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案例與反思范文(通用5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案例與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案例與反思 1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學生的學,生本教育主要形式是小組合作學習。我想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舞臺,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設計主要以學生的學為主,讓學生通過課堂中自學、小組互學、跨組商討、小組展示,讓整個課堂都成為學生展示的舞臺,讓學生相信自己充滿自信,自主尋找屬于自己的方法。我想學生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就不再是問題,這就是生本課堂的魅力。我想我們的課堂應該簡單一些,開放一些,學生就會有更多的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領袖兒童氣質的舞臺。我結合自己執教《雞兔同籠》談談自己做法與想法。
片斷一:創境引題,引發思考
師:我們來欣賞一段小品,仔細聽你知道哪些信息,一會兒和同學們交流交流?
學生表演一段有關雞兔同籠的小品。(甲:我們都是人,你對人有過研究嗎?乙:有什么好研究的。甲:比方說走路,你小時候是怎樣走的?乙:表演地上爬行……)
師:請用掌聲歡送我們的小品演員,現在我們就來研究研究這“雞兔同籠”趣題吧!
【設計與思考】
開課時設計這個小品,主要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一開課就是快樂引領,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了解雞和兔的特點,以及雞和兔放在一起之后頭與腳數量之間關系,這樣為新課的教學有效地降低坡度,順利地過渡。
片斷二:讓領袖兒童在小組自學交流中凸顯領袖才能。
出示例題: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
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
師:你從題中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1:我知道8個頭就是雞和兔一共8只。(教師板書:雞+兔=8只)
生2:26只腳就是雞的腳加上兔的腳一共26只。(教師板書:雞腳+兔腳=26只)
出示自學導航。
(1)算算:雞兔各是多少只?
(2)想想:簡單寫出解題思路。
(3)說說:把你的方法講給組員聽聽,看看小組內一共有幾種方法。
(4)演演:兩個小組在一起交流,結合題目演演證明猜測。為展示做好準備。
【設計與思考】
開門見山只奔主題引發思考,這樣可以給足學生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自學提示中分4個層次展開算算(想辦法解決問題),想想(解題思路清晰明了),說說(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學習他人先進做法),演演(跨組商討,論證自己的做法)。前2個問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完成率要達80%以上,優先完成的可以尋找不同的方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部分學困生也許沒有做出來,在氛圍中促使他積極思考,想法設法進行解決,這樣促使他在小組交流和集體展示中努力聽講,學會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達到內因和外因有效地結合。學生在自學中找到方法,經過大家討論交流,讓每個人明確自己的解題思路,為后面的展示奠定基礎,也能讓每個學生充滿自信——我會做。
片斷三:生生對話中彰顯領袖團隊
師:哪個小組給同學們展示展示?
(12個小組都舉手了,興趣十分高漲,我把機會讓給平時不愛發言的千里駒小組(組長劉清正),鼓勵其他小組認真傾聽加強補充和糾正)
生1::我代表小組交流第一種方法(邊說邊板書)如果雞和兔都抬起一半的腿,雞的只數和腿數一樣,兔的只數比腿數多1。(他一邊說,組員一遍演示雞兔頭、腳的變化)列出:26÷2=13(條)。13-8=5(只),腿數比頭數多的5,就是5只兔。8-5=3(只)就算出雞的只數。我的交流就結束,誰幫我補充?
(一片掌聲歡送,也許他的想法很特別,方法很簡單,得到同學們的認可)
生:講得很清楚,我來評價一下,我認為這種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很簡單,值得推廣。如果兩種物體個數2的倍數,例如四輪車和三輪車已知總輛數和輪子數,求各多少輛。這也說明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生2:我代表小組交流第二種方法(一邊畫表一邊講)
如果8只都是雞,每只雞2只腳8×2=16只,所以雞兔腳總只數就是16只;如果雞7只,7×2=14(只)腳,兔1只,1×4=4(只)腳,14+4=18(只)腳;……。
生:這種方法很清楚,我想是否找答案就可以了,后面不需要寫出來,這樣可以節省時間。
師:利用這種方法有沒有更簡單的辦法,在最短的時間找到答案,觀察你就會有新的發現?
生:從中間來算,8只,4只兔4×4=16(只)腳,4只雞2×4=8只,16+8=24(只)腳,如果腳少增加兔的只數,減少雞的只數;如果腳多減少兔的只數,增加雞的只數,這樣就可以提高速度。
生:從中間開始確實很快,我想這種列表的方法只適合數字比較小的題目,如果有100個頭,用這種方法就麻煩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生3:我是利用假設的方法。我邀請翱翔小組和夢之緣小組協助表演。
假設都是雞:(一邊講解,一邊說出每一步的理由和解決的問題)
8×2=16(條)→雞的總腳數,也就是雞兔總腳數。
26-16=10(條)→現在腳數比實際的少10只腳,也就是這10腳應該是兔子的。
4-2=2(條)→一只雞比一只兔少2只腳。
10÷2=5(只)→一只兔比一只雞少2條腿,多少只兔少10條腿。表演還腿變兔。
8-5=3(只)→雞的只數
同學們,還有問題和我交流嗎?
生:10÷2=5(只)為什么這一步算出來的是兔子的只數。
生7結合表演雞還腿變兔的過程,讓學生正真理解多的.10條腿應該是兔子的,原來假設都是雞,每只兔子只算了兩條腿。
生:能不能假設都是兔呢?
生::當然可以,要不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
全班一起練習,幾分鐘后同學們紛紛舉手交流自己看法
師:這種假設的方法怎么樣?誰來評價一下。
生:我認為很簡單又沒有局限性,不僅可以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解決其他的問題照常實用,我向同學們推薦。
師:看來大家都喜歡,我也很喜歡,我送給大家一首兒歌望大家喜歡。
兒歌:雞兔同籠解題法,假設列舉是良方。整籠全是兔變雞,腳減多少算仔細。一兔變雞腳減二,兩差相除兔數清。全籠都是雞變兔,腳增多少算分明。一雞變兔腳增二,兩差相除雞數明。
生4:我來介紹一種最基礎的方法:解方程的方法。(邊說邊板書)
解:設有X只兔,那么就有8-X只雞。
數量關系式:兔腳+雞腳=26
4X+2(8-X)=26(過程略)
我的講解完畢,誰與我交流?
生:思路很清晰,就是方程解答要細心。
生:我還可以設有X只雞,那么就有8-X只兔。方程就是:2X+4(8-X)=26
師:同學們展示的很精彩。我們用掌聲歡送他們。
【設計與思考】
這節課小組展示的十分精彩,連我自己都沒有預料到,課后反思,讓我感受到生本教育中學生自學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展示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這也是領袖兒童的本質。這節課之所以學生能夠大膽精彩來展示自己,一方面簡單開放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自學、合作的空間,這節課中學生獨立自學的時間是15分鐘,中等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對書本的理解學會屬于自己的解題方法,優生不滿足一種方法的同時追尋方法的多樣性,讓一批領袖兒童不斷凸顯出來,引領整個班級快速前進。小組合作交流是8分鐘,給每個同學都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在交流中互相取長補短,吸取別人先進的方法,將不夠明白的問題弄明白。另一方面小組分工明確到位,根據組員的特點向同學們展示自己最拿手的方法,所以每個學生都能充滿自信,熟練、流利講解自己的做法以及每一步的道理,我想這一類題目對于他來說將是一輩子的記憶。課堂是學生的舞臺,教師這有放手讓位于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學、合作交流、展示,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我想他們在不斷地歷練中不斷成長為學習領袖。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案例與反思 2
教學目標:
1、在“雞兔同籠”的活動中,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列表舉例、作圖分析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
2、能解決有關“雞兔同籠”雞與兔的數量問題及其相類似的數學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能解決“雞兔同籠”雞與兔的數量問題及與其相類似的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
能用不同的策略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關鍵:
引導學生學會用假設、舉例、列表、作圖等方法解決問題。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現實,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歌謠嗎?老師這里有一首歌謠,大家一起讀一讀。
生:一只雞一個頭,兩條腿,一只兔子,一個頭,四條腿;
師:接下來的歌謠不完整,誰能把它填完整呢?
兩只雞 個頭, 條腿,兩只兔子, 個頭, 條腿,三只雞三只兔子一共 個頭, 條腿...…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把兔子的腿數乘兔子的只數然后加上雞的腿數乘雞的只數。
[設計意圖:從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讓學生讀歌謠、填歌謠,能深深吸引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索欲望。]
2.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雞兔同籠”的問題。
二、自主探索,嘗試解決
1、猜一猜:出示:雞兔同籠,有20個頭,那么雞、兔各有多少只?
(1)、指名讀題
(2)、理解題意:
師:20個頭表示什么?
生:20個頭表示雞與兔的總頭數。
師:雞與兔各有多少只?大家猜猜看?跟同桌說一說。
(3)、同桌說一說:
(4)、學生匯報,教師填表
生1:我猜雞有3只,兔子有17只。
生2:我猜雞有5只,兔子有15只。
生3:我猜雞有16只,兔子有4只。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表格,雞的只數在變化,兔子的只數也在變化,什么沒有變?
生:雞兔的總只數沒有變。
強調雞兔的總只數不變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設計,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猜測,引出對下邊例題的思考,體現思維的靈活性。]
2、自主探究
出示: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腿,那么雞、兔各有多少只?
(1)、指名讀題
(2)、引導觀察:
師: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2個問題多了一個條件“54條腿”
(3)、理解題意:
師:20個頭,54條腿是什么意思呢?
生:20個頭表示雞與兔的總只數。54條腿表示雞與兔的總腿數。
師:你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雞兔各有多少只?請小組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前老師提個小小的要求:
①、每個小組老師都有一份材料
②、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討論,小組長并做好記錄
3、反饋交流,教師適當引導
(1)、逐一列表法:
生1:我先假設雞1只,兔子19只,算出總腿數78條,接著假設雞2只,兔子18只,算出總腿數76條……我一直算到雞13只,兔子7只總腿數54條為止。
師:像這樣把每一種情況一一舉例,直到尋找到所求的答案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逐一列表法。(板書:逐一列表法)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2)、跳躍列表法
生2:我先假設雞有1只,兔子有19只,算出總腿數78條,比題目的54條多很多。接著我就假設雞有5只,兔子有15只,算出總腿數70條,還是多。我就假設雞有10只,兔子有10只,算出總腿數60條,還是多。我再假設雞有15只,兔子有5只,算出總腿數50條,比54條少,說明雞的只數應在10與15之間。我再假設雞有13只,兔子7只,算出總腿數54條。
師:像這種“5只5只增減”,估計雞與兔的可能范圍,以減少列舉的次數,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跳躍列表法。(板書:跳躍列表法)還有其他方法嗎?
(3)、折中列表法
生3:我先假設雞有10只,兔子也是10只,算出總腿數60條,比54條多,我再假設雞有12只,兔子8只,算出總腿數56條,還是多一點,所以我就假設雞有13只,兔子有7只,算出總腿數54條。
師:由于雞與兔的只數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然后在舉例中根據實際數據的情況確定舉例的方向,這樣可縮小舉例的范圍,這種方法叫做折中舉例法。(板書:折中列表法)
像同學們剛才的這幾種解法,我們把它稱為列表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小組討論,嘗試列表解決問題,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列表的方法不做統一規定,讓學生自由發揮,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4、畫圖法(板書:畫圖法)
師:除了列表法,我們還可以通過畫圖來解決問題。先畫20個圓圈表示20個頭,再假設20只都是雞,在每個圓的下面畫2條豎線表示2條腿,總共畫出40條腿,還剩下14條腿,剛好可以給7個圓各添上2條腿,所以兔子有7只,雞有13只。
5、歸納算法
解決“雞兔同籠”有多種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
三、鞏固練習
生活中有許多類似“雞兔同籠”的數學問題,你會解答嗎?
(1)、出示:停車場上共停放12輛三輪車和自行車,兩種車輪子總和為31個,三輪車和自行車各有幾輛?
(2)、學生獨立解決,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獨立解決,旨在加深學生對雞兔同籠問題的的理解。此外,不同層次的問題體現了不同學生的發展。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全課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板書: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
五、拓展延伸
書P81“你知道嗎?”
師:我國古代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雞兔同籠”的有關問題,可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們為之感到驕傲和自豪。
[設計意圖:在教學時,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努力學習數學熱情,使他們感到學數學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風趣幽默的一門學科。]
教學反思:
反思本次教學活動,我發現了成功與遺憾共存。
成功之處在于:
1、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導入,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讓學生讀歌謠、把歌謠補充完整,學生不僅覺得有趣,同時也復習了計算腿數的方法。
2、新授時我讓學生自主探索、嘗試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認識三種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躍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我沒有統一要求,允許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解題方法。而且在這個環節中,我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也比較充分,因此部分學生對列表法掌握得還蠻可以的。在教學列表法后,我又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去試著解這種類型的問題。
3、練習時,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例子,如:停車場上停著自行車和三輪車,讓學生自主解決,不僅體會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而且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遺憾之處在于:
1、我感覺多媒體課件雖然幫助學生非常直觀的理解了“假設法”的這種思維過程,讓復雜問題簡單化了。但我發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只是停留在直觀、表象這一層面,只有少數同學將這一思考過程內化成成為了自己的一種解決這類知識的模型。
2、練習時,如能引導學生巧妙綜合運用三種列表法,把課上得更精彩、生動一點就更好了。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案例與反思 3
教學目標:
1.認識和了解“雞兔同籠”問題,初步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體會“枚舉”、“假設”等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歸納概括出雞兔同籠問題的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
3.讓學生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受到祖國優秀數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強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會用假設法和方程法解答“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難點:
明白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算理。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引入:
同學們,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國古代更是產生了許多位數學家和許多部數學著作,《孫子算經》就是其中一部,大約產生于一千五百年前,書中記載著這樣一道有名的數學趣題。你們想看一看嗎?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把它翻譯成現代漢語是:現在有一些雞和兔被關在同一個籠子里。雞和兔共有35個頭,94只腳。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這就是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非常多,這類問題應如何解決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板書課題:“雞兔同籠”。
為便于研究,我們先從簡單的生活問題入手,請看下面問題。
●學校買來50張電影票,一部分是4元一張的學生票,一部分是6元一張的成人票,總票價是260元。兩種票各買來了多少張?
【設計意圖】以我國古代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引入,讓學生感受我國悠久的數學文化,激起探知這類問題的興趣。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對于這個問題你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請根據提示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溫馨提示:
①用列舉法怎樣解決問題?
②你能用畫圖的方法解答嗎?
③如果把這些票都看成學生票或都看成成人票如何解答?
④回顧列方程解決問題的經驗,怎樣用方程解決問題?
學生自己根據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
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共同協商解決。
教師巡視,要注意發現學生的不同解法,同時參與小組的指導。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對于解決這個問題,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的好的方法,請把你的好辦法同大家交流吧。
1.列舉法。
可以有目的的先展示這種方法。(多媒體展示。)
學生票數(張)成人票數(張)錢數(元)
2525250
2426252
2327254
2228256
2129258
2030260
質疑:有50張票,是否有必要一一列舉,你是如何列舉的?
(引導學生通常先從總數的中間數列舉。)
質疑:根據假設算出的錢數與實際總錢數不一樣時,你是如何調整的?
(引導學生根據數據特點確定調整方向、調整幅度。)
師強調:像咱們這樣,采用列表的方法列舉出來,并最終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數學上叫列舉法,也叫枚舉法。(板書:枚舉法)
2.假設法
(1)假設全是成人票:
①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展示假設為成人票,學生試畫的分析圖。(圖略)
②引導:上面的'過程如果用算式怎樣表示呢?請同學們試試看。
(學生試著列算式,請兩個學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預設板演:
50×6=300(元)300-260=40(元)40÷(6-4)=20(張)
50-20=30(張)
③質疑:你這樣做是如何想的?你是如何理解多出的40元的?根據多出的40元如何求出學生票和成人票的?
預設回答:
假設全是成人票,就50×6=300元,而實際花260元,這樣就多出了300-260=40元。
而1張學生票看做成人票就比1張學生票多2元,學生票的張數就是40÷(6-4)=20張了,成人票就是50-20=30張。
(2)假設全是學生票:
如果假設成全是學生票該如何解答?(學生根據剛才的經驗獨立解答,交流時重點說清推理思路。)
總結方法歸納抽象出這類問題的模型。
學生票數=(成人票價×總張數-總錢數)÷(成人票價-學生票價).
成人票數=(總錢數-學生票數×總張數)÷(成人票價-學生票價).
3、方程法:
除了以上兩種方法,還有別的計算方法了嗎?
學生匯報列方程的方法。
(1)找出相等的數量關系。
(學生匯報,課件出示:成人票數+學生票數=50;成人錢數+學生錢數=260
元)
(2)根據等量關系列式:
設成人票有x張,則學生票有(50-x)張。
列方程為:6x+4(50-x)=260
(解略)
4.學生比較以上幾種方法解題方法。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讓學生結合自己解決問題的經驗,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
列舉法:適合數據比較簡單的問題,但是如果數字比較大,這樣一一列舉法就太麻煩了。
畫圖法:操作簡單,比較直觀。但數字大的時候,畫圖也是比較麻煩的。
假設法:適合所有的這類問題,但比較抽象,不好理解。
方程法:適用面廣,便捷,容易理解。
師:同學們,我們這節課研究“雞兔同籠”問題,我們探討出了用枚舉法、假設法、解方程的方法解決這種題。只不過列舉法對于數據較大時比較麻煩。一般我們采用假設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比較簡便。
【設計意圖】通過適時的總結,引領學生歸納建立“雞兔同籠”問題的模型,及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有幾何?(回應開課時的問題。)
溫馨提示:
A.先讓學生認真讀題,(同桌討論)。
B.然后自己解決,匯報交流。交流時同時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數學文化。
2.王麗有20張5元和2元的人民幣,一共是82元。5元和2元的人民幣各有多少張?
處理方法:
①學生認真讀題,引導學生對比“雞兔同籠”問題模型,分析數量關系,然后選擇合適的方法獨立解答。
②小組內交流算法。
③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本題是“雞兔同籠”問題模型,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進一步鞏固“雞兔同籠”問題的各種解法,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3、鞏固練習:回應解決例題,引導學生用合適的方法計算。然后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類似雞兔同籠的問題嗎?(龜鶴問題、乘船問題、合作植樹問題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雞兔同籠問題,使學生感受到“雞兔同籠”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全課小結:
回顧總結,引發思考
本節課,我們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采用了幾種策略,在這節課中,我發現同學們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下課后相互交流一下,并嘗試一下。
教學反思:
這節課大家共同探究,解決了生活中類似“雞兔同籠”問題的實際問題。只要我們善于動腦,好多問題都可以歸為一類問題,抽象出一個總的模型進行解決。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案例與反思 4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現實情景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思想的運用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進而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
2、應用假設的數學思想,在解題中數形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雞兔同籠”的活動中,通過列表舉例、畫圖分析、嘗試計算等方法解決雞兔的數量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課時向學生提供了現實、有趣、富有挑戰的學習素材,借助我國古代趣題“雞兔同籠”問題,使學生展開討論,應用假設的數學思想,從多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解題,學生可以應用逐一列表法、跳躍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等來解決問題。學生在具體的解決問題過程中,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在三年級時已初步學習了簡單的“雞兔同籠”問題,他們已經初步嘗試了應用逐一列表法解決問題,還有一些學生在校外的奧數班中已經學習了相關的內容。因此,教學在這一內容時,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本班的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有一定的小組合組經驗。
四、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師:今天這一節課,我們要共同研究雞兔同籠問題。(板書:雞兔同籠)你們知道雞兔同籠是什么意思?
生:雞兔同籠就是雞兔在一個籠子里。
(媒體出示課本第80頁的情景圖)
師:請你猜一猜,圖中大約有幾只兔子,幾只雞?
生1:我猜大約是7只,兔子5只雞。
生2:不一定。因為有一棵樹把雞和兔子擋住了,所以我不知道各有幾只。
(二)探求新知
師:如果告訴你: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腳,雞、兔各多少?能求出幾只兔子,幾只雞嗎?(媒體出示題目的條件)
師:想一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想好了,可以寫在作業紙上。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看那個小組的方法多樣。
師:哪個小組說說你們的想法?
小組1:我們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實物投影展示小組的成果)先假設有1只雞,19只兔子,腳就有78條。腳太多,然后又假設有2只雞,18只兔子,腳還是太多了。這樣試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雞,7只兔子。
師:還有哪些小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組2:我們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們發現雞增加1只,兔子減少1只,腿就減少2條,所以我們沒有一個一個的試,那樣太麻煩,而是從2只雞,18只兔直接跳到10只雞,10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雞,7只兔。
小組3:我們小組也是列表法。我們是先假設雞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這樣比較簡便。
師:這三個小組的同學都采用了列表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但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要列表呢?
生1:列表可以幫助我們一一舉例,從中找出需要的答案。
生2:列表也就是運用假設法,通過逐步的假設,最終找到符合條件的答案。
師:那么,這三種列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3:我認為第一小組的列表方法的特點是逐一列表,這樣不容易遺漏答案。
生4:雖說第一小組的方法可以完全地列出全部的答案,但比較麻煩。我認為第三組的方法比較好,可以根據題目的根據情況,確定假設的范圍,這樣可以很快尋找到需要的答案。
師:這兩位同學說得都很有道理,其實同樣選擇列表的方法,我們因根據題目的實際條件,選擇適當的方法,這樣可以既快又準確地尋找到我們需要的答案。
(三)解決問題
師:根據剛才的討論,下面兩道題目,同學們可以用列表的方法獨立地嘗試解決。
媒體出示兩道題
1、雞兔同籠,有23個頭,66條腿,雞、兔各幾只?請你列表的方法解決。
2、老師帶51名學生到公園劃船。一條大船坐6人,一條小船坐4人,他們租了大船、小船各幾條?
(學生練習后,教師組織全班進行交流。交流過程略)
(四)學習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教學反思
1、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當新的問題提出后,我并沒有急于講解如何做的方法,而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全班共同研究討論。使同學們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開拓了思維,實現了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目的。
2、關注每一個同學的發展。
由于學生原有認知背景的不同,他們對解答本課時的題目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同樣的列表中,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有一定的層次。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并沒有提出統一的要求,允許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在交流時,有些學生用逐一列表的方法,也沒去指責他們,而是肯定他們想出好的方法;對于比較優秀的學生,則在課中請他們總結根據題目的條件選擇適當方法的優點。這樣做的目的,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就會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六、案例點評
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本節課從學的角度安排教學過程、呈現學習內容、提供操作材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主動完成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因此,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精神得到培養,創新潛能得到開發。
2、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體驗。探究性學習的過程是情感活動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家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究和創新的積極欲望。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案例與反思 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雞兔同籠的數學趣題,了解有關的數學史。能用列表法和畫圖法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結合圖解法理解假設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畫圖分析、列表舉例、假設計算等方法理解數量關系,體會數形結合的方便性,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現實情景中,在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受到多種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進而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用畫圖法和列表法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問題引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主題圖)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書中說:“今有雉(野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問:這段話是什么意思?誰能說說?(生試說)
師:這段話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籠中雞和兔各有幾只?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雞兔同籠問題,如何解決這個1500年前古人提出的數學問題,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雞兔同籠問題)
(二)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學習新知
師:說明為了研究方便,我們先將題目的條件做一個簡化。
(課件出示)例1:雞兔同籠,有8個頭,26條腿,雞、兔各有幾只?
師:同學們先討論一下,看能不能給大家提供一種或幾種解這道題的思路,讓其它的同學能很容易就理解、弄懂這道題。(學生討論)
學生初步交流,教師提煉:可以用畫圖法、列表法、假設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先認真思考,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交流,看看你們小組該選擇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再把你們的想法,你的思考過程用你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學生思考、分析、探索,接下來小組討論、交流。
小組活動充分后進入小組匯報、集體交流階段。
師:誰能說一說你們小組探究的過程,你們是怎樣得出結論的'?雞兔各有幾只?
學生匯報探究的方法和結論:
1、 畫圖法:
給每只動物先畫上2條腿(也就是都看成雞),這樣一共用16條腿,還剩下10條腿。一次增加2條腿,一只雞就變成了一只兔,要把10條畫完,要把5只雞變成兔。
總結:畫圖的方法非常便于觀察、非常容易理解。
2、列表法:(展示學生所列表格)
學生說明列表的方法及步驟:
學生匯報:我們先假設有8只雞這樣一共就有16條腿,顯然不對,再減去一只雞,加上一個兔,這樣一個一個地試,把結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3只雞、5只兔。
師:同學們的探索精神和方法都很好,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成功地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不過上面的兩種方法,老師還是覺得比較麻煩,又是畫圖,又是列表的,有沒有更方便簡潔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假設法:(隨學生能否出現此種情況作為機動出示)
教師引導:觀察上面的表格我們發現。如果8只都是雞,則一共只有16條腿這樣就比26條腿少10條腿,這是因為實際每只兔子比每只雞多2條腿。一共多了10條腿,于是兔就有10÷2=5(只),所以我們還可以這樣去想:
板書:方法一:假設8只都是雞,那么兔有:
(26-8×2)÷(4-2)=5(只)
雞有8-5=3(只)
同樣如果8只都是兔,則一共只有32條腿這樣就比26條腿多6條腿,這是因為實際每只雞比每只兔子少2條腿。一共多了6條腿,于是雞就有6÷2=3(只),所以我們還可以這樣去想:
板書:方法二:假設8只都是兔,那么雞有:
(4×8-26)÷(4-2)=3(只)
兔有8-3=5(只)
小結方法:剛才我們用這么多的方法解決了雞兔同籠問題,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說說你的理由。
現在我們重新總結一下這些方法:數目比較小時,用畫圖和列表的方法比較快,數目比較大時,用假設法比較好。
(三)解決實際問題、課堂延伸
1.嘗試解答課前提出的古代《孫子算經》中記載的雞兔同籠問題。書中說:“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看看我國古人是怎么解這個題的。
2、自行車和三輪車共10輛,總共有26個輪子。自行車和三輪車各有多少輛?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們一起用畫圖法、列表法和假設法解決了我國古代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其實在1500年以來,我們中國歷代的數學家都在不斷的研究和探索這個問題,也得出了許多的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而且從中得到了很多的數學思想。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善于思考,善于發現,善于總結方法。
【四年級數學《雞兔同籠》案例與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反思案例03-22
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09-02
《雞兔同籠》數學教學反思08-08
《雞兔同籠》數學教學反思11篇08-26
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精選9篇)09-30
讓學生主動體驗數學的案例與反思10-16
數學教學反思案例(精選19篇)03-14
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通用10篇)11-26
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通用18篇)06-13
小學數學課改案例的反思參考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