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寡人》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寡人》讀后感1
讀阿乙在《寡人》中的隨筆,短的只有兩三行,長的也大多不過兩頁。每每感受到文字后面藏著阿乙“擔心自己成為井底之蛙的恐懼感”,“切膚的掙扎”,以及“時時涌來的絕望”。基調晦澀并不是他的專利,阿乙的獨特在于既緊貼著平淡無奇的猥瑣生活,又對它充滿著密密麻麻的敵意的內心,他用墮落陰暗一反新中國六十多年來假大空的可笑敘事,這就使阿乙在當下中國的作者中更顯出其可貴來。
無聊存在的時間的確太過漫長了,它早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主題。它讓我們習以為常。阿乙只是一個后天勤奮的敏感之人,他選擇用語言謹慎地記錄自己的生活。閱讀這些文字,覺得無聊正被荒謬所取代。原來我們生活中充斥的無聊,都是一團難以辨識的荒謬火焰。
甜蜜得發膩的流行音樂,由大量煽情的空洞字眼拼貼的.小說,以及一切現代人刻意解釋自圓其說的文藝,組成了當下的我們的精神世界。如同排氣管猛烈咳嗽吐下的痰跡,如同根根聳立直入云霄的煙囪噴出的烏云。現代人已經發昏了。
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孤獨的人也是清醒的。當阿乙辭掉那個在小鎮里無與倫比的鐵飯碗后,一無所有四處漂泊,他終于擺脫了世襲觀念的宿命。他說這次出走是自己得意俯視曾經的生活。于是有了他的觀察,有了他的自我解剖。,成果不多,但光芒閃爍。
阿乙正以一種自殘式的晦暗照亮了我們假寐的灰暗。
《寡人》讀后感2
在前言中稱自己像“滾動膠片下隱藏的鬼影,一動不動僵在那里”,“想塊陰暗的石頭,大多數時間待在房間”,“既不立足于人間,也不存在于冥界,就是在陰陽重疊之外孤零零地活”的阿乙,進一步說:“這些甚至都不能稱為憂郁。也許它是:偏執、狐疑、刻薄、惡毒、軟弱、頹廢、殘暴、自憐、自私、自棄、恐懼。”
把這些詞放在那里,都可以充當貶義的斥責。不過,它們又顯得如此可愛,特別是在當下價值混亂的烏煙瘴氣中。即便不能增加虛假的榮光,也有助于我們得以認清自己。
《寡人》一書中屢次出現的意象,在阿爾志跋綏夫的《工人綏惠略夫》中也有相近的地方。綏惠略夫說:“你們將黃金世界預約給他們的子孫了,可是有什么給他們自己呢?”我歌頌了六十年的光明,到頭來原只是一部虛無主義者間彼此殺戮的歷史。如果“阿乙的出現”讓某些人不快,那便盡由他們不快去罷。
《寡人》讀后感3
在《寡人》這組半虛構半寫實的生活隨筆中,無論何時都能看到阿乙置身事外的冷漠敘事。盡管這一切都好像與他無關,但同時又不知疲倦地在傷害著這個敏感的人。
阿乙對《寡人》的定位是:“我習慣在一件事或一個場景刺傷或者嚴重影響我時將它記錄下來。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正常的人,因此覺得那些事也會刺傷和影響別人。我很孤獨,也很坦誠,我剖析別人,也剖析自己。相比小說,這些文字更像是心血,而不僅僅是一件出售的產品。”
在書內2005年的一組隨筆中,有著如下故事:一幫廣東人拿著劇毒氣體噴射張老板,但也跟著倒地;小鎮后院人們下井探查不幸繩子斷了,可不僅人沒事還促成一段好姻緣;公安抓住小偷逗樂,小偷后來跑了又被公安抓住……這些大多類似于新聞報道的變體,阿乙記下了它們,卻沒有太多的感情表達——事實是他的感情已宣泄在敘事當中。記錄,也就是完成一項任務。他在書中不斷重復的動作,論證了愛的反面是冷漠。
阿乙對于簡化瑣碎敘事的偏愛,在我看來是出于一種反向敘述的心態。在這種心理下,作者之于日常生活的觀察的確達到了神經質般的專注。我發現他甚至有些沾沾自喜。
【《寡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寡人之于國也通假字10-12
文言文《寡人之于國也》譯文08-15
文言文《寡人之于國也》的譯文08-15
《寡人之于國也》素材挖掘與寫作運06-22
語文高二文言文寡人之于國也原文及譯文05-16
《名人故事》讀后感-讀后感06-23
高老頭讀后感作文-讀后感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