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的教案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速度的定義、公式和單位。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⑵知道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過程與方法
⑶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得出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⑷經歷建立速度概念的過程,理解速度的定義方法——比值定義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⑸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原本比較“熟悉”的速度,會有新的、更加透徹的認識,從中體驗到科學方法的魅力,啟迪學生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我們周圍的物理現象。
2.教材說明
本節主要內容有: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速度的定義、公式和單位,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速度是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物理量,了解一些運動物體大致的速度值,學會速度的計算和單位換算,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是上一節機械運動知識的延伸,后面兩節描述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和“物體受力時怎樣運動”,也要用到這些知識。
本節教材的編寫思路是:首先通過“活動1”,引導學生從兩幅情景圖中歸納出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為建立速度的概念提供方法上的準備。然后教材利用圖9-14提出問題:如果物體通過的路程和所用的時間都不相等,怎樣比較它們運動的快慢?啟發學生討論、深思。此問題解決了,自然就得到了速度的定義方法。于是教材接下來一氣呵成,順次介紹速度的`定義、公式、單位和計算。本節教材的最后是機械運動的分類,運用速度的知識,研究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本節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建立速度概念的過程,理解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科學方法,學會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本節教學難點:速度定義中的“單位時間”,學生不容易理解,是本節教學的難點。速度的單位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組合而成,學生對速度單位的寫法、讀法、換算都不習慣,是本節教學的又一個難點。
3.教學建議
本節的知識學生并不陌生,關鍵是讓學生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理解速度的內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又要重視科學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領悟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經歷速度概念和公式的建立過程,學會用速度公式解決有關問題。
【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的教案】相關文章:
關于運動的快慢教案08-29
運動的快慢教案設計范例11-28
《運動的快慢》說課稿09-08
《運動的快慢》說課稿11-16
蘇教版運動的快慢課件03-31
《運動的快慢》說課稿范文07-02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11-29
《運動的快慢》說課稿范文04-13
《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