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數的大小》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8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比較數的大小》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較數的大小》的教學反思1
這一課是在孩子認識100以內的數和數的順序基礎上安排的,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比較100以內數的比較方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課雖已上好,但留給我學習、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很多。
一、課中鼓勵,保護學習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給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這就啟示我們在教學中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讓每個學生都樂于學習。
一年級孩子好動、好玩,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課堂難以調控。針對這一情況,如果你一味地批評,效果適得其反。不妨你改變一下方式,從激勵的原則出發,這會大大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在課上,我善于把握時機,在教學過程中自然而貼切的運用各種激勵方法。課堂上,當有的同學回答正確時,我經常會說:你和老師想的一樣,真不錯!你剛才回答得很響亮,表達得也很清楚,真是好樣的!哎喲!你真了不起,我們還沒學呢,你就已經知道了,那么大家來猜猜,他是怎么想出來的?這樣的一個猜字,既可以把那個學生先穩住了,又能一下子調動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把他們各自的思維方式展露出來。這樣做不但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有時還能夠激發他從腦中迸發出另一種獨到的極富有創造性的回答。
二、啟發運用多種策略的同時適時優化算法
在比較小松鼠和小白兔誰撿的多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比較充足的時間,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分組討論,到底誰撿的多,為什么?有的說46里面有4個十,而38里面只有3個十,所以 46比38大;有的說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3,4比3大,所以46大 ;還有的說在百數表中,46在38的后面,所以46大,總之學生能運用不同的策略比較數大小,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和創新的精神。啟發運用多種策略的同時適時優化算法,在教學時逐步滲透和引導學生用比較簡便的方法。
三、多樣化的練習,學生樂此不疲。
練習題形式多樣,難易程度不同,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在課上,我設計了數字大比拼、猜一猜、寫寫比比、寫數游戲等練習。特別是最后的游戲,每人寫一個你喜歡的數,同桌比比大小,比30大比60小的數站起來,個位是7的把卡片舉起來,大于70的數到前面排隊,從小到大。實際上這是綜合性很強的練習題,把課堂氣氛推向**,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比較數的大小》的教學反思2
在教學本冊《數的比較》之前,學生已經學過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種物品的多少,能用20以內的數序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并已掌握了100以內的數序(當然中重度除外),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是在此基礎上教學的。此刻,我反思的是這其中的第一個環節,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以前學習“多和少”都是用具體形象的事物來進行比較。現在要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而且要用“>”、“<”來表示,是一種感知上的過渡——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想要過渡得好的關鍵還是舊知識的遷移,把所要學習的知識和已學的知識銜接起來。
遵循“小步子,多循環”的原則,我在導入過程中,用了很多實物來演示,讓學生說說哪些多哪些少,憑直觀觀察,就一些中重度的學生也能看出,哪些多哪些少。有了這樣的過渡,學生的已有知識又喚回來了,但目的是不僅僅停留在原有認知上,而要把舊知識遷移到新知識上。例1是通過比較蘋果和梨的個數同樣多,引出兩種數量相等。出示例圖時,學生都在數是幾個,結果我沒問多少個,我問:“發現它們有什么關系?”輕度的學生一下子就說出一樣多,都是四個。中重度的學生也緊跟的說出是一樣。這對于他們來講是比較容易掌握的環節。所以我也沒有浪費很多時間去講解,只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表示兩個數相等用等號“=”,如4等于4,寫作4=4,讀作4等于4。之后,也舉了很多例子,再說明幾遍。
等到學生基本掌握之后,我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教學例2,認識“>”、“<”。過渡時,我設置疑問,問:“兩數相等用等于號,不一樣了,用什么符號表示呢?”緊接著,我出示例2圖,小雞和小鴨、三角形和圓形。學生忙著數數,我讓他們先不用急著數,用眼睛看看,哪些多,哪些少,這樣學生很快就回答是小雞、圓形多,小鴨、三角形少。為達到教學目標,我進一步講解:“這就說明他們之間有多有少,不是相等的。那么相等用等于號,不相等用什么呢?不等號有兩種—————大于號和小于號。”接著我讓學生數數,數后我板書。在我板書后,學生這下都蒙了,不認識這兩個符號,不懂得應該怎么樣讀。借例題我進行一番講解:小雞5只,小鴨3只,5只比3只多,所以5比3大,寫作5>3。三角形5個,圓形6個,5個比6個少,所以5比6小,寫作5<6。講解完后又帶領學生讀了幾遍。為了讓學生記住兩個不等號的讀法,我又向學生說明:主要看左邊,把大于號小于號看成口,左邊張大嘴就是大于號,閉著嘴就是小于號。讀式子的時候,我指著左邊,讓學生反復的練習,最后基本能分清楚大于號和小于號了。在分清楚之后,我設計了一個小小的課堂游戲,我教他們用手勢語來判斷大于號和小于號。(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緊;是>的,則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然后出示1到9九張卡片,發給九位學生,告訴同學,這九位是數字王國成員中不可少的,他們現在要進行比賽,比比誰的年齡大。你們用手勢語來表示,老師分別請兩位學生上來,下面的同學紛紛舉起手勢,剛剛開始可以說是手無足措,都亂了,后來才慢慢適應了。這節課就在游戲中結束了。
目的是基本達到了,輕度學生基本掌握,中度學生初步掌握,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戲這一環節,學生的情緒激昂,他們可能注重的是游戲本身的趣味,而忽視了活動能給他們所帶來的認識。還有鼓勵做得太少,雖然知道有些學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應該給與表揚,至少參與其中了,不能給予忽視。這節課突出的瑕庇是玩與學的結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過不斷的反思,我想今后,我會在教學中不斷有突破的。
《比較數的大小》的教學反思3
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重點是讓孩子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難點是在比較大小的過程中形成數感。學生學習的基礎是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仔細研究了課本、教參、學習鞏固以及名師課例。這節課經歷由簡單到復雜,再由復雜變得簡單的過程。總結下來,這節課的突破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學習方法的遷移。
孩子們在一年級上冊學習過100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所以在復習導入環節,我設計了59<68、78>72等兩位數大小的比較,讓孩子說說比較方法。最后小結,比較百以內數的大小時,可以想他們在數線上的位置,也可以選擇一個中間數做參照,以59、68為例,選60作為參照,59比60小,68比60大,從而確定59<68。也可以想數的組成,59里面有5個十,而68里面有6個十。在次基礎上,孩子比較940和1899兩個數的'大小時,我先讓孩子思考這兩個數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讓他們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二、注重知識生成的過程
比較940和1899這兩個數的大小時,學生很快說出三位數小于四位數這個結論。我沒有急于總結,而是啟發孩子,你是怎么想的?接下來,孩子說,940比1000小,1899比1000大,所以940<1899。還可以想什么呢?學生說還可以想數的組成,940是9個百,1899里面是8個百。這時我追問,1899是有什么組成的?1個千。1個千相當于幾個百?10個百。還可以考慮什么呢?在數線上的位置,這個孩子沒有說出來,我給他們點了出來。經歷這樣豐富多彩的思考過后,我們小結出,三位數小于四位數。接下來,我又引導,你還有相似的結論嗎?生兩位數小于三位數,三位數小于四位數等等,最后得出位數不同,位數多的那個數大這個比較方法。
三、注重學生參與。
每個知識點的生成,我都讓孩子自然參與,自然得出結論。在大多數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后,才展開交流思辨。就拓展延伸這道題,3、0、8、9這四個數字可以組成最大的四位數是多少?最小的四位數是多少?孩子們很快得出最大的四位數是9830,最小的是多少呢?小孩子寫8309,還有的寫3098,這時,我沒有急于公布答案,讓孩子在消息欄討論,最后得出3089是最小的四位數。那第二大是多少呢?第二小是多少呢?讓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思路碰撞,最后得出,個位和十位互換得出第二大,第二小。孩子們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神奇。
當然本節課我也有不足,時間把控依然是我要克服的首個問題。學生想不出來時,有幾次沒有管住講的沖動。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比較數的大小》的教學反思4
新課程教學目標十分強調“情景性”、“過程性”和“思考性”,在學習方式上強調“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本節課基于新課程的這些理念,設計并實施教學,總的看來效果較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較好發展和延續。
學生從一開始的情景題產生疑問引發興趣,雖然有學生說出正確答案,但許多學生的猜測是錯誤的,教師欲擒故縱,乘勢揭示課題,激發興趣,引領學生開展研究。接著,學生自己創造分數,給分數分類,獨立探究分數的大小,學習興趣開始發展。再進入小組交流與合作探討,懂的學生興致勃勃介紹自己的“成果”,有疑問的學生流露的是迫切解惑的神情,小組互幫融在其中,學習興趣進一步發展。學生匯報交流時,教師組織“說”、“畫”、“議”、“看”等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保持中延伸。鞏固練習也產用多種形式,通過“比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高潮。最后回訪“情景題”,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產生“成就感”,用以延續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較好培養和發展。
學生自行創造學習材料,并對自己所創造的學習材料進行研究,從中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訓練學生探究、發現的能力。小組交流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其中,具體訓練學生交流、互幫、合作探究的能力。匯報討論時,教師組織學生通過說一說、議一議、畫一畫、看一看等多種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聽、說、辯、看、手”等多種學習能力。多種形式的鞏固性練習,使學生不但明其理,而且成其能,把雙基真正落到實處。總結評價的過程,培養學生回顧、梳理知識的能力和對自己學習的評價能力。
感到存在的問題是個別學生對多個分數,尤其是其中既有同分母分數,又有同分子分數時的比較,思路上出現錯誤。在下節課里,應展開研討。
《比較數的大小》的教學反思5
本節課有兩個主要內容:
一是學習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用符號表示它們的大小一;
二是結合現實材料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教學設計時,立足以下幾點:
1、因為本節課容量比較大,為了盡快進入角色,我采用談話導入,學生出題。
2、為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設計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
3、充任利用猜數游戲這種緊張有趣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數感,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4、“練一練”中的第1題,先讓學生結合情境圖獨立思考,再組織交流。第2題是選擇的計數單位,需要學生對“十”、“百”、“千”有具體的認識,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技能。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能在較短時間內對多個數字進行比較,并且較準確。
《比較數的大小》的教學反思6
本節課聯系小學及課本內容,把兩個有理數的大小比較進行系統的概括,體驗出兩個有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⑴利用數軸比較大小;
⑵利用絕對值比較大小。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這兩種方法。
在教用數軸比較有理數大小的方法時,引入是采用溫度的排序。根據常識,學生可以由低到高地排列這些溫度,再讓學生把這些數表示在數軸上,可以看到表示它們的各點是從左到右的順序,由此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有理數大小的規定:“在數軸上,左邊的數小于右邊的數。”在這部分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圖形理解這些結論。在講解利用絕對值比較大小時,采用把兩個負數在數軸表示,利用在數軸上的數“左邊的數小于右邊的數”;得出“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的結論。從而得出利用絕對值比較有理數大小的方法。這節課的重點是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難點是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異分母負數大小;這是本節課較難的部分,為了解決難點,特別要讓學生清楚地了解進行比較時的過程:
⑴先求出兩個負數的絕對值。
⑵比較兩個絕對值的大小(要通分,化為同分母分數)。
⑶根據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的結論判斷這兩個負分數的大小。
上完這節課后,感覺到本節課還有不少地方設計得不好。結合實際,我的反思如下:
從學生完成學習卷的分析,學生對課本的知識掌握程度不錯,能運用兩種方法判斷有理數的大小,都能較好地完成A組題。
不足之處:
1、在教學中,過多地推理概括有理數比較大小兩種的方法,缺少學生發表自己意見,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機會。
2、教學的預見性還不夠,時間控制的不好,學生練習時間不夠充分。
3、比較幾個有理數大小的時候,學生容易正負數混淆。
4、學生對比較兩個負分數的大小,感到比較困難。例如:比較—和—。
它既用到新學的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的結論,又聯系到兩個分數比較大小的問題,學生往往只做一次比較,比較完兩個絕對值的大小后,就得出結論了。
教學設計的改進:
1、對于難點的處理,可以學生討論、講解思路,加強學生課堂上自主學習的能力。
2、練習方面,多設計幾題學生易錯的題,讓學生發現問題并加以改正,使學生加深印象。
3、習題的設計要更加細心,層次分明。
以上是自己對這本節課教學之后的一些思考。只有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多進行反思,才能得到不斷改進,不斷提高。
《比較數的大小》的教學反思7
《小數的大小比較》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的知識。《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買東西有著豐富的經驗,所以本課一開始就帶領學生去商店逛一逛,創設學生熟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且又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新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由于學生已有整數比較大小知識做鋪墊,我就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嘗試比較商品價格的高低,充分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在課堂上創設交往、互動的協作學習環境,達到群體智慧共享。鞏固練習以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現象為切入點,創設運動會比賽的情境串,讓學生結合跳高、跳遠、跑步等運動的真實情境,將多個小數進行比較,去解決問題,不僅讓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而且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從生活出發,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的聯系。我借助教科書上提供的資源,應用現代教育手段,給學生創設了四名小朋友進行跳遠比賽的動態畫面的活動情境,并讓學生根據跳遠的成績排列名次。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課,使學生感到小數和我們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它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的空間。這節內容與前面所學的整數大小的比較有內在聯系。我充分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小數的大小比較進行嘗試,激發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在探索中,開展小組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如:“位數多的小數一定比位數少的小數大”這句話對嗎?我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并大膽地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于學習。整節課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中的一員,以一個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學習,使學生感到親切、輕松、能主動的學習。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雖然也掌握了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但我總覺得本節課我上得不夠成功,許多地方不夠大膽放手,怕學生回答不出來,總是“牽“著學生走。例如歸納“小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時,我應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式子,去發現,自己歸納方法,不要每步都啟發學生,這樣學生學習主體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現代的教育理念是:知識并不能簡單的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是由學生依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構建”。
《比較數的大小》的教學反思8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著力體現新課標的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設計的過程中,首先我創設生動的情景,用生活中裝修買家具的事例來體現數學的生活化,這些生活的情景給枯燥的數的大小比較增加了趣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數學的活動中去。另外,在教學設計中,通過小組活動,或個人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證明等教學活動的過程,提高了學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并能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自己推理出“相同位數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不同位數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這些設計都注重了學生的概括、推理能力的培養,并使他們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數學知識。
本節課同學們都對知識重難點掌握較好,但在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總結時,不能很好地說清重點內容,今后還要加強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課后還是要多加以練習和鞏固。
【《比較數的大小》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8篇)】相關文章:
《分數的大小比較》教學反思01-26
《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教學反思范文12-23
分數的大小比較教學反思5篇01-26
分數的大小教學反思10-10
線段的大小比較說課稿11-05
《線段的大小的比較》說課稿03-07
《數的運算》教學反思09-17
《億以上數的讀法》教學反思范文12-23
積的近似數教學反思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