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行為規范主要內容
中小學生行為規范有什么內容?那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中小學生行為規范主要內容,僅供閱讀參考。
小學階段主要培養學生初步形成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講究衛生、熱愛勞動、勤儉節約、文明禮貌、遵守紀律等基本行為習慣。中學階段在培養學生基本法律意識、科學意識和自主意識的基礎上,提升學生道德判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使學生形成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和社會秩序的意識和習慣。
(一)遵紀守法。培養遵紀守法習慣意識要從小抓起。要結合青少年年齡、心理特點,強化法律知識學習,提高法律意識,自覺遵紀守法,做一個懂法守法的好公民。要從學生中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入手,分析成因、危害及防治,告誡廣大學生不良行為習慣是走向違法犯罪的成因之一。
(二)文明禮儀。加強學生良好文明禮儀習慣養成教育,開展必要的禮儀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講文明、講禮貌、尊敬師長、孝老愛親、和睦鄰里的行為習慣。
(三)學習習慣。加強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自覺的學習習慣,嚴謹的學習態度,穩定的學習情緒,正確的學習方法,勤奮主動、樂于探究的學習品質。
(四)生活習慣。加強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學生生活有秩序,作息有規律,著裝整潔得體,儀表莊重大方的習慣,特別要禁止穿拖鞋、背心進校園,男生留長發、胡須,女生染發、化濃妝等不良行為;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勤儉節約,不亂吃零食的習慣;培養學生不亂扔亂涂、主動撿拾雜物等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強化勞動教育,教育學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社會生產勞動;強化學生安全防范意識,提升自我保護能力。
(五)心理健康。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積極進取的健康的自我意識和良好的氣質,重視對學生進行個體的個性心理品質教育。加強對中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人際交往、戀愛觀的教育和行為指導。要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提高學生抵抗挫折、克服困難的習慣和能力。
(六)體育鍛煉。加強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的習慣,認真做課間操、眼保健操,上好體育課,堅持每天體育鍛煉1小時等體育鍛煉習慣。
(七)其他專項教育活動。
1.規范升旗儀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和《關于規范國歌奏唱禮儀的實施意見》(中辦發【2014】66號)的要求規范升旗儀式,做到集隊快、靜、齊,進退場有序,隊列整齊,態度認真,動作規范。
2.教育學生遠離打架斗毆。教育引導學生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善待他人,與同學友愛互助。嚴厲整治中小學校內外結伙抱團、尋釁滋事、打架斗毆、以大欺小、以強欺弱等嚴重違紀行為,杜絕涉校人身傷害惡性案件發生。
3、教育學生遠離吸煙惡習。嚴禁中小學生吸煙,采取措施幫助吸煙學生戒除吸煙惡習,教育引導學生培養健康文明生活習慣,打造無煙校園。同時開展禁毒宣傳教育活動,嚴防中小學生涉毒問題發生。
4.教育學生遠離沉迷手機。大力提倡中小學生不帶手機進入校園,禁止學生在學校規定禁止的時間、場合使用手機,嚴厲整治學生帶手機進入考場行為,對沉迷手機成癮、瀏覽傳播不良信息內容的學生,采取手段進行懲戒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