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的范文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知道面積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圍繞“創新教學”這一主題,為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我為我這40分鐘的教學作了如下幾方面的創新設計:
1、在教法上運用"學生猜想.動手操作,發現規律,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然后在驗證兩個面積公式,并在理論的`指導下做練習,這樣學既注重了讓學生親歷知識獲取的過程,又發展與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2、在學法上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己觀察討論,自己總結概括,做到了“學生能操作的老師不示范,學生能敘述的老師不代替!
3、在最后的鞏固發散環節,挖掘出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并運用智慧爺爺的話,激勵學生。
通過40分鐘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沒有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遠不如我在本學校上課的效果。課上,孩子們充分發揮了他們學習的主體作用。從開始用面積單位拼長方形或正方形到探索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最后師生共同驗證并理解了“為什么長方形的面積是由長×寬和為什么正方形的面積是由邊長×邊長得來的”道理。孩子們都主動去動手、思考,思維始終處在亢奮狀態。他們不僅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欣慰,還不知不覺地培養了自己探究知識的能力。他們不僅自己探索出了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方法,而且還明白了為什么要用長×寬去求長方形的面積,可謂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有了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經驗,遷移類推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那就迎刃而解了。
孩子們的出色表現體現在他們動手操作自己測量物體表面的長和寬來計算面積,。在一系列的活動中,我欣喜地發現,我們的學生再也不是為學數學而學數學了,數學已經成了他們接觸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得力助手。
40分鐘也留給我一些遺憾。為了使學生們的思維不受限制,使孩子們的主動性得到盡可能的發揮,我在設計時都是給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總結,但學生由于緊張,不能把他們的才能完全展示出來,讓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顯得力不從心,而且老師包辦代替了。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的】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反思案例_關于數學教學反思07-28
《分類》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03-09
《統計》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03-09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3-08
《數學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1-09
數學教學的教學反思02-03
數學教學反思10-28
數學教學反思03-28
數學教學反思05-23
數學的教學反思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