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聽課后的點滴思考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聽課后的點滴思考1
《分數混合運算(三)》是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的教學內容。它是繼前兩節中解決了“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和“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之后的又一節關于分數混合運算的內容。
本節課教材主要設計了“已知比一個數少(或多)幾分之幾的數,求這個數”的問題,重點是讓學生利用畫圖等方式分析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用方程解決與分數混合運算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前面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找標準量單位“1”的方法。因此,教學時我注重讓孩子們讀題、審題,根據題意去畫線段圖。在這一環節,主要考慮到孩子們動手畫線段圖的能力比較差,想通過這個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根據線段圖描述題意并能列出等量關系式,同時想培養學生看圖列式計算的能力。在讓學生根據線段圖列出等量關系式之前,我先讓學生要看清圖讀懂圖意,會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最后根據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再讓學生說一說列式的理由。這樣既考查了學生對線段圖的理解,同時也復習了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在拓展延伸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練習,讓學生補充一個條件,使題目成為一道用分數解決的應用題。經過學生獨立思考發散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嚴密性。接著,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兩個問題獨立進行解決,進一步鞏固練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1、在課堂上,時間分配前松后緊,由于在訓練學生畫線段圖并說出每一步的意思這一環節花費的時間過多,造成了課堂練習沒有時間完成。
2、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組織能力較差,學生的識圖、畫圖能力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今后教師要多引導,多讓學生進行練習。
3、解方程時格式書寫不太標準,根據等量關系式列方程時,個別學生有困難,應加強指導。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聽課后的點滴思考2
在本節課上,我讓孩子們又一次體驗了怎樣畫兩種不同類型的線段圖,一種是關于整體與部分關系的量的畫法,一種是非整體與部分關系的量的畫法。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和領會單位1的概念。我從單位1的產生起,從三年級開始學習的分數的意義,平均分一個物體講起,再到四年級分數意義的擴展,平均分一堆物體,也就是一個整體,把這些看作單位1,單位1是伴隨著分數應運而生的,而分數的存在也是因為單位1的存在而存在的,讓學生認清了這一點,也就讓學生體會到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找單位1時,應該到含有分率的那一句話中去尋找,讓孩子們知道了為什么?孩子們才能牢牢地記住,為什么找單位1的量要到含有分率的那一句話中去尋找,對于很多問題,我們都是因為沒能讓孩子們知道他的前因后果,才會讓孩子們產生一種如墜五里云中的感覺,讓他們感受到的是教師的一種硬性規定而不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合情合理的選擇,而理解了才能去做,就如同我們理解了別人才能與別人更好的溝通一樣的道理,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應該越來越多地體會到,讓別人理解自己和理解別人的重要性。在教學為什么是關于整體與部分關系的量時要畫一條線段,因為部分都是整體的一部分。
正是基于一種讓孩子理解,讓孩子明白,更讓孩子們主動地思維和思考的理念,我們的學習才會成為孩子們的一種實際的需要,而不是一種教師和家長所需要的東西,當我們感受到,他們需要我們的教育時,就是我們教育成功的一半,一切的主體是孩子們,我們要永遠記得,我們只是一個服務者,激發起孩子們的內心,喚起孩子們的內在的動力,是我們真正的目標與主題。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聽課后的點滴思考3
分數的混合運算是本冊的重點、難點,本單元包括分數乘除混合運算;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以及已知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計算。
分數乘除混合運算,主要讓學生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并會做分數乘除的應用題。學生很容易掌握計算,應用題我主要采用讓學生找等量關系,先讓學生寫出等量關系,再把以知條件代到等量關系中,求出數量。這種方法學生容易接受,效果較好。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我主要讓學生畫圖的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我保證了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主嘗試畫圖,同時也要對學生的畫圖結果給予及時的反饋和評價,充分交流后作出正確示范,在畫圖的基礎上,分析數量關系,從而解題。學生的掌握情況不錯。已知比一數多[或少]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計算,這對學生來說較困難,是個難點。我采用已下四步:1、讓學生找單位“1”。2、根據題意畫線段圖。3、根據線段圖找出與單位“1”的數量關系。4、然后根據關系列出方程或寫出算式。
剛開始覺得學生掌握的不錯,每一課用的時間較短,沒有進行過多的訓練,等到三課上完后,進行綜合訓練時問題就出來了,學生分不清楚是用乘還是除、是用單位1加還是減等等。我發現主要原因是沒有循序漸進,由簡到難,步步落實,沒有備學生,高估了學生的能力。雖然方法較好,但學生掌握的較差。只有讓學生把每一種類型的題目搞懂、分析清楚,再進行混合運算就容易多了。后來我又根據上面的方法和策略,一步一步讓學生落實,最后學生才能掌握。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聽課后的點滴思考4
周三聽了丁倩老師執教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我仿佛看到了數學課的真面目,也讓“久違了”的計算教學再一次呈現在大家的面前,真正展現了計算教學的本質。整節課可以用這六個字概括:樂算、會算、巧算。
一、讓學生樂算
計算教學比較枯燥,新教材對計算教學的編排體系進行了改革,它把計算教學和應用題教學相結合,這樣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些情境和學生的生活聯系比較密切,利用這樣的情境來展開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使學生從內心產生計算地需要,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對新知的理解。但有的計算教學,利用情境就干擾了計算的本質。《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分數加、減、乘、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律推廣到分數上的,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遷移類推的能力,完全可以嘗試解決。丁老師就大膽的改變了情境引入,在相信學生的基礎上開門見山,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自體驗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同樣適用于分數,所以才會產生計算的熱情。
二、讓學生會算
計算課教學雖然看起來比較平淡,但每節課都有其重點,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突出每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快速高效地掌握計算方法。
而丁老師這節課目標定位準,通過三組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輕松的掌握了計算方法。
(1)在計算中明理。算理是四則運算的理論根據,法則是進行計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知道怎么算,又要使學生明白為什么這樣算。丁老師設計的第一組題目,讓學生輕松的掌握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和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2)在錯誤中辨析。“火眼金睛辨對錯”讓學生在辨析中得到了深化。
(3)在比較中總結。通過第二組強化練習引出整數的運算律同樣適用于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三、讓學生巧算
巧算啟迪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學生的能力。丁老師通過第三組題讓學生利用運算律進行簡算,培養了學生的簡算意識。
整堂課簡單明了,沒有繁瑣的導課,也沒有華麗的課件,就那么開門見山,直截了當。但整課堂卻顯得那么緊湊,環環相扣。效果也那么明顯,不僅順利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值得我們在新課改下成長起來的青年教師學習。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聽課后的點滴思考】相關文章: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11-04
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5篇12-26
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5篇12-26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03-16
《四則運算》教學設計03-03
《四則運算與運算定律》的數學課件05-02
手拉手(小數的混合運算)說課稿11-05
《混合運算解決問題》教學反思范文05-14
《分數乘法的簡便運算》說課稿【精選】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