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會跳舞的小米
設計意圖:
本活動側重于引導幼兒了解通電后喇叭會發出聲音,為什么會發出聲音呢?原因是喇叭振動了。由于振動變化很難直接感知到,因此用小米作中介物,可以讓幼兒通過觀察小米在喇叭上的跳動變化來直觀地感知喇叭的振動現象。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探索喇叭通電后的振動現象。
2、嘗試操作的方法,提高仔細觀察、探索發現的能力。
3、能夠對科學探索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每桌一筐低音喇叭、一筐1號電池、一碗小米。
2、PPT、播放器。
活動重點:
通過實際操作,探索通電后喇叭的振動現象,激發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難點:
在操作過程中,能夠通過小米在喇叭的跳動感知喇叭的振動現象。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引導幼兒觀察電池、喇叭。
2、提醒幼兒正確取放喇叭,不要碰喇叭中間很軟的地方,要拿喇叭的兩邊,擺放的時候喇叭口要朝上。
二、探索如何使喇叭發出聲音。
1、有什么辦法可以使喇叭發出聲音呢?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操作過程。
3、請1-2名幼兒演示操作過程。
4、教師小結:當喇叭上的兩根線分別連接電池的正極、負極上時,電路通了,喇叭就會發出聲音了。
三、感知喇叭通電時小米在喇叭上跳動的現象。
1、請幼兒給喇叭接上電池,觀察喇叭是否發出聲音呢?用手摸一摸喇叭口,說一說有什么感覺呢?(喇叭口在輕輕振動)
2、把小米放在通電后的喇叭上會怎么樣呢?
3、幼兒操作并觀察小米的跳動現象,啟發幼兒用比較確切的語言表達小米“跳舞”的樣子。
4、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5、小米為什么會跳舞呢?
6、教師小結:喇叭通電后引起的振動使小米跳起“舞”來。
四、探索接上不同數量的電池,小米在喇叭上的跳動的幅度有什么變化呢?
1、接上不同數量的電池,在喇叭上的小米會有什么變化呢?
2、幼兒操作,啟發幼兒相互合作,并仔細觀察接上不同數量的電池,小米跳動的不同情況。
3、剛才你們是怎么玩的?你們發現了什么?
4、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小米的活動圖,幫助幼兒梳理知識。
5、教師小結:電池接的越多,喇叭振動的越厲害,小米就跳的越高。
五、游戲:快樂的小米。
教師做喇叭,小朋友做小米。老師說出電池的數量,“小米根據電池的數量來跳舞。比如老師報“1節電池”!靶∶住碧牡汀⒗蠋焾蟆3節電池”“小米跳的高”。
點評:以上活動過程在我們眼前展現的是一幅充滿“動感”的畫面。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覺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興趣。所以本節活動孩子們都是在不停的操作,振動是物體運動的一種方式,也是幼兒可以理解的一種物理現象。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往往以觸覺為手段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振動,其感受相對比較微弱。在“會跳的小米”中,將喇叭較為細微的振動借助小米的跳動使其更為明顯,更易為幼兒所覺察。這一做法在材料的選擇及活動的構思上無疑是別具匠心的。在這一活動中老師摒棄了“傳授灌輸”的教學方式,為孩子設計了一個又一個的極具操作性的活動,使孩子沉浸在歡樂的帶有游戲性質的自主活動中,使其思維和感官處在興奮與敏感的狀態,最終使孩子的情感表現、感知效果都達到了比較理想的境地。在現場,孩子們活動的熱情使旁觀者深受感染。
【大班科學:會跳舞的小米】相關文章:
會跳舞的洋娃娃作文11-21
《會變的水》大班科學教案12-21
會跳舞的音樂噴泉_小學作文09-06
《我的雀斑會跳舞》讀后感09-22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會變的水》12-21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會跳的皮球》09-23
大班科學教案12-11
大班科學 種子的旅行說課稿11-08
大班科學水中的發現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