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錢學森評課稿
參與了葉老師磨課的全過程,結合我們研究的生態課堂課題,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反復磨課間,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生成性。
葉來老師進行了四次磨課,每次都認真設計教案反復推敲,然而面對不同的學生,學生的思維與老師的預設總有偏離。葉老師沒有忙著為自己的下一個環節奔忙,而是傾聽學生的分析和想法,因為學生的思維角度、思維方式和思考過程比答案本身更為重要。這是生態課堂理所倡導的新理念。生態課堂必須建立在師生雙方真誠平等、民主對話的基礎上,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促進者,要真正從心理上尊重學生,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在一種輕松、活躍的心理狀態下,敞開心扉,放飛思想、真情對話。有了這種和諧、平等的“生態環境”,學生才會把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靈感全部調動到課堂學習中,大膽表露自己真實的內心體驗。這樣的課堂才是多變的、美麗的、豐富的,師生才會收獲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反復磨課間,升華了學生的感情。
我覺得一篇文章最忌諱的就是支離破碎的分析。教學時,葉老師沒有一段一段地教,而是抓住“愛國”這一中心,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語句感受到錢學森對祖國的愛國之情。學生在一遍一遍誦讀,一次一次自主表達中,不由自主地接受了語言,走進了文本,更一步步體驗文中的情感主線——錢學森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教學難點——理解錢學森的兩句話,進行朗讀品味,體會錢學森的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在指導朗讀錢學森的兩次話,在引導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層次分讀、齊讀,讓每一次的讀都不是一個簡單層面的重復,而是用巧妙的語言做搭設訓練感情朗讀,層層推進。
三、反復磨課間,閃現了師生的智慧。
生態課堂要求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就是在交往過程中承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所應該享受的權利,給予學生主動發言、積極參與的機會。每堂課上,葉老師都能注意傾聽,捕捉“戰機”,營造師生對話情境。學生的情感在一次次對話、朗讀中得到升華,與人物情感產生共鳴。
四、反復磨課間,提升了學生的情感。
課文第五節美國高級將領的一段話對理解錢學森的拳拳報國心很重要,但考慮事件從時間、空間距離學生的實際都很遠,這樣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就會產生一定的障礙。還有,錢學森回國后在我國運載火箭、導彈的研制與發射中作出了卓越貢獻這方面,學生了解過少。這時葉老師運用多媒體,補充資料,適當的擴展,延伸,突破了教學難點,學生的感受更真切,心靈也一次次受到猛烈的撞擊提升了對錢學森的情感認識。
這樣的磨課,真的是越“磨”越精彩啊!
【錢學森評課稿】相關文章:
復習課評課稿04-08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亡羊補牢》的評課稿06-24
《變阻器》的評課稿10-26
《 孔乙己》的評課稿06-02
《母雞》評課稿01-22
《折扣》評課稿05-17
趙州橋的評課稿06-25
《麻雀》的評課稿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