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模板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學小品文的文體特點。
(2)了解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秘。
2、技能目標:理解本文獨特的寫法,體味其知識性、趣味性。學會生動形象地介紹科學知識,清楚明了的說明復雜事物,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科學理性的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關注社會問題,善于觀察生活,熱愛自然。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文意,領會文章給人的啟示。
(2)把握本文獨特的寫法,即說明文與記敘文的雜交種。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放出旅鼠的圖片,學生描繪一下旅鼠的樣子。
這種生活在北極草原上的.小動物,有許多難解的謎團。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絞盡腦汁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秘。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旅鼠之謎》,去探索一下。
二、檢查預習:
1、請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作家、作品。
位夢華,1940年生于山東平度,地質學家。1991年他獨闖北極,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極愛斯基摩人聚居區進行了一個半月的綜合性科學考察,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并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1992年回國后撰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北極的各種情況。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級》、《南極之夢》等。
2、讀一讀,寫一寫:
徘徊媲美篤信幼崽嚙齒
倉皇逃竄饒有興趣神秘莫測
焦躁不安東跑西顛鼠目寸光
傳宗接代道聽途說若有所思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在課文中找找北極旅鼠有哪些奧秘,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
明確:三大奧秘
(1)繁殖力驚人,為動物世界之最。一對旅鼠,一年就有百萬后代。
(2)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過多,就有種種奇怪的自殺行為,或停止進食,或在天敵面前主動挑釁,或改變毛色,吸引天敵。
(3)死亡大遷移,數百萬旅鼠匯成浩浩蕩蕩的隊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研討,深層探究:
1、提問:你從課文中可以獲得哪些啟示?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之后由各組選代表發言,共同交流。
學生可能有的答案有:
l大自然有許多奧秘人類還無法解釋,有待繼續研究
l人類也不應該毫無節制的繁衍下去
l在位夢華和丹尼斯身上我們看到了為科學的崇高獻身精神
l只有創新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秘
l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調節機制,一旦被破壞,就會向新的平衡轉化
重點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話,他說的有道理嗎?談談你的感受。
學生自由討論,鼓勵創新思維,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
五、品讀課文,體味文章獨特的寫作手法:
a)提問:本文介紹了旅鼠的三大奧秘,知識性很強,但讀來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想一想,文章的寫法有什么獨特之處?它是說明文還是記敘文?在課文中找出你的依據來。
學生思考、明確:
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用文學的筆調介紹科學知識。
記敘的框架、說明的內容、對話的方式。
通篇寓知識于敘事之中,讓人既長知識又有興趣。
b)學生自主選例評析,品味文章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六、延伸拓展: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動物也有一些奇異的現象。請根據你的觀察和了解,說說某種動物奇異的表現及其原因。
七、課堂小結:
《旅鼠之謎》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科學小品。文章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旅鼠的三大奧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長。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種形式啟發我們。從旅鼠的身上,我們如果反觀人類自身,也許會領悟到很多
作業布置:
1、抄寫生字詞。
2、完成課課練。
3、選擇北極旅鼠三大奧秘中的任一一個奧秘,大膽而合理地猜測一下吧!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2
一、教學目標
1、會認“宜、層、盡、染、疊”等11個生字,會寫“谷、金、豐”等10個字。
2、讀好“疊翠流金、天高云淡”等12個四字詞語,感受秋天的美
3、培養積累詞語、收集詞語的興趣和習慣。
二、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字典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二年級第一課,識字1伸出小手指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1、借助字典,自讀詞語。
2、檢查自主識字情況:
(1)出示詞語,學生看大屏幕,自己試著讀。
(2)交流難認難讀的生字。
預設一:染──借助拼音學習生字,糾正學生發音,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預設二:爽──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字形識記生字。
預設三:疊──通過演示漢字演變過程,理解字義,認讀生字。
(3)鞏固認讀生字。
指名讀──齊讀──同桌互相──游戲搶讀
提醒:第一、二行分別注意前、后鼻韻母讀清楚。
(三)理解詞語,感受秋色之美
1、整體認讀詞語。自己再讀讀這些詞語,看看讀詞語的時候你的腦海里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學生交流。讀了這些詞語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畫面?
3、出示秋天畫面看圖理解:“天高云淡大雁南飛”等詞語意思。
4、欣賞著這些美麗的畫面,誰再來讀這些詞語。(出示詞語)誰再來讀?
5、你看這個詞誰能讀?(出示:天高云淡)指導讀出詞語韻律美。
你看這樣讀就讀出了詞語的味道,讀出了詞語蘊含的美!用這樣的'方法,相信你一定也能把這些詞讀好!誰來讀?(出示:秋高氣爽秋收冬藏春華秋實)
6、這么美的景色你知道是什么季節的嗎?(秋天)這一課里有個詞說的也是秋天,知道是哪個詞嗎?(金秋時節)孩子們看,金秋時節有這么多美麗的景色呢!(出示詞語:金秋時節,天高云淡秋高氣爽大雁南飛、瓜果飄香、山河壯美)剛才我們想象著天高云淡的樣子就能把詞語讀好,用剛才學會的這種方法,想象著金秋時節,大雁啊,瓜果啊,山河的樣子再來讀這些詞語,相信你一定更能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來,同桌兩個人先互相讀一讀練一練吧!一會再來讀!我們一起讀!
(四)理解詞語,感受秋天的豐收
1、學生讀詞語,提出質疑。
剛才大家通過自己學習,讀懂讀好了這些詞!課文中還有其他的詞語呢!一起讀!(出示其他詞語)這些詞語中你有不懂的嗎?
2、出示學生不理解的詞語,采用不同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預設一:疊翠流金
(1)教給學生方法:理解這樣的詞要抓住關鍵字,關鍵字理解了,這個詞你就明白了!
(2)借助查字典理解“翠”的意思。(綠色)
(3)借助圖片,指導朗讀。(出示圖片)你看一層又一層的青綠色重疊在一起上面點綴著那么多的金黃色多美啊!帶著這樣的感受誰再來讀這個詞?
(4)感受秋天豐收。想象一下秋天里什么是金黃色的?變成金黃色說明什么啊?(成熟了)
景色美讓我們感到愉快,豐收后讓我們感到欣喜!帶著這樣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些詞語吧!(出示整篇詞語,指名配樂讀)
(五)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交流。
2、教師示范寫,學生觀察。
3、學生寫字,先描紅,再認認真真寫兩遍。提醒寫字姿勢。(古箏配樂)
(六)總結拓展
秋天是美麗的,讓我們盡情享受秋天帶給我們的美麗和豐收的喜悅吧!課后請同學們搜集關于秋天的詞語或圖片,咱們下節課再來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親人對“我”的無限關愛與殷切期望。
教學重難點:
通過詩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具:掛圖、錄音機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詩中有關字、詞。
2、有層次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親人對“我”的無限關愛與熱切期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課文,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收到過親人送的禮物嗎?你了解這些“禮物”的含義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禮物》。
二、初讀詩,自學字、詞
1、學生自讀詩歌,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2、檢測學生的識字情況,可以讀詩,也可以讀生字組詞,并引導學生隨機介紹自己識記字方法、積累的好詞語。
三、自讀詩,理解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詩,想想自己最喜歡哪部分?為什么?
2、全班交流,你最喜歡詩中哪個禮物?為什么?
教師隨機抓住學生回答的原因,指導他們通過不同方式深入理解自然的力量,生命的偉大,時間的珍貴和知識的重要。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3、指導從整體上朗讀詩,讀出喜愛之情。
四、創設情境,體會感情。
1、音樂渲染,教師朗讀詩,學生想象。
2、學生談從親人送的禮物中體會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點撥出無論什么禮物,都表達出了親人們對“我的關愛與期望,體現了長輩對晚輩的深深情誼與殷殷期望。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體會親情的.可貴和偉大。朗讀的形式多些,可以個別讀,分節讀,小組讀等。
五、總結全文。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試背頌。
七、板書計劃
禮物
種子
懂得
自然
禮物
小雞
懂得
生命
親人的關愛、期盼
手表
懂得
時間
《少兒百科全書》
懂得
世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感情。
2、會寫本文的生字。
3、完成語文天地中的有關內容。
教學過程:
一、再讀課文,加深理解,學習寫法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說說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怎么體會到親情的?
3、觀察文中前四自然段,看看這幾小節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4、引導學生依照詩中的寫法,寫一段話。
5、全班交流所寫的內容。
二、指導學生寫字
1、學生觀察生字表中的生字,提出較難寫的。
2、教師示范寫有關字,重點指導寫“禮、懂、精、博”
3、完成語文天地中的D2中的第一行。
三、布置作業。
1、抄寫并背誦《游子吟》。
2、和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小檔案。
3、預習第二課。
四、板書計劃
游子吟
家庭小檔案
教學后記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4
教材內容說明
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活靈活現。先描述了蟈蟈的歌聲,寫出了聲音的各種特點,如“柔和”“清脆”“尖銳”“竊竊私語”等,特別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
流露了作者的喜愛之情。接著又描寫了蟈蟈的外形特點》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文章重點內容寫了蟈蟈的食物習性。作者通過自己的觀察,饒有興趣地介紹了蟈蟈喜歡吃的食物是蟬,又解開了蟈蟈喜歡吃的是蟬肚子的原因是既有肉又有甜食。還介紹了蟈蟈之間的相處和睦,從不爭吵的特點。
教材使用說明
七年級的學生對小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本文又集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于一體,可讀性強,因此讓學生自主閱讀,體驗閱讀過程中的快樂。在探究交流中,深透理解文意,體會生動傳神的文學筆法。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學中可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段,如關于蟈蟈生活的習性的圖片資料等。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并說出其作用。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體會科學小品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了解作者。
1、回憶所學課文《蟬》,
2、比較寫作內容寫和作目的不同,
3、兩篇文體不同,
4、明確本文是介紹科學知識,
5、說明的對象是蟈蟈。
二、檢查預習,夯實基礎
學生領讀文后的“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學生領讀文后的“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強調易錯音和易錯字。
三、速讀課文,提取信息
四、再讀課文,把握課文重點
1、思考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綠色蟈蟈的特點?
2、綠色蟈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綠色蟈蟈有哪些習性?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方面?
教師指導明確外表特征:“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蟈蟈的習性寫了叫聲和食性。
五、重點研讀,質疑問答,合作交流
學生可再讀課文,并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
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
a、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么?
b、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為什么?、重點研讀,質疑問答,合作交流
在學生的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也許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1)比較閱讀材料夜色降臨,蟈蟈出來了,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綠葉叢中蟈蟈在叫,聲音很低沉,在連續不斷的'低聲中,時不時發出一聲尖銳、急促的叫聲。
要求和第三段對比閱讀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個?
第三段多處運用了擬人、比喻、對比等手法,這些手法的運用,使得文章生動傳神,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與趣味性。
(2)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稱呼,這樣寫有什么效果?體會這樣寫的效果。
當蟈蟈捕殺蟬時稱:狂熱的狩獵者
當蟈蟈晚上鳴叫時稱:夜晚的藝術家
當蟈蟈成為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稱:籠里的囚犯
當蟈蟈吃蟬肉時稱:蟬的屠夫
作者這樣稱呼蟈蟈的原因:不斷變換稱呼,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3)比較閱讀材料二《辭海》中有關蟈蟈的條目是這樣的:
蟈蟈,昆蟲。螽斯的一種。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發聲。吃植物的嫩葉和花,危害農作物。也有稱之為“哥哥”。
就這段文字與課文比較,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寫作特色:
1 、生動傳神的描寫表達方式,表現了作者對綠色蟈蟈的喜愛之情。
2、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語言生動傳神,讀來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與趣味性。
3、通過作比較來寫蟈蟈。比如在寫蟈蟈的叫聲時,拿蟬的叫聲來作比較;寫它喜歡吃肉食時,拿螽斯來作比較;寫它追捕蟬時,拿鷹來作比較;寫它同類相食時,拿螳螂來作比較。這些作比較的運用,既突出了蟈蟈的習性、特點,又讓讀者對其他昆蟲也有所了解,同時,也說明作者對各種昆蟲的特性了如指掌。
六、總結課文,完成《評價手冊》中該課的課后相關練習。
七、教學探討與反思:
快速閱讀,是一種基本的獲得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的提高既需要老師的悉心指導,又需要學生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閱讀來實踐、訓練。本文作為一篇典型的科普性文章,作為學生快速閱讀訓練的材料是非常合適的,所以教師應充分對文本加以利用。文章采用生動的文學性筆調,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在行文中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自然親切,富有感染力。學生總會喜歡某些方面的知識,因此采用個性化解讀文章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來賞析,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來品味語言的美妙之處,十分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發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這樣文章的寫作特點也能認真掌握,并在以后的習作中加以借鑒了。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5
教學目標:
1、學會自讀課文,能自主地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一個善意的謊言背后的真情。
3、培養樂于助人的真誠情懷。懂得“放棄自己的一點私欲,能夠成全一個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點點善意的付出,會給這世界增添許多美好和歡樂”的`道理。
重點難點:
學會自覺地在字里行間體會文章真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讀《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九條,(指“要誠實……”幾個字)這里告訴我們什么?(小學生要誠實,不能騙人,騙人不好)可生活是很復雜的,并不是書上的幾句話就能概括得了的。
有時欺騙并不會遭到譴責,也許反而會得到感激,比如我們將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講一場得到感激的欺騙。為什么呢?帶著這個問題讀課文,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
交流:你發現了謊言了嗎?
殘疾青年編造了一個美麗的謊言。
二、細讀課文
1、過渡:對,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其實會讀書的同學能從課文中就發現蛛絲馬跡,會發現攤主的心思,再讀讀課文,好好找找看。可以圈點關鍵地方。
2、交流:
(1)、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一愣”為什么?“一亮”又說明了什么?)
(2)、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為什么“茫然”?為什么要“命令”?)
(3)、“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雙手拼命搖著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云來提!”(為什么“急”?從“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什么?)
3、他這樣的煞費苦心又賺不到錢,為什么還要這樣費盡心機?(為的是讓我能讀到書)
4、你覺得“我”體會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嗎?從哪看出?(第13、15節的兩次哭)
5、小練筆:
那夜,靜悄悄的,只有偶爾傳來幾聲小蟲子的鳴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樣。只有我躺在床上,輾轉難眠……
6、過渡:這時候,再來讀一讀課題,你從攤主這善意的謊言中,這虛設的“那匹馬”的背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三、感情朗讀
真會讀書!但真正會讀書的人不僅會讀進去,還要能讀出來,讀出什么來?讀出感情來。這件事是“我”上小學五年級時發生的,可是現在想起來還是歷歷在目,還是禁不住熱淚盈眶,可見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們能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通過朗讀把他的情感表現出來,那才叫會讀書!文章很長,這樣吧,自己先取一段認為最能打動你的文字來讀讀,先練習練習。
(學生練讀,指名讀。師相機評點)
四、情理交融
讀書的最高境界是讀有所悟,就是說要讀出道理來,悟出人生哲理來。你們讀了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明白了什么人生道理?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6
一、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能透過語言的美來感受浪花的美,領悟到三個孩子愿望的美好。
二、教材簡析
這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全詩共分五小節。第一小節講三個孩子坐在海灘看浪花。第二、三、四節分別講三個孩子看著浪花展開各自的想象:讓浪水變淡水;到海底去探險;到海底去采礦。第五節講孩子們沉浸在想象當中,說說笑笑忘了回家。詩歌語言清新、活潑,瑯瑯上口。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帶大家去個美麗的地方。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仔細聽,猜猜這個地方是哪兒?(播放海浪聲音)
2、看,浪花正唱著動聽的歌在歡迎我們呢!(出示浪花圖)
3、看著這些浪花,你想說什么?
二、初讀課文,掌握生字詞
1、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跟著三個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吧!
2、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遇到帶拼音的生字詞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好嗎?(生自由讀)
3、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看誰在剛才讀課文的時候已經把這幾個詞拼熟了,讀會了。(出示生字詞,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齊讀)
4、這些詞語的意思都能理解嗎?有不能理解的可以提出來。
5、掌握了這些詞語,讀起課文來肯定更流利了。請小朋友們再讀課文,不過這次的朗讀老師還有個要求。(出示朗讀要求:在這3個孩子眼里,一束束浪花像什么呢?請用鉛筆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
6、交流。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一束束浪花像問號,在問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綠浪滾滾連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馬鬃,萬馬奔騰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綢,萬里海疆鋪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撫摩孩子的小腳丫。
7、請大家認真讀讀這幾句話,等會選一束你最喜歡的小浪花讀給大家聽。
三、深入學習課文,感受浪花的美麗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一)一束束浪花像問號
1、老師想先選一束我最喜歡的浪花送給大家。
2、因為老師很喜歡這束愛提問題的小浪花,同樣也喜歡愛提問題、認真學習的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好嗎?
3、聽著大家的朗讀,老師仿佛聽見無數的浪花都爭著跑過來用它們特有的語言在提問呢!我們也來模仿一下小浪花的聲音好嗎?(生模仿)我還想聽聽浪花由遠而近的聲音,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嗎?(指導朗讀嘩嘩)
4、看老師手勢分組朗讀,讀出浪花由遠到近,一浪接一浪的感覺。
5、讓我們開開心心地把第一小節連起來讀讀吧!
過渡:下面老師想聽你們來讀,選一束你最喜歡的浪花吧!
(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
(二)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1、一起讀讀這句話。
2、連天涯說明什么呢?形容什么也能用連天涯呢?(沙漠、草原)能通過朗讀把連天涯的感覺讀出來嗎?
3、其實,在這一束束的浪花里,還包含著一個孩子美好的愿望呢!誰能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孩子的愿望。
4、(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我想讓海水變淡水,嘩啦嘩啦澆莊稼!)為什么讓海水變淡水?(因為我們地球上的淡水已經越來越少了,如果海水變淡水,莊稼就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吸取,那時莊稼會長得更加茂盛,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農民伯伯也會有更大的豐收。)
5、這個孩子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浪花聽了可高興了,不住地歡叫著(引讀嘩嘩)能把浪花高興的心情讀出來嗎?
6、這個孩子想著想著,眼里一束束的浪花仿佛變成了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一大片一大片,一直連到了天涯。讓我們再美美地讀讀這句話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綠浪滾滾連天涯。
7、誰愿意帶上孩子美好的愿望來讀這一節。(指名讀女生讀)
(三)一束束浪花像馬鬃
1、為什么喜歡這束浪花呢?
2、讓我們來看看萬馬奔騰的`場面吧!(出示圖片)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哪個小朋友能讀出萬馬奔騰的氣勢呢?(剛才_x讀得很好,但老師怎么聽都只是一匹馬在奔跑啊。誰來出出主意,怎樣讀才能有萬馬奔騰的氣勢呢?)
4、生齊讀。
5、在這束氣勢澎湃的浪花里又藏著孩子怎樣的愿望呢?誰來替這個孩子告訴大家?(出示句子)
6、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孩子?(勇敢、敢于冒險、自信)你是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探險、戲、黑鯊)我們勇敢地來讀讀這句話吧!
7、這個戲字也道出了孩子心底另一個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動物和人類也能像朋友一樣一起友好地玩耍。
8、讓我們帶著這個美好的愿望和萬馬奔騰的氣勢來讀讀這一小節。
(四)一束束浪花像彩綢
1、自由讀讀這句話,你腦中展現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出示圖片,指導朗讀)
2、這里的金疙瘩指什么呢?(其實海底就像一個金庫,等著我們運用科學技術去開啟,那里不僅有許多的魚類,藻類,還有石油,天然氣、煤像這里的金疙瘩就是指海里無窮無盡的資源。)
3、聽了孩子的愿望,海浪也和人們一起來歡慶,聽,它又一次唱起了歡快的歌(出示嘩嘩)
4、請喜歡這些浪花的小朋友一起來讀讀這一段。
(五)一束束浪花像小手
1、你覺得這是一束怎樣的小浪花?(溫柔)從哪里看出來的?(撫摩)
2、請女生一起來當當溫柔的小浪花吧!(指導朗讀)
四、感受比喻的美
1、(再次出示5句話)讀一讀,說說你發現這5句話有什么特點?(比喻句)它們分別把浪花比作什么?
2、是啊,用了比喻,浪花在我們眼里就更可愛,更美麗了。
五、有感情朗讀,再次感受浪花的美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千資百態的浪花,多么美好;三個孩子的愿望,多么美好。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些浪花,再來聽聽這些孩子美好的愿望吧。(伴樂有感情朗讀整首詩)
六、拓展
1、老師很想知道在我們班小朋友的眼里,浪花又像什么呢?誰來說說?(出示句式:一束束浪花像,)
2、看著這些浪花,相信每個小朋友的心中也都有一個美好的愿望,對嗎?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愿望,寫在信封上,讓海鷗把你的愿望捎給浪花,帶給大海。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7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并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后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并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
教學準備:世界地圖、地球儀、打碎的蛋殼、剪碎的布片等。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寫出了享譽世界的文學巨著《昆蟲記》。那么德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通過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發現什么呢?讓我們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邊默讀課文邊查閱工具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小組內可進行交流、探討。
2、簡單說一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發現、假想、假說
三、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1、通過閱讀提出疑難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
2、師生共同歸納問題,老師指導解決。
問題:
(1)魏格納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納發現了什么,是怎么發現的?
(3)魏格納重大的發現靠的是什么?
四、細讀課文,深化感悟
1、觀察世界地圖和地球儀,了解課文中的地理名詞,特別是找到巴西大陸突出的部分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的形狀,看看是不是像書中說的那樣吻合,由此體會魏格納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
2、借助兩個蛋殼來演示相互吻合。
討論、交流:雞蛋殼的相互吻合是可以理解的,而地球上兩個板塊的吻合卻是不可思議,為什么?
3、反復讀第5自然段,了解魏納格的假想是什么?“大陸漂流”是什么意思?魏格納是根據什么得出這一假想的?
4、默讀第7自然段,理解作者進行推理的過程。
討論、交流:魏格納為證明自己的假說成立,都做了哪些工作?
(1)利用剪碎的布片,理解什么是推理。“這幾塊布原本是一大塊兒,現在支離破碎了,你們將怎樣去證明呢?”如果幾大洲是一塊陸地,魏納格將會從哪些方面去證明呢?
(2)魏納格找到的有力證據是什么?結果如何?(課件理解中龍的推理過程)
五、總結布置
魏納格在地圖上的重大發現,對你有什么觸動?你想跟魏納格說什么?
課后閱讀《新閱讀》中《童年的發現》
練習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復述故事。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2-08
教學設計方案06-28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精選)09-11
生物教學設計方案10-24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02-07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3-19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8-27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05-12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