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的油》讀后感700字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蛤蟆的油》讀后感7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蛤蟆的油》這本書是電影大師黑澤明成長自述。黑澤明,1990年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亞洲電影人。1999年被《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亞洲最有影響力的人物"。《蛤蟆的油》主要講述他如何積攢實力,從山腳一步步攀向山頂的成長故事。一代大師如此謙遜地評價自己∶"我不過是個不愿示弱的人,不愿輸給別人,因而不懈努力的人。"
大師自傳起名《蛤蟆的油》來源于日本民間流傳的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種特別的蛤蟆,它和同類相比不僅外表更丑,而且還多長了幾條腿。人們抓到它后,將其放在鏡前或玻璃箱內,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真面目,不禁嚇出一身油。這種油,也是民間用來治療燒傷、燙傷的珍貴藥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澤明自喻是站在鏡前的蛤蟆,發現自己從前的種種不堪,嚇出一身油、、、、大師如此自喻,如此解剖自己靈魂,我們平常人豈不更要嚇出更多油來?
黑澤明先生的學生時代頑皮好動、寫作、畫畫、書法、劍道、讀書,其興趣愛好甚是廣泛。中學畢業后同大多數孩子一樣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但作者自述∶"貪婪的往頭腦里灌輸美術、文學、戲劇、音樂和電影方面的'知識,為了自己有用武之地,我一直彷徨不已。"大師同我們大多數青年一樣,也經歷過青春期苦悶、彷徨、憤懣、踟躕不前,直到進入電影制片廠當副導演,才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并一直奮斗下去,成為一代宗師。大師的文章娓娓道來、像鄰家大哥哥講述尋常之事、像剛剛發生的身邊事、像自己身邊某朋友的真實寫照。一生經歷過地震、火災、二次世界大戰、拍電影時的外場艱苦,他的喜聞樂見、嬉笑怒罵都像一幕幕電影展現在讀者眼前。
大師拍攝的電影《羅生門》講述∶人總是本能地美化自己,對于自己的事情不會實事求是。談自己的事情時,很難真實的評價自己,不可能不加虛飾。人與生俱來的罪孽和人難以更改的本性,人心是最不可理解的。人不會老老實實的說自己是怎樣一個人,常常假托別人才能老老實實地談自己。大師從《羅生門》以后的作品中,去認識《羅生門》以后的自己,認為這樣最自然、也最合適。因此,大師認為沒有什么比作品更好地說明自己了。
黑澤明大師的作品有很多,如∶《羅生門》、《七武士》、《暗堡里的三惡人》、《德爾蘇。烏扎拉》、《影子武士》、《八月狂想曲》。每一部都是經典,值得細細品味。
【《蛤蟆的油》讀后感700字】相關文章:
蛤蟆、癩蛤蟆的歇后語03-29
蛤蟆小學作文03-01
數蛤蟆說課稿11-13
數蛤蟆說課稿11-02
蛤蟆的歇后語11-08
蛤蟆爺爺的秘訣教案03-04
關于蛤蟆的歇后語06-23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3篇03-01
《數蛤蟆》音樂教學設計12-24
癩蛤蟆和貝殼的故事作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