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案集合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故事內容,能復述這個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動詞,感受動詞使用的準確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給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見義思遷,應該一心一意。
4、能續編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學重點:能用“走到……看見……”的句式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學準備:課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題
1、示圖,小朋友看,這是誰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聽過有關猴子的故事嗎?誰能看圖,猜出這個故事名。
猴子撈月,狐貍和猴子
3、今天,這兩個故事我們都不講,講一個比這個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師補充題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課題讀一讀。
二、初知課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過程中,經過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圖就直接叫出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圖
玉米地、桃樹下、瓜地、樹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這樣的方法來說說小猴子下山的時候,它來到了()來到了()來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剛才我們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線。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辦?讀課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動詞的特點:
1)質疑不會讀的字。
2)誰能用上動作,來讀一讀
3)指生演一演“掰”的動作。
4)師生合作邊演邊讀。
7、練習:看老師做動作,你們來說動作,看誰厲害。
三、研讀重點段
1、接下來,我們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見了什么?
小猴子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興。
小猴子就掰了一個。
小猴子扛著往前走。
3、誰得把這四句話合并成一句話?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趕快來讀一讀吧。
4、練習:把四句話合并在一句話。
丁丁按時起床。
丁丁洗臉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興興去上學。
誰也能把這四句話合并為一句話。
出示句子:丁丁按時起床,洗臉刷牙,吃完早餐,高高興興去上學。學生讀。
5、師生合作讀:剛才我們看見了小猴子下山來,走到(一塊玉米地里),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了一塊桃樹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讀讀看,你又看見了什么?
。ㄒI學生說出桃樹又大又紅,這次非常高興是因為找到了最愛,讀出扔玉米的毫不猶豫。)
7、能不能看圖用上“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看見(),就()!
8、(出示第三幅圖)誰能編故事?(出示:小猴子捧著桃子,走到(),看見(),就()。)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們填的對不對呢?學生讀。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著個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嗎?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結果?(出示句子,學生讀:兔子跑進森林不見了,小猴子空著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題
1、小猴子下山,本來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結果呢?(兩手空空)是吃的沒有嗎?(不是)為什么會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專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見義思遷)
2、經過了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訓。過了幾天,它又準備下山。下山之前,我覺得我們得跟小猴子說幾句話,不然,它又兩手空空回來了。你怎么跟他說?說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線。以此為線索學習并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并會遷移運用。能夠正確區別“摘、扛、捧、抱、追”等動詞。
2.能正確朗讀故事,并能結合插圖、板書等講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啟示: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會像小猴子那樣犯些錯做些傻事,而事后難過后悔是無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訓為基礎,用積極的心態展望明天。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朗讀故事,并能結合插圖、板書等講述故事。并能從中得到啟示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預習回饋,引入新課
1.看圖片:你看到了什么?
2. 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猴”的書寫。
3. 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1. 出示單字。先自己讀一讀,交流識字方法,再加上動作讀。
2. 給生字找朋友。同桌輪流讀詞語,同桌展示,再小隊開火車讀。
3. 小西瓜出題。加上動作搶讀出現的生字,再全班齊讀。
三、整體讀文,明確路線
1.接讀全文。
師:小猴子下山來它先后走過了哪些地方?咱們請幾位小朋友來接讀這個故事吧。(接讀課文)
2.練說量詞。
學生回答后,一次出現經過地點的圖片。練習填空: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樹下,接著走過一()西瓜地,最后看見了一()小兔子。
四、師生協作,自主學習。
1. 一起學習第一自然段。
(1)分析詞語“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導朗讀。
(2)這段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先寫小猴子來到什么地方,再寫它看見了什么,最后寫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學習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選擇最喜歡的一段認真讀,思考下列問題,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
①小猴子來到了什么地方?
、谒匆娏耸裁?
③它是怎樣做的?
提示:小猴子走到 。他看見 ,非常高興,就 。
(2)小組內交流,喜歡各段的同學分段展示,重點指出動詞并指導朗讀。
明確:區別“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五、積累運用,“又()又()”。
1.找出課文中“又()又()”的詞語。
師:這一路走來,不知小朋友們發現了沒有,小猴子臉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興。是啊,因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東西呢!,故事告訴我們啊,小猴子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板書)。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說說嗎?
貼:又大又紅,又大又圓,蹦蹦跳跳
2.練讀詞語。我們來讀讀這些詞語,要讓大家感覺到是好東西哦!
3.拓展運用
(1)那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這樣的“又()又()”方式來說一說它嗎?
(2)我會說: 又( )又( )。
六、體會結尾,拓展練習。
1.小猴子見到這么多好東西,最后是不是高高興興回家了?為什么呢?
2.小猴子為什么空著回家了?如果你是小猴子,你會怎么做?
3.看圖復述課文。
課文學完了,你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嗎?套用句式,同桌交流互助。
提示:小猴子下山來。他走到( ),看見( ),非常高興,就( )。
他走到……
最后,( )。
4.通過這個故事,你學會了什么?
明確:做人不能喜新厭舊,做事情要專一。其實啊,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些錯,做些傻事。經歷過一次次的教訓,我們才會變得聰明能干起來啊!
5.練一練。
小猴子空著手回家后,媽媽對他進行了教育。他又一次下山來了。媽媽對小猴子說了什么?第二次下山,他又是怎么做的呢?發揮你的想象,續寫故事,看看誰是我們班的“故事大王”。
七、寫字指導——“兔”
1.觀察字形,與“晚”的右半部分相近,但多了“、”?衫斫鉃樾⊥米拥奈舶。
2.交流筆順、擴詞。
3.師范寫,生練習。
通過小猴子下山圖導入,易讓孩子產善生直觀印象,簡單明了的導入新課。
通過多種活動檢查預習、鞏固生字,夯實基礎。
讓學生明確本文的線索,使課文體現整體性。
量詞的使用是本冊教學的一個重點,在這里進一步進行練習。
課文的主要段落的內容、結構都是差不多的。因此首先讓學生一起學習第一段,掌握分析課文的方法,然后舉一反三,自主學習其余三段,充分運用自主互助模式。
課文中多處運用“又()又()”的詞語。讓學生體會這類詞語的特點,并學會運用。
在分析結尾的時候,注重學生的自主感悟,并進行拓展——“你是小猴子會怎么做?”為課后續寫故事作業打下基礎。
雖然這是一篇選讀課文,書上并沒有規定生字的學習,但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寫字教學,因此我選擇了學生比較感興趣,平時又出錯較多的“兔”。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課文,教育學生把道理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僬n堂作業本。
、诎凑n文內容填空。
。ǘ├首x課文
。1)找出課文中帶“一”的詞語,指“一”的變調:
一天一只一塊一斤一片
(2)指名朗讀:小猴子看見好東西時,“非常高興”,應滿臉帶笑地讀,動作詞要讀清楚,最后一節要讀出小猴子懊喪。傷心的心情。
。ㄖ该x--小組輪讀一一齊讀)
。ㄈ┯懻
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樣東西也沒有得到;只好空著手回家去?讀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ㄋ模┞撓祵嶋H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你做過像小猴子這樣的事嗎?以后打算怎么做?(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
:在我們的學習生括中,不要喜歡一樣就丟掉另一樣,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終,有明確目的。這樣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獲。
。ㄎ澹┱n堂練習
。1)(課堂作業)①,照樣子把句子說完整。
(2)練習用“又......又......”說話。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鞏固已學過的10以內數的減法。
2正確解答相同的兩個數相減的減法問題,讓學生借助學具操作,體會相同的兩個數相減得數是0的道理。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解答相同的.兩個數相減得數是0的算式。
教學難點:通過借助學具操作,算出得數,體會相同的兩個數相減得數是0的道理。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小棒、師準備投影片。
師生雙邊活動:
一、導入: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們下山來,看見一棵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桃子。一只頑皮的小猴子就提著籃子來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結果嗎?請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讓學生仔細觀察。
談自己看到了什么?學生自說說,然后小組內交流。
三、引導學生看圖,根據圖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同桌悄悄說說。同桌互相合作學具解答自己剛才發現的問題。
四、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樣解決發現的問題。
生說算式,師板書。
五、操作學具
通過學具操作,著重讓學生理解從一個數里減去0的含義,體會一個數減去0得數還是原數的道理。
六、擴展練習
1、同桌互相說說40頁第1題的圖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誰能又準又快地計算41頁的第2題。
3、小組討論第3題,根據圖意如何列4個不同的加減算式。
4、看圖能正確流利地講一個有關的數學故事。(小組合作探討)
七、學生本節課的所學內容。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5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猴子嗎?那你們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嗎?
老師來告訴你們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發生了什么事呢?你們想聽嗎?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小猴子下山》。
二、新課:
。薄⒄埻瑢W們把書翻到53頁,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病W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標出自然段。
3、指名認讀生字。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分段指名朗讀課文,糾正生字的讀音。
三、分段學習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小猴子下山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動作演示“掰、扛、扔、捧、摘”這些動作。
、、為什么要掰玉米?又為什么要扛著走?
④、這一段中哪些詞應該重讀,畫出應該重讀的詞語,自己試著讀讀看。邊讀邊用動作表演出。
。、想一想老師剛才提出了哪些問題?
學生自學課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學習向導,指名向導。學習向導:
1、讀一讀:小猴子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
2、議一議: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認為哪些詞應該重讀?畫出重讀的詞。
3、演一演:請你邊有感情的朗讀邊表演這一段
課文。
、佟⑾矚g學哪一段就學習哪一段,可以自己學也可以小組討論學習。
②、學生匯報學習結果。
3、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的第五自然段,齊讀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見那么多的好東西,最后的結果怎么樣?它為什么會空著手回家?
4、填空練習。(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選括號里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5、指1、2名學生看投影復述課文內容。
6、聯系學生實際,說說自己平時做事情的時候有沒有像小猴子一樣的做法呢?
學生檢查自己平時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確。
7、表演課文內容。
8、想象擴展:討論小猴子空手回家后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猴媽媽會對他說什么?
9、續編課文,編一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節課評一評,講一講看誰編得精彩。
四、板書: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樹下 又大又紅 扔 摘 空著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圓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小猴子下山》教案】相關文章:
《小猴子下山》教案07-02
小猴子下山教案07-02
《小猴子下山》的教案07-01
《小猴子下山》教案06-16
小猴子下山教案07-28
小猴子下山教案08-30
《小猴子下山》教案06-16
《小猴子下山》的教案08-25
《小猴子下山》優秀教案07-02
小猴子下山優質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