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教學反思范文(精選7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教學反思范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包括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進位)。教學目標主要是經歷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理解并掌握相關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相關的口算。
一、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
1、重視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在引入階段創設學生喜歡的生活情境:漂亮的巴比樂果園的美麗圖畫。練習階段創設過關游戲情境,讓學生玩中學。學生在各種情境中,主動參與,達到學習目標。
2、注重學生的發展,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
。1)數學和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結合
本節課的開始,從學生喜歡的場景引入,來編乘法題,使學生感受數學來自于生活。
(2)從學生實際已有的認知結構出發,來完成課堂教學
學生已有了整十數乘一位數,一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我引導讓學生自己發現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
(3)重視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作有效的遷移,獲得解決新問題的多種方法。問題是從情境中學生自己編題出現的,設計這樣的情景,能使學生感到所面臨的確是自己的問題,應主動承擔起解決問題的職責,而不是教師簡單地給出問題,使學生“被迫地”為教師而工作。并引導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方法解決新問題。組織學生合作發現不同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口算方法的多樣化。鍛煉學生發散思維。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對多種方法進行評價,然后選擇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力圖通過教學活動向學生展現“活生生的”數學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數學知識。
。4)在合作交流中,獲得知識,培養合作意識
引導學生討論,最后全班范圍內以小組匯報形式說算法,使每個學生都參與了不同程度的思考與討論,在交流、比較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傾聽他人的想法,從而優選適合自己的算法。
二、這節課存在著三個問題:
1、在教學過程中,對于16×3的意義只是學生在編算式時一語代過了。如果在研究口算方法前對數的組成和乘法的意義再加深理解那么對于算理及口算方法的理解更有效。
2、過關游戲練習的比例應主要放在口算練習上,第一關和第二關的口算方法練習再少一點?谒憔毩暤臄盗吭偌哟笠恍。
3、平時多訓練和引導學生傾聽別人的回答。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包括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以及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主要是讓學生經歷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和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相關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相關的口算和筆算。
在教學時,出示教材情境圖,先找信息、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了探索多種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而不是強求統一的語言進行操練,只要能夠算出結果都給予肯定。
在多種算法中,我讓學生選擇一種你認為算的快的方法,注重方法的優化。如:由2×3=6,得20×3=60。將方法進行優化。通過比較、搶答、等形式進行練習鞏固。
在出示14×2的豎式計算時應該重點強調豎式計算:“先用2乘個位上的4得8寫在個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個十寫在十位上。”通過說算理板書書上的分布計算的過程,再引導學生簡化計算的中間環節,得出兩位數乘一位數豎式的一般寫法。重點讓學生說說,豎式一般寫法。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但學生們掌握的非常好,整節課效果良好。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教學反思3
本課是初次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和筆算。進行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時,可以有不同的算法。進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時,在學生自己探索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乘法的筆算方法。結合計算教學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今天聽了束雙文老師的《兩位數乘一位數》覺得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亮點:
1.復習鋪墊與情境創設
數學的來源,一是來自數學外部現實社會的發展需要;二是來自數學內部的矛盾,即數學本身發展的需要。新課前的復習準備,一是為了通過再現或再認等方式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關舊知,二是為新課作出鋪墊或分散難點。教學中這個環節,創設情境,通過復習數的組成,喚醒并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相關思維細胞,為新知學習作好準備。
2. 算法多樣化和算法優化
在學習不進位的口算時,先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然后通過交流和匯報,展示學生自己探索的口算方法,允許學生有多樣化的算法,讓學生自己比較,選擇自己認為簡便的方法。再結合例題計算20×8,讓學生說思考方法。
3.估算與精確計算
在練習鞏固環節中,通過商場里購物的情境,請小朋友幫老師估算一下帶的錢夠不夠、大概要帶幾十元等問題,發展學生估算的能力。最后通過自由選擇幾個同樣的玩具算算要多少錢進行精確計算。
4. 體現學生主體性
學生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豎式計算方法。通過讓學生說,交流想法,讓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商榷之處:
1.重點不夠突出,層次不夠清晰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因此在出示14×2的豎式計算時應該重點強調:“先用2乘個位上的4得8寫在個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個十寫在十位上!倍皇窃隍炈愕倪^程中強調。
在計算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時,指向不明,應該先讓小朋友來說20×3是怎么想的,再說3×20也可以怎么想。而不是教學中兩個一起看,層次顯得不分明。
2.對教材把握還需加強
對教材的理解,每一環節所要達到的目標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數。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加強。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之后的拓展!皩W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薄皠邮謱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痹诮虒W設計中我注意體現這一理念,讓學生在主動的、互相啟發的學習活動中初步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在教學設計中我還重視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多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從而啟發學生探索多樣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對計算方法有深刻的體驗、思考。筆算的方法對學生來說不是難點,關鍵是讓學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正確地進行計算。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較注重對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同時使估算與筆算相輔相成,因此本節課設計時有意地要將估算滲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學生的觀察能力,計算能力得到提高,這是其一;其二,計算教學較為枯燥,屬于“純數學”的內容,如何讓這部分的知識“活”起來,變為學生自身的需要,體會數學的價值,使我對這節課的結構動了一番腦筋;其三,本學期進行的是“低年級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的課題研究,如何在計算教學中滲透對學生進行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是我要做的一個嘗試。
1、在情境創設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聯系他們將要舉行的冬季長跑比賽,出示問題情境,提出,你讀懂了什么,使他們感受到“問題”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身邊,每時每刻都會產生,而解決問題又是我們的需要,拉近了數學問題與學生情感的距離。
2、我進一步強調了乘法計算中的注意事項:進位的數寫在橫線上,記在心上,不能把它遺忘。哪一位上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不可以直接寫在那一位上占位。算好以后,把得數和估算的積進行比較,進一步確認筆算的結果是否合理?在筆算前讓學生先估一估是培養學生估算意識的重要資源和手段,估算還能幫助檢查筆算的結果是否合理。我在學生筆算之前,總要讓學生先估一估,學生的乘法估算能力提高的同時,也鞏固了乘法口算。進位乘法的算理和不進位的相同,學生通過知識遷移,獨立探究完成,在交流中注意進位的處理。尤其在第2步計算,總有進位的,如若學生口算有困難的就存在進位寫法的問題,有的寫在豎式中,顯然找不到合適的位置,所以我就引導學生記錄在豎式旁邊。
在提出問題上,放手讓學生提出。創設情境之后,問:根據圖中的信息,誰能提出數學問題?從學生的口中迸出了一個個問題,其中有價值的就有好幾個個。這使我感受到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有的,關鍵是教師的語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從他們的角度去考慮,去創設空間,那么學生為自己創設的空間才會更大。
3、在解決問題上,自主探索。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我隨手板書了出來:然后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就第2個問題中隱含的兩個問題進行探索,交流。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大膽嘗試,自主探索計算方法。這樣處理留給學生的思維空間很大,很多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去解決。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大有好處,因為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給了我較肯定的回應。同時較大的空間也為學生提供了自由選擇的空間,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的思想。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教學反思5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進位的與不進位的口算方法相同。學生在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方法后,應用這一已有知識探索出進位的口算方法對學生而言已不再是難事。我認為在新課的展開時,應注重的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因此,我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口算的方法。在學生探究過程中,一些學生已經能用在腦子中列豎式的方法來口算,一些學生能用前一節所學的方法即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時,可把兩位數分成幾個十和幾個一,然后分別乘一位數,再把乘得的積加起來。應該說,除個別學生外,其他學生都掌握了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但是在課堂上,我沒有反思這些學生為什么會錯,一些學生當然是因為粗心做錯,而有些學生對于算理還是有些模糊。在全班反饋中我沒有抓住學生的錯誤進一步反問其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錯誤,而只是一味地讓別的同學來幫助他正確解決。然后在課后單獨輔導過程中也沒有進一步詢問其錯誤的原因。
我看到過這樣一段文字:記得有個社會心理學家曾指出:“我們甚至‘期望’學生犯錯誤”,“因為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便可爭取明天的成功”。學生探索新知的過程往往不是筆直的,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如果把學生的錯誤“隱藏”起來使教學顯得一帆風順、嚴絲合縫,這樣的課未必是好課!皠儕Z學生犯錯的權力就等于限制他們自由選擇的意愿”。所以,數學教學在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同時,還要給學生嘗試錯誤的權利,讓學生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錘煉自我,培養他們敢于克服困難的堅毅性格,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品格。
所以,我想,在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的同時,要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原有的錯誤為什么是錯的,要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分析,讓學生自己去評價、分析錯誤使全班學生都能關注這種錯誤,從而真正理解算理。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教學反思6
本課時是在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表內乘法,能夠正確口算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一堂計算教學課,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口算進行導入,最后出示一道進位口算,以此設疑。學生通過用以前學過的口算的方法說一說計算過程,再通過擺小棒的方式一起來探究進位的過程,因為之前已經學習過加減法豎式的書寫,所以直接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將豎式寫到演草本上。在此環節中,本來預設學生能夠通過口算的方法寫出豎式的基本形式,但是可能是預習的原因,學生都直接寫出了乘法豎式的簡寫格式。于是我順勢請學生將計算過程直接說出,我做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說出簡練的計算過程,然后將板書寫在黑板上,重點講述進位的由來和寫法,再次強調寫豎式要注意的事項和豎式格式的要求。練習部分,我注意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先由基礎練習開始,完成基本的三道練習,學生和老師共同總結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接下來逐步提升難度,進行改錯練習,更高層次的練習,最后出示拓展練習,做到分層練習。
不足之處:在使用小棒探究進位時,可以讓學生都帶小棒來,增加每個學生的參與度,也加深對進位的認識。計算課比較枯燥,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加入一些游戲性質的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處理基礎練習時,速度可以加快一些,多加入一些其他類型的練習,計算課練習的多樣化,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充分理解。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教學反思7
關于余劍老師執教的《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一課,我先后聽三次。應該說每次都給我留下新的思考,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本節課是小學階段的計算教學,教學內容是學生第二次接觸乘法。關于計算課的教學,為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學生掌握算理及算法,一般是按部就班教學,但余老師的這節課教學設計頗有新意,不僅保證內容充實,也保證了學生學習的深度。下面就余老師教學設計的特殊之處及細節處理上的一些改動,談一談我的感受和思考:
一、說是復習,實則鋪墊,巧無聲息,層層推進。
在教學復習階段,余老師無論是試教還是正式上課安排了復習舊知的環節,這個環節實則是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合理設計的。我個人認為這很有必要,且很有特色,思考到位。這部分教學設計,對學生建立兩位數乘一位數這一新概念的認識有很大幫助,借助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的乘法的意義和表內乘除法,這就可以通過復習再現一位數乘一位數、整十數加整十數以及幾個十是多少的相關舊知的過程,幫助學生通過已有的經驗來認識掌握新的知識,這樣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同時也考慮到了學生的差異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能前后聯系,為學習今天的知識降低難度。
試教口算:2×43×31×540+40
正式口算:3×42×56×250+5030+30+3020+20+20+20
這是余老師先后教學的一次比較成功的改進。經過改進的復習題,目的性更明確,增加了幾個幾十連加的口算環節,這就更加貼近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且通過學生對這部分復習知識的反饋來應對主題內容教學很有幫助,應該說這樣的設計對學習本課知識,學生掌握本課知識很關鍵。
二、情境引導,突出重點,體驗探索,算法優化。
計算教學一個難點就在于計算的枯燥性。學生在學習計算時總是以想當然的態度面對,從而導致學習過程不嚴謹,思維不緊密,計算錯誤層出不窮。而本節課的教學,余老師充分結合應用題教學的經驗,在問題情境方面下了一點功夫,通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產生計算需求;再通過問題推進,使學生產生計算興趣。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幫助學生形成過硬的計算技能,并且是自主投入,自主探索計算方法。這樣的教學還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想,也從一定程度上陪養了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例如:創設了大象運木頭,猴子摘桃等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學會計算。產生于現實需要的問題就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也使他們感受到了計算的必要性。大象運木頭的主題設計過程由三只大象到五只,再到八只,問題層層推進,學生的計算需求也再逐步提高。
但計算教學并非創設了問題情境就結束的,余老師在解決問題后巧妙的轉入到計算教學過程。運用探索算法的過程使學生經歷數學化的活動,使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以前未曾遭遇過的新問題,認識未曾接觸過的新知識,掌握未曾運用過的新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探索算法首先是一種創新的過程。這種創新還源于對算法探索、算法多樣化、算法優化的理解。例如:在教學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時,在出示了主題圖后,考慮到學生的差異,余老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后集中精力放在計算方法上,余老師讓學生自主探索方法,通過與學生交流,得到三種方法:20+20+20=60;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是60;2×3=6,20×3=60這些都是學生自己想出的方法,余老師都表示肯定,但卻不停留在算法的多樣化的程度,而是讓學生自己比較,篩選出簡便的方法,從而使算法優化,而這些也都是學生自己思考得來的。再進行一些這樣的練習,使學生掌握優化的算法。
像這樣的計算教學過程不僅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性,還結合知識特點讓學生自主探索。探索后列舉學生一系列的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這樣的過程實則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差異教學思想。再者通過引導讓學生優化算法,從而鞏固算法。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教學反思范文07-01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教學反思范文06-18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教學設計07-03
《筆算兩位數進位乘法》的教學反思08-14
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06-21
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教學反思01-07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教案02-24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教學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