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用的統計》含反思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用的統計》含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統計物品,提高計數能力。
2、認識并掌握條形統計圖的'計數方法,知道用條形圖進行統計更清楚。
3、感受統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記錄紙每組兩份,每份4張;記號筆
2、4個櫥子內擺放4種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幼兒初次合作,分享統計結果。
1、交代任務,進行記錄。
師:“又到了超市需要進貨的時候,請你們來幫經理統計每個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
幼兒分組統計商品并記錄,教師指導。
2、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介紹,你統計的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記下來的?”
小結:你們用了數字、表格、畫點點的辦法,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種商品最多,哪種商品最少。
二、嘗試用條形圖涂色的辦法進行第二次統計,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1、介紹條形統計圖和記錄方法。
師:這也是一個統計圖,叫條形統計圖。有橫坐標和縱坐標,橫坐標下代表統計什么東西,縱坐標上的刻度代表統計的數量。如果統計出來蘋果有2個,那么就畫兩個格子。
2、師幼共同完成一份條形統計圖
3、再次統計,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師: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
小結:用條形圖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貨架上哪種東西最多,哪種東西最少
4、引導幼兒根據統計結果確定進貨商品。
三、觀看課件,激發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師:在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統計,能幫助我們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還有什么時候會見到統計圖。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用的統計》含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詩歌說課稿《傘》含反思09-25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節奏聚會含反思11-05
幼兒園大班健康說課稿《健康地吃》含反思11-03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反義詞》含反思08-11
幼兒園大班散文說課稿《彩云和風兒》含反思09-25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找對稱》含反思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