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小板凳歪歪》含反思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小板凳歪歪》含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兒歌,讀準菜、奶、衣、鳥、噥的發音。
2.運用看圖講述的方法,嘗試在連環式的擺放中學習兒歌的內容。
3.體會兒歌詼諧、風趣的特點。
4.通過圖片理解兒歌內容,并能根據兒歌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學習朗誦兒歌,讀準菜、奶、衣、鳥、噥的發音。
嘗試在連環式的擺放中學習兒歌的內容。
活動準備:
1.根據幼兒用書畫面自制小圖片:板凳、娃娃、小猴、公雞、豆蟲等。
2.將圖片以連環的方式排列在黑板上。
3.小板凳歪歪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兒歌中的物體、動物、人物。
1.出示小板凳的圖片
教師:小朋友,瞧!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椅子、凳子......)
教師:這是一個小板凳,請你猜一猜小板凳上會坐著誰呢?(小朋友、小貓、小狗......)
教師:小朋友們猜得都不錯,那到底坐著誰呢?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小板凳歪歪》,請你們聽一聽兒歌里小板凳上都坐著誰?
2.播放《小板凳歪歪》課件,引導幼兒說一說課件中出現了哪些內容?
教師:剛才你聽到兒歌里的小板凳上都坐了誰?
教師根據幼兒所說的內容出示相應的小圖片,幫助幼兒鞏固兒歌內容。
3.教師用對話的方式引導幼兒一一認識圖片中的物體。
教師:剛才聽到的兒歌中出現了這么多的東西,我們一起再來認識一下,跟著老師一起來念一念吧。(以兒歌中的句式帶領幼兒一起念一念。)
4.引導幼兒練習準確地學說。
教師:這首兒歌中的詞都非常有趣,我們小朋友在念的時候一定要念準了,不然兒歌就不好聽咯。
二、教師通過抽、擺圖片引導幼兒學習兒歌。
1.教師邊擺放、抽取相同內容的圖片,邊朗誦兒歌。
2.教師強調操作圖片的動作,引導幼兒關注自己的動作,自然地感知兒歌連環式的結構。
3.教師在幼兒有節奏地拍手伴奏下,再次朗誦兒歌一遍。
三、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1.引導幼兒看圖片朗誦兒歌。
2.引導幼兒運用對誦、接誦的方式學習兒歌。
四、鼓勵幼兒通過給你給他朗誦的方式再次朗誦兒歌。
教師自然地引導幼兒相互對同伴念兒歌。
小板凳歪歪(兒歌)
小板凳歪歪,里面坐個乖乖;乖乖出來買菜,里面坐個奶奶;
奶奶出來梳頭,里面坐個小猴;小猴出來穿衣,里面坐個公雞;
公雞出來打鳴,里面坐個豆蟲;豆蟲出來咕噥,咕咕噥!
活動反思:
《小板凳歪歪》是一首詼諧有趣的繞口令式的兒歌。兒歌的內容生動活潑,雖然有點長,但是每句都有押韻,念起來也很容易上口,很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活動時第一個環節是導入。我說:今天又許多好朋友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啦,看看有誰呢?然后出示圖片,第一張是一張小板凳,以前我也碰到過這個問題,在問小朋友這是什么時小朋友就說這是椅子不會說板凳(在我們這個地方很少說板凳的),但是這次問下來,李惠媛說這是板凳,于是我就接著引導下去。
第二個環節是幼兒學念兒歌,這是兒歌學習活動中重要而又枯燥的一個環節,幼兒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而且兒歌的語言情感可跨性大,這就要求朗誦應充分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以往活動中,我也明顯的發現,朗誦的次數多了孩子就沒有興趣,可是不進行集體朗誦孩子無法感受兒歌的語音、語調、語氣于是,我通過抽、擺圖片的方式來引起孩子的注意,讓孩子覺得這是圖片在和自己捉迷藏,幫助孩子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學習兒歌內容。孩子們通過趣味的朗誦,學習和體驗著兒歌的趣味,不知不覺中走入到兒歌的美妙境界中。
小百科:中國傳統的小板凳,它美觀大方,經久耐用。制作板凳有一定的技術含量。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小板凳歪歪》含反思】相關文章:
小班語言教案:小板凳歪歪01-05
小板凳歪歪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01-28
幼兒園小班語言課教案《小板凳歪歪》08-23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小板凳歪歪》09-28
《板凳歪歪》大班語言教案07-27
《板凳歪歪》大班語言教案07-27
《板凳歪歪》大班語言教案07-27
《板凳歪歪》大班語言教案07-27
《板凳歪歪》大班語言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