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面膜行業2016年市場現狀調查報告
處于洗牌期的中國面膜市場,2016年上半年有“驚喜”、有“驚嚇”。品類上,面膜的線下銷售額增長最快;品牌上,國產品牌相繼發力面膜;形態上,面膜"自動售賣機"、"可食用"面膜面市。而在行業"驚喜"的背后,其層出不窮的安全問題也給消費者帶來"驚嚇"。
最新數據顯示,面膜市場三大主流品牌美即、屈臣氏、我的美麗日記市場份額不斷縮小,受新興品牌的擠壓,銷額占比兩年間由28%下降至12%。
2014年大火的森田藥妝一躍成為本土面膜市場的第四大品牌;此后,韓流盛行,美迪惠爾來勢洶洶;本土的韓后、一葉子均于2015年進入面膜前20行列。
面膜百家爭鳴反映出的正是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精準聚焦多元的小眾需求或將成為面膜下一個突圍之機。
細分渠道精耕細作
以往面膜市場的霸主都是依托屈臣氏渠道迅速成長起來的,最近幾年電商成了不可小看的增長途徑,微商也是面膜品類崛起不可或缺的力量。渠道多元化,線上線下孰優孰劣?
2016-2021年中國面膜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咨詢報告認為,日化行業發展的幾十年里,傳統渠道還是很重要,線下仍是品牌的根,其忠誠度比線上高。但是渠道的互通融合也在不斷的演進發展中,實體的互聯網化一直沒有停歇,電商線下開店已經呈現現象級趨勢,實體微商、微商實體……所以渠道的選擇還是要以品牌的'發展需求來選擇,每個行業和渠道的領頭羊成功都有自己的原因,而這些成功都只能借鑒而不可復制。所以,全渠道固然重要,精專自身更加重要。
他認為線下渠道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動:“你達到一個水平之后也可以嘗試其他渠道。其實電商投入也很大,沒有好的基礎貿然觸電也不行。而且現在做天貓,成本也很大。反過來,如果線下有基礎,做電商也會水到渠成。這兩個渠道是相輔相成的。淘品牌在線上厲害,但是到線下不一定擅長。”
新時代,高舉高打能贏,小眾精耕也能贏,關鍵是要給你的消費者你的合作伙伴創造價值。
我國面膜行業2016年市場現狀:細分渠道精耕細作
強調小眾個性,又不失品牌內涵
說到小眾產品,面膜市場上已經是琳瑯滿目、魚龍混雜。有號稱30天保質期的面膜、金屬質感基布的面膜,還有動物面具面膜,小而美數不勝數。
上海悅目化妝品有限公司市場總監肖高明對記者說:“為了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我們在推出王牌的大單品時,也會注重推出個性化的產品,從成分、包裝等很多方面細化產品。例如從形式分有眼膜、面具面膜、泥膜、貼膜等等,或者有的包裝會加入動漫元素。再如,我們做一個水潤兩步曲面膜,會包含精華乳功能,主打一個產品替代多種產品,主張護膚一步到位,適合懶人用戶。”
除了新品多,肖高明還強調了速度快,他們就是出單品速度最快的面膜品牌,一般一至兩個月會出一款新品,以多品滿足用戶越來越個性化的需求。
強調受眾個性的同時,也要注重品牌本身的內涵,吳幼軍是這樣認為的,因為沒有內在的、不注重持久發展的花瓶遲早會被淘汰。新時代的美妝零售不是蹭熱點事件,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而是要成為一個被反復購買的產品,所以個性和調性是需要品牌審慎把握的。
【我國面膜行業2016年市場現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通信行業市場調研報告01-24
家具行業市場報告01-19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01-19
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報告12-22
小學生作文現狀調查報告09-15
市場調查報告--本土品牌主導中國廣告市場01-20
旅游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范文01-20
珠寶市場調查報告范文01-21
奶茶市場調查報告01-15
幼兒園現狀調查報告6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