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濟作物機械化調研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濟作物機械化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按照省農機辦《關于開展主要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情況調查的通知》要求,__市農機局及時組織人員對全市主要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認真分析研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現狀
__市轄7鎮3個辦事處,405個村,共有耕地面積60萬畝,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之一。20__年,全市完成機耕地55萬畝,機播42萬畝,機收71萬畝;全市小麥生產的耕、耙、播、收、植保機械化作業面積均達到98%以上,玉米機收水平達到81.6%,率先在全省實現玉米生產機械化,是山東省農機化示范區。
近年來,全市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不斷加大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力度,突出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經濟作物種植比例不斷加大。截至目前,全市主要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分別達到:花生4103畝;大蒜4844畝;大蔥2680畝;大姜475畝;馬鈴薯3361畝;地瓜201畝。但由于我市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起步較晚,加之農民對經濟作物生產機械使用認識不夠,機械化生產水平已遠遠不能滿足經濟作物生產需要。目前,全市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共有馬鈴薯種植機械兩臺,其中,開溝機1臺,覆膜機1臺,馬鈴薯機械種植面積150畝。部分鎮曾對花生收獲機械進行過試點推廣,由于效果不理想,花生收獲機現都已報廢,無法正常使用。
二、我市的主要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水平過低的原因
1、研究推廣資金不足。科研生產推廣部門,受到經費的限制不能很好的研發和推廣,而一種機械的研制生產和試驗示范推廣,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需要大量的開發經費,靠科研生產推廣部門自籌很難解決。
2、機具的適用性不強。我市部分鎮曾對花生收獲機械進行過試點推廣,由于花生收獲機械的性能效果不理想,導致收獲破損率較高,效率不高,費時費力而效果卻不好,不能滿足種植戶的要求,示范推廣不成功,農戶都不愿購買使用,連已購機械也都停用報廢了。
3、農民認識力度不夠。我市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種植比較分散,農民種植經濟作物的面積較小,習慣了傳統的耕種收方式,認為沒有使用機械的必要,對經濟作物機械的了解相對較少,造成農民對經濟作物生產機械的認識不夠,仍沿用傳統的耕種收手段。
三、工作措施及建議
(一)提高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發展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不僅能發展優質、高效、高產農業,增加農民收入,而且省工、省時,能夠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省勞動力。各級應高度重視經濟作物機械化管理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及時解決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加大投入,加大機具科技創新力度。經濟作物種植、收獲機械化前期投入大,發展初期社會效益大于直接經濟效益,必須有資金支持和鼓勵引導才能發展起來。建議:一是爭取財政設立專項資金,發揮農機部門的主導作用,組織科研、生產等單位,針對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中重點、難點問題及薄弱環節,進行科技攻關,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重點是引進機具并消化吸收及關鍵機具的開發研究。二是依靠政府對機具進行補貼,扶持引導基層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民購買先進實用、科技含量高的種植、收獲機械,通過建立示范基地或示范點,帶動輻射附近組織和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三是注意培養經濟作物機械生產龍頭企業,為機具的研制開發提供生產保障和物質保證,并保證機具的社會需求。
(三)認真做好機具考核選型工作。劣質收獲機具,不僅傷農害農,增加使用費用,甚至危及農業生產安全,而且容易挫傷農民的農業生產積極性,阻礙先進機具的推廣。搞好經濟作物種植、收獲機具的示范推廣工作,必須從頭抓好,搞好機具的選型工作,通過科學檢測及生產考核,選出推廣機型,向社會公開發布,供使用者選擇,確保機具質量,促進經濟作物機械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四)認真做好機手技術培訓工作。為盡快提高使用者理論水平、技術素質、操作技能和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應因地制宜建立培訓基地,及時對操作手、駕駛員進行全面系統的基礎理論、操作技能的培訓,讓他們真正懂得機械的構造、原理,熟練掌握操作技能,以更好地發揮新機具的作業性能,加快經濟作物種植、收獲機械的應用和推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