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社會實踐作業調查報告(通用6篇)
要去了解一件不明白的事情時,我們務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并將獲得的成果展現于調查報告中。那么什么樣的調查報告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勞動節社會實踐作業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勞動節社會實踐作業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目的
了解小學生什么時候說話不文明及他們說不文明語言的起因。
二、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至xx月。
三、調查范圍
xx小學五年級學生50名。
四、調查方法
1)觀察法:仔細觀察不文明語言何時出現及內容。
2)談話法:通過談話了解有些學生為什么說話不文明,并分析原因。
五、調查結果
1)小學生為什么說話不文明
(1)由于與別人的矛盾而產生憤怒情緒,說話會口不擇言,一般都是發生在男生身上。
(2)由于他人的行為、舉止或是衣著相貌而取笑別人,說一些不雅的綽號。
(3)很多小學生說不文明語言都是出于一種反抗的情緒,對某件事情不滿的時候,甚至難過的時候。
(4)還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語言是從長輩、周圍人的嘴里聽來的,有的是看電視、電影學來的,不自覺就講出來了,時間長了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2)小學生講不文明語言后心理表現或想法
(1)心里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時邊說邊大笑,作為一種發泄的方式。
(3)聽到周圍的人講過文明語言,所以不認為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3)小學生什么時候會說話不文明
(1)玩的時候:做游戲時有些人會賴皮,然后互相用語言攻擊。
(2)公共場合:一個同學在很多人面前讓另一個人出洋相,被譏笑的那方就開始了語言攻擊。
(3)暗地里:和某人關系不好,不敢當面說,就在背地里說有損于他的話。
六、分析
1)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些不文明語言是從家里、社會上聽來的,還有的是從同學那里學來的。在不文明的環境里,小學生的語言、舉止都會受到影響。
2)高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表現為用一些不太雅的語言表達心中的不滿情緒,作為發泄的方式。有時并無惡意,但造成的影響很不好。
3)高年級學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愛譏笑同學,這也是講不文明語言的原因之一。
4)現在的獨生子女的脾氣、度量不算大、吃了虧,嘴上一點也不饒人,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
中國歷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作為現代中國人,應該發揚光大文明古國的傳統美德。作為小學生,我們要擔負起建設文明、繁榮祖國的重任,必須在各方面全面發展。我覺得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養,首先就要做個文明的小學生。我建議我們的長輩們,所有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請你們以身作則,給我們樹立起榜樣來,讓我們一起營造文明的氛圍。
勞動節社會實踐作業調查報告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培育市民文明行為習慣為宗旨,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傳播和諧文化,建設人際和諧、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和諧新社區,為建設富裕、開放、文明、和諧的海林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活動主題及原則
(一)主題:真情連你我和諧進萬家
(二)原則:
1、以人為本,突出參與性。舉辦“鄰居節”要以社區為龍頭,以居民小組、樓院為單元,以居民為主體,廣泛宣傳發動,增強認同感,激發參與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
2、把握主題,突出創新性。圍繞“鄰居節”活動主題,根據鄰里之間的意愿和實際情況,自主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實行居民自我教育、自我娛樂、自我管理。
3、貼近生活,突出時代性。從實際出發,通過開展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群眾的活動,提高居民文明素質,增進鄰里之情,營造誠實友愛、與時俱進的社會風氣。
4、資源共享,突出和諧性。發動和吸引駐社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它社會團體以“鄰居”的身份融入到活動中,發揮自身優勢,對活動給予支持,使社區內的單位和居民共駐共建、互相支持、和諧相處。
三、活動目的
(一)通過全市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駐社區單位及廣大居民的共同參與,調動全市上下建設社區的積極性,為建設和諧社區創造良好氛圍,為構建和諧海林奠定基礎。
(二)通過開展面向全體社區居民,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服務活動,進一步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實現為民、利民、惠民目標。
(三)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先進文化走進社區、貼近百姓、融入生活,進一步豐富全市廣大居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現廣大社區居民群眾的才華和智慧,提高廣大居民的文明素質,形成和諧的大鄰里關系,提高我市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四)通過社區鄰居節期間的各項宣傳及各種活動,使全市居民充分了解我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績,充分感受海林的發展變化,充分傳遞上下一心的創業熱情,使廣大居民群眾以更飽滿的精神風貌積極參與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項事業。
四、活動內容及時間安排
xx——xx
(一)宣傳發動階段
1、建立“鄰居節”活動組織領導機構和工作網絡,市委、市政府成立第二屆“鄰居節”組委會,城區街道辦事處成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各社區要相應成立組織機構,制定活動方案;
2、做好“鄰居節”活動的準備工作,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鄰居節”具體實施方案,各社區要利用召開黨員會、居民座談會、民主聽政會的形式,面向社區居民征集活動“金點子”;
3、做好“鄰居節”的宣傳發動和組織策劃工作,使“鄰居節”成為廣大居民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節日,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人人參與。
(二)活動實施階段
“鄰居節”啟動儀式
主題:“鄰里和諧、團結友愛”
時間:xx
地點:xx廣場(8時——9時)
(1)市領導宣布第二屆社區“鄰居節”開幕,
(2)鄰里牽手,共創“三城”簽字儀式;
(3)黨員志愿者誓師儀式(3000多名黨員參加,佩戴標志);
(4)市領導講話;
(5)開展“愛心傳遞”系列活動;
①先鋒行動:市委組織部、城區街道黨工委組織城區在職黨員干部及社區黨員開展黨員崗活動。
②天使行動:市衛生局組織醫務工作者走進社區講授醫療保健、和開展義診活動。市計生局組織工作人員進入社區講授生殖保健和計劃生育知識
③綠色行動:市環保局組織開展“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為主題的綠色環保行動
④法律行動:市司法局組織涉法單位開展“法律大集”、“法律廣場”宣傳活動
⑤春風行動:市就業局舉辦“勞動就業大集”
⑥科技行動:市科協組織開展“科技廣場”、“科普知識講座”、“全民健身科學知識講座”、“科普展覽”等活動
⑦自強行動:市殘聯組織殘疾人志愿者開展公益活動
⑧感恩行動:市民政局組織低保對象參與社區公益活動
⑨愛心行動:市民政局、市城區街道辦事處組織開展“廣場愛心募捐活動”
⑩公益行動:市教委、民政局在節日期間圖書館、革命烈士陵園免費向居民開放。
(6)散發致城區居民一封信,即招商親商愛商,創新創業創優倡議書,旨在宣傳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企業政策,鼓勵居民招商創業,力求形成全民招商、全民創業的良好氛圍。
勞動節社會實踐作業調查報告 篇3
一、活動時間:
20xx年5月1日 上午9:00—11:30
二、活動地點:
xx
三、參加對象:
1.5—5歲的寶寶及家長免費參加并備有禮品贈送
四、活動項目:
1、寶貝計劃;
2、搭橋過河;
3、趣味投籃;
4、烏龜媽媽背寶寶
五、其他活動:
1、親子活動合照;
2、DIY手工匠:提供手工折紙給孩子制作;
3、互動多媒體英語體驗課(15分鐘)
六、活動形式:
本期僅接受20組以內家庭參加活動。
七、注意事項:
參加活動的寶寶及家長穿著適于運動的服裝為宜。
勞動節社會實踐作業調查報告 篇4
一、社區主任發言
社區主任向參會人員講述了五一勞動節的由來及節日的起源、意義等,聽完了講解,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紛紛表示我們大家不能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更加認真努力的工作,在當前開展學習雷鋒的活動中,為傳承雷鋒的精神在群眾中起好帶頭作用,多做好人好事,盡自己的力量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平時在生活中維護好居住小區的院落衛生,敢于制止不文明的行為。
二、開展了文藝表演活動
表演的節目有:大合唱《學習雷鋒好榜樣》、《咱們工人有力量》;四人健身操;男女聲二重唱、女聲獨唱。
三、“廣場鄰里情”廣場文化活動
“鄰里一家親”家庭才藝大賽,鄰里趣味運動會(以小區為單位)用優秀的文藝節目獻給廣大勞動者,慶祝國際勞動節。 此次慶“五一”節開展的以上活動,滿足了廣大轄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了居民的身心健康,既豐富了廣大居民的業余生活,更調動了廣大居民的參與的積極性,增強了團結、促進了友誼,增強了凝聚力,使廣大的居民以旺盛的精力和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今后的`生活中去。
把文化活動送到群眾身邊的目標,豐富了我轄區市民的群眾文化生活,極大地活躍了我轄區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藝活動,促進了我轄區文化活動的普及和提高,加強了文化活動之間的藝術交流,讓廣大群眾切實享受到文化發展的成果。 此次活動的開展也為社區居民生活造出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歡樂祥和的和諧社會氛圍,為創建和諧城關創造了積極的作用。
勞動節社會實踐作業調查報告 篇5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市場經濟的發展、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加速了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
在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動的情況下,中國的農村社會養老制度尚處在改革探索之中,國家尚未對農村老年人實現了普遍的社會福利,再加上相關社會制度支持度的不足,使得農村老年人生活不太樂觀,這一弱勢群體的養老問題的解決與否,不僅僅關系到這一群體是否老有所養,還關系到建設新農村的成敗。
老年人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針對當今的經濟全球化趨勢,經濟發展速度日益增快,雖然社會福利制度和養老制度在不斷完善,但農村還是有些許老年人生活較艱苦,甚至孤單度日,這值得大家關注。
二、選取的原因: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速度也在不斷加快,人口大都從農村遷往城市,種田在也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大部分青、中年人都外出打工,每次回家,都感覺到人煙稀跡,看到的大都是老人、婦女和小孩,沒有太多的嘈雜,一般是一片沉寂,除非是農忙時節,否則很少聽到吵鬧聲,希望通過寒假這幾天的實踐,去觀察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從而引發思考,去更加現實地接觸鄉村生活,了解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
三、農村老年人生活現狀分析。
(一)生活方式:
1、衣:經過觀察,大都穿著樸素。
2、食:三餐較簡單,菜色較少。
3、住:一般都住在大約幾十平方的就房子,房屋擺設簡單,家具簡陋。
4、行:一般都呆在村子里,偶爾去趕集買生活用品,沒有像城市社區那樣的健身場所。
(二)健康狀況:
1、老年人一般都帶有各種小病。
2、農村醫療條件較差,一個村有時一個衛生所都沒有,一個鄉才有一個大型的醫院。
3、有的老年人還種著幾畝田,經常下地勞作。
(三)精神生活:
1、農村青、中年人大都在外打工,子女陪伴在身邊的時間較少。
2、農村很少舉行大型的活動,除非是開會或者是全村放電影,否則很難聚到一塊,娛樂方式較少。
3、一些老年人以打麻將、牌等方式消遣時間,很少討論國家大事,看書籍等,在家忙著做一些瑣碎事情。
(四)家庭關系:
大多數家庭關系都是較和睦的。
勞動節社會實踐作業調查報告 篇6
一、勞動力整體狀況
全市總人口106萬,農村勞動力43萬,其中農村富余勞動力20余萬,農村人均耕地面積0.8畝,是重慶轄區的勞務輸出大縣(市)之一,常年在外務工經商的農民達14.9萬人,每年帶回的經濟收入總額在4億元以上。農村富余勞動力有效轉移,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農民外出經商務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為我市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永川要在未來7年內建設成為大城市,30%以上的農村人口必須轉移到城鎮,這其中,首先是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必須通過多種措施吸納這部分人就業。
我市農村富余勞動力中,30歲以下的勞動力占68%,30—40歲占27%,40歲以上占5%。農村勞動力特別中40歲以下的人將是轉向城鎮的主要人口,他們的轉移情況、務工收入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我市城鎮化建設的進程。
二、富余勞動力轉移現狀
去年,我市農村勞動力在永川范圍內轉移4萬人,在重慶市區轉移2萬人,重慶市外轉移12萬人,境外轉移累計人數1498人(次)。重慶市外轉移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珠海、福建、廈門、上海等沿海城市和新疆、云南等邊遠地區,境外轉移主要在新加坡、南非、阿根遷、日本北海道等十幾個國家從事漁業捕撈。外出人員中,86%的人員從事第二產業,從事第三產業和第一產業的各占7%。永川范圍內轉移的勞動力,主要在城區、集鎮從事運輸、建筑、餐飲、服務業,重慶市內轉移的勞動力主要從事建筑、服務、經商業。
經過近年的努力,我市農村富余勞動力輸出已經呈現出了“三健全”格局。一是勞動力市場進一步健全。目前,我市建成了高規格的綜合服務大廳和交易大廳,成功與重慶市勞動力市場聯網,初步形成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勞動力市場框架。二是服務功能進一步健全。據調查了解,我市先后建立了勞動技能培訓基地26個,建立了農村富余勞動儲備基地3個,勞務輸出基地5個。同時,對各類外出民工分別進行登記造冊,促進民工有序流動。僅去年,就幫助民工追收工資96萬元,清退保證金1.8萬元,督促用工單位替民工參加社會保險850人,處理民工工資爭議案件156件。三是職工技能鑒定和就業準入制度進一步健全。在建立和完善農村勞動力市場中,我市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就業制度和預備制度的同時,規范和發展社會力量培訓機構18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增加到4家。
三、存在的問題
在對我市農村富余勞動力市場調查中了解到:三大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市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癥結”:一是自發外出,無序流動。有關資料顯示,除境外勞務輸出通過勞動部門外,我市9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轉移主要依靠親朋好友或自發外出。由于不規范的勞務輸出,這部分民工的勞動權益往往很難得到保障,極易造成用人單位拖欠民工工資、發生勞動爭議等侵權行為。二是文化層次低。我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48%為初中以上文化,30%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小學文化或文盲人員高達20%,大專文化以上僅占2%。文化偏低,使他們難以進入較高層次的產業,往往在低層次的產業中競爭,工資收入低,生活工作條件差,勞動福利待遇得不到較好保障,處于劣勢求生狀況。據市農調隊和勞動部門抽樣調查統計,我市民工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力月平均收入500—700元,從事第二產業的勞動力月平均收入1000元,從事第三產業的勞動力月平均收入1000元以上,境外就業的農村勞動力月平均收入1500元左右。其中,從事第二產業的民工高達86%。這些低水平務工結構,直接影響到農民的增收。三是開發難度達。我市二、三產業發展滯后,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制約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地轉移。而外出務工,又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常年性轉移人數尚需鞏固:進一步增加外出人數,又因為有的地方經濟基礎差、交通不便、信息不靈,大量富余勞動力難以轉移。
四、方向
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近期看是實現農民增收,遠看是加快城鎮化進程、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根本途徑。有關人士認為,要實現我市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大轉移,必須“六架馬車”拉動。一是以經濟增長拉動勞動力轉移。堅定不移地在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中,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努力保持區域經濟較快增長的勢頭,不斷創造和開辟新的就業渠道,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二是以結構調整帶動勞動力轉移。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擴大農民進入城鎮就業的主要途徑。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旅游、商貿和飲食服務業,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商貿優勢企業,加快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三是以政策投入驅動勞動力轉移。認真貫徹落實有關勞動力轉移和就業工作的各項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在城市自主創業,積極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和其它適宜農民進城就業的項目,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四是以職業培訓促進勞動力轉移。我市應全面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就業準入制度和勞動預備制度,加大職業教育培訓工作力度,以培訓學校或者中心為基礎,建立各種專業技能培訓基地,凡申請辦理《職業資格證》,必須培訓合格后有職業培訓中心向技能鑒定部門申請鑒定。努力提高農民工勞動者隊伍素質,增強其就業的能力,從根本上改變其劣勢地位。五是以就業服務推動勞動力轉移。充分利用我市作為全國100個流動就業重點監控點的特有優勢,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充分發揮人才交流中心和各種職介所的作用,加快我市“職業培訓、勞動力儲蓄、勞務輸出、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四大勞務輸出基地的建設,進一步規范用人單位招工用工行為,督促指導各類用人單位與招用的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形成穩定的勞動關系。六是以小城鎮建設拉動勞動力轉移。
【勞動節社會實踐作業調查報告(通用6篇)】相關文章:
小學生調查報告作業04-18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通用6篇)12-02
小學生家庭作業調查報告范文(通用6篇)04-15
關于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通用5篇)01-16
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8-26
個人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2-30
暑期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報告(通用6篇)04-07
6年級作業錯別字調查報告04-07
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范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