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鳥的天堂教案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鳥的天堂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鳥的天堂教案 篇1
一、依據課標,說理念
整個教學過程,以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為核心,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品析、感悟、體會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緊扣特點,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文章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贊美。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這篇課文表達上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和動態的描寫;第二,借景物描寫表達感情與直接表達感情的方法相結合。
(二)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的閱歷、生活體驗的差異,平時觀察景物的模糊性,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三)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
2.通過入境、入情、入心的閱讀方法,使學生初步領悟作者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感受文中描寫鳥的天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感悟體驗大榕樹的特點和鳥的特點。體會大榕樹碩大無比和充滿生機的美麗,以及群鳥快樂自由的生活。
三、聯系實際,說策略: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①閱讀感悟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閱讀的個性化行為,設計有目的、有層次的閱讀實踐。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談感受,讀中感悟,悟中美讀。
②情境教學法:由于本文語言精美,文中有畫。教學中,創設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或生動的語言描繪情境;或播放音樂渲染情境;或展示畫面再現情境),把學生帶入“情境”中體驗,使學生對文中“鳥的天堂”產生親近感,獲得更豐富的認知感受。
2、說學法:
①合作學習法:合作學習,是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能促進不同的思維碰撞,形成對鳥的天堂的美的多元解讀,豐富文本的內涵,滲透做人要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的教育。
②讀想結合法:讓學生學會一邊閱讀一邊想象畫面,有助于他們深入理解榕樹的大、茂盛,鳥兒的多、快樂,感受文字的精彩和畫面的妙不可言,享受語言,從而為運用語言作準備。
四、情景交融,說流程
我的教學流程分以下幾步: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自古以來,人們對幸福都充滿著無限的憧憬,都渴望擁有天堂般的生活。今天,我們將一起到天堂去看一看,不過,這不是人的天堂,而是鳥的天堂(板書課題)。自己讀一讀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或者說你會想到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⑴讀準字音。
⑵想想作者去了幾次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三)匯報交流,感知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2、指名回答,師相機板書。
(四)學習第一次去“鳥的天堂”
1、我讓學生自由讀寫描寫大榕樹的這一部分,邊讀邊想邊畫,讀完以后,想一想,說說你有哪些體會收獲?
(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
指名匯報,讓學生找出具體的語句感悟體驗,此時我指導學生重點理解:“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結合回答板書:大而茂盛)
(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感受榕樹的大,茂盛,特別是注意肯定,鼓勵學生一些好的理解句子的方法。)
2、默讀課文這一部分,然后閉著眼睛,雙手平放桌上,聽教學錄音,注意想象這時眼前呈現的景象。
(此處重在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感悟榕樹的特點和美麗的景象。)
3、出示大榕樹掛圖,指導學生看圖,教師簡介“鳥的天堂”。
(五)指導有感情朗讀
1、練習有感情朗讀這一部分課文。
(此處多找幾位學生讀,讀中悟情,我注意評價,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
2、我采用如下方法過渡:看到這么美麗的南國的樹,請你展開豐富的想象,這時你最想怎樣?
(老師也想變成一只小鳥,到大榕樹上安家落戶,這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
(六)自學第二次去“鳥的天堂”
1、我讓同桌之間運用當才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第二次去“鳥的天堂”的部分。
2、檢查自學效果,結合回答板書(多而快樂)。
(這時我多找幾位同學發言,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當然,我應注意評價。)
3、出示“群鳥紛飛”的掛圖,我讓生心無雜念地看圖,請同學說出你看到的動景。
(此處旨在引導學生感悟“群鳥紛飛”的“動景”。為下節課學習寫作方法打下基礎。)
4、讓學生看圖,聽這一部分的教學錄音。
(旨在創設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
(七)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評價。)
2.最后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說說你想對這兒的鳥兒說些什么?
(此問題主要引導學生體會鳥兒的快樂,進一步感悟人與自然的和諧。)
(八)總結全文
(九)作業
五、根據內容,說板書
板書設計是課文的縮影,展現了重難點在動態中突破的過程,我以兩次去“鳥的天堂”為線索,抓住榕樹的大而茂盛和鳥兒的多而快樂進行板書,滲透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觀察景物的方法和寄情于景的表達方法,充分體現了精讀課文的特點。
一見:榕樹大而茂盛
鳥的天堂
二見:鳥兒多而快樂
鳥的天堂教案 篇2
一、背景知識
1.這是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課文描述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贊美之情。課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寫作者和朋友們晚飯后劃船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寫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寫作者和朋友們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寫作者不由得發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感慨。
2.這篇課文作者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特別是通過聯想寫出了大榕樹的勃勃生機,應當繼續訓練學生分辨事物和聯想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能分辨課文中的事物和聯想,初步認識這些聯想的作用。
2.學會榕、樁、戀3個生字,理解陸續、顫動等16個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熱愛南國風光的感情。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分辨課文中的事物和聯想,初步認識這些聯想的作用。
難點:理解課文最后一句中前一個鳥的天堂為什么要加引號。
教案實例
一、教學準備:
錄音,幻燈片。
二、教學時間:
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導入。
(1)出示課題。
(2)理解課題。
①天堂原來指的是什么?(原來指人死后靈魂住的極樂世界,這當然是一種迷信的說法。現在一般用來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環境。)
③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2.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①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②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討論、交流上面的思考題答案。
(3)默讀課文,通過或聯系上下文學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詞語:榕樹、木樁、留戀。
(2)理解詞語,先解釋帶點的字。
縫隙:裂縫。
應接不暇:空閑,沒有事的時候。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
4.默讀課文。
給課文分段,并說說分段的依據。(按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所聞來分,分成兩部分,也可以把出發和離開單獨列出,全文分成四段。)
5.布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第1、6題。
(2)朗讀課文。
鳥的天堂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培養同學在閱讀過程中充沛發表自身見解的能力。
3、通過理解前后兩次對“鳥的天堂”的描寫,體會事物的靜態和動態。
4、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局部段落。
【教學重點】
1、通過了解前后兩次對“鳥的天堂”的描寫,體會事物的靜態和動態。
2、課文里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為什么有的加引號,有的沒有加呢?
3、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同學在閱讀中充沛發表自身的見解,并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教學難點】
1、大榕樹為什么長得那么奇特,同學了解不多,可能會有疑問,要講清楚。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
【教學手段】
自制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設計意圖〗
從巴金的角度來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書:
鳥的天堂
鳥的天堂會是什么樣子呢?
二、依照要求讀書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想想自身讀了課文后感覺是什么?在旁邊寫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
(在有生字、詞語的地方注意糾正讀法)
2、談自身讀的感受。
3、提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四、簡介本文作者和課文有關知識
《鳥的天堂》是巴金1933年到廣東新會訪友時,路過“鳥的天堂”后寫下來的。“鳥的天堂”實際是寫什么呢?“鳥的.天堂”實際是指大約有500年樹齡的一株大榕樹,它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
五、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作者是怎么去“鳥的天堂”的?去了幾次?每次去的時間有什么不同?第幾次才真正見到“鳥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示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筆畫下來。并說說表達了什么感情。
六、學習生字
1、指名讀詞讀字。
2、指導書寫難寫的字。
3、謄寫生字詞語。
〖板書設計〗
3、鳥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樹
第二次鳥的天堂
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
從鳥的角度來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課前板書課題。
一、引入
同學們,你們緊張不緊張?看到這么多老師坐在這里肯定緊張。老師今天讓大家一個個都變成快樂的鳥,一起來學習《鳥的天堂》(出示課件:群鳥圖)這節課,現在,你們就是這一只只小鳥,那你們還緊張嗎?這節課我們就從鳥的角度來感受“鳥的天堂”。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幾次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鳥的天堂”。
二、進入到真正的鳥的天堂
1、出示課件:
12~13自然段的內容
2、自由讀這一局部,這一局部寫出了“鳥的天堂”什么特點?
(活潑可愛、鳥多)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發言)
3、當同學讀到“應接不暇”一詞時,問:
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課件“群鳥紛飛”圖協助理解)
4、這一段主要應讀出它的什么特點來呢?
(熱鬧)
對,這就是它的動態美,這一段主要寫出了鳥的天堂的動態,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它的動態美。
(引導讀“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畫眉鳥……那歌聲真好聽……”讀出鳥的可愛;引導讀“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和“眼睛應接不暇……”讀出鳥的多)
5、同學讀完后問:
這一只小鳥在興奮地叫著,它可能在說什么呢?
(可能在說,我在這里真快活)
假如你就是這只小鳥,你為什么會喜歡這個地方呢?讓我們將自身的視角往小鳥生活的環境──大榕樹身上聚集。
三、出示課件,學習重點局部(課文7~8自然段的內容)
1、自由讀這局部:
找出小鳥會喜歡這個地方的理由。
在7~8自然段有關句子旁邊寫上批注。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
小鳥為什么會喜歡這個地方。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班級交流“樹大、美”:
⑴當同學講到樹大、美的特點時,出示課件協助同學理解。
⑵當同學講到“數不勝數”和“臥”字時,出示課件協助同學理解。
⑶你還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嗎?說出來討論討論。
⑷假如你沒有,那老師想提出一個問題,出示課件:
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抖。
老師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顫抖”指的是什么,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呢呢?
①同學討論:
(聯系上下文理解)
原因可能是:
A、樹葉多,小鳥撲翅膀時動;
B、“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
C、有風吹過。
②出示課件理解。
⑸這么美,這么大的樹,我們怎么才干讀出來呢?
指名讀7~8自然段。
評價:
讀得怎么樣?想不想聽老師讀。
教師讀,讀得怎樣?
讀第12~13自然段時我們要求讀出鳥的天堂的動態美,這兩個自然段應該怎樣讀呢?
(讀出它的靜態美)
(齊讀)
四、小結課文
這么美的地方,為什么會有這么美呢?
(同學自由發言:聯系環保意識談)
鳥的天堂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能正確理解“做巢、樹梢、應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加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題、創設情境。
1、(播放群鳥齊鳴的聲音)聽一聽,你想到了什么?
2、說一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多么令人向往的鳥的樂園啊!如果大家讀了巴金先生的《鳥的天堂》(板書)一定會有更多的體會的!
2、自讀課文,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
②標出自然段序號。
③想一想,課文描寫了什么景象?
3、檢查。
①標出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讀一讀。
②組成小組、輪讀課文,互相檢查讀音。
③課文寫了什么景象?(相機板書:榕樹鳥)
三、再讀課文,細細體會,把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1、“榕樹”、“鳥”這兩部分,喜歡哪部分就認真讀讀直接描寫它的段落。
2、你特別喜歡的語句用“——”畫出,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它?
3、自讀相關段落、語句,圈圈畫畫。
四、按照學生意見,選擇學習內容,隨機學下任一方面:
重點學習第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靜態美。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找出作者描寫榕樹的句子勾畫體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自學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
①在學生談體會的過程中,利用簡筆畫板書讓學生了解“綠葉的多”、“枝上生根”等特點。
②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和平時的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重點體會:“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教師對學生各自的見解均給予肯定。
③通過教師參與的反復朗讀,表達自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過自己對這段描寫的體會和感悟,由衷地贊嘆“這美麗的南園的樹。”
重點學習第12、13自然段,體會“群鳥紛飛”的動態美。
1、播放“群鳥紛飛”的課件,讓學生形象感受這部分動態美的描寫。
2、教師引導: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盡情地感受這部分語言文字描繪的美。
(學生可站、可坐、可請老師、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學生美術課上畫的小鳥,并把它們“放飛”到大榕樹上(配上歡快的音樂)
4、引導學生想象小鳥在榕樹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讀課文,共同感悟: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維,深化主題。
1、播放“小畫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畫眉,你想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感受?(可寫一段文字,讀一讀;可寫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筆,畫一畫……)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一種,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師相機評價,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大榕樹的美、南國的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教育。
2.提高按順序觀察事物的能力,學習描寫景物的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3.理解課文的中心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節段;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講讀第二段。
學生瀏覽第二段,理清觀察順序,分清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遠看大榕樹,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近看大榕樹(第5、第6自然段寫遠看,第7、第8自然段寫近看)。
學生自由讀第5、第6自然段,思考:遠看大榕樹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師:遠看大榕樹這么大,這么茂盛,那么近看又是什么樣的呢?誰愿意讀第7自然段?請你抓住重點詞語來說一說。
指名讀第2句,區別兩個“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來;真是:的確,確實)學生讀句、體會作者情感。(自由讀、指名讀)
師:枝干的數目為什么不可計數呢7請大家齊讀第3句。
師:(出示投影片、一邊指示一邊與學生共同敘述)大家請看,只見它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又長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
師:你們還能從最后一句中的哪個詞語看出榕樹很大?(臥)
師:這個“臥”字展示了榕樹姿態的龐大。老師告訴大家,這是一株已經生長了500年的古樹,它村冠的遮蓋面積相當于200多個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見的、龐大而又奇特的榕樹啊!這段課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樹枝干的奇麗多姿來介紹它的真面目。(板書:枝干)作者接著觀賞的是榕樹的葉子。(板書:葉子)
學生齊讀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這句寫什么?
學生自學第2、第3句,邊默讀邊劃出表現榕樹茂盛的詞語,并想想該怎么理解。然后交流匯報學習體會。(教師教給匯報方法:先讀句子,再找詞語,最后談理解。)
(從“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點縫隙”等詞語中體會樹葉多和密;從“翠綠”“照耀”“新的生命”“顫動”等詞語體會大榕樹充滿活力的樣子。)
師:(出示投影片)這株榕樹枝繁葉茂,簡直是一種奇觀。它那鮮嫩翠綠的葉子在陽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機勃勃,多么可愛的榕樹呀!因此.作者在結尾處由衷地贊嘆道:“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板書:喜愛)
指導朗讀。(體會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師:作者這次去鳥的天堂是在黃昏,鳥兒都歸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鳥也沒有看到,只看到了這棵茂盛的榕樹。他從枝、干、葉的顏色、形狀、位置等方面進行描寫,突出了樹大、干多、枝美、葉茂的特點。這種描寫方法就叫作靜態描寫,這種靜態描寫展示了鳥的天堂的靜態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鳥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場面呢?請大家一邊看錄像,一邊聽朗讀。
三、講讀第三段
看錄像,聽朗讀。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場面?(群鳥齊飛的熱鬧場面)哪兒寫出熱鬧場面?教師引讀(鳥的叫聲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寫的——,形狀呢——,顏色呢——)。
師:為了突出鳥多,作者不僅寫了鳥的叫聲、影子,還寫了形狀、顏色和它們的活動情況,寫得很具體。這些鳥在樹上有哪幾種活動呢?請用書上的詞概括。(板書:叫、飛、撲)
師:這里的鳥的確很多,據有關材料介紹,在這棵榕樹上大約生活著10多萬只鳥,光鶴類就多達七八萬只。而在課文中。作者既沒有用一個“多”字,也沒有列舉一個具體的數字,就使我們感到這里的鳥確實很多、可見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應接不暇”。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師出示投影片:這里的鳥真多,它們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要求學生:
(1)按書上的內容齊說;
(2)想象—下,這些鳥是怎樣叫的、飛的、撲的,指名學生具體說一說它們當時的姿態或叫聲。
師:作者這次看到了這個熱鬧場面,于是他先寫了群鳥的活動,又具體地寫了一只畫眉鳥歡叫、雀躍的情景,寫出了鳥叫、飛、撲的活動變化。上段是靜態描寫,這段就是:(師生齊說)動態描寫。(板書:動態)
師: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樹,歡快的鳥,感受到了鳥的生活是很快樂的,而此時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樣的呢?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講讀第四段。
齊讀,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樣?(留戀)
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留戀”。
作者此時對大榕樹不僅僅是“留戀”,還有什么感情?(板書:贊美)
指名讀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師:在這句話中,為什么第一個“鳥的天堂”加引號,而第二個“鳥的天堂”卻沒加引號?(第一個“鳥的天堂”是對大榕樹的特殊稱呼,所以加引號;第二個鳥的天堂指能讓鳥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沒有引號)
討論:這茂盛的大榕樹為什么能成為鳥的天堂呢?(榕樹枝繁葉茂,鳥能在上面筑巢;周圍環境幽靜,適合鳥生活和繁衍;樹旁就是河,榕樹因而長得茂盛。鳥也能戲水;農民保護鳥,鳥生活得無憂無慮)
教師小結。
重點語段練習設計:
“起初周圍是靜寂的。……有的在撲翅膀。我注意地看著。……那歌聲真好聽。”(《鳥的天堂》第十二、十三節)
教學設計:
1.自由朗讀這兩段,“拎出”鳥兒活動順序的詞語。
2.鳥的天堂怎樣由靜寂變得熱鬧起來?
3.找出具體描寫“熱鬧”的詞語,并講一講。
4.什么叫“應接不暇”?齊讀寫“應接不暇”內容。
5.在百鳥爭鳴中為何單獨寫畫眉鳥的叫聲?“興奮”一詞在這里起什么作用呢?
6.想象百鳥爭鳴的熱鬧景象,并繪聲繪色地口述出來。
訓練目的:
掌握景物變化中的狀態,插上聯想的翅膀,在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的氣氛中富有感情地描述,感受作者喜愛、贊美和依戀之情。同時懂得景物描寫動人的訣竅在于親自觀察,具有強烈的感受,如果憑空臆造,就根本談不上形象生動了
教學小結:
本課是一篇較難的課文,在講解榕樹時,抓住遠看和近看,遠看象許多株,近看只有一株。“好像把它的生命力全部展示給我們看……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讓學生感受到大榕樹的枝葉茂盛。讓學生明白兩種寫作方法。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精華】鳥的天堂教案4篇】相關文章:
鳥的天堂教案課件05-09
關于鳥的天堂教案4篇03-24
鳥的天堂教案模板5篇03-23
鳥的天堂教案匯總10篇03-22
鳥的天堂教案合集5篇03-21
有關鳥的天堂教案四篇03-26
關于鳥的天堂教案4篇03-23
精選鳥的天堂教案三篇03-18
鳥的天堂教案合集八篇03-15
【熱門】鳥的天堂教案三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