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蘇菲的世界》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我不知,你也不知。
哲學,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產生的學問。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世界是理所當然的。但是,若是連自己是誰都不清楚的話,活著又有什么意義呢?那豈不是像《浮士德》中魔鬼所說:“一世勞苦有何益?到頭終把眼兒閉。”
蘇菲作為少校所寫的書中人物,少校是她的“上帝”,控制著她的思維和行動。而少校也只是本書作者喬斯坦.賈德筆下的人物,賈德決定著他的一言一行。而賈德先生呢?還有跟他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的我們呢?
我認為,我們也許也是被某種類似于“上帝”的存在決定著言行舉止的。這種想法,有點接近于“宿命論”。這聽上去有點悲觀,其實我自己也難以接受。若是連寫下這行字都是被某種不可知的力量所控制的,那未免也太可怕了。
這使我感覺到,自己不算是一個真正的“個體”,也沒有屬于自己的思想,簡單地說,就是“自己”不存在。我現在寫下的話,是“我”說的呢,還是“上帝”說的呢?我只是這一場鬧劇中一個完全按照導演的劇本表演的角色罷了。這樣說仍然不安,因為演員至少還知道劇本的內容,而我們并不了解。我覺得我們更像是提線木偶,被控制著一切。
于是,我們被所謂的“控制者”所決定感受到的由物質組成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你也許會說,與“我思故我在”的道理一樣,由我能利用觸覺、嗅覺、聽覺、味覺、視覺等感受來感知到世界中物質的存在,從而證明這些物質的存在。可是,按照帕克萊的說法,這只是一種體驗,你并沒有感受到物質,因為在夢里也可以有這種體驗。對于他這種說法,我似懂非懂,有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感覺。
于是根據我對書中柏克萊理論的理解,得出以下結論:笛卡爾所說:“我思故我在”,雖然說自己的思想也僅是一種體驗而無法證明肉體的存在,但一定能證明“思想”這一晉升產物本身的存在。那既然肉體的存在不能被證明,我們就只好判斷,自己只是“活”在思想之中,或像書中父伯特所說:“受到心靈的包圍。”
按照此理,因為我不能感知到他人思想的存在,所以我也可以否認。于是,他人都成為了心靈所虛構的產物,這與很多人小時候所疑惑的“這世上是不是只有我是有思想的人”相似。我相信若你們也是有思想的生物,就肯定不只我一人曾經有過類似的想法。
不過經過多次思考后,我把上訴觀點否認了,因為思想并不是“物質”。我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我不可能單憑自己一個人而豐富自己的`思想,這一切肯定是憑借他人的思想建立的,而我一定能感知到。怎么感知呢?通過文字和語言。雖然我不能感知到“文字”、“語言”本身的存在,卻能感知到它們所流露出的思想,這之間肯定有一個奇妙的轉換,我還暫時不能解釋。不過,總算是證明了“這世界不只我一個個體”的說法,可喜可賀。
我知道目前我思想的漏洞還是很多,而大多數思想都是借助于他人而產生的,所以我承認自己的無知。不得不說,《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給了我與哲學3000年歷史上的各位哲人對話的機會,我感到十分欣喜。雖然我算是把這本書讀完了,但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我完全掌握這門哲學課程。
我將會回到那只白兔的細毛頂端。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相關文章: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03-27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04-22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精選15篇)02-08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800字02-09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350字02-09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400字02-09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400字02-09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000字02-09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5篇)08-26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0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