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精選12篇)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無論我們說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 1
岑老師執教的《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文藝性說明文,文章語言優美且嚴謹、準確。
教學中,岑老師的課思路清晰,抓住“美麗”“有限”“渺小”“唯一”四個特點,引導學生感受地球不能被破壞。四個特點,岑老師側重教學“美麗”和“有限”。尤其是“美麗”,岑老師通過很多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去感受,如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地球圖片,又如看圖片引導學生想象地球的美,還有帶領學生美讀等。學生在視覺,聽覺的`沖擊下,思緒飛揚,想象豐富,不僅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廣袤的平原,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也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蔚藍的大海,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金黃的稻谷……理解“有限”時,岑老師補充了大量的資料,告訴學生地球上的能源危機以及動植物滅絕的事實。美麗的地球,本來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由于人類的不加愛惜,濫砍濫伐,后來沒有了什么,沒有了什么,沒有了什么,沒有了什么。多么殘酷的事實,多么明顯的對比啊!地球是目前唯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她渺小,資源有限,所以人類只能愛護她,珍惜她。作為一篇文藝性說明文,指導說明方法是必須的。
岑老師抓重點句引導學生發現打比方、列數字、做比較等方法,把知識點的學習和朗讀指導結合起來,使說明方法的教學不枯燥,使學生的情感與教學目標形成統一。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 2
《只有一個地球》是第四單元《珍愛我們的家園》中的開篇之作,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說明文,本組課文都是科普作品。《只有一個地球》在本單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單元要求學生注意把握主要內容,還要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同時,積極行動起來,為了我們家園的美好明天,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本課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說明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藍老師執教的《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整節課教者對語文課如何落實新課改的理念,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互助性課堂教學,進行了充分地展示。真是“聽君一堂課,勝讀十年書”啊!
一、自讀自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藍老師在這方面處理的很好。《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是一篇說明性文章,它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告誡人們要保護地球生態環境。這是與人們息息相關的事情,學生很感興趣,藍老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的補充有關圖片資料:人類怎樣破壞自然資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態災難。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接著又出示了一組文字資料:地球資源的現狀及給人類帶來的危害。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的意義了。進而組織學生討論:人類的出路何在?通過抓住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因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必須精心保護地球!”終于成了所有學生的呼聲。當然,這也是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又放手讓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師從多方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二、充分挖掘課文內在的情感,展現給學生人文的關懷。
《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文字樸實自然,寫了較多地球資源豐富的內容,學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藍老師的教學設計,首先是讓學生反復地朗讀課文,進行地球樣子的想象描述,讓學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麗,和藹可親。使學生始終沉浸在對地球真摯的愛這種美好的情感之中。通過看圖片、談感受,感受地球的可愛,并且為人類慷慨地提供各種資源,地球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后,話題一轉,它在宇宙中卻很渺小,同時又遭受人類無情的破壞,這樣,學生真正體會到地球外表的可愛,內涵的豐富,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深入挖掘語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讓學生沉浸在語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這也是語文教學的真諦。
三、以情促讀,讀中感悟,加強讀書方法指導。
藍老師在教授本課時,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充分體現了課標要求的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它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這句話,學生在了解地球如此渺小之后,產生了強烈的保護地球之情,而后讓學生有感情地讀這一段,再指名讓學生在全班朗讀,感受地球的渺小。老師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使他們強烈的意識到地球的可愛和保護地球的迫切。
四、聯系實際,提升情感。
在講“地球資源為什么會枯竭”這部分時,教師讓學生評選“地球頭號殺手”,課文即將結束時,藍老師讓學生以“此時此刻,你想對自己、對那些無情地破壞地球的人們說些什么?”來進行小練筆,還出示了這樣的句式:人類啊,人類!這樣學生的語言文字得到了訓練,也宣泄了學生內心的情感。最后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今后應該怎樣從小事做起。使學生意識到要保護地球就要付諸行動,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激發了學生保護環境的自主意識。
總之,這是一節活潑、生動、有效的課,是一節成功的課。課堂上藍老師發揮了良好的素質與主導能力,學生能積極參與,充分發言,不同程度的學生通過教學得到不同程度的收獲,這是難能可貴的。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 3
“教無定法”,這一點對于語文學科的教學來說體現得尤為明顯。李老師執教的《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動靜相宜,脈絡清晰,聽完之后掩卷沉思,感慨頗多:
一、“自主合作探究”法,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本課采用了“自主學習,整體感知”“合作學習,深刻感悟”“探究學習,拓展延伸”等環節,教學結構脈絡清晰,尤其是學生分組合作,交流地球“易碎”體現在什么地方,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掀起了“爭做課堂小主人”的一個又一個高潮。
二、以讀悟情,以讀促寫,注重朗讀訓練
語文與朗讀不分家,朗讀是語文的生命。李老師執教的這節課上,非常注重感情朗讀訓練,例如在講到“地球的可愛體現在哪些地方”時,教師相機啟發引導:讀到“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時,教師啟發說:你讀這個句子時心情怎樣,應該讀出什么感情,試試看。在感情朗讀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分析完地球的“可愛”“易碎”體現在哪些方面這一環節后,李老師又不失時機地引導:地球,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地球,勢在必行!保護地球,刻不容緩!用“如果——,地球會更可愛;如果——,地球會更易碎”進行說話訓練,充分激發了學生保護地球的情感。
四、板書設計,亮麗醒目,畫龍點睛
我一直認為,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這句話對于語文課尤為明顯。李老師的這節課的板書醒目、新穎,讓人享受耳目一新的視覺盛宴的同時,又恰到好處地彰顯了本節課的重點,令人回味無窮:板書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面是一個寫滿“可愛:晶瑩球體、人類母親、慷慨無私。易碎:渺小、資源有限、難以移居”等文字的地球。下面是一個簡筆畫人物形象,他筆直虔誠地站立,仰面朝天,瞻仰地球,雙臂伸展。寓意人類要保護地球,
總之,這是一節既有看點,又有重點的課,課堂上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引起了聽課教師的共鳴。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 4
近幾周,我校教科室組織了語數教學研討活動,我執教了《僅有一個地球》這一課。課一上完,我真切地體驗到課堂教學真的是“遺憾的藝術”。
《僅有一個地球》這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其教學的重點應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僅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課前,經過反復的思索,我給這節課定了一個指導思想: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的主角,重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方法。《僅有一個地球》一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我讓學生抓住主線自主提出問題,在質疑的同時產生探索的欲望,并引導學生從“可愛”和“破碎”兩方面進行學習,突破難點。同時我還想抓住另一條主線——“自豪”到“心痛”這條情感暗線,意在經過多層次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讀中悟情,感受到強烈的情感變化。我想在本節課中努力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可是,“粉墨登場”之后,我反觀整個教學過程,我總覺得十分遺憾,預定的教學環節全亂套了。現就這課作以下幾點教學反思,與同行切磋:
一、做平等的合作者
課堂中,我不僅僅身體走下來了,心靈也走下來了,我盡力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較好地充當了一個平等的合作者,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努力與學生一起共建了一個歡樂,和諧,發展的課堂氛圍。
二、做真誠的賞識者
在現代教育中要重視賞識孩子,這是每個教師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課堂上,教師能不能真正做到賞識每一個孩子,還是有許多問題值得討論的。課堂上,我經過親切的微笑,真誠的鼓勵,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課堂中,激發了孩子的進取心。
孩子們表現得主動進取,課堂上偶爾出現了精彩的場面。當讓孩子想象地球媽媽美麗的樣貌時,孩子們竟像一個個小詩人一樣用優美的語言把地球媽媽描繪成一個天仙似的美人,連基礎較差的鄭雪健同學也進取地站起來抒發他的情感。是的,把賞識的目光投向孩子,給孩子們一個機會,他們會還給我們一片精彩!
三、閱讀教學要注重理解、感悟
俗話說,動人心者,莫不先于情,情不深,則無以驚心動魄。教師教學不僅僅要重知識的教學,還應重視學生情感活動。于是,我著力對教學材料進行組織,明暗兩條主線相互交錯進行,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潛心學文,綜合思慮,結論讓他們觸目驚心。“我們僅有一個家園——地球,精心保護它吧!”最終成了大多數孩子的呼聲。
四、不足之處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很多,主要表此刻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未調動起來,課堂活力不夠。因為一堂成功的閱讀課應當讓課堂短短的四十分鐘成為師生共同度過的完美時光。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是無盡的回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這也是我渴盼到達的語文教學的夢想境界。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 5
《僅有一個地球》此課的教學重點是:經過深入文本,聯系實際明白人類的生存“僅有一個地球”這樣一個事實,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基于我們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農村孩子知識面比較狹窄,他們對宇宙與地球的感性認識很淺顯。學習此課如果沒有對文章的資料有一個很深地了解是很難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習體會也不會深刻。所以我決定把本課的教學分為第一課時重點講地球的可愛,讓學生經過說、看、寫來體會地球的可愛。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了解地球的易破碎。因為僅有學生在心里真正認識到地球的可愛才能激發學生愛護地球、保護地球資源的情感。
我先用課件出示宇航員在太空拍攝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地球的可愛。緊之后我讓學生談談對地球的了解,然后我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后再談談對地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其次我引用宇航員的話引出可愛,讓學生圍繞可愛一詞從文中找出描述地球可愛的語句或段落,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談體會等。最終我用地球四季圖片激發學生保護地球情感。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資料,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的情感。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有幾個地方值得反思,現就反思。
1、教學中我利用課文題目中的“地球”一詞組織教學,讓學生逐步加深對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愛,并且讓學生自主讀書、聯系課文深入思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松、自由與文本對話的空間。
2、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為了使學生感受地球的可愛及與人類的'關系,我出示宇宙中看見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對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這一節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不足。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理解課文第二段時,學生的理解面較窄,沒有聯系生活來理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不到位。在教學課文第二段時,由于學生對地球了解不夠,朗讀課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課文朗讀缺乏美感。
3、由于課件制作方法不熟練,致使課件效果不夠夢想。如地球全貌圖就不大清晰。有些生活圖片資料相似導致學生回答相近或者無法回答,即耽誤時間效果也沒有到達預期效果。
對于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后將努力改正,并將對教學繼續探究、完善。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 6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告誡人們要保護地球生態環境。這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學生很感興趣。與試教課相比,小袁老師這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更為明確,教學思路更為明晰。
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個性化的探究閱讀,達到教學目標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的要求,小袁在這第一教時中主要引導學生感受地球的美麗可愛。然聽后感覺內容少了些,檢查字詞、歸納每段主要意思都比較拖,花了很長時間,而地球的美麗、可愛卻“著筆”不多。
閱讀教學要強調學生讀的訓練,只有學生自己去讀文本,才能對文本有所了解,有所感悟。教師精彩的教授,精辟的分析,雖然能把教材中蘊涵的東西挖出來,但畢竟不是學生自己動腦筋想出來的,他們只是被動地欣賞、接受。所以要讓學生自己讀,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感受文本。
因這堂課是作為青年教師“微課輔助”展示課,課中必須要有微視頻來解決教學重點,小袁把它安排在感受地球美麗一段。說實話,這段視頻并沒有使教學獲得良好的效果。動感的畫面、悅耳的音樂,還需要配上簡明精要的講解,學生才會留下印象。
作為公開課,建議小袁上第二教時的課——感受地球的“易碎”,抓住宇航員發出的“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句話來展開教學。組織學生討論:人類的出路何在?通過抓住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意識到生態災難已經深深地威脅到人類的日常生活。那么珍惜自然資源,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識自然而然地深入到每個孩子心中。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 7
我執教的是六年級《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教學時,我先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宇宙與地球的資料,讓學生通過資料去充分了解地球。接著,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課文圍繞地球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充分質疑,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議中交流。通過執教和教后研討,對語言運用我覺得聯系生活實際不夠,也沒有和單元習作訓練相結合,還需進一步改進,打磨。這節課總體反思如下:
一、感受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
本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本文的“命脈”,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中心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
首先讓學生感悟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里?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寫地球外觀美麗的句子,抓住“晶瑩”、“紗衣”、“搖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等詞語,體會地球的外表的美麗可愛,讀出對地球的贊美之情,并能熟讀成誦。
再引導學生談地球內在的美麗——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只有母親才會這樣無私的愛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們稱地球為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然而面對養育我們的母親,人類是怎樣對待它的呢?從而談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礦產資源的枯竭”,“人類根本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都告訴我們,我們只有保護地球,因為只有一個地球。當學生看到人類對地球破壞的.圖片時,學生的的情感被調動起來,越發感受到人類的做法是不對的,從而認識到今后該怎么做,在聆聽了邁克?杰克遜的公益歌曲《拯救地球》后,學生們為地球母親寫宣傳標語,“保護地球=熱愛媽媽”,“為了生存,保護地球”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我能感受孩子們的焦慮、心痛、熱情與決心。
二、利用課文的說明方法,深入理解內容
本文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更有效地突出了課文的重點內容。教學中,我通過說明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它們的作用。如,第六自然段,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四十億千米,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他們并不知道,四十億千米到底是多大。
于是,我借助以前學過的課文《太陽》,它告訴我們太陽離地球是1.5億千米,坐飛機去的話大約要二十幾年,這樣一估算,40萬億公里坐飛機得五六百萬年才能到達,這樣就使學生一下子明白,即使在40萬億千米以外的地方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三、不足之處
這一節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遺憾。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理解課文第三段時,學生的理解面較窄,沒有聯系生活來理解。同時也說明了課前備課不夠充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不到位。在教學課文第二段時,由于學生對地球了解不夠,朗讀課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課文朗讀缺乏美感。
對于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后將努力改正,并將對教學繼續探究、完善。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 8
《僅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本文經過列舉說明了僅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整篇文章洋溢著作者滾燙的情感,為地球的現狀而沉痛,為地球的命運而擔憂,為地球的遭遇而憤慨,為地球的前途而吶喊。
教學時,我先組織學生課前經過資料去充分了解地球。之后,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課文圍繞地球寫了哪幾個方面的資料?然后讓學生圍繞課文資料充分質疑,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議中交流。具體步驟如下:
一、感受僅有一個地球的事實
本文列舉了“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的活動范圍很小,地球被破壞沒有其它星球可去”。這三個方面,說明僅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僅有、本來、至少”等重點詞語,經過指名讀、分開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感受僅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從而感受到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
二、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教育意義很強的課文。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自學中自悟,寫下自我讀文后的感受。然后深入教學,充分利用資料等資源,在感悟中牢牢把握住課文的情感線,使學生的.心隨著課文資料的深入越收越緊,越來越沉重,最終,發自內心地呼喊出:“我們僅有一個地球,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三、利用課文的說明方法,深入理解資料
本文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更有效地突出了課文的重點資料。教學中,我經過說明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它們的作用。如,第六自然段,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四十億千米,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他們并不明白,四十億千米到底是多大。于是,我借助以前學過的課文《太陽》,它告訴我們太陽離地球是1.5億千米,坐飛機去的話大約要二十幾年,這樣一估算,40萬億公里坐飛機得五六百萬年才能到達,這樣就使學生一下子明白,即使在40萬億千米以外的地方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我們也是無法到達的。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 9
《僅有一個地球》一課是小學社會課第六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這樣二個方面:一、使學生明確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的空間和資源是有限的,而需要養活的人口越來越多。人口增長過快、資源和能源緊張、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社會問題;二、使學生明白為了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我們必須保護地球。
經過課前的設計和教學實踐,我覺得本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突破了教學重點。這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新的理念:
首先,針對社會課信息量大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把教材作為教學資料的一部分。課前,我讓學生搜集了很多我國資源環境有關的資料。這樣,不僅僅將課內與課外相聯系,豐富了課堂的容量,并且增長了學生的知識。
其次,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讀自我所搜集的資料的方式;在探究環境污染構成原因的時候,采取了讓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
再次,巧妙地使用課件。播放地球在太空中旋轉的動態畫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組環境遭到污染的照片,觸動了學生“憎恨破壞,保護地球”的渴望。這些手段的運用,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到動起來,我讓他們參與了教學的'整個過程:課前布置學生搜集了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各種資料;課堂上,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暢談自我對地球的了解;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環境污染的構成原因等。這些全是學生自行完成的。
課前的資料搜團體現了本課知識化的特點,而學生經過親自參與也學會了搜集資料及整理資料的方法,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另外經過課件播放環境污染的照片,讓學生談觀后感,激發了學生對環境遭到破壞所產生的痛心之情及要保護地球的正確價值觀。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 10
《只有一個地球》是十一冊第三組的一篇說明文。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可是許多人對地球了解甚少,不注意保護它,這篇課文就告訴我們這個地球是怎樣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兩個問題。課前,結合新課程理念,經過反復的思索,我給這節課定了一個指導思想: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的角色,重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方法。
一、做平等的合作者。課堂上,我全身心融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動,真正充當一個平等的合作者,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共建一個快樂、和諧、發展的課堂氛圍。
二、摒棄煩講冗析、環環緊扣的教法,真正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整篇課文我只提了“讀了這篇課文,你的心情怎樣?”這個問題貫串課堂始終,它直接觸動了學生的情感,把學生的內心感受全部引發出來,起到牽一發而動全篇的效果。這個問題的空間很大,學生完全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真正當家做主”。
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在教學這一部分時先讓學生找出這句話讀一讀說一說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講的,然后抓住了這個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聯系全課,說說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里,為什么要強調“同時”。在體會地球的“可愛”時,從多媒體課件晶瑩剔透的星球中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為幫助學生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通過讀一讀,找一找,議一議等學習方式,讓學生意識到,如果“不加節制”地“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三、體現以讀代講的特點。我把大量的時間都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去品味、自理解、去感受、去跟文本進行個性化的對話,我只在必要時給予啟發或點撥,努力體現以讀為本,以讀悟情這一閱讀教學讀的本質特征。
四、教師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還應重視學生的情感活動。因此在課堂上,我一方面努力讓自己的語言充滿美感,讓優美的語言傳達語文的美麗,使學生自己與語文殿堂更接近;另一方面,通過充滿強烈抒情色彩的導語創設情境,使學生沉浸在對地球真摯的愛和對人類的憂患這種美好的情感之中。
五、對課文語言進行必要的咬文嚼字和字斟句酌。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 11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說明文,它介紹了有關地球的知識,說明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條理清晰,說服力強。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同學們了解人類對地球資源的破壞,導致了怎樣嚴重的后果,從而明白應該怎樣對待地球。授課時,我讓學生理解過課文的文字內容后,又設計了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拓展環節,從而更加深學生的理解。
一、本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有兩處:
1、課前,經過反復的思索,我給這節課定了一個指導思想: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的角色,重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方法。《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我讓學生抓住主線引導學生從“可愛”和“破碎”兩方面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突破難點。同時我以表格的形式重視引導學生在討論中結合文本并跳出文本聯系生活認識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從而喚醒學生對地球的保護意識。
2、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地位較為充分地體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例如,學生課前搜集資料,舉例說明人類所造成的生態災難,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3、升華情感
讓孩子們把最想說的話寫在課題后面,再與同學們交流。這樣,情感熏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二、教學不足
1、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以從發言中體會得到,學生的自學情況較好,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只是大部分,有的學生做的不夠到位。合作學習能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學習以及表現自我的機會。在交流匯報中,學生回答問題不夠積極。
2、理解宇航員說的這句話不夠全面,學生回答的面有點窄。而教師又沒有很好的去引導。
3、作為科普性的說明文,學生肯定有很多的疑問,而我卻沒有留給學生質疑的機會。
4、本科教學讀的訓練落實不夠到位,有待今后的改進。
三、產生的疑惑
本課中我為了突破教學重點,落實引導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這一教學理念,設計了表格,課件展示地球母親受破壞的情況,內容更系統化,但卻導致教學時間的短缺,影響了其他教學環節的安排以及讀的訓練。那么,到底怎樣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呢?懇請大家指教。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 12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科學知識說明文。樸實、流暢的語言,嚴謹的結構,清楚的條理,又飽含著深情,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通過地球“美麗又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
課文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著,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類活動范圍很小、地球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后,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住,最后得出結論:人類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我先從題目入手,讓學生明白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作者是帶著珍愛的感情來寫的。抓住這種基調,我讓學生在朗讀完課文以后,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在書中相關地方寫下自己的點滴感受。隨后,我帶領學生學習了課文的一、三兩部分,第二部分分小組自學完成,最后體會情感,達到升華。
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適時的補充有關知識:我國的森林資源危機及我國耕地面積減少的原因,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接著我出示我國生態環境的幾個數字,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的意義了。這時學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礎上,感情的抒發水到渠成,同時自然地引用課前閱讀的資料故事發散地從我們身邊環保、生活實際來談體會,這一環節給予了學生開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因而我們只有一個家園──地球,精心保護它吧!終于成了所有學生的呼聲。
回顧這節課,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這是一篇說明文,在整堂課上涉及說明方法的教學很少,沒有給學生滲透相應的寫作方法。另外課上讓學生小練筆的環節沒有充分的時間,只是讓大家說說而已。所以,今后還要在備課方面多下功夫。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06-18
《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10-03
《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11-25
《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10-15
六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10-31
《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精選5篇)09-19
《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6篇10-25
《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精選22篇)11-14
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精選8篇)05-30
《只有一個地球》評課稿(通用16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