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方課程教學計劃
一、本年級地方課程主要包括傳統文化、安全教育、環境教育三部分內容,教學時按進度兼周進行。教材具體分析如下:
(一)、傳統文化: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游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安全教育:
本套教材以安全知識為主,讓學生學習了解生活中有關安全的常識。為深入開展“保護生命”等安全宣傳教育工程,呵護學生的平安成長,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交通文明觀念,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自覺遵守安全的良好行為習慣。通過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學習各種安全知識,掌握一些交通安全常識,進一步提高學生安全法制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切實提高學生交通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涉及學生的交通事故的發生,保障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通過學習這門課程,讓學生懂得珍愛生命,珍視安全,拒絕誘惑,遠離危險,防范傷害,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環境教育:
環境與人類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環境問題是人類共同關切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全球性重大問題。保護環境,在有效地利用環境的同時,深入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制止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協調發展,己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和人類行為難則。20XX年,我國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環境意識和環境質量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程度的重要標志。”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為提高我校學生的環境意識,樹立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在創建“常熟市綠色學校”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環保教育。
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征,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三、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網絡資源。
2、讓學生查閱各種資料。
3、聯系生活實際。
四、教法學法:
自學法、感情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查閱資料法
五、教學時間安排:
每課二課時,傳統文化、安全教育、環境教育三部分內容,教學時按進度兼周進行。
【初一地方課程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01-15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03-26
地方課程的教學計劃03-26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07-05
小學地方課程教學計劃03-28
關于地方課程教學計劃03-26
地方小學課程教學計劃03-26
小學地方課程的教學計劃03-24
中學地方課程教學計劃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