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學計劃模板合集五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又將在努力中收獲成長,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好的教學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計劃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計劃 篇1
課時: 二 累計課時: 上課時間: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2.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引導學生養成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
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引導學生養成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閱讀 、 討論 、探究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 學 過 程 :
第一課時
問題預設:
本文涉及生物學知識較多,不宜講過細,否則,將失去語文學科的性質。
知識鋪墊:
1.閱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障礙。
2.查找克隆的相關資料。
3.思考:以克隆為例,談談對“科學是一把雙刃劍”的理解。
一、導入新課:
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但是,現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克隆是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自然界中哪些動、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領?
出示幻燈片:
秋海棠落葉生根、富貴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發芽生長、各種水果、蔬菜、稻麥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進行無性生殖即身體長出芽體等。
二、整體感知: (多媒體提示問題)
1.課文使用了四個小標題,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3.第二小節寫了許多實驗,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材料?
4.“多利”的誕生有什么重大的意義和影響?
5.克隆技術能夠給人類帶來哪些益處與弊處?
明確:
1.課文使用四個小標題,使全文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后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
2.理解“克隆”的關鍵是: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
3.作者沒有用時間順序來介紹“克隆”實驗,而是用兩條線索來組織材料:一條是以中外科學實驗為線索,這樣寫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貢獻;一條是以實驗對象即由魚類、兩棲類到哺乳類為線索來安排材料,這樣寫便于認清克隆技術發展的脈絡。
4.“多利”的誕生標志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而且這個結果證明:動物體中執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也就是說,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全能性。
5.課文從三方面來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于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作者并沒有沉浸在盲目的樂觀當中,而在結尾處提出了關于“克隆”牽涉到道德倫理問題的冷峻思考。
三、內容分析:
1、什么是克隆?
(1)不是由生殖細胞結合產生的后代。
(2)“凡來自一個祖先……也叫‘克隆’。”)
2、在介紹“克隆是什么”時,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明確:舉例子、下定義、作詮釋、列數字
四、問題探究:
(1) 如果課文一開始就告訴大家克隆是無性繁殖,名稱來源于希臘文,效果好嗎?
明確: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從常見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現象寫起,將高深的科學技術說得生動形象,明白曉暢。接著又從詞源追溯“克隆”原意,進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義。
(2)舉孫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用《西游記》中婦孺皆知的故事,更將科學技術寫得富有趣味。
五、布置作業:
1、借助生物書,了解某一動、植物,按照一定的順序,選用適當的說明方法,介紹它的特征及生長過程。
2、字詞讀一讀寫一寫,課后研討練習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為其“科學性”,重在內容;“普”為其“普及性”,重在語言。二者完美結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說明了深奧尖端的生物技術。
二、復習舊課:
1.用一句話告訴大家“克隆”是什么。
2.舉孫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這一小節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其作用分別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1.第二小節與第三小節有何關系?
2.請找出這兩小節中表現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度與精神的語句,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找出使用的說明方法,并說明其作用。(學生討論)
4、“克隆鯽魚出世前后”一節的說明順序是什么?為什么不以時間的先后來寫呢?文中這種安排有什么好處?
提示:
1、第二小節為第三小節寫“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提供了科學基礎,做好了行文的鋪墊,并且按由低等動物到高等動物(魚類、兩棲類、哺乳類)的說明順序。
2、略
3、有舉例子、列數字等。
4、按照生物順序來安排的。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符合人們認知的規律。再說,無性繁殖屬于低級繁殖。動、植物越進化、越高級,就越難以進行無性繁殖。這一順序說明克隆技術在不斷發展。
四、拓展延伸: (辯論會)
1、辯論主題:克隆人是福音,還是惡兆?
辯論的要求:(1)語言清晰、流暢,聲音洪亮;
(2)觀點鮮明,論據充足;
(3)駁斥對方觀點時既要有“理”,又要有“禮”。
2.組織辯論。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各抒己見,對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許不夠深刻,卻是樸素而真實的。坦白地說,我在這方面的知識未必比你們高深,你們的發言給了我啟發。想阻止科學技術進步是徒勞無益的,科學向未知領域的探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人類始終要進取。克隆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世界為之轟動,它對我們人類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我們希望“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六、 布置作業:
將課堂小結“我學到了……”寫成書面文字。
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兩個三年級班級的學生比以前上課進步多了,紀律也很好,基本上能夠很好的掌握技能和技巧,學生學的也很帶勁。上課第一聲鈴聲響起來之后,學生已經把隊伍排的很整齊,給我上課一個好的開始的感覺。學生們都比較喜歡做游戲,特別是喜歡玩球類,也許是去年上球類的課多了,學的也很不錯,而且也滿喜歡自己動手,自己創造新知識,新游戲,比如用空的礦泉水瓶打保齡球,而且喜歡獨特的游戲,特別是大家都沒有做過的游戲。今年我想還是多安排一些球類的課讓學生學習,使學生更好的提高球類技能水平。
個別學生上課愛開小差,特別是愛說話,有時往往打攪教師上課,經過批評教導后稍微有進步。
上課學習的勁頭比較好,善于學習新知識,掌握能力也逐漸提高,對一些韻律操掌握得也很好,而且也很感興趣。
在跑,跳方面的能力也逐漸見好,就是投擲方面還有待提高和挖掘。同學間彼此關照,共同克服困難,班級凝聚力比較強。
二:全冊教材基本分析:
知識從跑,跳過度到投擲,由下肢發展到對上肢的發展,以及上下肢之間的協調發展,知識難度逐漸提高,以及中間結合體操,武術知識,要求全面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在這冊教材中,提高學習跳上,跳下能力,以及俯臥挺身的能力,加大學習難度,知識向多方面發展,延伸,特別是向更深的一層發展練習,使學生多接觸挑戰,如果敢于挑戰,那么學生在挑戰過后達到真正鍛煉身體的目的,反之,則達到不好的效果,形成畏懼的心理,因此教師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對下肢要求更加高了,要學習向更高更遠的發展,而且在后來的學習中又轉到對上身的練習,比如俯臥挺身等,加大了學習的難度和寬度、
體操方面增加了仰臥挺起成橋,以及前滾翻到縱叉,武術方面教到少年拳等,對技能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從這可以看出:體育漸漸地深入到我們身心,發覺體育,真的可以使身心健康,提高體育綜合素質。
三:教學的重點:
對柔韌性的練習,以及武術的套路學習,投擲類的項目如何投擲的更遠,球類方面的控制球的能力,通過跳高等發展學生的彈跳能力,前滾翻到縱叉,直跑屈腿跳高等運動項目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
教學的難點:
學生學習的能力是造成學習技術的難點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球類游戲中,把球控制在自己手中,以及身體的先天因素也是造成學習技能的難度的原因之一,比如有個別學生身體先天因素的原因,要使他們在體育課中也能鍛煉身體,這是更難的,所以我安排了一些簡單的跑跳動作,因此教師輔助是學生能否很好的練習到位的最大原因。除此之外,柔韌性,彈跳能力等對學習技術的影響,身體的平衡能力,上下肢對運動項目的影響都是使得學生能否學習好技巧的制約因素。
四:教材總體目標: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5、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6、通過練習,可以發展身體的柔韌性,平衡感覺和協調靈敏等素質。
7、培養學生在游戲中鍛煉保持平衡的能力。
8、學生能夠在音樂聲中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并能夠模仿教師做練習;
9、學生對體育課表現出學習興趣,將樂于參加各種游戲活動;
10、學生在身體健康方面能夠努力改正不正確的身體姿勢;
11、在心理健康方面學生能夠體驗并簡單描述進步或成功的心情;
12、在社會適應方面,學生應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在活動中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
五:教學的具體措施和輔助手段:
由于新課標的下達,今年的教學主要措施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中創造,發揚創新精神,使自己的課堂中成為主人,學到老師教不到的知識。其他的一般是把教學內容融入到游戲中,以游戲的方式貫穿全課程,在游戲中結合比賽,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有些比較抽象的動作或者很難做到的動作,先在教室進行講解,配以掛圖或者電腦或者幻燈機的生動的演示,使學生看到正確的連續的動作。在課堂中結合舞蹈和模仿操、棍棒操等的教學,陶冶學生的情操。在課上盡量讓學生自主動手,自己想象,制造體育課上需要的工具,讓學生去收集、制作。下雨天在室內做室內游戲和教些一般體育常識,
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的目的任務
鋼琴課是訓練學生用科學的彈奏方法進行鋼教琴彈奏的一門學科。通過鋼琴課的教學使學生獲得鍵盤基礎理論知識,對鋼琴彈奏的基本技能方法有較清楚的理解和認識。
其任務是通過鋼琴課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正確的鋼琴彈奏方法和具有一般的彈奏技能技巧,能正確的分析和處理一般的鋼琴作品;初步了解和掌握不同作曲家不同類型的鋼琴作品及風格,提高藝術修養和音樂表達能力,以適應高中音樂特長學生教學工作及適應高考要求向高等音樂院校輸送合個人才。
二.教學安排
1.鋼琴教學必須旨在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文藝事業的接班人。
2.教師要努力鉆研,不斷提高水平,“教書、育人”要全面關心學生的思想、文化及健康的成長。
3.在教學中,重視基礎理論、知識、技能技巧的傳授和訓練。
4.在彈奏技術訓練中,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依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學生區別情況,精心施教,加強學生演奏及音樂表達能力的訓練。
5.教學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采用啟發式教學。
三、學習年限與課時安排
本課程學習兩年,即四個學期,共72周,每周每生上課一學時,學生每周練習十至十二學時。(練琴時間安排:高一高二利用中午練琴;高三每天早晚各一小時練琴。)
四、教學方式
鋼琴課是一門技術很強的學科,由于個人各自具備的條件不一,和每個人在鋼琴彈奏技巧發展上有著差異,因此,本科程教學方式以個別授課為主,必要時可組織講座或集體課。個別授課必須和學生獨自練習相結合,兩者不可偏廢,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師可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多元化教學。
教學計劃 篇4
活動目標
通過閱讀幼兒用書,知道家用電器工作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能根據教師的提問從安全角度思考回答問題。
活動準備
各種常用的家用電器圖片。
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出示電器的圖片引出活動。
2、幼兒觀看掛圖嘗試自己講述圖中的內容,了解電器工作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1)觀察第一幅圖,知道工作中的電風扇很危險,不能隨便觸碰。
教師:
①請小朋友看第一幅圖,圖中的人在干什么?
②電風扇工作時會有危險嗎?為什么?
③電風扇的插頭拔下來,電風扇就怎么樣了?
教師小結:媽媽告訴小朋友,工作中的電風扇很危險,不能碰她們。
(2)觀察第二幅圖,知道不能趴在洗衣機邊上,否則會發生危險。
教師:①洗衣機在干什么?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
②這是媽媽會對小朋友說些什么?
教師小結:媽媽告訴小朋友洗衣機工作的時候,不能趴在洗衣機邊上,因為這樣容易發生危險。媽媽為什么這么說?趴在洗衣機邊上,會發生什么危險?
(3)觀察第三幅圖,知道工作匯總的電熨斗很燙,不能隨便碰觸。
教師:①媽媽在干什么?
②媽媽用電熨斗熨衣服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教師小結:媽媽告訴我們,工作中的電熨斗很燙,不能用手碰。
3、幼兒閱讀家用電器圖,了解其他家用電器工作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教師:(1)涂上還有那些家用電器?他們有什么用?
(2)這些電器在工作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么呢?
(3)小朋友家里還有那些電器?說一說他們的安全注意事項。
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著眼學生健康快樂,關照學生終生成長。 電子琴以其豐富的音色,多變的節奏,較容易掌握的演奏方 法贏得了學生的喜愛。 當學生把會唱的歌通過轉變成琴聲演奏出 來時, 都會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和彈奏, 已經有一定的彈奏基礎。包括一定的指法和相對穩定的節奏,按 循序漸進的原則以及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要求,通過有趣味地 聽、視、想、唱、彈的方法,制定了電子琴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在掌握鍵盤的基本技能的基礎上, 進 一步掌握電子琴的功能、提高使用的能力,以適應音樂教學工作 及開展課外音樂活動的需要。
1.認識簡譜,能根據簡譜唱出彈奏曲目,打出節奏。
2.能根據鍵盤準確找出 1——7 的位置,能初步根據所學簡譜彈 奏曲目。
3.培養學生對音樂活動的興趣,發展審美能力。
4.讓學生保持良好的演奏姿勢和學會正確的演奏技巧。
三、教學重點
1.掌握正確的彈奏姿勢,培養嚴格的視譜習慣。
2.訓練手指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初步掌握音色和基本節奏型的 運用,單指和弦和多指和弦的掌握。
3.進一步加強手指的獨立性,訓練手指靈活、流暢地彈奏。
4.加強對聲部以及對音色、音量控制能力、能較完整地表現音 樂形象。
5.掌握音色組合、音色、節奏伴奏的替用、轉換、恰當地運 用,以為歌曲配彈伴奏。
四、教學原則
1.在彈奏技術訓練中,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學生 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
2.要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加強配彈歌曲伴奏的訓練,著 重提高學生的實用工作能力。
3.教學中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來用啟發式教學。
五、教學措施
1. 趣味互動學習掌握歌曲。
2.童趣的引導掌握音符的學習。
3. 通過學習五線譜掌握認知能力及合作能力。
4. 通過趣味的游戲,讓生積極去學習音符,提高學習的興趣。
5. 通過手指練習的學習,能主動去認識樂譜。
6. 通過故事讓生能過在快樂中掌握手型。
7. 鼓勵學生對于鍵盤上斷奏彈奏的興趣的培養。
8. 通過學習雙手的斷奏,鼓勵學生提高興趣。
9. 通過律動歌曲,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及興趣。
六、教學進度
以課時為單位完成相應的教學計劃和內容。
七、教學內容 本學期電子琴教學主要已掌握鍵盤的基本技能, 以及掌握電 子琴的功能,完成《劃船》《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在泉邊》等 、 、 樂曲。
周 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教 學 內 容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了解電子琴基本功能 基本樂理學習,并學會右手手指練習。 認識五線譜,認識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了 解拍號及含義。
第四周 1.初步進入鍵盤學習,掌握好演奏姿勢 2.學習用一指演奏手指練習。
第五周 1.鞏固所學知識 2. 并把所學音階(c ,d ,e,f,g )加以靈活應 用。
第六周 1. 把所學加以應用。進入綜合練習,并學會演奏作 品《瑪麗的小羊》 。 2. 學會演奏樂曲,并加以鞏固和弦練習。
第七周 1 雙手練習,訓練其節奏及音的時值正確。 2.雙手練習,牢固其所學姿勢,并學會演奏《劃船》 。
第八周 學習 2/4 拍樂曲演奏并學會連音演奏以及節奏感訓 練,把(c,g)兩個和弦再次鞏固學習,了解"長笛"音色。
第九周 1.學習 2/4 拍基本節奏。并能擊拍看譜演唱旋律。 2.初步學彈《快樂的小朋友》 ,用單手演奏。
第十周 復習作品《快樂的小朋友》 ,并訓練學生識譜能力, 重點指導較差學生,并練習擊拍視唱。
第十一周 學習新的鍵盤演奏功能, (節奏,同步起動,速度) 了解 3/4 基本節奏《華爾茲》 ,初步把節奏感加以應 用。
第十二周 學會"符點音符"的演奏和休止符的停頓時值, 并學會 《大調圓舞曲》這首作品的演奏。
第十三周 把所學知識和技能加以綜合練習, 并了解進行曲的基 本節奏。
第十四周 電子琴演奏欣賞,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了解到電子琴 無窮的變化,并培養其樂感及演奏風格。 第
十五周 把所學知識和技能加以綜合練習, 并了解進行曲的基 本節奏。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復習旋律中所出現的樂理知識。 電子琴演奏欣賞,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了解到電子琴 無窮的變化,并培養其樂感及演奏風格。
第十八周 總復習
【【熱門】教學計劃模板合集五篇】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計劃【熱門】04-13
【熱門】美術教案模板合集9篇04-17
【熱門】橋教案模板合集6篇04-10
【熱門】計劃方案模板合集六篇04-14
【熱門】計劃方案模板合集五篇03-06
【熱門】租賃合同模板合集六篇04-18
【熱門】寒假周記模板合集8篇03-02
【熱門】學生周記模板合集六篇03-30
【熱門】高中周記模板合集9篇03-26
【熱門】高中周記模板合集4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