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10篇[精選]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觀察,使幼兒清楚的感知到9添上1是10,并能用語言加以描述,理解10的形成。
2、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細心觀察的習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掛圖(梨樹,樹上掛著9個黃梨,9個青梨)磁性大黃梨1個,大綠梨1個,數卡1——10。
學具: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復習9以內的形成。
1、拍手游戲。
2、看數字做動作。(教師出示數字5——9,幼兒根據數字做相應數量的動作)
3、接著說數(教師隨意說數字,幼兒接著說下去)
二、學習10的形成。
1、出示掛圖,問:圖上有什么?(幼兒說完后,集體點數驗證,可以引導幼兒用目測后接著數的方法去點數)9個黃梨、9個綠梨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給予匹配數字9)
2、有的梨被葉子遮住了,小朋友看看遮住的是什么梨?(引導幼兒說出1個大黃梨和1個大青梨)。
3、現在有幾個黃梨、幾個青梨了呢?10個梨是怎么變成的呢?(引導幼兒完整說出9個黃梨添上1個大梨是10個梨)
三、幼兒操作,進一步鞏固10的形成。
1、幼兒看數字取相應數量的'雪花片。
2、看會變的數卡取放相應數量的雪花片,從而進一步感知9、10兩數之間的數量關系。
四、收拾用具后結束本次活動。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5以內數量,鞏固對5以內數字的認識。
2.學習將相應的數量與數字相匹配,并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3.體驗成功后的樂趣,增強參與活動的自信心。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經驗:幼兒已認識各種水果,了解1—5的數字。
2、生活環境創設:室內布置有關1—5數字的圖片。
3、教學具準備: 果園(樹上貼有1―5的點子的不同水果),1―5的點子圖片若干。
籃子五只(上面貼有1―5數字的卡車圖),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 摘水果。
1.邊唱歌邊帶幼兒到立體水果樹前。
師:小朋友看一看,果樹上有些什么水果?
2.幼兒摘水果
3.引導幼兒觀察水果上的點卡。
4.感知5以內數字。
二. 送水果。
1.開來五輛卡車,師提問:開來了幾輛卡車?
2.為卡車編號。
3.幼兒討論:數量與數字的`匹配關系。請小朋友邊說邊送:幾個點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上幾號車?
4.幼兒送水果,教師巡查,輔導。
三. 游戲:摘水果、送水果繼續一次。
1.幼兒摘水果。
2.引導幼兒再次觀察水果上的點卡。
3.送水果,并說一句好聽的話:幾個點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上幾號車?(請小朋友檢查)
4.幼兒運水果。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在主題活動背景下的計算活動課,我在設計這堂課的時候先想到了要從幼兒的興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兒喜歡的水果放入課堂中,貼近幼兒的生活,能引起幼兒的興趣,能與活動目標基本達成一致,同時我也有了豐富的教具,讓幼兒有一個直觀的感覺。
但這節課上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教學內容有點簡單,對大部分幼兒來說沒有挑戰性,并且在送水果的環節有點混亂,在此之前我沒有設想周到。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不斷完善我的教學。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知道小燕子、小鴨子、小青蛙跟隨媽媽學到的不同本領。
2.有表情地朗誦兒歌,會用動作大膽表現小動物跟媽媽學本領的樣子,能根據兒歌的句式進行簡單仿編。
3.增強愛媽媽的情感,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體驗長大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學媽媽》課件,快樂的音樂。
2.小燕子、小鴨子、小青蛙頭飾。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兒歌內容,知道小燕子、小鴨子、小青蛙跟隨媽媽學到的不同本領。
2.難點:有表情地朗誦兒歌,會用動作大膽表現小動物跟媽媽學本領的樣子,能根據兒歌的句式進行簡單仿編。
活動過程:
1.幼兒隨音樂扮演“快樂的小動物”,引出活動內容。
幼兒跟隨音樂做小燕子、小鴨子和小青蛙等動物的動作,感受小動物有趣的樣子。
師:你喜歡的小動物都有什么本領?
2.教師出示課件,使幼兒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小燕子學媽媽做了什么?小鴨子學媽媽,河水為什么笑了?小青蛙是怎么樣學媽媽的?為什么要自己做事情。
3.教師完整朗誦《學媽媽》,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的`內容,產生熱愛媽媽的情感。
(1)討論:小動物們要跟媽媽學本領,它們的心情怎樣?媽媽的心情怎樣?可以用怎樣的聲音、表情、動作表現?
。2)幼兒戴頭飾分角色,按兒歌的內容表演。
4.幼兒進行仿編活動,進一步豐富兒歌內容。
提問:你知道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小動物嗎?它們有什么本領?這些小動物是怎樣跟著媽媽學本領的?
5.“夸夸我的好媽媽”,激發幼兒學媽媽的情感。
教師啟發幼兒講一講:自己的媽媽有什么本領?我們會做哪些事情來感謝媽媽呢?
幼兒園中班情景閱讀《太陽和小魚》何潔視頻+有聲課件PPT+音樂+教案小班語言兒歌《水果歌》公開課視頻+PPT課件+教案+教具圖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過程: 活動目標:
1.能通過仔細觀察,獲取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并大方地講述出來。
2.對能說說自己看到的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
活動準備:電腦一臺,放大鏡、觀察記錄本、蝌蚪若干
設計思路:
中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周圍環境都非常感興趣,他們總是不停地看、聽、摸、動。尤其是對生活周圍的小動物,有著強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來了,小蝌蚪成了幼兒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長得是怎么樣的,它是怎么樣奇跡般地變成了小青蛙的?游來游去在干什么?孩子很想弄個明白,通過“有趣的蝌蚪”這個活動,使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在觀察、思考、討論小蝌蚪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小蝌蚪的認識,也增進了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觀察、講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結合《綱要》精神,更加注重調動幼兒自己學習的能力,注重幼兒對蝌蚪觀察、了解的過程,重視孩子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再來解決問題。同時,積極接納幼兒的觀點,運用激發、引導、鼓勵的方法,使幼兒的思維更活躍,學習積極性更高。
多媒體教學聲形并茂,生動形象,色彩鮮明,在此活動中通過運用能直觀形象生動地將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展示出來,將抽象變為生動,將靜態變為動態,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1、老師:春天來了,池塘里又多了誰?(小蝌蚪)
你們認識小蝌蚪嗎?它長著什么樣?
幼兒可能答:小蝌蚪長著一個黑黑的大腦袋,后面拖一條長長的尾巴。
二、通過觀察、記錄,認識蝌蚪
1、教師問:你們想不想仔細地看一看小蝌蚪?
提供每人一只放大鏡,一本記錄本,讓幼兒先觀察小蝌蚪的不同動態,再把他們的樣子畫下來。
評析:鼓勵幼兒專注地觀察,找出小蝌蚪幾種不同的動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組織幼兒充分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可介紹自己的記錄方式和記錄結果。
三、設置疑問,了解生長過程
1、老師:你們知道小蝌蚪長大了變成了誰?
幼兒可能答:有的變成了青蛙,有的變成了蛤蟆。
2、老師追問:你們知道蝌蚪是怎么變成青蛙的?
評析:這里讓幼兒大膽設想,創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3、播放青蛙生長過程資料。
看完后讓幼兒再來說說小蝌蚪----青蛙的過程。
老師重點問:小蝌蚪在變成青蛙前腿是怎么變的?尾巴又有什么變化呢?
幼兒可能答:先長后腿,再長前腿,尾巴越縮越短,腿越長越長,還有腳趾呢。
四、動手操作,再現奇妙的生長過程
1、集體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長圖
評析:通過動作制作再次加深對蝌蚪生長過程中幾個重要環節的印象。
五、延伸活動: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在語言活動中可安排讓幼兒續編故事。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秋天樹葉變化的季節特征。
2、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形狀等特征與影子進行匹配。
3、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能專注地傾聽故事,樂意表演故事。
活動準備:
1、 背景圖、音樂。
2、 不同種類的落葉樹的樹葉,如:柳樹葉、梧桐樹葉、銀杏樹葉、楓樹葉等及相應的影子。
活動重難點:
根據樹葉和影子的形狀、大小來讓樹葉親親自己的影子
明確物體間一一對應的關系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有一種東西,冬天的時候他就到落下,到春天的時候它會發芽。教師事先準備好一片樹葉,出示樹葉。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有關于樹葉的故事,一起來聽一聽。
二、欣賞故事《親親影子》
(一)欣賞故事前半部分
這是什么樹葉?(銀杏葉),它為什么會離開大樹媽媽?
小結:秋天到了,一些樹葉就會慢慢得變黃,慢慢地離開自己的大樹媽媽。
樹葉離開大樹媽媽后,會做些什么事情?
。ǘ┬蕾p故事后半部分
樹葉離開大樹后做了什么事情?
樹葉的影子在哪里?樹葉是怎么親到自己的影子的?
小結:原來樹葉和它影子長得一模一樣。(互動,幼兒做親親狀)
三、 幫助梧桐樹葉親親自己的影子
我是一片梧桐樹葉,秋天到了,我也像銀杏葉一樣,離開了大樹媽媽,我也想親自己的影子。
小結:樹葉和她的影子在大小、形狀是一模一樣。
秋天里,還有哪些樹葉也會親到自己的.影子?知道一些常見落葉樹的名稱。
小結:秋天到了,有許多樹的葉子從樹上掉下來,我們把這些樹叫做落葉樹。
四、讓各種樹葉親親影子
1、出示樹葉,幼兒自由選擇要幫助的樹葉并說說是哪棵樹的葉子。
2、親親影子游戲:制作各種樹葉的影子,供幼兒操作。(每位幼兒手持相同樹葉或者影子,找好朋友,然后親親影子)
總結:影子和樹葉的大小、形狀、葉子的邊緣細節一模一樣。
活動延伸:
1、影子匹配游戲,提供不同樹葉(廣玉蘭、白玉蘭、香樟葉)等,制成影子游戲。
2、利用各種樹葉及其“影子”,讓樹葉親親影子,并記錄,積累落葉樹與常青樹的經驗。
3、擺放不同種類、不同大小的物品和手電筒等,操作擺弄找影子。
附故事:親親影子
一棵大樹上,有片寬寬的葉子,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這片葉子就在地上尋找自己的影子。
“那就是我呀!边@片葉子喜滋滋地想,“什么時候,我可以親親我的影子呢?”風兒輕輕搖著葉兒:“我現在就把你送到地面上,讓你去親親你的影子,好嗎?”葉子笑了:“不好,我還想和我的姐妹們在一起,和樹媽媽在一起。”
葉子每天都在望她的影子。有一回,雨姑娘來了,“滴滴答答”地拍著葉子:“我們送你到影子那兒去吧! 葉子扭著身子說:“影子要跟太陽公公回家了,我不到地面上去!
春天過去了,夏天過去了。秋天來了,葉子瞧瞧自己,已漸漸地變黃,消瘦了。又是一個大晴天,太陽高高地掛在天空,大樹媽媽嘆口氣說:“我真的背不動你們了!
這片葉子第一個離開了枝頭,慢悠悠,慢悠悠地飄向大地,她要好好地找一找,那么多葉子的影子,哪一片是自己的。噢,看見了,是那一片,大小、形狀都跟自己一模一樣呢。這片葉子撲向大地,緊緊地擁抱了自己的影子。 “你好!”葉子說!澳愫!”影子說。這時,一片又一片的葉子飄向了大地。大地,像樹媽媽那樣親切地擁抱她們……
活動反思:
活動的準備比較充分,在故事情境和親親影子的操作情境創設上,音樂和背景圖的配合很好,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每一個幼兒都能積極的參加到活動中來,能自由地到各個角落去發現與感受并且能利用周圍的其他事物與老師積極的探討問題。教師的語態較為生動、有激情。幼兒在親親影子的游戲中,主動地感知、比較樹葉和影子的輪廓、大小以及一些細節的特征,為樹葉找到自己的影子,都感到十分有成就感。
不足之處:
在某些知識上需要進一步的查找詳細資料,問題銜接上沒有那么緊密,時間安排不夠合理, 在今后的教育中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前將需要的資料喝材料再完善一點,我想就會更好的。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標記記錄圖形的、形狀、顏色等特征。
2.引導觀察、比較、判斷圖形之間的相同與不同的特征。
3.發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圖形卡若干,形狀、顏色標記,找朋友音樂。
2.學具:作業卡片,圖形和標記的胸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師:(出示各種圖片)今天老師又請來了許多圖形寶寶跟小朋友做游戲,看看都有些什么圖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一一出示認識并貼在黑板上)
2.我們仔細看一下這些圖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呢?(顏色、形狀)
。ㄔu析:這些圖形是幼兒平時經常接觸的'圖形,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要求幼兒通過比較分辨出每組圖形的不同之處,這個過程是對幼兒分辨智力的培養。)
3.它們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可不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記錄下來呢?(出示一些標記)我們看一下這些是什么標記?
4.這些圖形娃娃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就用這些標記記錄下來,(逐一出示圖形)這是什么圖形?(三角形)是什么顏色的呢?(紅色)紅色的三角形我們應該送它什么標記呢?(紅標記,三角形標記)送的時候要將一句好聽的話。(紅色的三角形我送你紅標記和三角形標記)
(評析:給圖形送標記是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分析智力和歸納智力的進一步發展。)
二、個別幼兒活動。
1.老師這里呀還有一些圖形娃娃沒有找到標記朋友呢,誰來幫幫它們的忙呢?(請個別幼兒上來示范)
2.教師講評,鼓勵做得對的小朋友。
三、小組活動。
1.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幫助圖形娃娃找標記朋友呢?
2.老師提出操作時的要求: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圖形娃娃和標記卡,請你們看清楚圖形為它們選合適的標記,再用膠水貼上去。請你輕輕地走到桌子旁邊,作業的時候要動動你的小腦筋,想好了再做。
3.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指導,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4.教師講評,針對一些問題進一步講解。
四、結束:游戲"找朋友"
你們幫圖形娃娃找到了標記朋友,它們說我們小朋友很聰明,想跟我們小朋友做游戲呢!我們帶著好朋友一起去做游戲吧!
活動延伸:
1、為幼兒準備一些看圖形做標記的操作卡,鞏固幼兒所學的知識。
2、把圖形和標記圖放到數學區,在平時的區域活動中繼續發展幼兒的分析、歸納和運用智力。
小百科:圖形是指在一個二維空間中可以用輪廓劃分出若干的空間形狀,圖形是空間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間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識別的形狀。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做游戲,讓幼兒初步了解樹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2、在講講做做的過程中,激發幼兒愛護環境的情感。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布置大森林的場景、各種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的頭飾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包括人類)、動畫(大樹媽媽的本領)及相關設備、一棵大樹(沒有樹葉)、小樹葉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蠟筆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
。1)各種小動物乘上小火車,我們一起出發去"大樹媽媽"家慶祝生日。(進入"大森林"的場景中)
。2)用歌聲呼喚大樹媽媽(歌曲《大樹媽媽》)
隨音樂大樹媽媽上(扮演)
。ㄍㄟ^抱抱、親親、摸摸,,撫摸她心愛的寶貝們。)傳達大樹對一切的關愛,體驗家的溫暖。(歌曲完,大家偎依在大樹媽媽身邊。)
2、講講大樹的本領1老師示范為大樹媽媽獻上自己的祝福老師:我們都是大樹媽媽的寶貝,我們離不開大樹媽媽,大樹是小猴、小兔、大象、小鳥等各種小動物、還有我們小朋友們的家。這是我給您的生日禮物--。-"大樹是我們的家"大樹媽媽很高興回送了一片小樹葉。
2幼兒為大樹媽媽獻上祝福先看動畫,引導幼兒結合原有經驗說出大樹媽媽的一項本領。
大樹媽媽為送過祝福的小朋友發小樹葉。
A大樹是一把大傘擋住炎熱的太陽,我們在大樹下乘涼。
B大樹為我們提供鮮美的'食物,還可以造成各種工具、物品。
C大樹上的每一片樹葉都能吐出"氧氣泡泡"使空氣新鮮,使我們都能吸到氧氣。
大樹把黑黑的灰塵、有害的氣體都吸進去,并減弱噪聲,保護我們。
3慶祝生日大家手舉小樹葉,圍著大樹媽媽唱生日歌。
3、救救大樹從遠方飄來了一片枯黃的小樹葉,這是寄給大樹媽媽的信:
大樹媽媽很傷心,我們一起為小鳥想辦法(討論)
。ㄓ捎谌藗兊呐Γ笊钟只貋砹,多種樹使沙漠變回美麗的家園,小鳥又有了美麗的家。)
如何保護樹木?(不要亂砍、不去搖小樹苗、不隨便摘小樹葉)
4、做片小樹葉A出示那棵沒有樹葉的枯樹,大家想辦法救他:
我愿"做"一片小樹葉,陪伴在大樹身邊。
B在每一片小樹葉上畫大樹和花草,表達自己的心愿,"說說"自己的心理話,貼到大樹媽媽身上救活她。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受樂曲“小看戲”的歡樂、詼諧的情緒,并通過整體模仿動作,學習分聲部打擊樂器。
2、啟發幼兒傾聽“小鑼”的音色,教會幼兒演奏方法,并集體合奏中保持演奏速度。
活動準備:
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練聲:《數青蛙》、《只要媽媽露笑臉》、《蝴蝶找花》、《幸福拍手歌》。
律動:《摘果子》、《笑一個吧》、《我來教你跳個舞》。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彈奏樂曲幫助幼兒回憶樂曲名稱。
師:小朋友你們聽過這首樂曲嗎?還記得嗎?
師:那誰知道這首樂曲的名字叫什么嗎?(引導幼兒完整的回答樂曲的名字叫《小看戲》。)
2、教師再次彈奏樂曲,引導全班幼兒跟隨樂曲完整的打節奏做拍手、拍肩、跺腳的動作。
師:那請小朋友聽好音樂,整齊地打節奏!
3、引導幼兒學習用樂器打擊樂曲。
、俳處煶鍪拘¤、鈸,介紹樂器名稱并讓幼兒傾聽小鑼、鈸的音色,教師示范如何拿鑼,右手用小縋敲擊鑼的中心等要領,幼兒集體做敲小鑼的`模仿動作。
師:今天朱老師還帶來了很多的樂器,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樂器應該怎么用呢?
、谟變悍纸M討論。
師:拍手時用什么樂器來演奏?拍肩時用什么樂器來演奏?跺腳時又該如何演奏?
注:全體幼兒做拍手動作,教師在幼兒拍肩時,加入鑼聲,烘托詼諧情緒,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師小結:這首樂曲來自中國東北一首有名的民間樂曲,它帶給我們的是一個很歡快的樂曲。我們還要帶很飽滿的情緒進行演奏。
4、幼兒進行合作演奏。
①教師哼曲子,幼兒輪流演奏。
②幼兒拿已準備好的打擊樂器,看教師指揮進行演奏,并注意傾聽樂器聲的歡快與風趣。
、劢粨Q樂器練習。
④請小朋友當指揮全體幼兒演奏樂曲。
重點討論:“我們怎樣才能演奏的好聽、統一,怎樣看指揮演奏?”
三、結束部分
1、歌表演《幸福拍手歌》。
2、表揚認真演奏的幼兒,使幼兒知道我們都是小演奏家了,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小結活動情況,下課!
中班教案 篇9
中班早期閱讀《小熊本杰明》
活動目標:
1、觀察理解小熊本杰明被氣球帶上天,最終安全回到自己家的有趣情節,感受關愛他人的快樂。
2、能對故事中情節的空白點展開想象,并用語言或肢體語言的方式大膽表現出來。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PPT、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認識小熊本杰明
1、今天是小熊本杰明的什么日子?圖片上你是怎么發現的?
2、除了蛋糕過生日還應該準備一些什么東西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幼兒想辦法)
二.看看講講
播放PPT第二幅——第三幅
1、為準備生日宴會,小熊本杰明還做了哪些事?(幼兒泛講)
2、過生日為什么要買氣球呢?
師:小熊本杰明在小貓那買了一大束氣球高興地準備回家了,可是路上卻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播放PPT
1)發生什么事了?
2)小熊本杰明怎么會飛到天上去的?
3)小熊本杰明怎么樣了?他為什么很害怕呢?
4)這可怎么辦你有什么辦法幫助小熊本杰明嗎?
過渡:小熊本杰明會不會有危險呢?后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三.閱讀體驗
1、小熊本杰明遇到了誰?
2、小熊本杰明為什么要送給月亮姐姐氣球?
3、本杰明會對月亮姐姐說什么?(師幼表演)
師:當把一只氣球送給月亮姐姐時,小熊的身體在空中稍微降落了一點點。
4、小熊本杰明看到兩顆小星星在干什么?
5、小熊本杰明會怎么做呢?(幼兒表演)
6、看到白云狗,小熊本杰明又會怎么做?(幼兒表演)
過渡:就這樣,小熊本杰明把自己的氣球一個又一個地送給其它朋友,不僅讓其它朋友獲得了快樂,自己也獲得了朋友的幫助,最終安全地回到了地面上。
四.情境遷移
教師講述故事后半部發的情節
1、小熊為什么說把氣球送給別人時自己也快樂了呢?
2、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把自己的東西送給別人了,自己也會變得快樂起來?
中班講述活動教案《小樹與泥娃娃》
【設計意圖】
沙是大自然贈與孩子的`禮物,喜歡玩沙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通過一些作品,可以幫助孩子聆聽與感悟沙子世界中那些小生命的情趣。在此次活動中,通過小樹與沙子的對話,使幼兒感受風沙對人類的影響,特別是我們南方的幼兒對沙塵暴現象一般比較陌生,可能缺乏相關的經驗,但這種現象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此次活動,使幼兒知道樹木能防沙,從而激發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理解圖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初步感知樹和泥土的關系,了解沙塵暴對環境的影響。
【活動重點】了解樹木能防沙,要愛護樹木。
【活動難點】完整講述圖意。
【活動準備】
1.條件允許,可下載有關沙塵暴的視頻。
2.泥娃娃與樹木做朋友;工人砍樹;泥土流失;沙塵暴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用回憶引出故事
1.(說說泥娃娃的朋友)
2.師:蚯蚓是泥娃娃的好朋友,小朋友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泥娃娃還有一個好朋友是樹!小朋友知道為什么嗎?
3.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
4.師:泥娃娃失去了樹朋友會怎樣呢?
5.幼兒說說自己的猜測。
(二)自主閱讀圖片,理解圖意。
1.(幼兒觀看相關圖片。)
師:泥娃娃與它的樹朋友發生了什么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交流自己的發現)
師:這個故事里有什么?發生了什么事情?
(三)幼兒逐幅觀察,大膽表述畫面的內容。
1.(觀察,講述第一幅圖片)
師:圖片上有誰?它們在干什么?你覺得它們心情怎么樣?為什么?
(幼兒回答后,請幼兒兩兩結伴演一演)
2.(觀察,講述第二幅圖片)
師:有一天,發生了什么事情?小樹,泥娃娃怎么了?
(幼兒回答后,師幼合作演一演。)
3.(觀察,講述第三幅圖片)
師:失去樹朋友的泥娃娃有什么變化?你們想一想,為什么說泥娃娃和樹是好朋友呢?
師小結:泥娃娃又怕風雨又怕烈日,好在他們有樹朋友。樹朋友就像一把巨大的傘為泥娃娃遮風避雨,泥娃娃則每天都會為大樹按摩長長的樹根,還給它補充水分,這樣樹朋友就會越長越大。
4.(觀察,講述第四幅圖片)
師:城市發生了什么可怕的事?人們怎么了?為什么會有沙塵暴?
(四)完整講述圖意,了解沙塵暴的危害。
1.教師與幼兒合作,完整講述圖意。
2.師:怎樣才能不讓沙塵暴出現?
3.幼兒講述。
4.教師總結:多種樹,愛護樹可減少沙塵暴出現的機會。
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給幼兒園的小樹澆水,制**護小樹的宣傳牌。
2.把幼兒用書放在閱讀區供幼兒繼續閱讀和講述。
【教學反思】
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為了培養幼兒愛護樹木,愛護優美環境的良好習慣。我設計了《小樹與泥娃娃》這一活動,愛護樹木是每個幼兒都能做到的事,但有的幼兒有意無意的做一些不文明的事,通過活動增強他們的環境意識,創設了一個使幼兒感受到“美”并且避免了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為每一個幼兒提供參加集體活動的機會,并讓幼兒明白愛護樹木的道理,懂得樹木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激勵幼兒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熱愛祖國秀美河山的情感。
中班教案 篇10
制作目的:
學習手工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制作對象:
八爪魚
制作準備:
紅色、白色、黑色橡皮泥、剪刀。
制作過程:
1.取一坨紅色的橡皮泥;
2.將這坨紅色的橡皮泥搓成一個圓;
3.將這個紅色的橡皮泥球,壓扁,做成餅狀;
5.再用白色和黑色橡皮泥做成八爪魚的眼睛,給八爪魚安裝上吧,這樣八爪魚就做好了。
結束語:
以上就是八爪魚的橡皮泥手工制作方法,根據上面的這些提示,孩子們一起進行手工制作吧,看看誰做得最好。
中班橡皮泥手工教案 例2
材料準備:
黃色橡皮泥、綠色橡皮泥、橘色橡皮泥、牙簽。
捏制過程:
1.小朋友現將自己準備好的橡皮泥在手中揉捏一下,讓橡皮泥變得柔軟,放在塑料袋中保存;
2.小朋友先取出橘紅色的橡皮泥,用手將其捏成圓餅狀;
3.用牙簽在圓餅狀的橡皮泥上壓出格子狀,壓的時候,要斜著進行,保持格子狀是菱形;
4.再取出黃色的'橡皮泥,將其分成幾個小部分,分別將其捏成花瓣狀;
5.將綠色的橡皮泥取出來,做出花桿和葉子,注意葉子上面,要用牙簽壓出紋絡;
6.將做好的花瓣和葉子捏合在之前做好的圓餅上,一個有意思的向日葵就捏好了。
制作總結:
這個手工向日葵的橡皮泥捏法,適合于呢歲以下的寶寶,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動手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寶寶通過實際操作,真正認識更多的事物。
這個向日葵看起來很有朝氣,小朋友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好愛,捏出各種小物品,感興趣的小朋友抓緊試試自己的手法吧。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幼兒中班05-12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5-15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08-08
[經典]中班教案08-16
中班的教案04-02
(經典)中班教案08-31
中班的教案03-16
中班教案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