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距離上次讀完《平凡的世界》,已有一年之久。由于去年準備中級考試,鮮有時間讀書,直到最近才閱讀了一些經典書目。第一本就是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本書強調的是“習慣”一詞,長久而為之。作者深知: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復。卓越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習慣。一個良好的習慣,小至一個肢體語言,大到我們的思維方式,都有助于我們走向優秀。因此,作者提出了“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知己、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這七個習慣。只有在我們工作、生活中始終堅持哪怕是慢慢靠近這七個習慣,才能平衡產出和產能。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系統,它們符合成長規律,提供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高度整合過程,F談談我對“習慣三:要事第一”和“習慣七:不斷更新”的理解。
習慣三:要事第一。作為一名工作了八、九年,不新不老的人,有個深刻的感悟:面對繁雜的工作任務,理清做事的先后順序非常重要。具體而言,要事第一、分清輕重緩急,急事、重要的事先辦,特事特辦,特別是領導交辦的急事、大事,最好記錄在自己工作筆記本上,盡快著手準備,做到未雨綢繆。新的工作任務來臨時,自己往往是兼顧多項任務的,但千萬不能因此把新任務放置一邊,按先來后到的順序處理,而是看看手頭工作的完成狀態和輕重緩急,再決定是先放下還是盡快做完。正如在家里做家務,自己應該有分析思考能力,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樣做能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其實,這個習慣與“釘釘”辦公的有些理念是不謀而合的.,比如設置工作任務、時間截止日期,撰寫工作日志、完成任務進度提醒等,能把這些處理好,就能真正提高效能。
習慣七:不斷更新。更新知識,更新思維。當今時代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離開了學校并不意味著停止學習,相反,它是我們新學習的開始。學校更多的是傳授基礎知識,但工作中需要的遠不止這些,我們必須不斷地自主學習。“人生最值得投資的是自己”,我的一個好朋友曾經對我說過這句話,當時她正在準備研究生考試,如今她真的如愿以償。在她的影響下,我決定從今年1月份開始,堅持每月看一本書,在月底與隊友交流心得,然后互換書籍,從而達到彼此督促、共同進步的目的。
成功靠的不僅僅是技術、學問,更多的是綜合素養。在理解《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基礎上,知行合一,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提高投入產出比,向高效能人士靠近!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相關文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08-04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04-08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后感06-21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04-10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勵志讀后感02-20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優秀讀后感06-12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后感范文06-29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高中讀后感06-24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個人讀后感06-21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初中讀后感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