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音樂《秋》教學反思范文
歌曲《秋》是二年級第二單元的一首歌曲。歌曲短小、活潑,歌詞也朗朗上口,旋律、節奏非常有特點,在演唱歌譜時,我抓住這兩點讓學生進行體會,通過演唱發現這些特點。
基于以上特點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用流暢、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抒發贊美大自然的感情。教學難點:感受旋律的起落,歌唱時要字正腔圓。圍繞著教學重、難點我從興趣入手,在課的一開始就用優美的音樂和漂亮的畫面吸引學生,讓他們通過說秋天的顏色感受秋天的美麗。之后根據低年級學生善于模仿的特點在欣賞完豐收的圖片后為他們創設采果子的情境,在采果子和拍手、拍腿的節拍律動中感受秋天的豐收美、區分歌曲的主要旋和前奏、間奏。緊接著就是將歌曲中的兩條主要節奏以蘋果和梨的形式出現,通過看圖形讀名稱、跺腳打節拍讀、用手讀名稱、正式讀節奏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兩條主要節奏,再將節奏與旋律相結合讓學生在音樂中進行聽辨,并用不同的動作表現聽到的結果,這個過程既是節奏的學習又是旋律的進一步感受,為下邊學習歌曲打下基礎。由于學生前邊聽的已經不少了,所以在正式學習歌詞之前我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聽音樂看圖形用la模唱歌曲,其中的這個圖形既能反映歌曲的節奏又能反映旋律的高低走向,讓學生一目了然,在模唱的'過程中解決旋律中五度、八度回落的難點。
歌曲學習的過程主要是通過老師引導學生理解歌詞、有感染力的范唱和學生的心里唱、小聲唱、出聲唱、有感情地演唱實踐來實現的。最后是表現歌曲主要是讓學生在分組合作中演唱歌曲,體驗合作的快樂。
在以往的教學中發現,在演唱時音高總唱成第一樂句的,如果這樣,我們可以通過“聽、看、劃”來解決,“聽”:聽音高,聽出不同;“看”:看歌譜,看出區別;“劃”:手劃旋律線,劃出高低不同。
讓學生仔細看歌譜,這是二年級第一次出現歌曲前奏,從現在開始,以鍛煉學生看歌譜以及內心聽覺、內心演唱的能力,通過“聽、看、默唱”等方法鍛煉這些能力,為以后自主視唱歌譜做準備。
《秋》這首歌曲,經過我在教學中的實踐來看,是非常適合進行器樂教學的,雖然乍一看歌曲的音高超出了“do、re、mi、fa、sol”五個音,對于二年級學生可能會難一些,其實不然,因為歌曲節奏簡單,最主要的是旋律非常好聽,而且上口,學生們都非常喜歡,有了這個做基礎,完成器樂教學就不是難事了。
從器樂聆聽發入手,教師通過器樂示范法將歌曲演奏給學生,利用優美抒情的樂曲感召學生,然后通過器樂談話法讓學生說說器樂帶給自己的感受,并通過器樂討論法討論這首歌曲出現的音高還是不是只有“do、re、mi、fa、sol”五個音;之后通過器樂講解法萊加以說明;利用“柯爾文手勢”唱會歌曲旋律;最后通過器樂練習法、器樂游戲法:比如接龍彈奏等游戲以及樂器齊奏來完成歌曲的演奏。
本節課的目的主要是鍛煉學生運用已有能力自主完成教學內容的能力,鍛煉其主動建構知識與能力的意識,也是為今后教學做鋪墊。
【二年級音樂《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秋》音樂教學反思01-16
《秋》音樂教學反思范文03-10
音樂教學反思_音樂教學反思03-08
《秋》的教學反思01-07
《秋》教學反思10-12
音樂教學反思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3-05
《音樂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1-23
故都的秋的教學反思05-29
《故鄉的秋》教學反思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