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先落地科學教學反思范文
情境描述:
在《誰先落地》的教學中,我出示降落傘,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們,你們看見過降落傘嗎?是怎么樣的?然后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制作降落傘,(用手絹制作降落傘,幼兒可能不會自己打結,而且手絹降落傘效果不大好,因此,我改用輕而薄的塑料袋來制作降落傘。)幼兒在制作前我沒有告訴幼兒掛的東西要多還是要少,而是通過游戲,讓幼兒在自由結伴,進行“誰先落地”的游戲,通過比賽來探索。我發現有的幼兒站到小椅子上了,有的幼兒在比賽一次輸了后,趕緊再掛一片積木,這時我上前去詢問:你為什么要加一片積木呀?他的回答令我很高興:加一片積木就重了,這樣降落傘降落時就快。我想這樣的結論是幼兒自己得出的,而不是我們教師灌輸進去的。
評價分析:
1、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度很高,興趣很濃,幼兒在自主的科學探索過程獲得
新經驗、新知識。
2、過去我們注重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活動”,讓幼兒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夠根據教師設計的活動得出結論或模仿教師操作。但是這樣做容易使幼兒誤以為科學只是事實的積累與概括,將會使幼兒只會使用科學而不會創造科學。而現在的教學注重的是幼兒的參與,并保持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所思所悟:
幼兒天生就是好奇、好問的,但這并不是說,幼兒對科學的情感可以天然生成。幼兒對科學本身的探究與欲望從何而來?來自于教師的引導與培養。情感不能灌輸,不能手把手地教,只能靠不斷體驗,形成心理“積淀”而成。所以,培養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重在直接體驗,重在幼兒自主的科學探索過程。只有讓幼兒直接與科學現象接觸,以獲得獨特的、挑戰性的直接經驗才能使幼兒產生探究的需要。熱愛科學的情感正是源于幼兒對科學本身的探究需求,只有注重引導幼兒進行科學參與和探索,才能使其萌發有益的情感體驗。
【誰先落地科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誰先走》的教學反思07-16
《誰先迎來黎明》教學反思06-06
《誰先迎來黎明》教學反思11-27
《誰先迎來黎明》的教學反思范文02-05
《蘋果落地》教學反思范文02-22
蘋果落地的教學反思范文02-21
《誰先走》的公開課教學反思01-26
《誰先走》的公開課教學反思12-23
《誰先走》的公開課教學反思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