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兒歌教案《小獅子理發》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兒歌教案《小獅子理發》,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兒歌教案《小獅子理發》 1
活動設計背景
中班的幼兒年齡較小,他們適合學習有趣味、易讀易記、語言通俗化的詩歌。詩歌《小獅子理發》語言明朗,篇幅短小,適合中班幼兒學習。
活動目標
1.能感受理解詩歌內容,喜歡詩歌中的兩個角色。
2.體驗小獅子理發時和理發后的情緒變化。
3.能大聲朗讀,感受朗誦活動的愉悅。
4.有感情地學唱詩歌。
5.讓幼兒感受詩歌歡快的節奏。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用動作、語氣、表情表現詩歌內容。
難點;小獅子理發前和理發后的情緒變化。
活動準備
幼兒已認識獅子和烏賊,知道他們的外形特點。本班一幼兒理發前和理發后照片各一張,表現詩歌內容的大圖一張,每位幼兒操作卡一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展示幼兒理發前和理發后照片,提問:頭發長長了怎么辦?幼兒回答:到理發店理發。理完發有什么變化?幼兒回答:好看、漂亮。提問:媽媽喜不喜歡?答:喜歡。
2.教師有一只小獅子的頭發也長長了,猜一猜它是怎么做的,誰給它理發,它理發時發生了什么情況。
二.欣賞理解詩歌。
1.教師提問:詩歌里說誰去理發?理發師是誰?
2.幼兒再次欣賞詩歌。教師朗誦第一段,提問:小獅子進理發店是怎么做的.?(亮亮抓,齜齜牙。)
提問?這個動作表現了小獅子是什么情緒?
回答:雄壯、威武。教師和幼兒學習本段。教師朗誦第二段,提問:烏賊理發師在給小獅子理發時出現了什么情況?
答:忙的汗珠直滴答。理完發后小獅子變成什么摸樣?
答:頭發和胡子都沒啦。它心情怎么樣?
答:很高興,覺得自己很漂亮。回家后發生了什么情況?
答:把媽媽嚇跑了。提問:為什么會這樣?
答:媽媽不認識它了,它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
三.幼兒欣賞操作卡,閱讀詩歌。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自主觀察圖畫,來理解詩歌表現內容。通過朗誦活動,感受學習詩歌的愉悅。教師在朗誦時,要運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朗誦,來表現小獅子理發前的激動,進理發店時的威武,理發后的高興,回家把媽媽嚇跑的疑惑。
不足之處是幼兒不能完整的理解小獅子從激動、威武、高興、疑惑這個情感過程的表達。
幼兒園中班兒歌教案《小獅子理發》 2
活動目標:
1、理解小獅子理發詩歌內容,體驗小獅子激動、威風、興奮、疑惑的情緒變化。
2、嘗試給詩歌添加擬聲詞,大膽表達自己對詩歌情緒、情節的感受。
3、感受朗誦活動的愉悅。
活動準備:
1、認識獅子、烏賊。
2、詩歌課件。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顧——我去理發
師:“你們理過頭發嗎?誰來說說你去理發的事?”
師:“有一只小獅子它也想理發,猜一猜小獅子為什么去理發?小獅子理發會發生些什么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初次欣賞——哪兒有趣
師:“你聽到了什么?”
師:“大家說得很好。我們再來仔細聽聽小獅子理發做了什么,說了什么?你覺得有哪些有趣的事?”
三、再次欣賞——體驗情感
(一)欣賞第一段,體驗小獅子想理發的激動和進理發館時的威風。
師:“小獅子想去干什么?有人陪它嗎?它干嘛一個人去理發?它的心情怎樣?”
師:“一進門,小獅子做了什么?說了什么?(動作體驗:亮亮爪,齜齜牙)為什么它會這么做?”
(活動評析:設置多種可能的問題情境,可以訓練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孩子們參加活動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
(二)欣賞第二段,體驗小獅子理發后的興奮和嚇跑媽媽后的疑惑。
師:“誰給小獅子理的發?烏賊理發師忙得怎樣了?(動作體驗:忙得汗珠直滴答)它怎么會這么忙呢?”
師:“理發后的小獅子變成了什么樣子?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小獅子自己認為現在這個樣子怎樣?”
師:“漂亮的小獅子為什么嚇跑了親愛的媽媽?”
師:“小獅子理發本來想怎樣?沒想到結果怎樣?你想對小獅子說些什么?”
小結:瞧瞧,小獅子本來想給媽媽一個驚喜,結果卻把親愛的媽媽嚇跑了。所以,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能只顧自己的想法,還應該考慮別人的感受。
(活動評析:幼兒學習詩歌是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的,體驗情感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學習詩歌、表現詩歌。情感的體驗,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孩子會有很多多元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這些都是我們教師所應珍視的。在活動中,請孩子們移情體驗小獅子理發后的想法,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到“它覺得自己很漂亮,心里很高興”,“它變得和媽媽一樣了,想讓媽媽大吃一驚”……孩子們通過合情合理的想象,體驗到小獅子理發后的興奮之情。)
四、嘗試改編——添加擬聲詞
(一)對比欣賞詩歌,感受詩歌添加擬聲詞后的有趣。
(二)嘗試給詩歌添加擬聲詞。(出示文字,根據幼兒想法在相應位置添加符號。)
師:小獅子吼叫的聲音是怎樣的?你認為加在詩歌的什么地方最合適?為什么你會這么認為?
師:“烏賊理發師,忙得汗珠直滴答”,你覺得在這里加點什么樣的聲音最有趣?說說你的理由。
師:你認為還可以在詩歌的哪些地方加上有趣的'聲音?理由是什么?
(活動評析:在幼兒充分體驗詩歌情感的基礎上給詩歌添加擬聲詞讓幼兒的情感得以很好的釋放和宣泄,把自己對詩歌的體驗自然流露。如在“一進門,他亮亮爪,齜齜牙”后面加上兩聲小獅子的叫聲“吼……吼……”;在“忙得汗珠直滴答”后面加上流汗水的聲音“滴滴答……滴滴答……;在“小獅子的胡子沒啦,小獅子的頭發沒啦”后面分別加上“噢……”;在“嚇跑了親愛的媽媽”后面加上媽媽的叫聲“啊……”等。)
五、展示表現——詩歌表演
(一)師幼合作朗誦添加擬聲詞后的詩歌。
幼兒朗誦詩歌,教師配擬聲詞。
教師朗誦詩歌,幼兒配擬聲詞。
(二)自由結伴朗誦加擬聲詞后的詩歌。
(三)展示表演詩歌。
幼兒園中班兒歌教案《小獅子理發》 3
教學目標:
讓幼兒通過學習和演唱兒歌《小獅子理發》,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對音樂節奏的理解。
通過歌詞內容讓孩子們了解獅子的形象特點以及與生活相關的場景——理發。
培養幼兒觀察、欣賞和表達的能力,如描述小獅子理發前后的變化。
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引導他們理解和體驗小獅子理發時的.緊張、羞澀或理發后的新鮮、快樂等情緒變化。
活動設計:
導入部分 :可以通過展示獅子圖片、講述小故事等方式引入主題,引發幼兒的興趣。
學唱兒歌 :老師逐句教唱,幼兒跟唱,并強調兒歌中的重音、節奏和韻律。
互動游戲 :組織角色扮演活動,模擬小獅子理發的過程,讓幼兒親自參與表演,加深對兒歌內容的理解。
討論分享 :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理發的經歷,對比小獅子的感受,促進同伴間的交流與情感溝通。
藝術創作 :開展相關繪畫或手工活動,比如畫出小獅子理發前后的樣子,或者用紙板制作“獅子頭”并進行創意發型設計。
教學評估:
觀察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和反應,以及能否復述兒歌內容、表現歌曲中的情感變化。
評估幼兒是否能通過本次活動增強對日常生活事件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以及他們的團隊合作與表達能力。
通過這樣的教案設計,教師旨在全面培養中班幼兒的多元智能,同時寓教于樂,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收獲知識和成長。
幼兒園中班兒歌教案《小獅子理發》 4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通過學習兒歌《小獅子理發》,讓幼兒了解獅子的特征,并認識到生活中理發這一日常行為。
語言發展目標:引導幼兒熟練掌握兒歌中的詞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理解和把握歌曲的韻律節奏。
情感與社會性發展 :通過講述和表演故事,培養幼兒理解并接納改變的重要性,體驗到嘗試新事物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 制作或收集關于獅子形象及理發場景的圖片或實物道具,如玩具獅子、兒童理發工具等。
2. 準備音樂《小獅子理發》的音頻或伴奏,以及歌詞卡片。
三、活動過程:
導入環節:
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發幼兒對主題的興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獅子是什么樣子的嗎?它會像我們一樣去理發嗎?”
展示獅子圖片,簡述小獅子需要理發的故事背景。
感知欣賞環節:
播放兒歌《小獅子理發》,引導幼兒聆聽、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
逐句解析歌詞內容,利用圖片輔助講解,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含義。
學唱兒歌環節:
教師示范演唱兒歌,邊唱邊配合肢體動作,強化記憶。
幼兒分句跟唱,逐步熟悉并學會整首兒歌。
角色扮演環節:
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游戲,扮演小獅子和理發師,通過實際操作模擬理發過程,加深對兒歌的理解和生活經驗的積累。
總結分享環節:
鼓勵幼兒分享自己在游戲中的.感受,引導他們討論嘗試新事物(如理發)時可能會有的心情變化,以及勇敢面對、接受改變的意義。
四、活動延伸:
可以結合美術活動,讓幼兒畫出小獅子理發前后的對比圖,或者制作手工小獅子頭飾,進一步增強對兒歌內容的理解和體驗。
【幼兒園中班兒歌教案《小獅子理發》】相關文章:
兒歌中班教案12-31
中班兒歌教案02-04
兒歌中班教案01-12
中班語言兒歌教案09-30
中班兒歌《傘》教案09-11
中班兒歌月亮童謠教案12-27
中班兒歌教案15篇03-24
春雨中班兒歌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