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倍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
本課的教學知識點主要有兩個:
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
二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問題。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時,我把對倍的認識與解決問題科學分割,進行分層教學,力求實現“追求真實的課堂,體現課堂的有效性”這一目標。
一、關注學生的數學現實,在學生原有學習基礎上得到有效的發展。
對《倍的認識》一課,學生的數學現實是什么?現實是: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倍”,對倍感到陌生,對倍的認識而言幾乎是一個0的開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如何教學呢? 抽象的意義學生難以理解,那么我們就給學生指明一個學習的方向---擺一擺。學生擺的現狀又是什么呢?圓形有3個,三角形是圓形的2倍,學生可能多擺2個三角形;可能多擺2個3;也可能就擺2個2……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生成資源,因勢利導,科學評價,適時點撥,及時梳理,使學生的學習得到有效發展。
二、體驗—經歷—積累,讓學生真正從不會到學會。
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動手實踐,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并把外顯的操作過程抽象為數學的表達,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學習數學的過程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倍的認識》一課,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悟一悟--試一試--做一做--練一練,在豐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義,由淺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第一次操作——“你認為三角形是圓形的2倍怎樣擺?”在擺中悟一悟,初步體驗倍的意義;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中經歷對倍的認知過程,逐步積累加深對倍的表象建立。這時從直觀操作上升為抽象的線段圖,實施了課堂的一次理性的飛躍,真實展現了學生從不會到學會的求知過程。
【小學二年級《倍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09-03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01-19
《倍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1-04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03-24
倍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2-14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11-01
《倍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3-25
倍的認識的教學反思范文12-07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02-06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