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撂荒地耕種簡報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大家都看到過簡報吧,簡報具有一般報紙的新聞特點,特別是要求有很強的時效性。你寫簡報時總是無從下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農村撂荒地耕種簡報,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村撂荒地耕種簡報1
今年以來,先鋒鎮認真貫徹上級要求部署,通過試點示范、政策支持、激勵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增強農民撂荒土地整治復耕積極性,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壓緊壓實責任。一是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以動員會、專題會、推進會形式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壓實鎮村兩級主體責任,及時推動工作落地落實。二是制定印發了《先鋒鎮撂荒土地整治工作方案》,形成網格化、全覆蓋的工作機制。
統籌協調到位。先鋒鎮堅持“分類施策、綜合治理”的原則,組織人員對轄區內撂荒土地進行登記造冊,因村制宜,分類施策。一方面鼓勵和引導有耕種能力的群眾復耕復種,另一方面動員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代耕代種,解決外出務工和無力耕種農戶的.撂荒問題。
強化宣傳教育。結合《儀隴縣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微信等媒體,積極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廣泛宣傳,使廣大農民充分認識到保護耕地、恢復荒地耕種是自己應盡的義務,增強愛惜土地、種好土地的自覺性,激發農民群眾種地熱情,引導群眾有序復耕復種。
發揮榜樣作用。在翻身村建立面積百余畝的示范點,為全鎮撂荒土地整治樹立了標桿樣板,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同時也充分調動了村民整治撂荒地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為實現“荒地變良田”全面助推鄉村振興打下了有效基礎。
農村撂荒地耕種簡報2
春耕時節,古浪縣各鄉鎮采取多種措施,盤活撂荒地資源,全力推進縣域撂荒耕地復耕復墾,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走進大靖鎮大莊村,記者看到一輛輛大型耕地拖拉機正在雜草叢生的荒田里來回穿梭,原本的撂荒地一派熱火朝天的耕作場景。一塊塊土地經過整理調型后,集中成片、平整成型,形成了一幅和諧的田園畫卷。村民吳希江和幾個村民正在用鋤頭從翻過的土塊里刨出草根,平整土地,然后播種、蓋上地膜。
“我們一共流轉了1100畝土地,包括我們復墾的撂荒地,準備種植大豆、小麥等糧食作物。一方面,響應國家保障糧食安全號召;另一方面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就業,造福鄉鄰,一舉多得。”大莊村村民吳希江說道。
“缺乏勞動力如何復耕?”“如果將土地流轉出去,是否能保證穩定的收益呢?”……受農業效益偏低且種植意愿低、農民外出務工、耕種條件差等因素影響,大莊村各組都存在不同程度耕地撂荒現象,為消除群眾復耕顧慮,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大莊村村兩委及時向群眾普及糧食安全、復耕復種等政策知識,通過土地流轉、代種、自種等方式,推動土地資源整合,將小而分散、碎片化土地整合成集中連片的`大塊土地,有效推動了土地撂荒問題解決。
“按照鎮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我們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對疑似撂荒地塊進行了逐個核實、登記。同時,我們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微信群宣傳、入戶走訪等方式,打通群眾思想關,引導群眾積極復墾,讓荒地變良田。”大莊村黨支部書記王文軍說道。
盤活閑置土地資源,讓“沉睡”土地煥發活力。大靖鎮對疑似撂荒地統一進行核實查清撂荒耕地現狀、類型及產生原因,積極組織鎮村干部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全覆蓋、地毯式摸排,實行“分管領導包片+駐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塊+黨員聯戶”的工作模式,積極發動黨員群眾,廣泛宣傳動員,逐村逐組進行政策宣傳,講解糧食安全及種糧獎補政策,開展春耕大生產,種好“責任田”。
“對于有復耕意愿的農戶,我們幫助農戶翻土、復耕;對于能夠流轉的撂荒地,鼓勵群眾流轉耕種;對于農戶在外務工無法復耕的撂荒地,發動周圍農戶代耕代種。”大靖鎮政府工作人員向記者說道,“同時,對部分撂荒地進行集中復耕實現‘應種盡種’,形成了珍惜土地資源、保護耕地的濃厚氛圍,建立起了解決耕地撂荒的長效機制,讓一塊塊被荒廢的土地,成為村民復種復耕的‘致富法寶’。”
農村撂荒地耕種簡報3
耕地是農業發展之基、農民安身之本。為有效解決農村土地撂荒現狀,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恢復撂荒地生產步伐。近期,楠竹村周密部署,鄂州市民政局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成立了楠竹村耕地撂荒整治工作組。全面深入農戶家中和田間地頭,對撂荒棄耕土地的承包人、地塊名稱、面積和撂荒年限、邊界等基本情況進行逐一登記造冊統計,全面排查,建立臺賬。
召集黨員、村干部、駐村工作隊等力量,劃片區進行廣泛宣傳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撂荒土地整治,增強村民愛惜土地的自覺性。全力推進撂荒地整治,進行復耕復種,為促進產業興旺、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楠竹村村位于沼山鎮,面積約4.5平方公里,地處丘陵地帶,有水田560畝,旱地450多畝,林地約30畝。由于村民大多外出務工的原因,90多畝的農田一直撂荒多年。
如何讓“沉睡”的撂荒地煥發生機,有效減少耕地撂荒,盤活農村土地資源,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政策,保證糧食生產,鄂州市民政局駐楠竹村第一書記嚴斌開和楠竹村耕地撂荒整治工作組四處奔走聯系,廣泛征求村民意見,與村兩委就撂荒地處置方案多次召開研討會。逐戶核查,逐塊登記撂荒地的承包戶及位置、面積、類型等信息,建立管理臺賬。90多畝的農田眼看著撂荒,每塊田之間長滿荒草野樹,甚至連田埂都分不清了。楠竹村主要做法是推行兩委托一兜底,采取引導分散農戶向撂荒地委托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再由其將土地委托給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田能手和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生產服務主體,由經營主體或生產服務開展農業生產,約定盈利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和農業生產服務主體等分紅比例,對其他原因人撂荒的耕地由村集體兜底整治。即由村民將撂荒地以經濟合作社的.名義與鄂州市鑫業農作物種植有限公司簽訂撂荒地復耕復種流轉協議,再由鄂州市鑫業農作物種植有限公司托管給第三方種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促成鄂州市鑫業農作物種植有限公司與第三方達成撂荒地復耕復種流轉協議,以促進撂荒地再利用,在實現糧食增收的同時促進綠色生態健康發展。對沒有簽協議撂荒田地由村委會牽頭整治復墾,并動員群眾自行耕種,由農機服務隊提供耕作服務,這樣既方便了群眾,又增加了村集體收入。據保守統計,90多畝水田一年預計可為農民增加11萬斤稻谷的收入。該舉措體現了“村集體整合集中+生產托管”的農業生產托管模式,能夠有效集中土地資源,提高機械化作業效率,將分散的生產模式轉變為同一品種進行統一種植管理,促進節本增收。此外,農戶將土地經營權流轉到經濟社,與經營主體開展合作經營,有助于實現利益分配。在此過程中,乙方發揮自身優勢,提供訂單生產業務,發展經濟價值高的作物,促進撂荒地再利用。
在楠竹村的撂荒地里,大型機械和村民正在進行開荒復耕作業。挖掘機在前面清理撂荒地上的大型障礙物,翻耕機緊隨其后對土地進行翻耕。村民們對翻耕后的土地進行復種,一粒粒種子帶著希望即將播撒進了田地里,把無人問津的撂荒地變為“希望田”。楠竹村駐村第一書記嚴斌開說,經過全面動員,預計楠竹村所有撂荒土地得到全面復耕復墾,春耕耕作面積達90%以上。為提高村民種糧積極性,鼓勵村民把撂荒土地重新種起來。駐村工作隊主動放棄周末與家人團聚時間,和村委會干部一起,走進村民家中、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零距離向村民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及時幫助村民解決春耕生產中的難題。得知一些農戶人手不夠,迅速組織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疫情防控、政策宣傳、協調生產,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困難,千方百計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開展,堅決落實“不誤農時”的要求。用實際行動推動農業生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拓寬村民增收渠道。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村委會干部、黨員群眾和志愿者深入基層一線,在勞動中訪民情、解民意、談生產、講政策,因地制宜開展農技指導服務,真心實意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做好事,用堅守初心和實際行動激勵了農民群眾的種糧積極性和增收致富的信心,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書寫美麗新篇章。
農村撂荒地耕種簡報4
民以食為天,食以地為本。為切實解決土地撂荒,防止耕地“非糧化”,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金家鎮黨委高度重視、多措并舉,扎實推進撂荒耕地整治工作。
一是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堅持將撂荒耕地整治工作作為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土地資源節約利用的大事來抓。我鎮多次召開動員會、專題會、推進會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要求包片領導與駐村干部明確整治完成時限,掌握耕地撂荒整治情況并下村督導協助撂荒耕地整治工作,全力推動金家鎮撂荒耕地整治行動扎實開展。
二是加大宣傳排查,營造濃厚氛圍。各村通過村級廣播、移動小喇叭、微信群等方式進行宣傳。積極引導群眾認識到保護耕地,恢復撂荒地耕種是自己應盡的義務,激發群眾種地熱情。同時各村迅速深入田間地塊對撂荒地進行全覆蓋、地毯式摸排,將撂荒土地逐一登記造冊,做到數字準、底子清、情況明,建立專項整治臺賬,為集中整治打牢基礎。
三是堅持分類施策,提高治理效果。認真分析耕地撂荒原因,把握重點環節,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統籌推進,積極搶抓農時,統籌組織勞力、機械等資源,加快復耕復種進度。
【農村撂荒地耕種簡報】相關文章:
農村撂荒地整治簡報(精選14篇)10-31
農村撂荒地復耕簡報(精選11篇)10-27
農村撂荒地復耕簡報范文(精選13篇)07-19
農村撂荒地整治簡報范文(通用11篇)12-20
春耕種植簡報范文(精選8篇)10-14
春耕種植簡報(通用16篇)09-29
社區開展撂荒地整治簡報09-29
撂荒地復耕工作簡報11-08
撂荒地整治簡報(精選19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