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輸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通過公輸課后反思,教師可以盡早發現一些教學不足,今天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公輸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公輸的教學反思 1
昨天上了一節“公輸”,可以說很有收獲。 《公輸》是篇文言文,講述的是春秋時期,楚國憑借公輸盤制造的器械,已經接連攻克了好幾個國家,這次,楚國準備攻打弱小的宋國。在這個情況下,墨子連夜兼程趕到郢,準備說服公輸。
因為是文言文,學生理解起來有一點難度,所以我先把事件背景介紹一下,讓學生能有大概的了解,引起學習興趣。
文言文的教學一般都是讀課文、然后翻譯,再理解,學生學習一般都很被動。為了讓他們有更多興趣,我改變了方法。在初讀了課文之后,我讓學生用課文里面的話回答:“事件的起因是什么?”“哪里可以看出事件刻不容緩,墨子不辭辛勞?”“墨子和公輸爭辯的結果是什么?”簡單的三個問題,把這篇文章的起因和結果一筆帶過,然后重點關注中間辯論的過程。我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學習,分析這兩個人說話的語氣、神態,以及這樣說話的背景。這樣可以讓在自主合作中,把文言文翻譯的問題解決了,同時還在討論的過程中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故事背景,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學生學得也很開心。
在這節課中,也出現一些小問題。學生在討論的時候,關注更多的.是讀,一遍又一遍的排練,很少有去仔細鉆研的習慣。對于關鍵問題的把握也稍顯薄弱。這應該是平時沒有做過這方面訓練的原因,所以以后還要再加強。
公輸的教學反思 2
《公輸》選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學趣味的一篇。課文記述了墨子制止楚國攻宋的故事,詳細敘述了墨子同公輸盤、楚王作斗爭的經過。墨子不僅以“非攻”的主張說服了對方,而且以實際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對方,終于迫使楚王取消了這次侵略行動。文章情節生動,一波三折,懸念迭生;人物形象鮮明;言辭巧妙、鋒利。
《公輸》這篇文章比較長。其中墨子說服他人的說話技巧特別值得學生們學習。可是這氣勢磅礴的語言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因此得花較多時間。
關于文言文,我覺得首先應該誦讀。俗話說得好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文,應以誦讀為主。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墨子的伶牙俐齒、能說會道,說理得有理有據;同時,在誦讀中體會墨子的.性格特點。輔之以討論點撥法、品讀法。在讀準字音,讀好節奏之上,讓學生借助重視疏通文意,在這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然后啟發學生研習課文。
教學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品味墨子的勸說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張,認識非正義戰爭的罪惡,盡自己所能為和平作貢獻。
公輸的教學反思 3
《公輸》這篇課文主要表現的是墨子的“非攻,兼愛”思想,和墨子高超的辯論技巧。
教學《公輸》這一課時,我出了很多錯,除了課堂上的意外生成,這和我備課不充分有很大關系。
一
我自己覺得對這篇課文很熟悉,所以備課時沒有再通讀一遍,只是注重創設一些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題目。這樣導致自己范讀課文時,錯了好幾個字:把“侮臣者”的“侮”讀成了一聲,雖然我知道讀三聲,但由于以前的習慣,又沒在課本上注音;把“糠糟”讀成了“糟糠”;把“宋無長(zhàng)木”讀成了“宋無長(cháng)木”,因為在我印象中,“長木”的解釋為高大的樹木。看著學生一個個給我指出這些錯誤,我估計我的臉都羞紅了。學生們肯定會得意地說,還給我們范讀?還不如我們讀的好呢。
二
在導入新課之初,我就給學生們介紹了諸子百家,介紹了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及寫作背景,但我發現學生聽的不專注,估計是對這些知識很陌生。雖然在七年級的歷史課上學過,但恐怕早忘了,尤其是一些差生。疏通完課文大意后,學生對人物形象也有了大致了解,所以我覺得這個時候再介紹背景及人物思想,比開始學生頭腦中還沒有印象的時候要好。
三
疏通文意階段,有個學生給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墨子說服楚王這一部分,運用了對比和比喻,初見楚王時的順序是:文軒與敝輿,錦繡與短褐,梁肉與糠糟。再次回答時的`順序卻變成了文軒與敝輿,粱肉與糠糟,錦繡與短褐。為什么不按一一對應的順序呢?
這一問把我也問住了,我還從來沒考慮過這個問題。我想了想說,墨子再次回答是按照由大到小的順序,因為要涉及到國土面積、湖泊、樹木,這三類中,車子最大,湖泊的水產品對應食物,所以要按這個順序寫。而初見楚王時可能沒考慮那么多吧,古人寫文章也不一定那么講究。
說真的,這樣回答我自己也不太滿意,可我也不明白墨子為什么不按一一對應的順序。
想想這節課真是的,出了不少錯不說,連問題也回答不好。不過也有一點收獲,那就是學生表現的很興奮,活躍,回答問題特別積極,大概是看老師出錯感到高興吧-------可找到自信了。看來以后在教學中適當露些破綻也不失為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方法。
公輸的教學反思 4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各種辯論,有辯論就必須有矛盾的焦點、矛盾的雙方。因此,學習《公輸》,我們應在熟知文義的基礎上理解幾組辯論中雙方的焦點及立場,分析他們辯論的方式及技巧,以及他們在語言中所表現的各自的性格特征。攻宋和反攻宋是全文的矛盾,文章就抓住這個矛盾,步步深入。起初墨子和公輸盤辯論,譴責攻宋“不義”;接著和楚王辯論,將攻宋與患“竊疾”相提并論,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實質;后來由辯論轉到了攻防之術的.實際較量,直到打破了敵人的一切幻想,更加深入地證明攻宋的不足取。就在這對矛盾不斷發展、激化、解決的過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越來越鮮明。學習這些知識后,我們也可嘗試著運用這些知識,找幾個辯題和同學練習辯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公輸的教學反思 5
關于文言文,我覺得首先應該誦讀。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文,應以誦讀法為主。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墨子的伶牙俐齒、能說會道,說理得有理有據;同時,在誦讀中體會墨子的性格特點。輔之以討論點撥法、品讀法。在讀準字音,讀好節奏之上,讓學生借助注視疏通文意,在這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然后啟發學生研習課文。
教學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品味墨子的勸說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張,認識非正義戰爭的罪惡,盡自己所能為和平作貢獻。
《公輸》這篇文章比較長。其中墨子說服他人的說話技巧特別值得學生們學習。可是這氣勢磅礴的語言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因此花得時間也比較多。這次我們語文組選擇用學案來教學,第一次用這種學案,學生覺得不適應,連我自己也感到手忙腳亂的`。不知道如何處理書本與課文兩者之間的關系。上完一堂課下來,我知道在上課之前,我還得向其他老師學習。在落實文言文的基礎知識上,也應該多花點時間,讓學生多做幾道和中考有關的題目以加強記憶,在這方面好好下功夫
公輸的教學反思 6
教學《公輸》第一課時,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和疏通文意。
在朗讀環節,因為學生少,我點了每一名學生進行朗讀。因為課文較長,所以讀完課文,也用了較多的時間。但是,學生很長時間沒有學文言文了,充分的朗讀是很有必要的。況且,充分的朗讀也是疏通理解課文的'基礎。
在疏通文意的環節,我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參與到小組學習之中,遇到問題直接解決。而在小組學習當中,每一名學生都能夠認真參與,每一名學生都學有所獲,做到了生生互動,以學為主。
這節課的缺點在于學生沒有展示文意理解。但是,《公輸》這篇課文較長,以對話的形式展現了墨子與公輸班和楚王的三次斗爭,如果分開講,那會將墨子的勸說技巧變得支離破碎,不利于文本的理解。如果要使本課具有可看性,應提前安排學生熟讀課文和疏通文意,課堂上只是展示。可是,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這節課之前也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課堂預習,所以,只能將朗讀課文和疏通文意放在這一課時來完成。
【公輸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公輸》的教學反思06-22
公輸教學反思07-19
《公輸》教學反思范例06-09
《公輸》教學設計09-25
《公輸》 教學設計08-07
公輸的教學設計07-02
公輸教學設計10-18
公輸-教學設計09-27
《公輸》的教學設計09-17
初中公輸的教學設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