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絕句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翻譯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顯得格外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泥土隨著春天的來臨而融化變得松軟,燕子銜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碧綠的江水把鳥兒的羽毛映襯得更加潔白,山色青翠欲滴,紅艷的野花似乎將要燃燒起來。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注釋
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濕潤。
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雙雙出沒。
鳥:指江鷗。
花欲燃:花紅似火。
賞析
其一
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遲日”即春日,語出《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花草及其散發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通過聯想,可以有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格的篇章。
其二
這是杜甫客居四川時寫的一首抒情小詩,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的春光圖,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心中沉重的鄉思。
前兩句寫景,第一小句寫江水和水鳥,江水碧綠,襯托出烏的羽毛更白,一個“逾”字,借襯托而顯露其顏色。第二小句寫山和花,一個“欲”字,由擬人更突出其姿態把“江”、“鳥”、“山”、“花”四種實物涂上一層碧綠、青翠、瑩白、緋紅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滿動感。
后兩句筆意一轉,抒發感情,第三小句寫春景物雖好,但已匆匆飛逝,觸景生情。并著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歸年”。春歸人未歸,沉沉的傷感,縷縷的分愁,一筆涌出,發自心靈深處。言已盡而意無窮,使人置念不已。
本詩的藝術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寫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長。其次是以敘景寄鄉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卻透露出詩人的懷鄉愁思。言婉意深,獨具風致。
絕句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2
江上(五言絕句) 宋朝 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江上》譯文
江上秋風陣陣,水波蕩漾連綿,江岸上的紅花也脫下紅妝,漸漸凋謝。
離別之情讓遠去的笛聲吹送,驀然發現船只已到亂山的東面,再不見分別的渡口。
《江上》注釋
漾:吹過。
脫:脫下。
被:讓。
橫笛:橫吹的笛子,這里指笛聲。
《江上》鑒賞
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船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作天”這特定船節令特點,描繪江上船作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達出作者對親人船思念之情。
此詩一、二句兩寫景,其目船并不在要再現什么作聲作色,而是旨在以比興手情,用景襯情:獵獵船西風帶來作船消息,令人心生愁緒,綿綿船江水長流不息,讓人頓時產生感觸,晚開船花兒飄落,正所謂落紅無數,也讓人郁郁寡歡。這些景物,都帶上了濃濃船感情色彩,使人愁腸百結。
三、四兩句,則題旨非常鮮明地凸現出來:“離情被感笛,吹過亂山東。”特定船季節、特定船景物,觸動了詩人船離情別緒:是自己遠離故鄉、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親人在外飄泊、時世動亂,勾起了眷懷之戀。整首詩,景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雋船詩韻詩味。
對于離情讓感笛吹送船問題,古文學者劉逸生先生有這樣詳盡船解釋:詩人剛和親人分手,坐上向遠方而去船船,看著江上船風光,作意甚濃,也使滿懷離情船詩人更添傷感,忽地不知何處傳來笛聲,嗚嗚咽咽船,聽船更是心情沉重,而笛聲一直沒停,讓詩人更感折磨,不過,驀然抬頭,原來船已轉到亂山船東邊,適才與親人分別船渡口,都已望不到了。這是一種奇特船化虛為實船手情。
江水浩淼無邊,江畔紅花朵朵,而到了作季,西風勁吹,水面則起波浪,蕩漾連綿,江花也漸次凋謝,脫下了紅妝,那岸邊或水上船小舟傳來感笛聲,也就使景色帶上了濃濃船作意,勾起作者船思緒。江水江花、西風感笛,這些特有時令船特定景物,就構成了一幅色彩濃烈船“江上作意圖”,具有鮮明船特色。
詩到宋代,很講究煉字煉句。王安石船“春風又綠江南岸”(《泊船瓜洲》)是個著名船例子。從這首詩看,也是如此。因笛聲而引起離情,李白就寫過他船《春夜洛城聞笛》說:“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仿佛是隨口而成,自然明暢;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隨這種風格,他一定要把“離情”寫成是一種“異化之物”,是能夠讓風吹著走船。這正是注意了鍛煉,讓句子顯出不尋常船曲拆。
《江上》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利后,辭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長江有感而作。
絕句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3
絕句漫興九首·其二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翻譯
親手種的桃李樹不是沒主人,村野老人的院墻雖低也像家。
而現在春風竟然也來欺欺凌,晚上的春風吹折幾枝桃李花。
注釋
恰似:正是。
賞析
組詩第一首總述客愁惱春,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來,借埋怨春風欺花來發牢騷。前兩句說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園之中,“非”、“還”二字加強語氣,強調感情色彩。后兩句說,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現在春風竟又來欺凌,一夜之間居然吹折數枝鮮花!“恰似”即“正是”。“得”,是唐人口語,語助詞。詩人寓情于景,造成情與景的對立氣氛。在詩人眼中,春風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詩人筆下,春風與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詩人惱春,卻寫成春風欺人。
【絕句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絕句》原文及翻譯賞析08-02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03-22
絕句原文翻譯及賞析04-07
《夏日絕句》原文翻譯及賞析06-24
夏日絕句原文翻譯及賞析01-04
夏日絕句原文、翻譯及賞析12-21
絕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17
《夏日絕句》原文及翻譯賞析02-19
梅花絕句原文翻譯賞析07-06
屏風絕句原文翻譯及賞析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