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級下冊《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一、 折紙復習導入課題。
讓學生用同樣一張紙各自折一折,并涂上顏色,使涂色部分表示一個分數,接著讓學生介紹折紙與涂色情況,再讓學生根據表示的分數,提問:你可以列出哪些算式?由此引發學生對這些算式進行分類,繼而引出課題。這樣的課前復習,不提供現成的習題,而采用讓學生動手操作,在親身體驗中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對深化學生已學知識的認識起相當大的作用,又為下文探究計算方法做準備。
二、自主探究加減法計算。
根據剛才學生列出的異分母分數算式中,學生任選一道嘗試著計算,并匯報計算結果。在匯報中學生出現了這樣的算法,如1/4+1 /2=2/6 等,我認為學生的這種“計算錯誤”也是一種教學資源,我先不直接進行糾正,而是采用提問:為什么同樣的算式會有不同的答案,哪一題是對的呢?用這樣的.提問,既可以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又通過延遲判斷提供學生反思的機會。正當學生在提問交流中出現了找不到方向的局面,在這緊要的關頭,可適時提問:能否借助你們手中的涂紙探究交流呢?教師點撥用圖像進行驗證,能引發學生深層思考,發現異分母分數為什么要先通分的道理,此時在以例題1/3+1/2具體分析,本課的教學算理問題就這樣迎刃而解。最后又啟發學生得出,要利用通分的知識,把新知異分母分數轉化成舊知識——同分母分數,強化了新舊知識的聯系。
三、邊玩邊練鞏固應用。
異分母分數在計算時為避免形式簡單枯燥,采用各種玩的形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如說帶有兩個數字的成語,讓學生猜出真分數,再計算使學生發現數學知識無處不有;改錯題時用迷宮的形式進行引發學生興趣;利用撲克牌上的數字,小組合作組成兩個真分數,再求出兩個分數的和與差,學生在游戲中又提高合作的交際能力。
四、小結。
交流時,讓學生動筆寫一寫計算方法,再根據課本上的結語自己進行評分,讓學生填寫:這節課你的閃光點在哪里?不僅使學生共同交流知識技能,又能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最后,以分母是互質數的特點,如1/2+1/3讓學生課后交流思索如何計算會更快,又為學生課外留下思考的空間。
通過整節課的分析,學生在學習了同父母分數加減法后,遷移能力特別強,所以學習起來比較輕松。老師的首要問題是讓學生明確異分母分數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是:分數中的分母表示分數單位,分數單位不一樣的時候是不能相加減的,比如3斤蘋果加4斤西瓜等于什么呢?學生明白了這一點后,其他的,學生自己能思考出來。
【北京版五年級下冊《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北京版《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08-30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03-04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08-05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0-26
《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教學反思04-05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優秀教學反思06-26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范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