通過生動的實例,介紹了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研究大自然的特點和規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從而更好地指導人類的發明創造活動,更好地指導我們利用大自然的規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大自然,為人類服務。
文章內容都很簡單,教學中不應把眼光局限于此,前文應重視語言的積累,而后文應更多關注文章表達方法的運用,同時也應注意相關資料的適度拓展。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3.激發閱讀仿生學書籍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把握主要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教學準備:搜集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的啟示的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在11《蝙蝠和雷達》我們學習到了什么內容?
生:科學家們探究蝙蝠飛行的秘密,從中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
生: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生:我們做事認真、努力。
生:蝙蝠通過嘴發出超聲波,超聲波碰到障礙物,反射回蝙蝠的耳朵,蝙蝠就能改變飛行的方式。
師:科學家通過反復研究知道了蝙蝠和雷達的關系,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大自然的啟示》,從中你們又會發現了什么?板書課題:12大自然的啟示
師:通過預習,同學們有沒有什么發現?
生:這篇課文有兩篇短文。
生:打掃森林的打掃加了引號。
師:很好,觀察得很仔細。這篇課文由兩篇短文組成。同學們一定很好奇森林里面雜草叢生、荊棘密布,怎么“打掃”?誰是人類的老師?首先我們來學習生字
二、自由朗讀,學習生字
1、這些詞語同學們認識嗎?大屏幕出示詞語:
遭殃 掃帚 腐殖質 土壤 逞兇 機翼鯨魚 慘禍 關鍵 異想天開 寬敞 生態平衡 棲息 省略
2、指名學生讀詞語。(糾正字音)
3、指名學生領讀,全班跟讀2遍
4、同學們發現了沒有在這些字當中還有個多音字呢,指名學生回答。“掃”
三、學習“打掃”森林
1、會讀了生字詞,我們就先來學習第一篇課文“打掃”森林。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想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先和同桌一起討論討論。
2、指名說說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結構是什么?
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一上任就命令護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砍光,把雜草、枯枝爛葉除盡,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害蟲大量繁殖,森林漸漸被毀掉了。 因果結構,因(1-3)灌木砍光、雜草除盡 果(4-6)害蟲逞兇、森林被毀
3、我們來看看為什么要把打掃加引號呢?
生:一方面,“打掃”不是真正的打掃,而是針對下文所說的“砍光”和“除盡”;另一方面 “打掃”含有批評之意,這一“打掃”對森林有著致命的危險,同時也告誡人們不要做這些異想天開的事情,否則就會自食其果。
4、同學們,林務官下命令把灌木統統砍光,把雜草統統除盡,甚至連地上的枯枝敗葉也不放過。那為什么說他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呢?
生: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害蟲大量繁殖。
師:很好,從哪看出來的?
生:枯枝敗葉,看起來是臟東西,其實,它們腐爛之后,變成腐殖質,能增強土壤的肥力。它們還是一些小動物的食物和隱蔽場所。矮樹叢也是許多動物棲息的地方。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蟲、鳥類、獸類也就多了。許多動物以植物為食,像甲蟲和毛毛蟲吃樹葉、嫩枝,而鳥兒在矮樹叢里營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蟲。
師:這段話里面有很多的聯系。同學們看看怎么將它們聯系起來。
生:枯枝敗葉——小動物——矮樹叢——昆蟲——鳥類——獸類
師:它們構成了森林中的生物鏈,正是這樣的關系才能維持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5、指名說說感受深刻的句子,引出過渡段和中心句。
①把灌木統統砍光,把雜草統統除盡,連地上的枯枝爛葉也不放過。
“統統”說明“打掃”得十分徹底、干凈。
②林務員看著,心里美滋滋的。
“美滋滋”說明林務官對“打掃”的結果非常滿意,欲抑先揚,為后文蓄勢;朗讀時
應略帶得意之情。
③幾年過去了,橡樹和菩提樹的葉子越來越少,光禿禿的像一把把掃帚,有些樹木甚至干枯了。
把光禿禿的橡樹和菩提樹比作掃帚,說明森林被侵襲的程度大。于痛惜中帶給人深深的思考,引出下文。
④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務官異想天開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
過渡句的用法。過渡句/段就是連接上下文,由一個問題過渡到另一個問題的句子。 ⑤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這是全文的中心句,揭示了大自然萬物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系。
⑥它們大量繁殖,成群的向樹木進攻,吃樹葉,咬樹根,鉆樹心。沒有天敵來制服害蟲,樹林就漸漸給毀了。
“吃”“咬”“鉆”“毀”(變色)四個詞寫出了害蟲的危害之大,點明了“打掃”森林造成危害的真正原因:人為地破壞了生物鏈,是生態失衡,才造成了惡果。
6、同學們想想這篇文章帶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指名學生回答。
生:講述了德國林務官異想天開地下命令把森林“打掃”干凈,從而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好心辦了壞事,把森林漸漸給毀了的故事。教育我們要樹立愛護和保護大自然的觀念。
四、學習人類的老師
師:學習完了打掃“森林”,現在我們來學習下一篇短文。快速的閱讀課文,告訴老師誰是人類的老師?
生:鳥,蜻蜓,鯨魚。或者說是動物,生物。
師:按照學習“打掃”森林的方式,首先了解大概故事和文章結構,然后提出問題,對句子的理解,最后是對我們的啟示。
1、 講述了什么故事?
講述了科學家不但從鳥類、蜻蜓等飛行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研制出各種優良性能的飛機,還根據鯨的外形特點設計出來流線型的輪船,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2、文章的結構是什么?
分-總
分(1-2)蜻蜓:解決機翼劇烈抖動。 鯨:流線型外形阻力最小。
總(3)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3、為什么生物能成為人類的老師?
因為科學家從生物身上獲得了啟示,從而有目的性的發明創造。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5、你從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示?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研究大自然的特點和規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從而更好地指導人類的發明創造活動,更好地指導我們利用大自然的規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大自然,為人類服務。
五、回讀小結,延伸拓展
師:我們現在已經學完了兩篇小短文,大家想想為什么課文已有標題《大自然的啟示》還要設置小標題?
生:自然界的啟示是多方面的,第一個小標題《“打掃”森林》講述了林務官異想天開的做法得到了一個使森林蒙受災難的教訓,從反面告訴人們大自然給(jǐ)予的深刻警示;而第二個小標題《人類的老師》講述了科學家從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從正面告訴我們大自然的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給人類帶來了好處。一反一正兩個例子緊緊的融合在一起,為主題服務,體現了主題,教育我們如何對待大自然,啟示鮮明深刻。
師:大家回憶一下,還有哪些人類從生物身上得到的啟示從而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生:雞蛋和薄殼結構
生:蛙眼與電子蛙眼
生:潛水艇和魚的氣囊
生:蒼蠅與小型氣體分析儀
生:響尾蛇與夜視儀、響尾蛇導彈
六、課下拓展:
1.閱讀仿生學書籍
2.完成同步課堂練習12課
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啟示
“打掃”森林 人類的老師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3、激發閱讀仿生學科普讀物和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師生搜集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示,而有所發明創造的課外資料。
3、教師制作大自然的啟示專題網頁。上課前將學生帶入網絡課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指點學法
1、聯系引入,板書課題:
請回憶前三篇課文,說說主要講什么?你從三篇課文中明白了什么?
2、說一說你準備怎樣學習這篇課文?
如:圍繞閱讀提示先自學后討論交流;把課文講述給別人聽;結合搜集的資料學習,等等。
二、熟讀課文,自主學習
1、讀讀拼拼:
自由朗讀,同桌對讀,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生字多拼讀幾遍,能熟練認讀。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與難讀句子,進行適當檢查指導。
2、讀讀說說:
默讀課文,說說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3、自主學習:
按照前面提出的學習方法和步驟自學10分鐘左右,在書上圈點批注。教師巡回指導,特別是要耐心點撥學習較吃力的學生,及時表揚善于學習和效率高的同學。
三、精讀研討,交流收獲
交流的重點是以下兩個方面,要注意,交流與讀書要結合起來,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要把文本學習與課外資料交流結合起來,但要以文本為主,不脫離于文本之外。
重點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語句,交談受到的啟示。如:
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叫采用結合上下文,聯系科學課,畫生物鏈示意圖等方式理解。
重點之二;交流課外搜集的相關資料。可以滲透在課文學習之中,如結合現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飛機,交流相關資料。也可以在學完課文后結合口語交際、習作或展示臺,集中展示交流相關資料,暢談受到的啟發。
四、回讀小結,延伸拓展
1、朗讀全文,閉眼回顧學習過程,小結學習收獲與學習方法。
2、教師推薦有關仿生學的課外讀物和資料,布置學生課外閱讀,激勵學生去觀察大自然,繼續落實好綜合性學習的要求。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激發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3、體會文章的優美的語言表達的意境與深刻的寓意的關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點。
4、聯系自然與生活,獲得啟示,豐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對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啟示的理解
2、難點:體會景與意的對應關系。
三、教學安排
1、通過朗讀,感知文章的內容
2、用心體會深刻的寓意,學生自主探究
3、觀察自然、思考生活,聯想人生,獲得啟示,豐富思想
4、讀寫結合,鍛煉學生的觀察和表達,深化感受與思想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 過程
一、前文遷引,導入新課
1、走進第三單元,我們走進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學們回憶一下,通過前面課文的學習:《自然之道》、《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蝙蝠和雷達》,大自然帶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
2、揭題:今天我們又將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自然的啟示》。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需要同學們運用前面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來自讀自悟。
4、同學們發現了嗎?咱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其實是由兩篇小文章組成的。一篇是《“打掃”森林》,另一篇是《人類的老師》,(板書。)看看老師寫對了嗎?(“打掃森林”未加引號。)你真是一個細心的孩子。
二、初讀感知,認記字詞
1、那么這兩篇文章帶給了我們大自然的什么啟示呢?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詞語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請教。
2、認讀生字新詞,找出詞語中的多音字。(掃:掃帚、打掃。)
3、共同解決難理解的詞語。(如:生態平衡。)
三、了解內容,質疑交流
1、默讀《“打掃”森林》,想想它主要講了什么?
2、再仔細地讀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標記,可以是一個小小的問號,也可以簡單地將問題寫在旁邊;遇到感受深的語句畫下來,可以用一個詞或簡短的句子記下自己的感受。
3、師生共同交流,主要解決兩個問題:(1)為什么說林務官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呢?
(2)“打掃”上面為什么要加引號?
4、學了這篇文章,你獲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啟示?
四、遷移學法,運用鞏固
小結:同學們真會讀書,真會思考!剛才咱們通過讀課文,了解了《“打掃”森林》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并通過提出問題,互相交流,得到了關于大自然的啟示。下面,我們就按剛才的方法繼續學習《人類的老師》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在感受深的語句旁寫寫感受。(結合課件理解“流線型”。)
(3)重點感受“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示,有所發明創造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課文──《蝙蝠和雷達》等,大家還了解哪些事例?
(4)這篇文章又帶給你什么啟示?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林務官打掃森林,結果給森林帶來了災難;人們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可見如果我們任意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如果我們拜大自然為師,虛心地向它學習,就能從中得到啟發,造福人類。
2、其實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啟示,談談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發?你想發明什么?
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通過閱讀教學進行訓練。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閱讀方法,掌握表達規律的過程,是教師教學生通過品讀各類文章作品來學習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發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學活動,核心是教師教學生學會閱讀,達到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閱讀教學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閱讀水平的高低。那么我們的閱讀教學如何設計與實施,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3.激發閱讀仿生學書籍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把握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教學準備:生字卡,搜集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的啟示的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這是一篇閱讀課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來學習呢?(圍繞閱讀提示討論學習,可結合搜集的資料學習,甚至互讀、互問均可。)
二、自主學習
1.同桌互相抽認生字詞和課文,要求讀熟課文。
2.小組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
3.小組代表交流學習情況
三、重點學習,交流感受
1.出示三個重點句,請生按自己的學習方法理解這三個句子,談感受。
(1)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2)現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飛機。
(3)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2.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搜集的資料和課文內容理解。
3.交流從這三句話受到的啟發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1.請生交流搜集到的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的啟示的資料。
2.進行綜合性課外學習“大自然的啟示”。
五、總結
附板書:大自然的啟示
大自然的景獲得的啟示
小白花小鳥和諧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獲得
去中變化坦誠謙虛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會寫4個生字。
2、能力目標:自感自悟,通過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的警示。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生通過交流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課文相關的資料、圖片導入新課
二、學生齊讀課文進行初步感知
三、檢查生字預習及新詞
yāng zhǒu fǔ rǎng
殃及 掃帚 腐 敗土壤
四、了解課文內容,質疑交流、學習匯報
1、老師范讀,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學習目標,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匯報。
⑴ 林務官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怎樣的災難?
⑵ “打掃”一詞為什么加引號?
3、全班交流匯報。
4、再次默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勾劃出來,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知識拓展
自由討論,根據學生搜集的相關資料展開討論,影響生態平衡的事例最終給大家的啟示是什么?
六、小結
(學生談論學完本篇課文后的體會)。
七、布置作業
先讀懂下一篇《人類的老師》,再搜集相關資料。
八、教學反思
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四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教學《大自然的啟示》一課時,我在學生熟讀課文后,讓學生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學生概括起來顯得還是吃力。看的出,光利用抓各部分主要內容的方法來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還是有些困難。怎么辦呢?因為,我們此時學習的是《人類的老師》這篇文章,所以,我靈機一動,我想既然學生概括全篇困難,那就先練習概括一個自然段吧。于是,我請他們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學生說起來還是羅嗦,我引導說:瞧,雖然兩個同學概括的不是特別簡練,但你們注意到了嗎,在他們的言語中,出現了兩種很重要的事物。學生很快就答出是鯨和輪船。我把他們寫在黑板上,對學生說:看,你能結合課文,用簡單的話說說他們之間的關系嗎?學生在短暫的思考過后,順利的答出:科學家根據鯨的體型特點設計出了流線型的輪船,大大提高了輪船的航行速度。我又引導他們采用同樣的方法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然后把兩段聯系起來說就概括出了全篇的主要內容。
由這個教學片段,我想到了抓文章中的關鍵詞來概括主要內容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但這個關鍵詞,最初應由教師提出。日久天長,學生就會掌握其中的技巧。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3、激發閱讀仿生學書籍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把握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教學準備】
生字卡,搜集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的啟示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這是一篇閱讀課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來學習呢?
(圍繞閱讀提示討論學習,可結合搜集的資料學習,甚至互讀、互問均可。)
二、自主學習
1、同桌互相抽認生字詞和課文,要求讀熟課文。
2、小組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
3、小組代表交流學習情況。
三、重點學習,交流感受
1、出示三個重點句,請生按自己的學習方法理解這三個句子,談感受。
⑴ 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⑵ 現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飛機。
⑶ 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2、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搜集的資料和課文內容理解。
3、交流從這三句話受到的啟發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1、請生交流搜集到的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的啟示的資料。
2、進行綜合性課外學習“大自然的啟示”。
五、總結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
2、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3、激發閱讀仿生學書籍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搜集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的啟示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1.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給了我們多少啟示啊,用我們的眼睛去發現,用我們的心靈去感悟。《自然之道》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警示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蝙蝠和雷達》讓我們知道,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啟示。今天,我們又將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自然的啟示》。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需要同學們運用前面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來自讀自悟。
3、同學們發現了嗎?咱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其實是由兩篇小文章組成的。一篇是《“打掃”森林》,另一篇是《人類的老師》,(板書,教案《《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看看老師寫對了嗎?(“打掃森林”未加引號。)你真是一個細心的孩子。
二、初讀感知,認記字詞
1、那么這兩篇文章帶給了我們大自然的什么啟示呢?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詞語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請教。
2、認讀生字新詞,找出詞語中的多音字:掃:掃帚、打掃。
3、共同解決難理解的詞語: 如:生態平衡。
三、了解內容,質疑交流
1、默讀《“打掃”森林》,想想它主要講了什么?
2、再仔細地讀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標記,可以是一個小小的問號,也可以簡單地將問題寫在旁邊;遇到感受深的語句畫下來,可以用一個詞或簡短的句子記下自己的感受。
3、學了這篇文章,你獲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啟示?
四、遷移學法,運用鞏固
小結:同學們真會讀書,真會思考!剛才咱們通過讀課文,了解了《“打掃”森林》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并通過提出問題,互相交流,得到了關于大自然的啟示。下面,我們就按剛才的方法繼續學習《人類的老師》這篇文章。
學習第二篇文章《人類的老師》。
(1)默讀課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記號,在感受深的語句旁寫下感受。
重點感受下面兩個句子:
① “現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飛機。”
② “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第一句讓學生結合自己課外收集的資料,舉例談談這些“優良性能”和前面幾種昆蟲飛行的聯系。
第二句讓學生打開思路: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示,有所發明創造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課文《蝙蝠和雷達》等,大家還了解哪些事例?
(2)這篇文章帶給你什么啟示?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林務官打掃森林,結果給森林帶來了災難;人們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可見如果我們任意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如果我們拜大自然為師,虛心地向它學習,就能從中得到啟發,造福人類。
2、其實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啟示,遠不止今天課文中所說的這些,希望同學們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繼續探究,下節的口語交際課上,我們還要就這個話題作進一步的交流和探討。
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啟示
“打掃”森林
人類的老師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 8 個生字。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激發其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指導學生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
2.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明確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1.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給了我們多少啟示啊,用我們的眼睛去發現,用我們的心靈去感悟。《自然之道》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警示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蝙蝠和雷達》讓我們知道,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啟示。今天,我們又將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自然的啟示》。
(開篇激趣,讓學生對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利用本組前幾篇學過的文章,從啟示這個角度總結一下,可以達到“溫故而知新”,并順利地過渡到本文的學習)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是由兩篇小文章組成的。一篇是《“打掃”森林》,另一篇是《人類的老師》。需要同學們運用前面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來自讀自悟。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1.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詞語可以查字典或向同伴請教。
2.認讀生字新詞,找出詞語中的多音字。(掃:掃帚、打掃。)
3.共同解決難理解的詞語。(如:不折不扣、異想天開、生態平衡等。)
4.默讀課文,說說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你是怎樣歸納出來的?
《“打掃”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的方法,《人類的老師》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精讀研討,質疑交流
1.學習第一篇文章《“打掃”森林》。
(1)默讀《“打掃”森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標記,可以是一個小小的問號,也可以簡單地將問題寫在旁邊;遇到感受深的語句畫下來,并用一個詞或簡短的句子記下自己的感受。
(2)老師和學生共同交流感受深的語句,交流受到的啟示。
“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① 結合上下文,用畫“生物鏈示意圖”的方式理解這句話。
② 聯系科學課,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③ 談一談自己受到的啟示。
(交流與讀書要結合起來,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要把文本學習與課外資料交流結合起來,但要以文本為主,不脫離文本。)
2.學習第二篇文章《人類的老師》。
(1)默讀課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記號,在感受深的語句旁寫下感受。
重點感受下面兩個句子:
① “現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飛機。”
② “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第一句讓學生結合自己課外收集的資料,舉例談談這些“優良性能”和前面幾種昆蟲飛行的聯系。
第二句讓學生打開思路: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示,有所發明創造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課文《蝙蝠和雷達》等,大家還了解哪些事例?
(2)這篇文章帶給你什么啟示?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林務官打掃森林,結果給森林帶來了災難;人們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可見,如果我們任意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如果我們拜大自然為師,虛心地向它學習,就能從中得到啟發,造福人類。
2.教師推薦有關仿生學的課外讀物和資料,布置學生課外閱讀,激勵學生去觀察大自然,繼續落實好綜合性學習的要求。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自己最感興趣的語句。
2.寫一段話介紹自己從某種動物、植物的特性中受到的啟示。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11
學情分析:
《大自然的啟示》本次習作要求孩子們先是走進大自然,開展觀察植物、動物的綜合性學習,從而得出啟示。時值春暖花開之際,面對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孩子們興趣盎然。所以在動筆之前,我引導學生回想一下自己實踐的綜合性活動,確定寫作重點。完成本次習作就水到渠成,出現了不少的佳作。
教學目標:
1、充分肯定學生的習作,采用多種方式給予賞識,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
2.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在賞析過程中,善于發現和欣賞伙伴文章中的閃光點。
3、通過評改使學生初步學會本次作文評改的方法,根據范文引路和能評改他人與自己的文章。
4、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能夠認識到自己寫作中的不足,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在賞析過程中,善于發現和欣賞伙伴文章中的閃光點。
2、通過評改使學生初步學會本次作文評改的方法,根據范文引路和能評改他人與自己的文章。
教學難點:運用修改作文的具體方法修改他人與自己的習作。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點播屋,賞一賞”(優秀習作展示)
1、師讀題目,生讀作者。
2、師出示范文,請生點播。
3、生讀習作,其他生評議習作優點。
4、采訪優秀習作的作者。
5、師生共同總結習作突出優點。
二、“診療室,幫一幫”(共同修改習作)
1、師出示問題習作。《魚死之謎》
2、師提出修改建議。(根據第一環節總結的習作突出優點)
①初讀病文,找出病因。
②生自由發言,提出診療方法。
③師生下筆共改。
④悟得修改方法。
三、“自助餐,改一改”(獨立修改習作)
1、自己獨立修改習作。(根據修改提示)
2、師隨機巡視指導。
四、“展示臺,曬一曬”(精彩句段展示)
1、師出示曬一曬的要求。
①曬一曬誰是修改高手。
②曬一曬我最滿意的句段。
③先在小組里曬一曬。再推薦一位代表在班里曬。
2、先小組展示精彩句段,再推薦代表在班里展示。
五、布置作業。
1、把習作讀給爸爸媽媽聽,聽一聽他們的建議,再次修改習作。
2、把本次習作認真謄寫在正式作文本上。
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啟示
突出心理活動描寫
觀察過程要詳細
恰當使用修辭手法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激發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前文遷引,導入新課。
1.走進第三單元,我們走進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學們回憶一下,通過前面課文的學習:《自然之道》、《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蝙蝠和雷達》,大自然帶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
2.揭題:今天我們又將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自然的啟示》。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需要同學們運用前面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來自讀自悟。
4.同學們發現了嗎?咱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其實是由兩篇小組成的。一篇是《“打掃”森林》,另一篇是《人類的老師》,(板書。)看看老師寫對了嗎?(“打掃森林”未加引號。)你真是一個細心的孩子。
二、初讀感知,認記字詞。
1.那么這兩篇帶給了我們大自然的什么啟示呢?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詞語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請教。
2.認讀生字新詞,找出詞語中的多音字。(掃:掃帚、打掃。)
3.共同解決難理解的詞語。(如:生態平衡。)
三、了解內容,質疑交流。
1.默讀《“打掃”森林》,想想它主要講了什么?
2.再仔細地讀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標記,可以是一個小小的問號,也可以簡單地將問題寫在旁邊;遇到感受深的語句畫下來,可以用一個詞或簡短的句子記下自己的感受。
3.師生共同交流,主要解決兩個問題:(1)為什么說林務官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呢?(2)“打掃”上面為什么要加引號?
4.學了這篇,你獲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啟示?
四、遷移學法,運用鞏固。
小結:同學們真會讀書,真會思考!剛才咱們通過讀課文,了解了《“打掃”森林》這篇主要講了什么,并通過提出問題,互相交流,得到了關于大自然的啟示。下面,我們就按剛才的方法繼續學習《人類的老師》這篇。
(1)想想主要寫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在感受深的語句旁寫寫感受。(結合理解“流線型”。)
(3)重點感受“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示,有所發明創造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課文──《蝙蝠和雷達》等,大家還了解哪些事例?
(4)這篇又帶給你什么啟示?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林務官打掃森林,結果給森林帶來了災難;人們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可見如果我們任意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如果我們拜大自然為師,虛心地向它學習,就能從中得到啟發,造福人類。
2.其實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啟示,遠不止今天課文中所說的這些,希望同學們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繼續探究,下節的口語交際課上,我們還要就這個話題作進一步的交流和探討。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3.激發閱讀仿生學書籍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把握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喜歡大自然嗎?有人說大自然是一本無字的百科全書,它能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發。如果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時多觀察一下大自然,一定會獲得許多關于大自然的知識,受到許多啟示。不信請看課文《大自然的啟示》(板書課題)
2、學生齊讀課題
3、同學們發現了嗎?咱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其實是由兩篇小文章組成的。一篇是《“打掃”森林》,另一篇是《人類的老師》,(板書。)看看老師寫對了嗎?(“打掃森林”未加引號。)你真是一個細心的孩子。
二、出示教學目標
過渡:這是一篇閱讀課文,那么讓我們來知道我們學習的目標(小黑板出示)
教學目標:
1、 認識8個生字
2、 朗讀課文,知道文章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以警示和啟發。
學習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使森林遭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說說你從這篇短文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3、人類的老師講了什么?
4、為什么說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讀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啟示?
三、學生自學討論
1.同桌互相抽認生字詞和課文,要求讀熟課文。
2.小組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提問展示,交流感受
1、學生提問生字詞問題(學生解答,教師解答)
(一)學習“打掃”森林
過渡:誰愿意當小老師,幫助老師解決一個疑問?
1、使森林遭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暢談想法,指導朗讀第5、6自然段。
教師出示實物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
2、說說你從這篇短文中受到了什么啟發?學生自由說
(二)學習《人類的老師》
1、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兩種啟示)學生說出來即可
過渡:那么(3)為什么說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學生自由發表
通過學習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交流
2、讀出你認為最喜歡的句子(學生自由讀)
四、鞏固提高
選詞填空
吃 鉆 咬
森林里的害蟲成群結隊地向樹木進攻,( )樹葉,() 樹根,()樹心。
發現 發明
科學家()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幣周圍略重一些的斑點。
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有所創造。
五、全課小結
林務官打掃森林,結果給森林帶來了災難;人們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可見如果我們任意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如果我們拜大自然為師,虛心地向它學習,就能從中得到啟發,造福人類。
板書設計:
“打掃”森林 人類的老師
破環是無間的聯系 蜻蜓 鯨
破壞了生態平衡 防止機翼破碎 流線型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提示讀通全文。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激發其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3。學會運用自主探究討論的方法理解課文。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指導學生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
2.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明確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釋題解讀。
1。板書課題:大自然的啟示。
2.釋題“啟示”是什么意思?能否聯系蝙蝠與雷達一文的內容,用啟示說一句話?
3。導入:在本文中,大自然又會給人類那些啟示呢?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是由兩篇小文章組成的。一篇是《“打掃”森林》,另一篇是《人類的老師》。需要同學們運用前面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來自讀自悟。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1.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詞語可以查字典或向同伴請教。
2.認讀生字新詞,找出詞語中的多音字。(掃:掃帚、打掃。)
3.共同解決難理解的詞語。(如:不折不扣、異想天開、生態平衡等。)
4.默讀課文,說說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你是怎樣歸納出來的?
《“打掃”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的方法,《人類的老師》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精讀研討,質疑交流
1.學習第一篇文章《“打掃”森林》。
(1)默讀《“打掃”森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標記,可以是一個小小的問號,也可以簡單地將問題寫在旁邊;遇到感受深的語句畫下來,并用一個詞或簡短的句子記下自己的感受。
(2)老師和學生共同交流感受深的語句,交流受到的啟示。
“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①結合上下文,用畫“生物鏈示意圖”的方式理解這句話。
②聯系科學課,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③談一談自己受到的啟示。
(交流與讀書要結合起來,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要把文本學習與課外資料交流結合起來,但要以文本為主,不脫離文本。)
2.學習第二篇文章《人類的老師》。
①中心句:生物真是人類的老師啊!
②主要內容:本文介紹了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昂,發明或改進了許多東西,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進步的事例。
③啟示:揭示了生物界蘊藏的無盡奧秘。
3.比較異同:
這兩篇短文的共同點在于都揭示了大自然的奧秘與規律,不同點在于林務官違背自然規律,破壞了生態平衡,是森林受到毀滅;而科學家發現和利用了生物自身規律,發明或改進里許多東西,是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改進里人類的生活。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林務官打掃森林,結果給森林帶來了災難;人們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可見,如果我們任意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如果我們拜大自然為師,虛心地向它學習,就能從中得到啟發,造福人類。
2.教師推薦有關仿生學的課外讀物和資料,布置學生課外閱讀,激勵學生去觀察大自然,繼續落實好綜合性學習的要求。
五、布置作業
1.寫一寫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示。
2.搜集資料了解自然奧秘。
六、板書設計
12*大自然的啟示
無知違背受懲
自然規律
認識利用受益
反思:
本課教學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讓學生自選學法,自讀自悟,引導學生找關鍵句子進行品讀感悟。讓學生在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人與自然的課外知識中增長見識,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理解“改觀、遭殃、關鍵、異想天開、生態平衡”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運用在前三篇文章中學到的方法,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3、認識究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示,激發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了解自然的興趣。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準備:學生預習課文,師生收集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示,而有所發明創造的課外資料。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
1、 出示精讀與略讀的連接語:
科學家們探究蝙蝠飛行的秘密,從中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可以說,蝙蝠是人類的“老師”。其實,自然界中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還有很多。默讀下面這篇文章,說說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講了什么,你從中受到哪些啟發。畫出自己感受深的語句,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它們抄寫下來。
2、讀了這段話,你知道怎么樣來學這篇課文了嗎?
二、按提示自己學習,全班交流自己的發現和體會
1、從文本結構上去發現:(兩個小標題,寫了兩篇短文、)
2、談談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發現是(從一反一正兩個方面談人類破壞自然與利用自然的不同事例。)
3、交流感受深的句子: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三、學習“打掃”森林
1、出示課題,齊讀,有什么想說的?圍繞雙引號討論
打掃的本意——美化森林,找到有關的段落讀,體會林務官的初衷
打掃的后果——使森林遭殃,找到有關的句子讀,交流感受
明白為什么加引號,好心辦了壞事。
2、閱讀課文,明白為什么好心辦壞事
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闡述,畫聯系圖,解說原因
枯枝敗葉——增強土壤肥力——生長得好——昆蟲、鳥類、獸類多了——捕食害蟲
灌木叢砍了——鳥兒飛走了——害蟲逞兇了——吃樹葉、咬樹根、鉆樹心——森林毀了
談談“吃、咬、鉆”這幾個動詞的順序能不能換。
3、從這件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我們不能破壞這種生態平衡。
四、學習人類的老師
1、自由讀課文,說說課文中人類的老師指什么。
2、默讀課文第一段,找出飛機與蜻蜓之間的聯系,自己說說
3、默讀第二段,找出輪船與鯨的聯系,談談自己的看法
4、人類還從什么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和創造,學生談自己課外搜集的信息
出示教師補充的信息:
建筑上的薄殼結構
長頸鹿與抗荷飛行服
云杉與電視塔
5、齊讀——“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五、作業
閱讀課外科普小短文,豐富自己的知識。
板書設計:
“打掃”森林—————————樹木干枯 光禿禿
砍光灌木
遵循自然規律 保護生態平衡
人類的老師
鳥類————飛機
鯨—————輪船
發明創造 改善生活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15篇】相關文章: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15篇)12-18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15篇12-18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匯編15篇)12-18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09-27
大自然的秘密教學設計12-08
教學設計:大自然的語言12-06
大自然的秘密教學設計12-06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12-17
大自然的啟示作文05-05
大自然的啟示作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