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和泡泡糖 》大班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老鼠和泡泡糖 》大班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老鼠和泡泡糖 》大班教案 1
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并根據音樂性質和內容創編游戲動作;
2、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準備:
錄音機磁帶貓的頭飾泡泡糖每人一塊垃圾桶濕巾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興趣,引發生活經驗
1、老師每人分發一塊泡泡糖,請幼兒品嘗泡泡糖,并說出他的感覺。
幼兒談感覺:甜甜的、軟軟的、很熱等;
2、老師引導幼兒感覺泡泡糖的變化,并與幼兒一起玩泡泡糖,體驗泡泡糖的變化(象面條、線、蛇等)
3、再次觀察泡泡糖,發現泡泡糖變臟。需要扔到垃圾桶里。
二、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情節
1、引出主人公“小老鼠”
師:剛才小朋友把泡泡糖扔到垃圾桶里,可有的`人會把泡泡糖口香糖扔到教室里、走廊里、馬路上。有一天,一只可愛的小老鼠出來玩,遇到了一件麻煩事。
2、第一次欣賞音樂,幼兒了解小老鼠遇到了一件什么事情。
3、第二次欣賞音樂,進一步熟悉旋律、故事情節和歌詞,并說出小老鼠被貓吃掉的情節和原因。
三、創編音樂游戲動作
分別請幼兒模仿小老鼠尖尖嘴,東張張西望望的樣子、踩到泡泡糖的樣子、拽的動作,并請幼兒自編泡泡糖粘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引發參與創編的興趣。
四、師幼共同體驗音樂旋律的情節帶來的快樂
1、隨音樂體驗小老鼠遭遇的事情;
2、請幼兒當小老鼠,隨音樂做音樂游戲;
3、行為習慣教育,在生活中不亂丟果皮紙屑,保護環境。
《小老鼠和泡泡糖 》大班教案 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合拍地做小老鼠走、玩耍和較形象夸張地表現拉泡泡糖的動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
3、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護保我們的環境。
活動準備:
1、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認識。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樂、錄音機、磁帶、小老鼠胸貼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小老鼠上燈臺》
師:小老鼠最怕的就是大花貓了, 這只貪玩的小老鼠乘花貓午睡時悄悄溜出去玩。小朋友,你想想如果小老鼠來到草地上,它會怎么做呢?
(二)聽音樂,感受老鼠心情,做小老鼠玩耍的動作。
師:調皮的小老鼠是怎么玩的?請你來學一學。
(三)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摔到了草地上,粘在了一個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辦呢?
幼兒自由創編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時的動作。
(四)引導幼兒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的動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
師:拽——彈回來了!想一想,泡泡糖彈回來,還會粘到身體的什么地方呢?
2.幼兒分散練習,自由想象,大膽夸張地表現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讓我們把粘在在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聽音樂,感受音樂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們一起來看看接下來發生了什么?
教師總結:哎呀,不好了!來了一只大花貓,小老鼠嚇得使勁一拉,連滾帶跑地逃回了家。
4、根據整首音樂旋律幼兒反復游戲。
(五)活動結束。
師: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應該怎么處理吃過的泡泡糖呢?
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教師總結:泡泡糖亂扔的話會粘到很多的地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麻煩,也不講衛生,我們得把泡泡糖丟到垃圾筒,不污染環境。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在公共場合注意個人衛生,不亂扔垃圾,保護周圍的環境。
《小老鼠和泡泡糖 》大班教案 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
3、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護保我們的環境。
活動準備:
1、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認識。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是關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你們覺得小老鼠和泡泡糖會發生什么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音樂聽完了,你認為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呀?
(二)看圖譜欣賞音樂
1、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2、想不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3、原來呀,小老鼠趁媽媽睡著的時候偷偷溜出去玩,你們看,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你們誰能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樣東跑跑西看看的`呢?那在第一句小老鼠看了幾次?(2次)那是朝一個方向看還是朝兩邊看呀?(兩邊)那小老鼠是慢慢地看還是快快的看?(快)因為小老鼠很緊張,所以要快看。那小老鼠是一邊跑一邊看,還是跑跑再停下來看看?(跑跑再停下來看看)到哪里停?(紅點)紅點就像我們交通的紅燈,紅燈就要停下來了。
4、幼兒與教師一邊拍手一邊念兒歌。
(三)想象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粘呼呼東西,粘在了一個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辦呢?
幼兒自由創編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時的動作。
(四)引導幼兒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的動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
師:拽--彈回來了!想一想,泡泡糖彈回來,還會粘到身體的什么地方呢?
2.幼兒分散練習,自由想象,大膽夸張地表現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讓我們把粘在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聽音樂,感受音樂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們一起來看看接下來發生了什么?
教師總結:哎呀,不好了!來了一只大花貓,小老鼠嚇得使勁一拉,連滾帶跑地逃回了家。
4、根據整首音樂旋律幼兒反復游戲。(請幼兒扮演貓)
(五)活動結束。
師: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沒有完成偷跑出去玩的計劃!它今天開不開心呀?它不喜歡這泡泡糖,也不喜歡亂扔泡泡的人,那你會把泡泡扔到地上嗎?那小朋友想想應該怎么處理吃過的泡泡糖呢?
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教師總結:泡泡糖亂扔的話會粘到很多的地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麻煩,也不講衛生,我們要把吃過的泡泡糖用紙巾包起來,把泡泡糖丟到垃圾筒,不污染環境。
活動延伸:家園共育:在公共場合注意個人衛生,不亂扔垃圾,保護周圍的環境。
《小老鼠和泡泡糖 》大班教案 4
活動目標:
1、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能較形象地表現小老鼠走、望、拽的動作。
2、敢于大膽想象、表現,體驗參與游戲的樂趣。
3、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4、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音樂《小老鼠和泡泡糖》
2、有玩泡泡糖的經驗,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認識。
活動流程:
一、故事導入
通過教師講述自編故事《小老鼠偷油歷險記》激發幼兒對表演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內容。請幼兒說一說小老鼠出去偷油吃會怎么走,他的表情是什么樣的,并請幼兒嘗試表演。
二、引導幼兒欣賞第一段音樂,感受小老鼠偷東西時的動作和神態
1、教師邊有節奏的說兒歌《小老鼠上燈臺》邊做小老鼠走路的動作和神態,為幼兒理解音樂的節奏做鋪墊。
2、傾聽分析第一段音樂,邊說兒歌邊做小老鼠走路的動作和神態,幫助幼兒理解音樂。
3、教師和幼兒邊聽第一段音樂邊記錄圖譜。
4、師幼一起邊聽音樂邊表演小老鼠走路的動作和神態。
三、引導幼兒欣賞第二段音樂,感受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動作
1、請幼兒欣賞第二段音樂,聽到“咚——”的一聲,提問:發生什么事了?老師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小老鼠掉到泡泡糖上了。提問:小老鼠用手去拽泡泡糖時會怎么樣?粘住了怎么辦?引導幼兒練習拽泡泡糖的動作,突出用力拽的感覺。泡泡糖還會粘到哪里?讓幼兒發揮想象,進行創造性的表演。
2、教師和幼兒邊聽第二段音樂邊記錄圖譜。
3、師幼一起邊聽音樂邊表演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動作。
四、教師和幼兒隨音樂做游戲
1、請幼兒完整地欣賞音樂,同時教師手指圖譜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并適時提示幼兒一起用夸張的動作表現。
2、幼兒聽音樂和老師一起游戲。
教師交代游戲規則,提示幼兒形象的表現小老鼠輕輕地走、東張西望、用力拽的動作和表情。教師當大花貓做兩遍游戲后,在幼兒中挑選兩名當大花貓,音樂響起時,大花貓會和小老鼠一起做動作,當聽到貓叫時,大花貓就會捉小老鼠,小老鼠迅速坐回到椅子上。
附故事:小老鼠偷油歷險記
一天,小老鼠想要上燈臺偷油吃。鼠媽媽告訴它要當心屋子里面那只狡猾的大花貓,千萬不要被它抓到。小老鼠跟媽媽告別后就出門了。屋子真大呀!小老鼠就東看看,西看看,一邊尋找好吃的油,一邊提防大花貓,心想:一定要當心啊,千萬不要被它發現了,不然可就要沒命了。正當小老鼠東看看西看看的時候,突然,哎喲,不好!小老鼠掉到什么東西上了?粘乎乎的?一看,原來是一塊大泡泡糖。這可是大花貓設的計啊!小老鼠趕緊用手去拉,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來拽去,泡泡糖像根繩子一樣把小老鼠捆了起來。”突然,“喵嗚~~~”一聲貓叫,呀!不好!大花貓來了,小老鼠使勁一拽,把自己從泡泡糖上拽下來了,然后匆忙地逃回家了。
活動反思: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詼諧的`樂曲,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已有能力分辨樂曲中A、B兩段的不同,小老鼠和機靈、可愛,泡泡糖粘粘的特征,正好將樂曲A、B兩段融合在一起。讓幼兒通過游戲情境,熟悉樂曲,再通過聽樂曲更好地表現小老鼠的動作,讓整個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根據樂曲特點和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一韻律活動。根據《綱要》中藝術活動目標,遵循中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從而確立了本次活動的目標: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根據樂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嘗試用夸張的表情和動作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難點是在較快的樂曲旋律節奏下合拍地做動作。因為音樂是六八拍子,節奏又比較快,這給孩子的動作表現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我采取的對策是運用語言(也就是兒歌形式)和動作符號幫助幼兒感知節奏,在教學中,我根據音樂節奏特點邊朗誦兒歌,邊配上相應的動作,把樂曲中的節奏,直觀、形象化,幫助幼兒理解掌握。為了落實走、看這兩個重點動作的合拍,我采用由慢到快、由單音節奏到旋律跟進,循序漸進地將節奏、樂曲、動作融為一體。并通過提問,有意識的讓幼兒觀察到手、腳停頓以及頭部的變化,來提高表演能力。另外,在活動中,通過創設游戲化的情境,引導幼兒根據小老鼠出來玩并被泡泡糖粘住的游戲情節,大膽、夸張地表現小老鼠不斷拉拽泡泡糖卻怎么也拉不掉的詼諧形象。在每一次的游戲中,通過同伴示范、教師提出的不同要求,激發幼兒主動模仿并不斷創新的愿望,通過多次感受、體驗,最終促進了幼兒音樂感受力、表現力等多方面的發展,從而體驗活動的快樂。由于事前對教材分析比較透徹,對重點和難點把握比較準確,所以活動開展得比較順利,幼兒在模仿小老鼠的“走”和“拉泡泡糖”上表演到位,而且在整個活動中他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老師和孩子及孩子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也做得比較好。這次活動也存在著不足之處,比如:孩子們在表演小老鼠東張西望時,個別幼兒沒有跟著節奏表演,教師需要個別引導。
《小老鼠和泡泡糖 》大班教案 5
活動目標:
1.能結合圖譜感受音樂《小老鼠和泡泡糖》的節奏、旋律和風格,說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2.能跟著音樂用動作將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表現出來。
3.能積極動腦,大膽表達自己對音樂小老鼠和泡泡糖的的理解和想象。
活動準備:
音樂《小老鼠和泡泡糖》
圖譜《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動過程:
一、談話“泡泡糖”
1.教師提出問題“小朋友都吃過泡泡糖吧,泡泡糖好玩嗎?怎么好玩?”
2.教師提出問題2:泡泡糖吹出的大泡泡,除了會變小,還會怎么樣?
教師:炸在哪里?你會怎么做?感覺怎么樣?
教師:泡泡糖粘在手上是什么感覺?你能用動作表演一下嗎?
引導幼兒用動作表演泡泡糖很黏的感覺。
教師:泡泡糖黏在手上是不是很容易就拿下來呢?你怎么樣表現才能讓大家看出來泡泡糖很黏呢?引導幼兒用夸張的動作和表情來表現。
3.教師:泡泡糖這么好玩。有一只小老鼠,也遇到了一塊泡泡糖,他們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二、欣賞音樂表演
1.播放音樂《小老鼠和泡泡糖》,初步感知音樂。
教師:你聽到這個音樂,你的心里感覺怎么樣?
教師:你覺得小老鼠和泡泡糖發生了什么事?
2.再次欣賞音樂,教師用簡單的.手勢強調音樂中比較突出的音節。
教師:這次你感覺小老鼠和泡泡糖發生了什么事?
3.根據音樂做動作
再次欣賞音樂,要求:你聽著音樂,覺得是走路是音樂,你就走路,你覺得是吹泡泡糖的音樂就吹泡泡糖,覺得是泡泡糖黏住小老鼠你就做黏住的動作。
教師:剛才你表演了哪些動作?請你現在表演給大家看一下。
引導幼兒集體練習小老鼠走路的動作、吹泡泡糖的動作、拉泡泡糖的動作。
三、看圖譜欣賞表演音樂
1.出示圖譜
教師:小朋友看看這張圖,告訴我你能看懂里面哪些圖。
教師:那你能看出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嗎?
引導幼兒模仿吹泡泡和泡泡爆炸的動作。
教師:大家看看這個線像什么?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老師播放B段音樂,并用動作簡單提示。
教師:那我們就一起來做拉泡泡糖的動作吧。
2.幼兒聽音樂看圖譜進行表演。
教師根據幼兒表演,引導幼兒進行自我評
4.拓展與提高
教師:小朋友,請你想一想,泡泡糖除了粘在小老鼠的腳上,還會粘在哪里呢?請你說一說。引導幼兒發揮想象。用夸張的動作和表情來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四、結束部分
教師:小朋友,你看小老鼠亂扔泡泡糖,差點害得自己被貓吃掉了。小朋友吃泡泡糖能不能亂扔呢?如果看到有別人亂扔泡泡糖,你會怎么做呢?
《小老鼠和泡泡糖 》大班教案 6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樂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
2、嘗試夸張地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動作、
3、知道泡泡糖會破壞我們的環境,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圖譜,音樂
活動過程:
1、小朋友們看,今天誰來班里了?
2、這只小老鼠啊,趁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塊來聽一聽?
3、你覺得小老鼠溜出去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4、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好,我們一塊來看看這只小老鼠出去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講到“左看看,右看看”時提問:她為什么沒跑幾步就左看右看?小朋友們來學學,剛才老師在哪個字上停頓了,一共看了幾下?
5、就這樣,小老鼠跑到了草地上,呀!一不小心踩到了黏糊糊的東西,是什么呢?原來是泡泡糖,于是她趕忙用手使勁拽,我們一塊來學學小老鼠是怎么拽的',不好,泡泡糖粘到了手上,使勁拽,又粘到哪里了,就這樣,泡泡糖像繩子一樣把小老鼠捆了起來。這時候一只貓沖過來,小老鼠像個球似的飛快滾回家了。現在小朋友們再完整的聽一遍音樂(教師畫圖譜)。
6、圖譜哪個地方表示小老鼠東看西看的?我們一塊打著節奏來表演一下,現在我們跟著音樂來一遍
7、哪個地方表示的是小老鼠拽泡泡糖?你能表演一下嗎?小朋友們一塊表演一下吧。
8、現在我們跟著音樂來做一遍。
9、現在請小朋友們排好隊,我們完整的跟著音樂來做一遍。
10、小朋友們以后吃了泡泡糖可不能亂扔,要是我們也踩到了,那我們就跟小老鼠一樣麻煩了。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不斷地模仿小老鼠以及小老鼠粘上泡泡糖后用力拽的動作,孩子們玩得很起勁,能根據音樂的旋律用動作表現整個故事。最后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教育幼兒養成不亂扔東西的好習慣。
《小老鼠和泡泡糖 》大班教案 7
一、活動目標
感受樂曲中詼諧、歡快的情緒,能隨音樂合拍地做老鼠走、拉泡泡糖等動作。
嘗試根據樂曲旋律、節奏特點,創編小老鼠的動作,體驗自由創編的樂趣。
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表現力,提高幼兒與同伴合作表演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小老鼠和泡泡糖》音樂及相關動畫視頻。
老鼠頭飾若干、泡泡糖道具若干。
三、活動過程
故事導入
教師生動講述:“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一只調皮的小老鼠。有一天,小老鼠偷偷溜出了家,跑到森林里玩耍。它東跑跑西跳跳,突然,它發現了一塊大大的泡泡糖,小老鼠可高興啦,它用小爪子抓起泡泡糖就開始玩起來,可是泡泡糖卻緊緊地粘在了它的小爪子上,怎么甩都甩不掉,小老鼠著急得不得了……” 通過故事引發幼兒興趣,引出活動主題。
播放動畫視頻,讓幼兒直觀感受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場景,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欣賞音樂
初次播放音樂,引導幼兒安靜傾聽,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情緒,提問:“這首音樂聽起來是怎樣的?你好像看到小老鼠在做什么?”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再次播放音樂,教師隨著音樂節奏,用簡單的動作表現小老鼠走路、發現泡泡糖、被泡泡糖粘住等情節,讓幼兒更直觀地感受音樂與故事情節的匹配,引導幼兒跟著教師一起用拍手、跺腳等方式打節奏。
動作創編與學習
引導幼兒創編小老鼠走路的動作,鼓勵幼兒發揮想象,用不同的步伐和姿態表現小老鼠的機靈。例如,有的幼兒可能創編出踮著腳尖輕輕走的動作,有的幼兒可能創編出快速跑跳的動作,教師對幼兒的創編給予肯定和鼓勵,并帶領全體幼兒一起學習這些動作。
學習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動作。教師先示范拉泡泡糖時夸張的肢體動作,如用力往后拉、身體后仰、左右晃動等,讓幼兒觀察泡泡糖被拉長又彈回的有趣樣子,然后引導幼兒模仿,感受拉泡泡糖時的節奏感和力度變化。
將小老鼠走路和拉泡泡糖的`動作結合起來,隨著音樂進行練習,教師注意提醒幼兒動作要與音樂節奏合拍。
分組表演
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幼兒戴上老鼠頭飾,手持泡泡糖道具。
播放音樂,各小組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表演,鼓勵小組內幼兒相互配合,表現出小老鼠的活潑和被泡泡糖粘住時的有趣情景。
邀請部分小組到前面進行展示,其他小組幼兒認真觀看,并進行評價,說一說哪個小組表演得最生動、最有創意。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投放材料,鼓勵幼兒制作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頭飾,并創編關于小動物的音樂故事和動作,在表演區進行展示。
鼓勵幼兒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分享這個音樂活動,共同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四、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對音樂和故事情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動作創編和表演。但在活動過程中,部分幼兒在動作與音樂節奏的配合上還不夠準確,需要在今后的活動中加強節奏訓練。同時,在小組表演環節,個別小組幼兒之間的合作還不夠默契,后續應多開展合作性活動,提高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
《小老鼠和泡泡糖 》大班教案 8
一、活動目標
能準確感知音樂的節奏變化,通過肢體動作表現小老鼠與泡泡糖之間有趣的故事。
發揮想象力,大膽創編小老鼠在不同情境下的動作,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體驗與同伴共同參與音樂活動的快樂,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
二、活動準備
《小老鼠和泡泡糖》的音樂剪輯及動畫課件。
布置一個簡單的森林場景,里面有 “大樹”“草地” 等道具,若干小籃子(當作小老鼠的家)。
小老鼠胸飾、泡泡糖貼紙若干。
三、活動過程
情境創設導入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布置好的森林場景中,告訴幼兒:“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到了一片大森林,這里住著好多可愛的小動物。現在,老師要變成一只小老鼠,看看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教師戴上小老鼠胸飾,在森林里開始 “探險”。
播放音樂,教師隨著音樂節奏,在森林里做出小老鼠走路、東張西望、尋找食物等動作,幼兒在一旁觀察。音樂結束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小老鼠在森林里做了什么?你們想不想也變成小老鼠,一起去森林里玩?” 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音樂感知與理解
播放完整的音樂,引導幼兒閉上眼睛安靜傾聽,想象音樂中所描繪的畫面,提問:“聽了這首音樂,你覺得小老鼠在森林里遇到了什么?” 鼓勵幼兒大膽分享自己的想象。
分段播放音樂,每段音樂播放后,引導幼兒說一說這段音樂中小老鼠在做什么。例如,第一段音樂節奏輕快,像小老鼠在快樂地走路;第二段音樂節奏稍慢且有停頓,像小老鼠發現了泡泡糖并在研究它。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音樂節奏與故事情節的聯系。
動作學習與創編
教師示范小老鼠走路的基本動作,如踮腳走、碎步跑等,讓幼兒觀察并模仿。然后,引導幼兒自己創編小老鼠走路的動作,如彎腰走、跳著走等,鼓勵幼兒展示自己創編的動作,并帶領其他幼兒一起學習。
講解小老鼠發現泡泡糖及被粘住的動作。教師示范小老鼠發現泡泡糖時好奇的'表情和動作,如眼睛瞪大、湊近觀察等,以及被泡泡糖粘住后掙扎、拉扯的動作,如用力甩手臂、扭動身體等。幼兒模仿這些動作,并嘗試自己創編一些被泡泡糖粘住時的有趣動作。
將小老鼠走路、發現泡泡糖、被粘住等動作按照音樂的節奏進行組合練習,教師引導幼兒注意動作與音樂節奏的匹配,鼓勵幼兒在表演時加入自己的表情和情感。
游戲活動
給每個幼兒戴上小老鼠胸飾,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幼兒在森林場景中找到一個小籃子作為自己的 “家”。
播放音樂,游戲開始。小老鼠們從 “家” 出發,在森林里隨著音樂節奏做各種動作。當音樂中出現泡泡糖的節奏時,小老鼠們要做出發現泡泡糖并被粘住的動作。教師在一旁觀察,引導幼兒按照音樂節奏和故事情節進行表演。
游戲進行幾次后,在森林場景中放置一些泡泡糖貼紙,當小老鼠們 “發現” 泡泡糖貼紙時,將其撿起貼在自己身上,表示被泡泡糖粘住,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活動總結與拓展
音樂結束后,教師和幼兒一起回顧游戲過程,表揚幼兒在活動中的精彩表現,鼓勵幼兒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和體驗。
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回家后,和家人一起聽《小老鼠和泡泡糖》的音樂,創編更多有趣的故事情節和動作,并進行表演。
四、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情境創設和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參與音樂活動,大部分幼兒能夠積極創編動作并與同伴合作表演。但在游戲過程中,由于幼兒過于興奮,部分幼兒在遵守游戲規則方面還需要加強引導。此外,在動作創編環節,個別幼兒的創造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后續活動中可提供更多啟發幼兒想象力的素材。
【《小老鼠和泡泡糖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08-28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及反思《小老鼠和泡泡糖》12-16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07-13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07-13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07-13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07-13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07-13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07-13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07-13
中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