杕杜原文及賞析
《唐風·杕杜》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全詩二章,每章九句。此詩寫一個流落街頭的流浪者,境遇窘迫,舉目無親,亦無人問津,顯得凄慘無比。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杕杜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杕杜
[先秦]佚名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葉菁菁。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路旁赤棠孤零零,樹葉倒是密密生。獨自流浪好凄清。難道路上沒別人,不如同父兄弟親。嘆息來往過路人,為何不與我親近?兄弟不在無依靠,為何不將我幫襯?
路旁赤棠孤零零,樹葉倒是密又青。獨自流浪多悲辛。難道路上沒別人,不如同姓兄弟親。嘆息來往過路人,為何不與我親近?兄弟不在無依靠,為何不將我幫襯?
注釋
有杕(dì地):即“杕杕”,孤立生長貌。杜:木名。赤棠。
湑(xǔ許):形容樹葉茂盛。
踽踽(jǔ舉):單身獨行、孤獨無依的樣子。
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說同祖父的族昆弟。
比:親近。
佽(cì次):資助,幫助。
菁菁:樹葉茂盛狀。
睘睘(qióng窮):同“煢煢”,孤獨無依的樣子。
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賞析:
印度電影《流浪者》中有一首著名插曲《拉茲之歌》,流浪漢拉茲穿街走巷,舉目無親,哀傷地唱道:“到處流浪,到處流浪。我和任何人都沒來往,我看這世界像沙漠。……”那種凄涼,那種幽咽,博得人們灑下一掬同情淚。而當讀者讀到《詩經·唐風》中的《杕杜》時,心情同樣很沉重,因為它也是一首流浪者之歌。當然,它比《拉茲之歌》古老得多。
全詩二章,章九句,復沓章法,二章內容除用韻換字外基本相同。起首“有杕之杜,其葉滑湑”,用孤孤單單的一株赤棠樹起興,與同樣是孤孤單單的一株赤棠樹起興,與同樣是孤孤單單的流浪漢相對照,既相映成趣,又相對生愁。赤棠雖孤單,還有繁茂樹葉作伴,自己卻是“光桿司令”一個,相比之下樹要比人幸運得多。所以這“興”又是“反興”。詩人看到孤樹,佇足留連,忽而覺得同病相憐,忽而嘆人不如樹,感觸紛紜。這種獨特心理感受與流浪者身份相切合,很有典型意義。關于這流浪者的性別,聞一多《風詩類鈔》另有妙詮:“杕杜喻女之未嫁者。《說文》:‘牡曰棠,牝曰杜。’”那末這流浪者竟是一位未婚少女,那就更顯悲哀了。此說可備參考。
起首二句,也可謂“興而賦也”。第三句“獨行踽踽”才是全章的靈魂。整首詩就是描寫一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踽踽獨行者的苦悶嘆息。此句獨立鎖住,不加鋪敘,以少馭多,濃縮了許多顛沛流離的苦境,給人無限想像空間。此句點出了流浪者,成為前后內容的分水嶺,前是流浪者所見,后是流浪者所思。
“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路上風塵仆仆的行人還是有的,但心為形役,各有各沉重的精神枷鎖與自顧不暇的物質煩惱,沒有人肯去對一個陌路人相濡以沫。這時,流浪者想到了同胞手足的兄弟親情,是“他人”無法比擬和替代的。正如《小雅·常棣》所說:“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親人,家園,不知在何方。異域他鄉的流浪者在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現實中想得很多很多,只能在想像中求得一些慰藉。正如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那小女孩孤苦伶仃,只能劃火柴在光亮中幻想著已上天國的奶奶來呵護自己,心靈感到一絲溫暖。兄弟雖好,畢竟在虛無縹緲中,現實終究是現實,詩人不禁“嗟——”,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這“嗟”字直貫最末副歌式復唱四句。
嘆息的內容很平實淺近,也正是流浪者的最基本需要:行人為什么不來親近我?我沒有兄弟在旁,為什么不來幫助我?孤獨寂寞,唿天搶地,兩個激問中蘊藏著濃重的絕望和憂傷。落難的人猶如落水的人,非常需要救援,可沒有人會來、沒有人能來濟助他。這確實是一聲令人心寒的長嘆。
由此推想,這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或是戰亂,或是饑荒。《小雅·常棣》說:“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死喪禍亂既平清,一家生活也安寧。那時雖有親兄弟,反覺不如朋友親)可作反證。是戰爭使骨肉離散,淪為難民。又《大雅·召旻》:“瘨我饑饉,民卒流亡。”(饑饉遍地災情重,十室九空盡流亡)是災荒使百姓失所,乞食四方。不管哪種情況,這首抒寫心靈感受的流浪者之歌,通過一個人的命運,向后世真實展示了一幅古代難民的流亡圖,其藝術視角很獨特,給人啟迪。
舊說如《毛詩序》謂“《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為今人所不取;而朱熹《詩集傳》謂此為“無兄弟者自傷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辭”,則差為近之。
解析
《杕杜》出自《詩經·唐風》,是一首情感真摯、意境深沉的佳作,以獨特的藝術手法展現了孤獨者的凄涼心境與對親情的深切渴望。
意象營造,孤獨盡顯
詩以“有杕之杜”起興,“杕杜”即孤零零生長的棠梨樹,這一意象奠定了全詩孤獨的基調。棠梨樹孤獨地挺立,其葉“湑湑”“菁菁”,看似生機勃勃,卻難掩其形單影只的落寞。詩人以樹自比,借景抒情,將自己孤獨無依的心境融入這孤樹之中,使讀者能深切感受到那份深入骨髓的孤獨。而“獨行踽踽”“獨行睘睘”則進一步刻畫了詩人孤獨前行的形象,一個在人生道路上踽踽獨行的身影,更增添了幾分凄涼與悲愴。
情感抒發,真摯動人
詩中“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的反復詠嘆,將詩人對親情的渴望推向了高潮。在孤獨的旅途中,詩人并非沒有遇到他人,但在他心中,那些陌生人終究比不上自己的同父兄弟、同姓族人。這種對親情的執著與眷戀,源于血濃于水的親情紐帶,是人性中最本真、最純粹的情感表達。詩人以質樸的語言,道出了人們內心深處對親情的珍視,讓每一個讀者都能感同身受。
呼告之語,無奈心聲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這兩句呼告之語,是詩人無奈的心聲。他向路過的行人發出呼吁,希望他們能給予自己一些關懷與幫助,因為在沒有兄弟依靠的情況下,他渴望得到他人的支持。這種呼告,既體現了詩人的孤獨無助,也反映出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淡漠。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人們各自為生存奔波,親情似乎也變得遙不可及,詩人的呼告,無疑是對這種社會現實的一種無聲控訴。
從藝術特色來看,全詩語言簡潔質樸,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感。通過復沓的章法,使詩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種整齊美和節奏感,同時也強化了詩歌的主題和情感表達。《杕杜》以其深刻的主題、真摯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了《詩經》中的經典之作,讓我們在千年之后,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時空的孤獨與渴望。
【杕杜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精華)杕杜原文及賞析07-21
《詩經:有杕之杜》原文賞析11-18
小雅·杕杜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4-28
小雅·杕杜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4-28
詩經《國風·唐風·杕杜》原文賞析11-14
《杕杜》詩經譯文及賞析10-02
《詩經杕杜》原文注釋及翻譯10-24
詩經《國風·唐風·有杕之杜》原文賞析12-04
《詩經:有杕之杜》賞析12-01
詩經:杕杜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