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提綱
初中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提綱1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分類法與實驗法。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概念: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
2.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以海平面為標準,向上、向下各約10千米。生物種類最多的圈層是巖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個圈層生存的生物是細菌和真菌。
3.生物圈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4.探究的一般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5.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捕食關系(吃與被吃的關系)
生物因素:競爭關系(兩種生物互相比賽)
合作關系(兩種生物互相幫助)
寄生關系(一種生物寄生在另一種生物體內)
6.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物的適應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對性
8.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9.生態系統的組成: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10.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11.植物——生產者(能制造有機物,不僅養活了植物自身,還為動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動物——消費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的以植物為食)
生態系統細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分等
12.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形成了食物網。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有毒物質的積累是沿著食物鏈營養級別的升高而不斷增加的。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3.食物鏈書寫規則:
○1食物鏈必須從生產者開始;
○2箭頭必須從被吃者指向吃者;
○3結束時必須是該食物鏈中沒有其它能吃該生物的為止。
14.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6.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7.森林生態系統:最穩定的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之稱。
海洋生態系統: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態系統。
濕地生態系統:地球之腎
18.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課本26頁。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
1.顯微鏡的結構:鏡座:穩定鏡身;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鏡臂:握鏡的部位;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顯微鏡的使用P37-39
▲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
注意:標本的實際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5×,10×)×物鏡放大倍數(10/0.25,40/0.65)
2.物鏡有高倍鏡和低倍鏡之分,區別如下:
高倍鏡低倍鏡
放大倍數大小
視野明亮程度暗亮
細胞數目少多
形態長、細短、粗
3.顯微鏡觀察步驟:(將書中的圖示順序牢記在心!)
(1)取鏡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將顯微鏡放置距邊緣7厘米處,略微的偏左。
(2)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對準通光孔,同時轉動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眼睛看目鏡,轉動反光鏡,直到視野最亮為止。(光線不足,用凹面鏡;光線過強,用凸面鏡.)
(3)觀察:雙眼注視物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然后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
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玻片制成。
4.常用玻片的三種類型: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涂抹制成。如:血細胞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如:洋蔥表皮細胞、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5.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擦→滴(清水)→取→展→蓋→染(稀碘液)→吸
制作動物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擦→滴(生理鹽水)→取→涂→蓋→染(稀碘液)→吸6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結構的區別以及各個結構的功能。
(★為植物細胞特有)
★細胞壁:不具有生命,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功能(因此植物細胞形狀規則)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物質進出的必經之路。
★葉綠體: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形態比線粒體大些,不是所有植物都有葉綠體,只有葉肉細胞和幼莖中才有,果肉細胞中沒有。)
線粒體:細胞進行呼吸的場所,可使細胞中的有機物與氧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生命活動旺盛的細胞,需要的能量多,線粒體數量較多。)
細胞核:細胞的控制中心,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種物質。
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和以外的物質。
7細胞膜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廢物排到細胞外。
8.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細胞中的物質可以分為兩大類:
無機物:分子比較小,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氣等
有機物:分子比較大,含碳如: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等
用實驗區分有機物與無機物:用鐵絲串一粒種子放到火上加熱,種子燃燒后,剩下的灰燼是無機鹽,燒掉的物質就是有機物。
9.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葉綠體(光合作用)和線粒體(呼吸作用,細胞的動力車間)。葉綠體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線粒體能將細胞中的有機物與氧氣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釋放出氧氣和二氧化碳,同時將有機物里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10.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為雙鏈的雙螺旋結構;基因是DNA上帶有遺傳物質的片斷,DNA和蛋白質組成了染色體。人的體細胞有23對染色體,水稻體內有12對。
11、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除癌細胞外,細胞都不能無限制生長,長到一定的體積就要進行分裂,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
12、分裂的過程:
○1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
○2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一個細胞核;
○3最后,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
13、細胞核分裂時,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分裂結束,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也相同;遺傳物質也是一樣的。
14、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四大組織、八大系統
上皮組織:保護、分泌。如:唾液腺、小腸腺上皮、消化道上皮
受精卵組織肌肉組織:收縮、舒張。如:平滑肌、心肌、肱二頭肌
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如:脊髓
初中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提綱2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征:(P4,5,6,7)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植物通過進行光合作用,動物直接或間接的以植物為食獲取營養物質);
2)生物能進行呼吸(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植物落葉,動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含羞草、狼追羊跑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子代和親代相似的叫遺傳;子代和親代不同的叫變異);
7)生物都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2、調查的注意事項——你所看到的生物,都要如實記錄。
3、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4、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概念: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巖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為標準,向上、向下各約10千米。
5、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等
生物因素:
捕食關系(吃與被吃的關系)
競爭關系(兩種生物爭奪相同食物和空間等)合作關系(生物互相幫助)
寄生關系(一種生物寄生在另一種生物體內)
6、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7.
8.食物鏈:植物→蟲→青蛙→蛇→鷹
☆(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光能,此食物鏈中植物的能量最多,數量也最多,鷹的能量最少,數量也最少;但有毒物質或重金屬,植物中含量最少,鷹體內最多)
9、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越強。
10、森林生態系統:最穩定的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
海洋生態系統: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態系統。
濕地生態系統:地球之腎
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1、低倍鏡對光,直到看到明亮的視野。找到物象之前,調節粗準焦螺旋,此時眼睛從側面看物鏡,防止壓壞玻片;找到物象之后,想要看的更清晰,要調節細準焦螺旋,此時眼睛看目鏡。視野太暗,調節遮光器和反光鏡,換用大光圈和凹透鏡;視野太亮,則換用小光圈和平面鏡。且低倍物鏡轉換到高倍鏡后,視野會變暗,應調節遮光器和反光鏡,換用大光圈和凹透鏡;
2、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如果是實物標本d,那么視野里是P,即上下,左右分別顛倒一次。
3、放大倍數=物鏡倍數×三、觀察動植物細胞:實驗過程1、切片、涂片、裝片的區別P42
制作洋蔥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P43),碘液的作用使細胞核染色,便于觀察。如果是有顏色的細胞(如黃瓜表皮細胞、黑藻細胞)無需染色。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內有糖分,甜味,香味,色素類等物質)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P47)(即:動物細胞的結構)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避免細胞吸水過多而脹破。
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
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燃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不燃燒):水、二氧化碳、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光能→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釋放有機物中的化學能),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八、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九、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3;
2、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
3、DNA(脫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質
4、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相同;
十、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于: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受精卵
1、組織。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系統。
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4、動物和人的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的組織(P64):分生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等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沒有系統)
十二、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的結構(P68)【其表膜攝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也有害
十三、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P72)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綠色植物:藻類、苔蘚、蕨類,種子植物四大類群。
2、
3、苔蘚植物對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結構簡單,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5、種子的結構(P81)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無胚乳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1片)]、胚乳(中有淀粉,遇碘變藍色)
6、種子植物比藻類、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7、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2-83,84)
裸子植物:種子無果皮包被的植物。如油松、側柏、蘇鐵、銀杏、紅豆杉、水杉、圓柏。
被子植物:種子有果皮包被的植物。如水稻、小麥、菊、豌豆、木瓜、蘋果等綠色開花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1、種子的萌發(P88)
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會計算)和抽樣檢測:檢測對象太大,隨機抽取少量個體作為樣本。并在測定過程中給種子提供最適宜的條件。
3、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4、生長最快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細胞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5、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初中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提綱3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除病毒外,都是由細胞構成;
二、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空中飛翔的生物;
按照用途分:家禽、家畜、作物、寵物;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
: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營養物質、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陽光、空氣、水分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之間的關系):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寄生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叫生態系統。
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等
7、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的分解者。
8、物質和能量沿著
9、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區域內,與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物鏈積累。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生態系統會遭到破壞。
11、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課本26頁。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
一、顯微鏡的結構
1、寫出顯微鏡各部分的結構及作用
A:作用
B:晰度
C:作用
D:鏡
E:
F:
H:
J:
K:固定玻片
L:光線強時用面鏡,光線弱時用面鏡。
M:支撐和。
二、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若所需物像在視野的左上方,要想移到視野中央,則應該往左上方方移。
2、放大倍數=,如果目鏡上標有10X,物鏡上標有40X,則顯微鏡觀察到的物體被放大的倍數是400倍。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
4、下降鏡筒時眼睛要看著,避免
5、小明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一個“F”,那么,玻片上寫的是___________。
6、顯微鏡的操作:
(1)取鏡: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試驗臺略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2)對光:①轉動轉換器,使目鏡鏡對準通光孔;②將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③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反光鏡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3)觀察:先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象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三、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
1、三種玻片的不同點:
①切片: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②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涂抹制成
③裝片:從生物體上撕下來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2、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過程:
(1)上述實驗步驟是:④③②①
(2)擦:用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滴: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內側撕取一小塊透明薄膜——內表皮;
展:把撕下的內表皮浸入載玻片的水滴中,用鑷子把它展平,防止樣本卷曲;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他的一邊先接觸到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以防出現氣泡。
染:用稀碘液染色,便于觀察。
吸:用吸水紙吸走多余的液體。
3、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
(1)用潔凈的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2)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
(3)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用消毒牙簽粗的一端在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刮幾下。
(4)將牙簽上附著的碎屑放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涂抹幾下。
(5)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其一邊接觸載玻片上面的水滴,然后緩緩在蓋在液滴上。
(6)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對側引流,使碘液擴散到整個標本。
(7)觀察臨時裝片
注意:要用0.9%的生理鹽水才能使細胞維持固有形態,高于0.9%會使細胞失水而皺縮,低于0.9%(如清水)會使細胞吸水而脹破。
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比較表:
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糖類、脂肪、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鹽、二氧化碳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產生二氧化碳,是細胞內的`“生產車間”。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可以把有機物分解釋放出能量,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
二者聯系:都是細胞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儲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八、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1、多莉羊的例子p55,多莉羊是羊C生出來的,他們卻一點都不像。而與為它提供細胞核的羊B很相像,說明: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2、細胞核中含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
3、
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1、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3、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不同;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相同;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恒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九、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十、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于:細胞的和細胞的。
2、細胞的分裂的過程。
(1)細胞核分裂,
(2)細胞質分裂;
(3)植物細胞: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
十一、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
皮膚上皮能保護體表和小腸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他們屬于上皮組織,該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和分泌功能。肌肉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具有收縮舒張的功能。骨組織、血液、等都屬于結締組織,具有支持、連接、營養、保護等功能。而神經組織主要由神經
3、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
4、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八大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
5、植物的四大組織:
6、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植物體
【初中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提綱】相關文章:
七年級生物復習提綱08-11
八年級上冊生物重點復習提綱02-21
初中八年級上冊政治復習提綱08-22
八年級生物上冊期末考試復習提綱01-06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2-23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03-07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5-28
初中政治復習提綱(4篇)05-26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件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