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獲著,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什么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級歷史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年級歷史教學計劃1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總體來說,作為高一新生,對于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為主題,著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采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為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于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系。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中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0%,優秀率為25%
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5%,優秀率為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范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上課力求精干、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后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后反饋,每節課后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后,進行總復習和考核,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匯"了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高一年級歷史教學計劃2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完成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政治文明歷程必,共27課。具體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高一歷史呈獻給學生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內容包括中國和外國,涉及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的歷史時期。全本書共計八個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經濟決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經濟,文化是經濟、社會在社會中的體現。在整個高中階段,高一學段的政治文明史具有先導性的作用
二、學生狀況
本學期是高一年級新生從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學期,學生處于新的'學習環境、面對新的師資面孔、手握新的教材,這一切絕定了高一新生必然有一個或短或長的心理適應期、心理調整轉軌期。在這一時期,學生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排斥情緒。
高一新生在學習方式、學習方法上也面臨著調整,高一新生同時也面臨初、高中教材所述的知識點銜接問題。初中時強調記憶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高中則更多地強調在記憶的基礎上的理解和運用。對歷史而言,則是形成正確的史觀,充分發掘教材及相關材料中的有效歷史信息,并運用正確的史觀和歷史信息分析解決歷史問題,形成能力。
高一新生來自于全縣不同的學校,原學校不同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心理、生理、學習方式、學習態度和社會認知等方面存在著較多的差異性。應積極正視學生的差異性,努力推進學生差異性發展。
由此,"新"是高一學生的一大特點,"新"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具有更多的塑性。為此,作為高一年級任課教師,應該緊緊圍繞"新",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做足"新"的文章,充分發掘學生潛能,在"塑才"的征程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重大歷史問題;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
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的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處、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學會與他人尤其是不同見解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了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
四、教學要求
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本學期的課程,使學生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正確理解政治制度演變的必然性和對近代、現代的影響,進而正確把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發展規律和發展特點,做到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五、教學措施
1. 課標為本
認真研讀和分析課程標準,了解我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歷史學科測試標準,深度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好課前課時設計。
2. 創新授課
創新課堂,上好每一節課。運用課前課時設計,采用問題教學法、學案導學法、討論法等。關注課中生成,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激活課堂,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歸納的能力。
3. 改進教法
用好學校提供的課程資源,把"白板"引入歷史課堂,充分利用其容量大、易于營造新的教學情境等特點,創設快樂和諧課堂,拓展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面。
4. 及時總結
認真做好學生意見、建議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時調整工作,不斷修正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把關注全面與關注學生個性有機結合,耐心輔導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高一年級歷史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08-19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04-06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09-27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08-19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范文06-11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的范文06-14
2017高一歷史教學計劃04-05
高一歷史教師教學計劃04-05
上期高一歷史教學計劃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