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后》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放學后》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放學后》讀后感1
偵探小說是我抹不去的愛好,《放學后》是我看的東野圭吾《神探伽利略系列》外的第一本,不得不說,兩者都太棒了。
對于情節方面,總體感覺后半段相對于前半段精彩許多,尤其是結尾。雖然猜到了一個兇手,然后就是裕美子有外遇會是最后的BOSS,但是讓我完全沒有料想到的——幫兇主謀居然是我一直認為可以信任的惠子,這個讓我感覺到相當意外。其實在快要結尾,真像浮出水面時,我一直有個期待,希望東野圭吾寫的結局,真相和我想的不一樣,要讓我有點大吃一驚的'感覺。
最后證明,作者做到了這一點。就像看懸疑電影一樣,結局把你之前所有的猜想,推測全盤否定,然后再推出一個讓你意想不到的真相。這種感覺有點像過生日時,朋友給你準備的一個驚喜,非常享受這種感覺。
雖然是1985年的小說,但是作為東野圭吾的成名作,并且榮獲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的作品,現在看來也是比較有意味的。給我的感受: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恨是因為他所擁有的美麗、純粹、真實的事件被另一個人所破壞,那么恨意就產生了。若是彼此不溝通,開導不順利,那么恨意就會變為殺意,文中的惠美便是如此。
《放學后》讀后感2
本書講述了校園私立清華女子高級中學的兩起兇殺案,兩名老師先后被殺死,然后各種推理,各種誤導,各種不停地尋找兇手,最后結局出入意料。
故事設計得很精巧,就像俄羅斯套娃一樣一個套一個,到最后才揭示真相,卻是完全想不到的兇手和殺人動機,兩名女學生合伙殺死了兩個偷窺的教師。
這本小說的主體是在學校里,而發生的事件又全都是在放學后,那些大人們認為的純潔孩子,其實,遠比大人們想象的復雜,她們很天真,可是有時候又成熟的可怕,就像書中所寫:“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子很難預測她們的行動。若以為她們是大人,卻會意外地發現她們根本就是孩子;若以為她們是孩子,她們又會惹出不亞于大人的麻煩。我從未預測到她們的行動——這一點,不管是第一年還是第五年當老師都相差無多。”
在對殺人動機的追尋中,男主或者讀者不解,也許這就是孩子的世界,很多成人所不屑的東西,在他們看來彌足珍貴,就像幫兇所說的“我能理解她,因為我們有拼了命也要保護的東西。”
本書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值得細心品味。
【《放學后》讀后感】相關文章:
《放學后》讀后感04-16
《放學后》精選讀后感12-25
放學后的作文03-02
放學后的路上作文03-01
放學后小學作文09-26
放學后的周記01-07
放學后的生活作文11-26
放學后的游戲作文07-05
放學后的時光作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