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平均分》教學反思
關于《平均分》教學反思
今天講了二年級下冊的《平均分認識》一課,蔚主任聽了我的課,本節內容非常少就是認識平均分,在集體備課時,備課領導也突出指出本節課內容主要讓學生經歷什么是平均分,在學生分的幾種情況下,追問那種分發公平?為什么公平,學生不難得出每份分的同樣多,然后引出平均分的定義。
在執教時我也清晰的知道本節課的難點是每份和幾份的區別,但帶的問題實施起來有些麻煩,用什么巧妙地方法讓學生能夠區分得需要斟酌,我采用了做游戲的形式聯系學生區分,可在分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3份和一份3個的混淆。課下蔚主任給我指出在講定義讓學生擺出三種情況時,一定要讓學生把三份用圓圈圈起來,明確3份指的是什么,還要著重指出每份指的是什么,這里鑿實了下面的擺一擺自然就不會出錯。經過指點讓我體會到注重點要抓住時機。而且方法要得當,方法正確畫龍點睛,方法錯誤:“(例如我讓學生大量練習擺小棒,)”,就有點畫蛇添足了。
【《平均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平均分的教學反思10-26
關于認識平均分的教學反思5篇03-19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