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內容:
課本第57——58頁“扇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教學難點:
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電腦課件呈現下表
種類攝入量/克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類50
奶類和豆類450
魚、禽、肉、蛋等類600
蔬菜和水果類900
谷類1800
2、電腦課件呈現統計圖(或以學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什么樣的統計圖是扇形統計圖呢?
2、了解扇形統計圖特點
3、即時練習。
完成課后的“說一說”。
(1)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扇形統計圖,讀一湊統計圖中的各類信息。
(2)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說信息,并計算各種成分的百分比
匯報計算結果,訂正
學生發言、交流
學生匯報: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種食物的攝入量。
觀察,說出獲得的信息
根據教師引導說出發現
從扇形統計圖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
觀察數據,發現,說出不同,說出自己的看法
進行計算,訂正
三、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談話:這張表是小麗一家三口一天各類食物的攝入量,請你運用條形統計圖表示表中的數據。說一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提問: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類食物的攝入量,能看出每一類食物的攝人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嗎?
揭題,板書課題:扇形統計圖。
出示課件一邊呈現扇形統計圖,一邊進行簡要講解,使學生了解扇形統計圖是用扇形面積的大小(占圓面積的百分之幾)來表示各類數量的多少。(占總攝人量的百分之幾)
四、鞏固升華
完成課后“試一試”。
1、比較各項活動時間,說一說有什么不同。提出數學問題
2、總時間是多少?各項活動時間可以怎么計算?
3、參照題目,畫一個扇形統計圖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并和同學進行交流。
五、全課小結:你今天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書設計:
扇形統計圖
能清楚地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最新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二)能力訓練點
1、能運用圓柱體的體積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把圓柱體切割后,拼成近似的長方體,從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這一教學過程,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1、推導圓柱體體積的圓柱體教具一套,學生學具每人一套。
2、投影片、電腦軟件。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提問:
(1)什么叫體積?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
(2)圓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3)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2、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研究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是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知識長方形來解決的。那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圓柱體的體積公式
(1)教師演示:
同學們看老師手中的這個圓柱,我先把圓柱的底面分成了16個相等的扇形,再按照這些扇形沿著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這樣就得到了16塊體積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體。
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動手拼一拼,看拼起來是什么形體。
(2)學生操作(教師要注意巡視指導)
(3)啟發學生觀察、思考、討論:
①圓柱體切開后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形體?(近似的長方體)
②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么?(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
a、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體積大小沒變,形狀變了。
b、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底面的形狀變了,由圓變成了近似的長方形,而底面的面積大小沒有發生變化。
c、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沒有變化。
(4)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同學們,剛才我們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了16份,切割后再拼起來,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教師邊利用電腦出示圖形邊提問)
①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②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③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利用電腦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就越近似于長方體)
(5)啟發學生說出通過以上的觀察,發現了什么?
①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的形體越近似于長方體。
②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來的長方體的長就越近似于一條線段,這樣整個形體就越近似于長方體。
(學生回答時,教師要注意啟發、點撥。如果學生回答有困難,可把演示的三個近似的長方體,放在同一畫面,讓學生觀察比較)
(6)啟發學生思考回答:
為什么要把圓柱體拼成近似的長方體?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①圓柱體與近似的長方體,形狀不同,體積相同。
②我們學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如果把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圓柱體的體積就可以計算了。
(7)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①學生分組討論:圓柱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②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理由。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以高。(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
↓
面積×高)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的體積
↓
),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板書: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板書:高)所以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以高。(板書:=、×)
③用字母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板書:V=sh)
④啟發學生回答:求圓柱的體積必須具備哪兩個條件?
(8)反饋練習:
口答,只列式不計算:
①底面積是10,高是2,體積是()
②底面積是3,高是4,體積是()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教師巡視,注意發現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
(3)訂正。(如發現有50×2、1的,讓學生板演講解,使學生自己明白錯誤的原因,從而加深印象。如果發現計算沒有出現錯誤,也可讓學生板演,并正確地表述)
(4)反饋練習:完成第9頁練一練第1題。
一名學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做,然后訂正。
3、啟發學生思考回答:計算圓柱的體積,還可能有哪些情況?(學生回答時,要讓學生說出計算思路)
(1)已知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
(2)已知圓柱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
(3)已知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
反饋練習:完成第9頁練一練第2題,學生口述解題思路,不計算。
4、教學例5
(1)出示例5。
(2)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①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水桶的容積,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求水桶的底面積:(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然后訂正)
板書:(1)水桶的底面積:
(4)求水桶的容積:(讓學生填在書上的空白處,然后訂正)
板書:(2)水桶的容積: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9(立方分米)
答:這個水桶的容積大約是7。9立方分米。
三、鞏固發展
1、完成練一練第3題。
投影出示題目內容,學生獨立完成。
2、完成練一練第4題。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并說解題思路。
3、一個圓柱形水池,半徑是10米,深1、5米。這個水池占地面積是多少?水池的容積是多少立方米?
學生獨立解答,然后訂正。
四、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啟發學生從兩個方面談: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和公式的應用)
五、布置作業:練一練第5—6題。
最新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能在方格紙上按要求將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能在方格紙上準確建立一個點和一個數對得對應。理解圖形按相同的比擴大或縮小的實際意義。
2、過程和方法: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展示等活動,體會圖形按相同的比擴大或縮小的實際意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研究圖形的放縮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圖形的相似。感受學習比例尺的必要性。欣賞圖形的美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出示照片:集體照
師:謝老師想把咱們班的集體照放進想框里,怎樣把它放進去呢?(復制粘貼)
師:看著這張照片,有什么感覺?
師: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縮小和放大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投影出示課題:圖形的放縮)!
二、笑臉圖大變身
1、初步感受圖形的放縮
師:(出示1張賀卡圖片)這是一張賀卡,(邊說,邊操作,得到的三張賀卡)與原來的賀卡相比,怎么樣?
生:一樣(不一樣)。
師:看完之后,你想說點兒什么?你認為哪一張跟原圖最像?為什么?(記住和原圖比:都是長方形的,是長變了還是寬變了?)
學生小組討論,發言。
2、深入探究圖形的放縮
師:為什么同樣的賀卡,在進行了變化之后,有的與原圖相像,有的不像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研究這其中的奧秘。(教師出示將方格圖照賀卡圖片。)
師:請大家認真觀察,并結合相關數據思考并分析:誰畫得像?為什么?
請代表把你們剛才交流的想法與大家分享。
代表發言,集體指正。
師:看來只有長和寬都按照相同的比來畫,才能畫得和原圖相像。
(說明: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適當的板書寫出比。)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的三幅圖研究所畫圖的長和寬與原圖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讓學生體會只有按照相同的比來畫,畫的圖才像。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和它的實際意義。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領悟圖形放縮的規律和奧秘。
三、畫一畫
師:有了圖形放縮的經驗,接下來我們要畫一畫。拿出自己的作業紙,自由設計圖案,并將圖形進行一次放大或縮小,畫完后,在四人小組里面把你自己畫的情況、畫的方法向組內同學介紹一下,同時告訴大家你所畫的這個圖長和寬與原圖的長和寬的比分別是多少。開始吧。(作業紙上分別有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動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集體展示、反饋。
【設計意圖】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畫圖過程,培養了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學生在思考中去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對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四、生活中的應用
師:今天我們大家一起研究了圖形的放縮,請同學們想一想,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會應用到圖形放縮的知識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知在生活中,把物體放大或縮小的現象是經常遇到的,學習并運用這些數學知識可以給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方便。
五、神奇的小貓
師:看來同學們是非常留心生活中的數學,現在,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到游戲中去體會圖形的放縮。(出示探究活動)
師:這是一只名叫樂樂的小貓。根據我們學過的數對的知識,你能將表示小貓樂樂輪廓的點的數對正確的填寫出來么?(可嘗試標出相應的坐標圖,便于找出具體的位置)
教師指名補充表示小貓樂樂輪廓的點的數對。
師:小貓家族中還有三只小貓:天天、晶晶和歡歡,(表格中呈現名稱)請你根據具體的要求講表示它們輪廓的點填寫在表格中,并觀察數對的規律,猜一猜:哪只小貓最像樂樂?之后通過在方格紙上描點、連線來驗證自己的猜測。
學生活動、探索。
匯報展示(說一說你的猜測、依據以及驗證結果)。
【設計意圖】本環節結合具體的活動和實例,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了“神奇的小貓”的探究活動,通過在方格紙上畫小貓圖,以及討論哪只小貓長得更像樂樂,使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比例尺的廣泛應用。
六、小結
今天我們在活動和游戲中體驗了圖形的放縮,下課后就請同學們到生活中繼續去體驗生活中的放大與縮小。
【最新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上冊教案12-25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2-06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11-06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11-06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1-29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29
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4
最新蘇教版數學教案01-27
最新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