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建橋梁》教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收集調查各種有關橋的資料,了解橋的歷史、種類、功能、造型、結構等多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參與橋的文化的傳承。
(2)通過觀察、回憶橋的特征,收集各種廢舊的材料,利用剪、折、挖、捆、搭建等多種方法,運用對稱、節奏等組合原理創作一座造型美觀獨特、功能強而適用的橋。
(3)了解常見的橋的特點,知道不同的橋在工農業和人們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拱形橋承受力最大,是最結實的一種橋。
2、情感目標:
欣賞講述收集來的橋的資料與圖片,并能對自己對他人設計的橋進行合理性的評述,并且課后寫出自己的感受。
3、能力目標:
(1)通過欣賞中外名橋,體會橋的造型美,并感受人類創造的偉大;通過課前的調查,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資源
教師準備:各種類型的橋梁圖片課件、拱形瓜皮、鉤碼。
學生準備:方便筷子、膠帶、厚書、搜集有關橋梁的圖片和資料。
教學過程
1、導入
我國橋梁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為了戰勝大自然設置的交通障礙,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艱苦的勞動,在江河上架設了無數座千姿百態的橋,給人們的出行、交通帶來了便利。你看,我國人民在橋梁建筑方面的貢獻多大。。ㄕn件出示我國古代橋梁的圖片)
2、橋梁分類
。1)課件介紹趙州橋、錢塘江大橋、金門橋、立交橋、鐵索橋、木橋等國內外著名大橋。
。2)讓學生說出把橋進行分類,可以有哪些標準。(按材料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
。3)你能說出橋不同的類型和不同的作
3、比較它們的堅固程度。
。1)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建橋?需要哪些材料?注意些什么?怎樣比較三座橋的堅固程度?
(2)課件出示實驗要求
。3)學生制作.
。4)學生展示橋梁并測試承重。
。5)組織學生研討:為什么三座橋的`承受力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前兩課所學的知識解答。
。6)學生匯報,課件出示實驗結論
4、總結
。1)教師出示瓜皮拱,向學生介紹下節課任務。
。2)你認識哪幾座具有代表性的橋梁,記下它們的名字,了解這些橋梁的類型、建造歷史、所在位置和橋梁特征。
板書:
梁橋
建橋梁 : 拱橋
吊橋
反思:
本節課自我感覺不太成功,缺點很多。第一、緊張。本來在橋梁類型介紹后應該是橋梁的分類,結果這個環節被忘掉。第二、課件出示的不夠及時,橋梁分類的總結課件和后來的橋梁實驗結論的課件出示的都不及時。第三、實驗指導不夠到位。在這之前,用一節課來指導學生先做橋梁了,但是真的聽課時,效果沒有預期的好。總之,還是自己準備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