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學期圖案教學計劃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圖案最常見的構圖方式:軸對稱、平移、旋轉……,理解簡單圖案設計的意圖。
2.認識和欣賞平移,旋轉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能夠靈活運用軸對稱、平移、旋轉的組合,設計出簡單的圖案。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對生活中的典型圖案進行觀察、分析、欣賞等過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增強審美意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對生活中的典型圖案進行觀察、分析、欣賞等過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增強審美意識.
2.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靈活運用平移、旋轉與軸對稱的組合進行簡單的圖案設計.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平移、旋轉與軸對稱的組合進行簡單的圖案設計.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5分鐘,學生欣賞,感受圖形變換)
活動內容:復習全等變換中所學的 圖案設計方法。
提問:
1.我們已經具備了簡單圖案設計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用最基本的幾何元素——點、線設計與制作圖案;
用最簡單的幾何圖形——三角形、矩形設計、制作圖案;割補、無縫隙拼接。
2.下面 的圖案是 怎樣設計出來的?
第二環節 探索新知(10分鐘,學生小組合作,解讀探究)
內容:各小組充分討論教材所示圖案的形成過 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一些美麗的圖案:
你能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分析如圖中各個圖案的'形成過程嗎?你是怎樣分析的?與同伴交流。
對教材給出 的六個圖案通過觀察、分析進行議論交流,讓學生初步了解圖案的設計中常常運用圖形變換的思想方 法,為學生自己設計圖案指明方向。其中圖(1)、(2)、(3)、(4)、(5)、(6)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圖案”通過旋轉適合角度形成(可以讓學生自己說說每個旋轉的角度和旋轉的次數及旋轉中心的位置),另外圖(2)、(3)、(5)也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圖案”通過軸對稱變換形成(可以讓學生指出對軸對稱及對稱軸的條數),圖(2)還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圖案”通過平移形成。
第三環節:合作交流,解決問題(10分鐘,學生欣賞,全班交流)
內容:
1.欣賞下圖的圖案,分析這個圖案形成的過程 ,仿照圖3—23中的某個標志設計一個圖案,與同伴交流,并簡述你的設計意圖。
2.例 1 欣賞圖 3—24 的圖案,并分析這個圖案形的過程。
提問:
1.基本圖案是什么?有幾個?
2.分析同色“爬蟲”、異色“爬蟲”之間的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發現:這個圖案是由三個“基本圖案”組成的,它們分別是三種不同顏色的“ 爬蟲” (綠、白、黑),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在圖中,同色的“爬蟲”之間是平移關系,所有同色的“爬蟲”可以通過其中一只經過平移而得到;相鄰的不同色的“爬蟲”之間可以通過旋轉而得到,其中,旋轉角度為120°,旋轉中心為“爬蟲”頭上、腿上或腳趾上一點。
第四環節:練習與提高(10分鐘 ,學生觀察分析,全班交流)
內容:
1.下圖是由12個全等三角形組成的,利用平移、軸對稱或旋轉分析這個圖案的形成過程。
這個圖形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形成的。
(1) 以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為對稱軸作與它對稱的圖形。
(2) 將得到的這組圖形以一條邊的中點為旋轉中心旋轉180 °。
(3) 分別以這兩組圖形為平移的“基本圖案”,各平移兩次,即可得到最終的圖形。
2.欣賞: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5分鐘,學生歸納)
內容:師生互相交流總結三種圖形變換方式的特點,怎樣選擇變換方式,課前準備所學到的課外知識及切身感受等。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
A組(優等生)和B組(中等生):
.仿照下圖中的某個標志,每個小組設計一個圖案。你設計的圖案是如何形成的?要表現什么?
提 示:可以利用平移、旋轉、軸對稱等多種方法來設計,而且設計的圖案要能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再就是圖案的設計一 定要新穎,獨特,這樣才能使人過目不忘,達到標志的效果。
C組(后三分之一生).課后習題。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三上學期數學圖案設計教學計劃,希望大家喜歡。
【初三上學期圖案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在圖案上拍球》活動教案06-13
初三上語文教學計劃03-27
幼兒園體育在圖案上拍球教案06-22
四上語文學期教學計劃05-27
初三數學學期教學計劃03-25
初三學期化學教學計劃03-26
初三第二學期教學計劃03-27
初三上學期教學計劃03-27
初三英語上學期教學計劃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