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小班優秀數學教案《三只大象運木頭》(通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優秀數學教案《三只大象運木頭》,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優秀數學教案《三只大象運木頭》 1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與三只大象的關系。
2、樂意參與活動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分操作材料、三只大小不同大象以及對應的三捆木頭圖片、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大象)是大象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
3、哪個是大象寶寶?為什么?
4、那媽媽呢?
5、小結:在我們家里,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大象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大象一家今天要感很重的工作所以要先吃的飽飽的才能干活,吃飯需要什么?碗呢?大象寶寶早就準備好了三只碗。
2、哪只碗給爸爸?什么顏色的?哪只給媽媽?什么顏色的?寶寶呢?什么顏色的?
三、情境“分香蕉”,體會香蕉的大小和三只大象的關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2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么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香蕉)第一樣早餐是香蕉
3、哪一個給象爸爸吃?為什么?哪一個給象寶寶吃?為什么?哪一個給象媽媽?為什么?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香蕉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水”,感知“高”、“矮”
1、引導語:第二樣早餐是什么?(水)剛剛香蕉有大有小,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裝水的瓶子有什么特征,要怎么分呢?為什么?在瓶身上標有數字最高的表上數字1、最矮的表上數字3,不高不矮的表上數字2。
幾號瓶給大象爸爸吃?為什么?幾號瓶給大象寶寶吃?為什么?幾號瓶大象熊媽媽?為什么?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高”、“矮”
小結:大象爸爸胃口最大,喝的水也是最多的……
五、情境“運木頭”,引導幼兒操作現在大象爸爸媽媽吃飽了也喝了水,就要開始工作了,今天他們的工作是要搬運木頭(出示木頭圖片),請小朋友觀察哪一捆木頭適合大象爸爸搬運,哪一捆木頭適合媽媽搬運,小象適合搬運哪一捆呢?
小象想請芽芽一班的小朋友幫忙分木頭,看看到底大象一家的成員能不能搬運適合的木頭。
1.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2.請幼兒展示操作材料,集體指導。
六、游戲活動。
略
幼兒園小班優秀數學教案《三只大象運木頭》 2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故事情境,讓幼兒認識數字1、2、3,并能初步理解它們所代表的數量。
技能目標: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3以內的物體,并正確說出總數。
情感目標: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培養團隊合作與分享的意識。
活動準備:
大象、木頭圖片各3張(大象顏色不同以區分,木頭可畫成不同形狀但數量一致)。
數字卡片1、2、3。
背景音樂《大象歌》。
場地布置成“小河”和“森林”場景。
活動過程:
導入環節:播放《大象歌》,教師扮演大象媽媽,帶領幼兒模仿大象走路進入教室,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故事引入:講述《三只大象運木頭》的故事,強調每只大象分別運了幾根木頭,引導幼兒觀察并記住大象與木頭的數量對應關系。
認識數字:
展示大象圖片,逐一介紹:“這是大象哥哥,它運了1根木頭。”同時出示數字1卡片,讓幼兒跟讀并模仿大象拿1根木頭的動作。
同理介紹大象姐姐和大象弟弟,分別對應數字2和3。
游戲互動:
“大象過河”游戲:設置小河障礙,幼兒扮演小象,根據教師出示的數字卡片(1、2、3),跨過相應數量的“石頭”(可以是軟墊或紙片做的`石頭),練習點數與對應數量的動作。
“木頭堆堆樂”:幼兒分組,每組分配相應數量的木頭圖片,根據教師指令(如“大象哥哥需要多少根木頭?”),合作將木頭圖片堆放在一起,并大聲說出總數。
總結分享:
請幼兒分享今天學到的數字和數量知識,以及參與游戲的感受。
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鼓勵幼兒在生活中也能互相幫助。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設置“大象運木頭”的角色扮演區,繼續鞏固數字與數量的認知。
家園共育:請家長與孩子在家玩類似游戲,如數玩具、水果等,加深對數字的理解。
幼兒園小班優秀數學教案《三只大象運木頭》 3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識別并區分數字1、2、3,理解它們代表的具體數量。
技能目標:能手口一致地點數3以內的實物,并能正確匹配相應的數字。
情感目標:激發幼兒對數學探索的興趣,培養耐心和細致的觀察力。
活動準備:
大象玩偶3個,每個大象身上貼有1、2、3的數字標簽。
木頭形狀的積木或卡片若干,每組數量與大象身上的數字對應。
數字卡片1、2、3,磁性白板及磁貼。
《大象運木頭》故事掛圖。
活動過程:
故事導入:展示《大象運木頭》故事掛圖,講述故事,引導幼兒關注大象和木頭的數量關系。
認識數字:
逐一出示大象玩偶,引導幼兒觀察大象身上的數字標簽,并大聲讀出數字。
利用磁性白板,將數字卡片1、2、3排列好,讓幼兒嘗試用手指跟隨教師點數每個數字。
操作實踐:
分組操作:每組幼兒面前放置一個大象玩偶和相應數量的木頭積木或卡片。
教師指導幼兒根據大象身上的數字標簽,取出相應數量的`木頭,邊拿邊數,最后與數字卡片進行匹配。
游戲互動:
“大象找朋友”:教師隨機出示一個數字卡片,幼兒需快速找到對應數字的大象玩偶和相應數量的木頭,最快完成的一組獲勝。
總結反饋:
引導幼兒回顧今天學習的內容,分享自己是如何為大象找到正確數量的木頭的。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尋找和計數,加深對數字的理解。
活動延伸:
在數學區投放更多數字與實物匹配的游戲材料,供幼兒自由探索。
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一起進行簡單的計數活動,如走路時數步數、吃飯時數餐具等。
幼兒園小班優秀數學教案《三只大象運木頭》 4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故事和實踐活動,讓幼兒認識并理解數字1、2、3的含義及其對應的數量。
技能目標:能手口一致地點數并說出3以內的物品總數,培養初步的數感。
情感目標:增強幼兒對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觀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大象手偶3個,每個手偶手持相應數量的木頭小道具。
數字卡片1、2、3,以及相應數量的實物圖片(如蘋果、香蕉)。
《三只大象運木頭》的動畫視頻或PPT。
音樂《大象進行曲》。
活動過程:
熱身活動:播放《大象進行曲》,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大象走路,進入活動狀態。
故事欣賞:播放《三只大象運木頭》的動畫視頻或PPT,引導幼兒觀察大象與木頭的數量關系,初步感知數字的概念。
數字認知:
逐一出示大象手偶,讓幼兒觀察并說出大象手中的木頭數量,同時出示對應的數字卡片,引導幼兒認識數字1、2、3。
通過實物圖片與數字的配對游戲,加深幼兒對數字與數量關系的理解。
實踐操作:
分組操作:每組幼兒面前放置一套大象手偶和相應數量的實物圖片,引導幼兒根據大象手中的木頭數量,取出相同數量的實物圖片進行配對。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自主操作,嘗試解決問題。
游戲互動:
“大象接力賽”:幼兒分組,每組排成一列,首位幼兒手持大象手偶,聽到指令后跑到終點,取出與大象手中木頭數量相匹配的實物圖片,再返回起點傳遞給下一位幼兒,以此類推,最先完成任務的隊伍獲勝。
總結分享:
引導幼兒分享今天的學習體驗,強調數字與數量的重要性。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尋找數字與數量的關系,培養數學思維。
活動延伸:
在數學角增設“數字與實物匹配”的游戲區,供幼兒持續探索和操作。
邀請家長參與親子數學活動,共同制作數字與實物對應的卡片,增進親子關系,同時加深對數字的理解。
幼兒園小班優秀數學教案《三只大象運木頭》 5
活動目標:
通過故事情境,讓幼兒初步理解數字“3”的概念。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計數能力。
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故事掛圖或PPT,展示三只大象和一堆木頭的圖片。
實物教具:三個大象玩偶或卡片,若干小木塊代表木頭。
音樂背景,用于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
教師播放輕音樂,講述故事開頭:“在一個美麗的森林里,有三只大象朋友,它們今天要幫助森林里的其他小動物運送木頭建房子。”
二、故事講解與數字認知
出示掛圖或PPT,引導幼兒觀察:“看,這是誰?有幾只大象?”(引導幼兒回答“三只大象”)。
教師逐一指出大象,并數數:“1,2,3,三只大象在一起。”
提問:“大象們要做什么?”(運送木頭)。
三、實物操作與計數
教師拿出三個大象玩偶,模擬搬運木頭的場景,每放下一個大象玩偶,就放上幾塊小木塊,同時數數:“1只大象運了1塊木頭,2只大象運了2塊木頭,3只大象一共運了多少塊木頭呢?”
引導幼兒一起數:“1,2,3,一共3塊木頭。”(注意這里是為了簡化,實際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木頭的數量,但保持總數為3的倍數,便于幼兒理解)。
四、游戲互動
“大象運木頭”游戲:邀請幼兒扮演大象,每人手持一個小籃子(或空手模擬),聽音樂指令,每次音樂停止時,教師說出一個數字(不超過3),幼兒需根據數字快速“搬運”相應數量的小木塊到自己的“籃子”里,并大聲說出自己搬運了多少塊木頭。
五、總結與延伸
總結今天學到的數字“3”,表揚幼兒的積極參與和正確計數。
延伸活動:鼓勵幼兒回家后與家人一起尋找家中數量為3的物品,并嘗試用簡單的語言描述。
幼兒園小班優秀數學教案《三只大象運木頭》 6
活動目標:
加深對數字“3”的理解,學會用“3”來表示物體的數量。
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幼兒的分類和計數能力。
增進幼兒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活動準備:
三只大象的頭飾或圖片。
大量彩色小木塊或積木,每種顏色至少三塊。
一個大籃子或箱子作為“木頭堆”。
活動過程:
一、角色扮演引入
教師戴上大象頭飾,扮演大象媽媽,邀請幼兒扮演小象,戴上大象頭飾或手持大象圖片。
“小象們,今天我們要幫助森林里的朋友們運送木頭,準備好了嗎?”
二、認識數字“3”
展示三塊不同顏色的木塊,逐一介紹:“這是紅色的木頭,這是藍色的木頭,這是綠色的木頭。我們一共有幾塊木頭呢?1,2,3,三塊!”
引導幼兒一起數,并強調“3”這個數字。
三、分組操作與計數
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分配一種顏色的木塊和一個小籃子。
“現在,每組的小象要合作,把你們組的木頭運到我這里的大籃子里。記住,每組要運三塊木頭哦!”
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確保每組都正確搬運了三塊木頭。
搬運完畢后,每組派代表數一數自己組的木頭,確認是否為三塊,并大聲告訴全班。
四、游戲“大象接力賽”
設置起點和終點,終點放置一個大籃子。
每組幼兒排成一隊,第一名幼兒手持一塊木頭跑到終點放入籃子后返回,與下一名幼兒擊掌接力,直到每組的三塊木頭全部運完。
游戲結束后,全班一起數一數每個籃子里的木頭總數,再次鞏固數字“3”的`概念。
五、總結與分享
回顧今天的活動,表揚幼兒的團隊合作和計數能力。
鼓勵幼兒分享自己在游戲中的感受或學到的新知識。
幼兒園小班優秀數學教案《三只大象運木頭》 7
活動目標:
深入理解數字“3”的含義,能在實際情境中運用。
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活動準備:
三只大象的立體模型或卡片。
多種形狀和顏色的小木塊,總數為三的倍數。
一個小型滑梯或障礙物,用于模擬運輸路線。
數字卡片“1”、“2”、“3”。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與數字認知
教師講述故事:“三只大象朋友決定比賽看誰先運完三堆木頭到終點。每堆木頭都是三塊,我們來幫助他們吧!”
展示數字卡片“3”,引導幼兒認識并說出“這是數字3,代表有三個東西”。
二、操作活動:大象運木頭
將小木塊分成三組,每組三塊,放在起點處。
幼兒分成三組,每組扮演一只大象,戴上大象頭飾。
“大象們,你們的任務是每次運一塊木頭,直到把你們組的所有木頭都運到終點。記住,每次只能運一塊哦!”
幼兒輪流從起點拿起一塊木頭,繞過障礙物或滑梯,將木頭放入終點的籃子里,然后返回起點,與下一位幼兒擊掌接力。
重復此過程,直到每組的三塊木頭都被運完。
三、計數與驗證
每組幼兒完成后,教師引導幼兒一起數一數終點籃子里的木頭總數,確認每組是否都運送了三塊木頭。
使用數字卡片“1”、“2”、“3”進行輔助,幫助幼兒理解“3”是由三個“1”組成的.。
四、創意游戲:大象建筑師
“現在,讓我們用這些木頭來建造一座美麗的房子吧!”
鼓勵幼兒發揮創意,使用木頭搭建房子或其他結構,同時引導幼兒注意使用三塊木頭作為基本單位進行搭建。
搭建完成后,幼兒互相展示作品,分享使用的木頭數量和搭建的想法。
五、總結與反思
回顧今天的活動,強調數字“3”的重要性,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鼓勵幼兒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和感受,引導幼兒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
結束語:“今天,我們的小象們都表現得非常棒!希望你們以后也能像今天一樣,勇敢地面對數學挑戰,成為小小數學家!”
幼兒園小班優秀數學教案《三只大象運木頭》 8
活動目標:
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與三只大象的關系。
樂意參與活動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三只大小不同的大象以及對應的三捆木頭圖片、PPT課件。
活動過程:
導入:
提問:小朋友們,看看圖片上的是誰?(大象)是大象一個人嗎?還有誰?
引導幼兒觀察并識別大象一家:爸爸、媽媽和寶寶。
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提問: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哪個是大象寶寶?為什么?
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創設大象一家吃早餐的情境:
提問:大象一家今天要干很重的工作,所以要先吃得飽飽的.才能干活。吃飯需要什么?(碗)
引導幼兒為大象一家分配碗,并區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情境“分香蕉”:
提問:大象一家今天要吃什么早餐?(香蕉)
引導幼兒將香蕉分配給大象一家,并理解大小與數量的關系。
情境“分水”:
提問:第二樣早餐是什么?(水)
引導幼兒通過瓶身上的數字來分配水,并感知“高”、“矮”的概念。
情境“運木頭”:
提問:大象一家吃飽了也喝了水,現在要開始工作了。他們的工作是搬運木頭。請小朋友們觀察哪一捆木頭適合大象爸爸搬運,哪一捆適合媽媽搬運,小象適合搬運哪一捆?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并請幼兒展示操作材料。
游戲活動:
設計與大象運木頭相關的簡單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幼兒園小班優秀數學教案《三只大象運木頭》 9
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與操作,理解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與三只大象的.對應關系。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三只大象圖片、三捆木頭圖片、操作材料、PPT課件。
活動過程:
導入與觀察:
展示大象一家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識別大象爸爸、大象媽媽和大象寶寶。
比較與分類:
通過提問和討論,引導幼兒理解大象一家的高矮、大小關系。
提供實物或圖片,讓幼兒進行高矮、大小的分類。
情境操作:
創設大象一家運木頭的情境,提供三捆不同大小的木頭圖片。
引導幼兒將木頭分配給大象一家,并說明理由。
游戲與互動:
設計游戲環節,如“大象運木頭接力賽”,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和學習。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同伴分享經驗。
總結與反思:
提問:今天你學到了什么?你覺得哪部分最有趣?
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總結,并鼓勵他們回家后與家人分享所學內容。
幼兒園小班優秀數學教案《三只大象運木頭》 10
活動目標:
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與三只大象的對應關系。
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大象一家圖片、三捆木頭圖片、操作卡片、PPT課件。
活動過程:
導入與熱身:
展示大象一家的圖片,與幼兒進行簡單的互動,如提問:大象一家在干什么?
觀察與比較:
引導幼兒觀察大象一家的大小、高矮關系,并進行比較。
提供三捆木頭圖片,讓幼兒猜測哪捆木頭適合大象爸爸、哪捆適合大象媽媽、哪捆適合大象寶寶。
操作與驗證:
提供操作卡片,讓幼兒將木頭分配給大象一家。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分配理由。
引導幼兒驗證自己的'分配是否正確,并進行必要的調整。
游戲與拓展:
設計游戲環節,如“大象運木頭比賽”,讓幼兒在游戲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為三只大象設計不同的搬運路線或方式。
總結與分享:
提問: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你覺得哪部分最有挑戰性?
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總結,并鼓勵他們回家后與家人分享所學內容。
【幼兒園小班優秀數學教案《三只大象運木頭》】相關文章:
[優秀]運木頭童話作文01-26
運木頭作文(精選)09-05
運木頭作文07-27
[經典]運木頭作文08-23
運木頭作文09-20
[優]運木頭作文01-08
運木頭童話作文02-05
運木頭小學作文10-09
運木頭作文[合集]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