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通用10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 1
《千年夢圓在今朝》一課上完了,拖堂兩分鐘,但學生仍處于激情狀態,學習效果不錯。
下面我談談課堂上我成功的一些操作:
1、早讀,我讓學生先進行前置性學習,朗讀課文兩遍。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積累詞語,為上課做好了準備。
2、談話揭題后,我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然后按時間線索用自己的話整理課文的條理。
之后,劃出有關句子,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并弄明白“千年夢”和“圓在今朝”各指什么。然后引導學生帶著感情來讀課題,營造了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
3、在研讀了航天工作者圓夢的艱難歷程和體會了航天工作者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后,給學生補充有關資料:為了保證“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科學家們共設計了20種救生方案保證航天員安全,針對飛船系統的故障對策有139個,8位科學家未見成功身先死,這些科學家有的為了尋找飛船的殘骸活活渴死在茫茫沙漠中;有的為了攻克技術難關,年輕的.生命早早凋零;有的為了排除險情,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的一座烈士陵園里安息著600多位航天烈士,他們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5歲。
學生內心自然而然地升華起了對航天科研人員的敬佩之情。
學生讀后驕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配樂朗誦課后閱讀鏈接《炎黃飛天夢》來加深感情。
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課文篇幅很長,一課時的時間要完成教學,任務很緊張,留給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少,不夠充分,導致拖堂兩分鐘。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 2
一、創設情境,營造情感氛圍
1、誦讀《千年夢圓在今朝》激發學生感情,導入課題。交流時抓住“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奮斗,終于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币龑W生交流,弄明白“千年夢”和“圓在今朝”各指什么。引導學生帶著感情來讀課題,營造了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
2、在研讀了航天工作者圓夢的艱難歷程和體會了航天工作者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后,請學生觀看“神舟五號”成功發射的視頻,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學生內心自然而然地升華起了驕傲、自豪之情。
二、閱讀感悟,培養語感
在研讀航天工作者圓夢的艱難歷程這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航天工作者付出辛勤努力的句子,和同桌討論自己的感想,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學習氛圍。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讀讀、找找、寫寫,抓住“一百一十多個”、“三千多個”體會到參與完成這項工程的單位非常多,工作人員具有團結合作的精神;抓住一組帶有四個“有的人”的排比句,感受到工作人員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獻的精神,在語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不僅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不足之處:
1、這篇課文是自讀課文,課文篇幅略長,如果時間允許,可引導學生抓住課文語句反復朗讀。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加上自己的生活經驗,才能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2、教學內容和學生有一定的距離,雖然課堂上教師運用了多種方法,但留存在學生心中的感動還不多,好多學生可能沒感受到千年飛天夢實現時的那種激動之情,學習的熱情不夠,教師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還應多做點文章。
3、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關系還沒有完全擺正,課堂上我的話說的過多,學生還有很多想說的想談的,結果被我扼殺了。
總之,教學的道路漫長而曲折,吾將潛心修煉,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己。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 3
《千年夢圓在今朝》是一篇略讀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重點記敘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載人航天的千年夢想終于實現了。
課文比較長,怎樣在一課時的有限時間里,有效地達成教學的目標。教學時以“神五”、“神六”發射為突破口,通過課件播放創設情境、反復品讀激發情感、拓展讀寫升華情感來感受千年夢圓的激動、自豪,體會千年夢圓在于中國航天工作人員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一、激情導入,創設情境。
在這堂課一開始,我播放了“神舟六號”發射時的真實場景,在播放的同時,用抑揚頓挫的聲音,朗誦了描寫發射時的片段。然后問同學們:看著這壯觀的一幕,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
這樣設計,為的是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學生有種澎湃的心情涌上心頭,為祖國感到驕傲,為費俊龍、聶海勝感到驕傲。同時也激發起了學生閱讀本文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在談話揭題后,我要求學生快速初讀課文,劃出能解釋課題的`句子,引導學生理解“千年夢”和“圓在今朝”各指什么?數千年來的飛天夢是怎樣變為現實的?引導學生理清了課文的行文線索:古人的奇妙想象──萬戶的火箭飛行──人造衛星的發射──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
三、反復品讀,激發情感。
在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后,我引領學生直奔文章的重點部分——7、8、9、10自然段。雖說略讀課文的教學時間很緊張,但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我還是給了學生比較充分的閱讀、思考時間,引導學生抓住課文語句反復朗讀,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讀讀、找找、寫寫,抓住了能夠體現“辛勤努力”的詞句,如抓住“一百一十多個”、“三千多個”體會到參與完成這項工程的單位非常多,工作人員具有團結合作的精神;抓住一組帶有四個“有的人”的排比句,感受到工作人員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獻的精神,在語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不僅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讀寫,升華情感。
在這堂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拓展讀寫:“千年夢圓在今朝”,讓富有激情與魄力的炎黃子孫怎能不高興自豪,怎能不歡欣鼓舞?請同學們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炎黃飛天夢》,并結合課文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并請了3名學生讀自己寫下的文字,在全班進行評議。
這個環節并非可有可無,對于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體會航天人的科學精神,是大有意義的。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有興趣地寫,加上自己的生活經驗,才能使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 4
《千年夢圓在今朝》這篇課文主要為孩子們介紹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重點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和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在教學這課時顏老師從課題入手,讀好“千年夢,圓在今朝”,引導學生自主交流,弄明白“千年夢”和“圓在今朝”各指什么,開始就揭示主題,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之上弄明白課文主旨。
教學環節緊湊,時間分配合理。整節課顏老師收放自如,詳略有度。針對較多的成語,很多老師會因為擔心耽誤課文內容的理解而簡單處理,而顏老師沒有這樣做,而是摘出成語,認讀理解、讓學生講述成語故事,扎扎實實,積累運用。這是難能可貴的。
這節課給人的感覺是扎實、從容、學生主動,符合略讀課文的教學原則。但也感覺出,教師狀態不是最佳,沒有很好地調動課堂氣氛,略顯沉悶。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 5
《千年夢圓在今朝》是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第五單元的5篇課文是以“科學精神”為主題編排的。學習這篇課文:
一是讓學生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中華民族千年夢圓的經過體會到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二是學習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作者在具體的事實描訴中說明道理的寫法。
教學完本篇課文后,我感受如下:
一、豐富了背景知識,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課前發動學生搜集中國以及世界載人航天飛行的有關資料。 在導入課文的時候通過課件的展示為孩子們介紹中國在航天事業方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圍繞課題質疑,并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歸類梳理后研讀課文。
千年“夢“指的是什么?課文寫了什么夢?怎么圓的?為什么能圓在今朝?學生在研讀課文中尋找答案。研讀千年尋夢的過程,感悟炎黃子孫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精神;研讀“神舟五號”的研制過程,如抓住“一百一十多個”、“三千多個”體會到參與完成這項工程的單位非常多,工作人員具有團結合作的精神;抓住一組帶有四個“有的人”的排比句,感受到工作人員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獻的精神。
三、 適當拓展延伸,培養科學精神。
文章學習完后,同學們交流時,讓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懂的問題課后去尋求答案。其間我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提出個性問題。如大部分同學對我國載人航天飛行的時間和宇航員的姓名、中國航天載人大事、載人航天工程及載人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酒泉等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并要求本課作業為手抄報。從作業看,主題突出,內容豐實,圖文并茂,從而也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也有積極作用。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 6
《千年夢圓在今朝》是一篇內容較為抽象的,離學生生活距離較遠的略讀課文。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飛天夢想在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今朝得以夢圓。熱情地贊揚了中國航天人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鍥而不舍的精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著力凸顯了以下亮點:
一、利用學案,提高效率
“生本高效”是這堂課貫穿始終的理念。設計問題是引導學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導學案設計的關鍵所在。所以本課我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依據學情,精心構建了“中華民族的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中華民族圓夢成功,體現了中國航天人怎樣的科學精神”的二個主體問題。
通過以上問題鏈,達到“以問拓思,因問造勢”的效果。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讀文、悟情、學寫法,經歷探究問題的思維創造過程,在實現對文本整體的把握的同時得到情感的熏陶,不斷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最終形成語文素養。
本課中我精心設計了有梯度的學案,將知識點細化為習題或問題的形式,清晰的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依據導學案對本課要掌握的語文知識可知可感,當堂訓練,一課一得。做到課課清不讓學生在學習上欠賬,提高了課堂效率,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減負。
二、巧用媒體,創設情境
“情動而辭發”,開課以“神五”發射視頻為突破口,化抽象為直觀形象,旨在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內心先行涌起自豪的情愫,為下文的學習作一個鋪墊。課堂中也適時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出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降低了學生理解文本的難度和知識呈現的快捷,增加了課堂容量。同時,在信息技術支撐下創設的多元教學情境也使學生情感得以激發、宣泄。
三、反復品讀,激發情感
在學生自主學習,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后,我引領學生直奔文章的重點部分——中華民族圓夢成功,體現了中國航天人怎樣的科學精神?試結合文中的具體語段來說明。雖說略讀課文的教學時間很緊張,但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我還是給了學生相對充分的閱讀、思考時間。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語句反復朗讀,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始終讓讀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勾畫、批注、談感受”三步走的閱讀方法,不僅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抓住“一百一十多個”、“三千多個”兩組數字,讓學生體會到炎黃飛天夢的`實現是因為有著航天人團結合作的精神。在語言感悟基礎上進行的有感情朗讀,學生自然地將中華民族圓了千年飛天夢的驕傲與自豪之情傾注于了朗朗的書聲中。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體會。
四、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用好教材這個例子,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從課內引向課外,讓學生在悅讀、練筆、綜合實踐活動中提升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真正的目的。在這堂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美讀談感受的“拓展閱讀”環節,請同學們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炎黃飛天夢》,并結合課文說一說自己的感受,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文本情感的感悟。此環節體現了“主題閱讀”的理念,將課外閱讀擠進了課內,是對課文學習的有益補充和總結,也是溝通課內和課外的橋梁。將學生語文學習的觸角引向廣闊的天地。
分層的開放性作業設置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更多語文實踐的機會,避免了單一作業枯燥乏味,指向狹窄的弊端。語文學習就是要把學生引向自主、能動的的語文大課堂。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堂中還存在諸如對學生評價不夠多元、小組合作學習不夠深入等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再接再厲,不斷錘煉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且研且教,不斷踐行課程改革,時刻享受幸福教育。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 7
《千年夢圓在今朝》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文章的教學目的一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中華民族千年夢圓的經過,從中體會中國航天人所體現的團結合作,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學習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在事實的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學:千年“夢“指的是什么?怎么圓的',為什么能圓在今朝?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中進一步理解課文。真正創立實效課堂。
教學后感覺存在的不足,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課文篇幅很長,任務很緊張,留給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少,不夠充分,如果時間允許,可引導學生抓住課文語句反復朗讀。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才能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再是教學內容和學生有一定的距離,好多學生可能沒感受到千年飛天夢實現時的那種激動之情,學習情緒不高,還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 8
《千年夢圓在今朝》是一篇獨立閱讀課,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者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根據課型特點,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由于課下已經讓學生進行了預習,所以我首先出示詞語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適時糾錯。接著,學生帶著“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這一牽一發而動全身問題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大約七、八分鐘后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討論聲,說者有理有據,聽者認真細致。最后我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體現中國航天人精神的句子,我巡視的同時,相機進行點撥、指導,內心充滿了喜悅。全班交流時,同學們爭先恐后、各抒己見,課堂氛圍異常濃厚,超出了我的想象。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孩子們愉快而默契的.合作下,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學習熱情高;語言表達能力較以前有了明顯的進步,也許是長期訓練的結果吧!
不足之處:盡管課堂氛圍熱烈,但還是有少數同學羞于表達,老師也沒有去關注他們;講完“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的成功發射后,如果再加一個想象補白的環節,我想,這課的教學就會更完美一些。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 9
《千年夢圓在今朝》這篇課文早已學完,但是反思一直遲遲未動筆,原因很簡單,就是這課上的過于失敗,我無法在短時間里細細梳理出來。
這篇課文主要為孩子們介紹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重點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和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文章的教學目的是一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中華民族千年夢圓的經過,從中體會中國航天人所體現的團結合作,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學習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在事實的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
設計教學的時候我按照教學建議進行了教學,先讓學生自學:千年“夢“指的是什么?怎么圓的,為什么能圓在今朝?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中進一步理解課文。
提倡實效課堂,我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就要有針對性,每個教學步驟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都要有明確的指向性,這樣才能真正創立實效課堂。
不足之處:
1.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課文篇幅很長,一課時的時間要完成教學,任務很緊張,留給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少,不夠充分,如果時間允許,可引導學生抓住課文語句反復朗讀。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加上自己的生活經驗,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才能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2.教學內容和學生有一定的距離,雖然課堂上教師運用了多種方法,但留存在學生心中的感動還不多,好多學生可能沒感受到千年飛天夢實現時的那種激動之情,學習的熱情不高,教師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還應多做點文章。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 10
《千年夢圓在今朝》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嘗試和追求,重點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載人航天的千年夢想終于實現了。教學時以“神五”發射為突破口,通過播放課件創設情境、反復品讀激發情感、結合資料拓展延伸來感受千年夢圓的激動、自豪,體會千年夢圓在于中國航天工作人員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一、激情導入,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環節,我播放了課件,再現了“神舟五號”發射時的真實場面并激情朗誦了描寫“神五”發射時的片段。緊接著問同學們:“看到這壯觀的一幕,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有了如此直觀的視覺體驗,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立即被調動了起來,有的說“這場面太震撼人心了!”有的說:“楊利偉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成為中國第一個乘坐載人飛船上天的人,他太了不起了!”還有的說:“我真為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為祖國感到驕傲,為楊利偉感到自豪,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同時也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學習課文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在揭示課題后,我要求學生快速初讀課文,劃出能解釋課題的句子,引導學生理解“千年夢”和“圓在今朝”各指什么?數千年來的飛天夢是怎樣變為現實的?引導學生理清了課文的線索:古人的奇妙想象──萬戶的火箭飛行──人造衛星的發射──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
三、反復品讀,激發情感:
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后,我引領學生直奔文章的重點部分——7、8、9、10自然段。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我留給了學生比較充分的閱讀、思考時間,引導學生抓住課文語句反復朗讀,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學生通過讀讀重點句子、找找關鍵詞語、寫寫自己感受的方法,抓住了能夠體現“辛勤努力”的詞句,如“一百一十多個”、“三千多個”體會到參與完成這項工程的單位非常多,工作人員具有團結合作的精神;抓住一組帶有四個“有的人”的排比句,感受到工作人員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獻的'精神。在語言感悟的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不僅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結合資料,拓展延伸:
課前布置了學生搜集有關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資料,在學習課文過程中穿插進行交流,如:略讀第五自然段時,學生介紹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相關資料,很好地補充了課文內容,便于學生理解。在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后,有學生補充介紹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規劃”,學生認識到了我們的飛天夢想并沒有就此止步,富有激情與魄力的炎黃子孫還有更高遠、更絢麗的夢想,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升華。這堂課的結尾,我安排了同學們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炎黃飛天夢》,并結合課文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這個環節對于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體會航天人的科學精神是大有意義的。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有興趣地寫,加上自己的生活經驗,才能使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08-06
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08-03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精選16篇)04-25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06-09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10-28
《千年夢圓在今朝》的教學設計09-18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09-25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07-23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反思(通用10篇)07-06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