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歷史上學期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歷史上學期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心得本學期的匯報課,課題是《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為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目的,我接受了校主管教學的領導于主任、主管德育的劉主任,及教學指導教師(師傅)王瑩老師的點評,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對這次講課進行的教學及點評后的反思。
1、課前準備較充分,使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完成
上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課前的充分準備是順利完成教學的必要前提。首先對教材進行了總體的把握,寫好了完整的教案,并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出了教學目標。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輔助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比較熟練的把握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2、采取了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主要采用的是講述法、比較分析法,提問法。同時還通觀看與課題相關的圖片,使學生能直觀,清楚的了解相關知識。通過講述法,把與課題相關的背景知識講述給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法,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提問法,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略有欠缺
在教學互動方面,通過提問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但在這堂課中,尚未完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課堂中應更多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充分調動起來,還課堂于學生。
4、教學過程中暴露的長處及不足
教學過程基本得以順利的進行,教學目標也比較順利的實現。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包括過渡語言,都通過現有教材的知識和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過渡。并在新授過程中引導學生回顧舊的知識的基礎上,再得出答案,做到“溫故而知新”。但在培養學生學習技巧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以后應注意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如何學,如何思考,注重加強歷史學法的培養。
5、價值觀培養。
學習歷史,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要運用正確的價值觀來思考分析問題,并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在這節課中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體現歷史教育中的價值觀教學。如對霍去病為抗擊匈奴而說道“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時,有意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學習他們為民族利益而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樹立學生良好的人生價值觀。
以上是我對這次匯報課的教學反思,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發揚優點,改正不足,并努力學習其他老師的長處,優化自己的教學,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和專業教學能力,成為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
【七年級歷史上學期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的教案10-17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教案10-27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備課教案08-27
秦漢王朝與匈奴的和戰教案10-02
秦漢王朝與匈奴的和戰(教案)10-24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的個人教學反思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