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美術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編緝指導思想
本課從破殼而出的小動物入手,引導學生探究神秘生命的世界,從感知、認知到思索、表現、創造,多層面地拓展學生創造的領域。
生命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神秘的話題,他們想知道生命是怎樣產生的,是從哪里來的。而卵生動物的鳥類在孵化過程中,最容易被學生觀察到。讓學生了解生命在形成的時候,是需要吸收補充很多營養才能孕育生成;了解小雞出生的時候,就需要自己用嘴巴和腳掙破蛋殼的包裹,顯示生命的力量。通過觀察活動,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命,捕捉感人、美麗、生動的瞬間,表現自己的不同感受。
(二)教材版面分析
圖例從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小雞出殼開始引入,“許多動物都是自己破殼出生的。當它們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它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媽媽見到自己的小寶寶,又會說些什么?”這些話語激發學生從一個有趣的角度,去關懷、去聆聽、去感悟生命帶給我們的驚喜。
生命形式無奇不有,除了小雞、小鴨,當然還有小海龜、小鱷魚等等,就連小魚、小蝦、小蜘蛛,都是從密密麻麻的卵里爬出來的。本課的教學思路,除了從自然生命的規律發展出發,從容易理解接受的角度出發以外,也以孵化作為引子,根據生命形成的過程,延伸到創作的發生、發展、生成的過程,希望學生能大膽聯想,創造出新穎的、表現獨特的作品來。
(三)教學內容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探索生命伊始的奧秘,展開回憶與想象,大膽自由地表現出一種自己喜歡的生物出殼時的情景。通過觀察、幻想、體驗與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與獨特的美麗,進行想象與構思,追求表現的新穎與生動。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生命奧秘的^熱情和關愛生命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的良好品質,提高觀察、想象、探究、聯想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啟發學生回憶與聯想動物出殼的生動情景,利用多種方法打開學生思路,鼓勵創新,表現出生動的畫面。
難點:表現的自由性和不同種動物的特點,通過欣賞、鼓勵等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五)學習材料
1.欣賞孵化過程的錄像、圖片資料。
2.繪畫用筆和紙。
3.膠棒、彩紙、剪刀。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小園藝師
小園藝師園林景觀是現代人生活中心靈的棲息場所。現代人對于公共空間的建設投以越來越多的關注,因為它給緊張生活的人們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環境。小園藝師環境的惡化使人深切地感受到對自然環境的依賴,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清新的空氣、陽光和活動空間,需要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環境、保護自然成為了每個人的責任。園林景觀又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的載體,有其獨特的文化功能。小園藝師因此,園林景觀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綜合體。
本課以“小園藝師”為題,讓學生能以一個主人翁的姿態進入,快速找到學習位置并建立濃厚的興趣。基于這個鋪墊老師和學生一起在園林美景欣賞中得到凈化,提升美的感受力,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同時在畫一畫、做一做的學習活動中,掌握造園的一般知識,提高設計制作能力。 小園藝師
園林一般分為皇家園林(如故宮的御花園、承德的避暑山莊)、私家園林(如蘇州的留園、拙政園、獅子林)、公共園林(如街心花園、文化廣場)。而本課著重于小規模公共園林的設計制作。園林大致由山石、水體、花草樹木、路橋、建筑、配景這些要素組成。學生在設計制作中不一定每個要素都要涉及,可根據自己需要擇取。
本課的學習內容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學習任務分為兩個活動:一是完成一幅園林小景的平面設計圖,二是制作園林中的小景物。
“活動一”:教師可通過圖例幫助學生了解園林的布局方式,一般有對稱式和散點式。對稱式,嚴謹規整;散點式,活潑生動,便于學生在創作時選擇。園林的構成方式一般采用點、線、面結合的構成方式,花草樹木運用最廣,點指單體或幾株植物的零星點綴,輕松隨意;線指植物排列的曲直,往往能產生流動的美;面主要指草坪和低矮的植物組合造型,任意的、多邊的、幾何的,表現十分豐富,是綠化中的主要表現手法。花草樹木也恰恰是設計的主要部分,道路和橋梁往往是各景點連接的紐帶,配景的運用更能增加園林的趣味。創作中,學生運用頭腦中已有的信息和繪畫經驗完成作業,此類作業并非完整意義上的平面效果圖和鳥瞰圖,在評價孩子們的畫時要忽略淡化這一點。
“活動二”:立體造型,做一件園林中的景物,既而組合成園林模型。模型制作是針對學校或者社區里某一地域的園林規劃,以引起學生對自己的生活及生活環境的關注,使園林設計的意義得到拓展。
二、教學目標
感受園林文化,了解園林建造的一般內容、布局方法和功能。
能用園林知識,繪制一幅園林小景的平面設計圖。
大膽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園林小景模型,培養協作精神,提高動手能力。
引起學生對自然、綠色、環境的關注,增強對園林的審美意識和環保意識。
三、教學思路
本課學習活動主要可設置為三部分:園林欣賞——園林設計——園林制作。
園林欣賞前可通過和影像資料創設兩種不同的情境,一是把孩子們帶入一個美不勝收的園林世界中,讓美打動人,激發創作愿望;另一種是環境變得惡劣,談談對周圍環境的切身感受,使之對創作目的有更深的認識,增加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并投入到學習中。
園林的組成要素、布局方式等園林設計知識的了解都可以在園林欣賞的過程中解決。按照欣賞的側重點的不同把欣賞內容由大到小進行分類,通過互動交流歸類總結,這樣就可以使一些繁雜又不可或缺的欣賞點清晰成線,讓欣賞不變成簡單地看,讓每一張圖都傳遞給學生信息。并且每一類根據其特點安排不同的欣賞形式,如欣賞花木、道路、山石、配景四類組成要素,把每一類特征的討論任務分到不同的小組,再把每組的討論結果按圖例集中。這樣就節約了時間,讓大家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在欣賞園林的節奏美時,可先羅列出長短、高低、曲直、方圓、大小的錯落關系,請大家在欣賞的園林圖片中找到相應的例子。不論欣賞形式是從圖例賞析到特征總結還是反之,都遵循讓學生通過觀察自主探索發現的原則。這樣的欣賞過程也是學生設計構思的基礎。期間可以針對花草樹木的造型組合,讓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
學生對園林的認識都于圖,因此只要適當提示學生先整體布局,先畫近后畫遠,畫出物體的立體感,就可以進入第二部分:園林設計——設計圖的繪制。繪制的工具提倡多樣化,彩筆、蠟筆可自由選擇。最后對設計進行反饋評述。
園林模型制作時小組的分工、合作要明確。整個制作過程可以采用合作——分工——再合作三段進行。首先是合作,從材料的使用到設計稿的制定都需要達成共識,分組看看各自的材料,討論不同的.材料分別適合制作園林模型中的什么內容;小組成員把自己“活動一”的設計圖放到一起集中討論并擇優整合,合作擬出一份設計稿。然后就分工,個人選擇自己負責的部分開始制作。再合作,把單個的小景組合在一起,相互幫助,體會共事的快樂,作業也將更精美。
四、教學選擇
“活動二”園林模型的制作可嘗試使用多種材料,豐富的材料能使制作更方便,景物更多樣。第一,可以選擇紙工為主,六年級以前有過一些紙工造型基礎,教師幫助學生對紙工的折疊、扭曲、切挖、裁剪、粘貼、涂色等技法做些回顧指導,也可以利用一些不同的紙片,如皺紋紙、厚卡紙、瓦楞紙等。第二,綜合材料運用,教材中列舉了泡沫、塑料、卵石,多從身邊尋找常見的小物品加以利用,如:牙簽,用牙簽尖的一頭可幫助景物固定;橡皮泥,橡皮泥的色彩多,可塑性強;海綿,便于剪裁變形,添畫顏色。
從本地資源著手。城市學生常見的塑料彩珠、彩色吸管、包裝紙、瓶蓋都是小景物的好材料。農村地區常有的,如用河灘上的小石子搭建石景,成塊的青苔鋪做草地,麥秸和稻草用來搭柵欄織涼亭的頂,樹枝、鐵絲、棉花、麻繩每一次材料的變更和利用都會給創作帶來新的啟示。
五、教學建議
1.設計作業和模型制作采用兩種不同的評價活動,設計圖的評價先互相觀摩,在個別交流的基礎上互評出最有創意的設計;模型的評價根據各組的學習情況,以組為單位評獎,分別從創意、合作、制作三方面評選。重視學生有關資料圖片的收集整理。
2.組內可以設立“藝術總監”、“建筑師”、“架橋師”、“花木造型師”等職務,使分工更加明確合理。
3.通過材料的收集選擇與利用,使學習活動貫穿課堂內外。加強課外活動的指導,廣泛地收集資料,廣泛地收集材料,從積累中獲得創新。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課前準備:
教學光盤
教學目標:
1.能夠選取恰當的表現形式,大膽表現對大自然的感受。
2.使學生逐漸形成關注自然的意識,同時樹立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授新課
1、看課本和光盤,從而加深學生對于自然變化的認識和感受。
2、把重點放在對事物的認識和感受上,對于一些科學知識等非美術學科本體的東西作簡單的了解就可以了,切莫要喧賓奪主。對于一些給人帶來災難的自然現象的交流時,要滲透防災減災的意識,不要給學生造成心靈上的恐慌。
3、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在進行美術創作時,看光盤中學生的作品。注意表現材料和方法的指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學生作品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思考,作品表現的是怎樣的自然變化?如果是你會選取怎樣的表現角度?作品選取了怎樣的表現形式和工具,表現形式和工具是否很好地突出了主題?如果是你會采用哪些好的方法等等。通過引導使學生了解創作的一般方法。
三、課后小結
可以將學生的作品和搜集的知識資料布置成壁報,進行宣傳,使教學內容向課外延展。在這樣的活動中,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他們成功感和自豪感。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畫法畫出各種動態的蝌蚪。
2.訓練學生細致的觀察力。
3.提高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在自然角飼養小蝌蚪,供學生觀察。
2.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供給一盤黑色顏料及抹布、黑色彩筆。
3.范畫:在水中向各種方向游動的小蝌蚪。
活動過程 :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1)從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導學生觀察:“你們看看,小蝌蚪長得什么樣子?它們是什么顏色?它們在水中是怎樣游泳的?”引導學生討論說出小蝌蚪有圓圓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個方向游動。
(2)教師和學生邊念兒歌邊在規定的場地學小蝌蚪游泳。
小蝌蚪,游呀游,搖搖尾巴點點頭。小蝌蚪,真快樂,邊找媽媽邊唱歌。
2.教師引導學生畫小蝌蚪。
(1)教師:“每組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盤黑顏料和水彩筆,請小朋友想想,你可以怎么做,能畫出可愛的小蝌蚪呢?”讓學生自己探索著畫,老師在旁邊指導。
(2)請畫的好的學生到前面畫一畫。
(3)教師祟范畫,并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彩色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這樣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游動了,想畫向不同方向游,只需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
(4)學生再次作畫:教師指導。
A 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B 每次蘸顏料壓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凈手指,再拿筆添畫。
C 蝌蚪尾巴不宜太長。
D 大膽作畫,仔細操作,保持畫面干凈。
3.活動延伸:
學生頭戴小蝌蚪頭飾,作《小蝌蚪找媽媽》的游戲。
【【實用】小學美術教案四篇】相關文章:
【實用】小學美術教案匯編九篇02-16
【實用】小學美術教案范文7篇02-14
【實用】小學美術教案匯總10篇02-12
實用的小學美術教案10篇02-10
【實用】小學美術教案范文8篇02-05
【實用】小學美術教案合集6篇01-24
【實用】小學美術教案七篇01-23
【實用】小學美術教案匯總6篇01-15
【實用】小學美術教案模板8篇01-08
【實用】小學美術教案模板7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