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刈麥的教案設計
觀刈麥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觀刈麥》,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2.通過學習《破陣子》,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心情。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觀刈麥》,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2.通過學習《破陣子》,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心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或課件。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朗讀詩歌,在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備統復備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民歌《木蘭詩》,了解了花木蘭的傳奇故事,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唐詩和一首宋詞,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體會辛棄疾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心情。(板書課題。)
2.作者介紹。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出示幻燈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觀刈麥》作者自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遷居下邦。
(今陜西省渭南縣。)其詩善于敘述,語言淺顯,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也是唐代詩人中創作最多的一個。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的長篇敘事詩,是他創作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
《破陣子》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辛棄疾發揚了蘇軾的詞風,是文學史上杰出。的豪放詞人,后世以“蘇辛”并稱。著有《稼軒長短句》。二、自主學習
師:《觀刈麥》這首詩描寫了農民冒著酷暑辛勤割麥的情景,并借一位貧苦農婦之口,訴說當時租稅剝削的沉重和農民生活的痛苦。
同學們,下面請大家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2。)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同桌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詩詞,注意朗讀的節奏和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
3.學生再讀詩歌,試著翻譯詩歌,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4.哪些描寫景物的句子表現出勞動環境的艱苦?哪些詩句表現了作者對農家
的關心和同情?
5.詩中“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貧婦人”還是正在勞動的農民?“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6.三讀詩歌,背誦詩歌。
7.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三、合作學習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四、反饋交流
I.給加點字注音。(出示幻燈片3。)
刈荷簞餉灼秉麾炙的盧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其他同學進行糾正。
2.翻譯詩歌,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明確:(教師引導學生翻譯詩歌,了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勞動人民的艱辛,希望統治者能以百姓為重。).
3.哪些描寫景物的句子表現出勞動環境的艱苦?哪些詩句表現了作者對農家的關心和同情?
明確:(詩中景物描寫:“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對農家同情、關心的句子是:“聞者為悲傷”“今我何功德”‘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4.詩中“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貧婦人”還是正在勞動的農民?“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明確:(“抱子在其旁”的“其”指代正在勞動的農民。
“聽其相顧言”的“其”指代割麥的農民和拾麥穗的婦人。)
5.背誦詩歌,檢查背誦情況。
6.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并把喜歡的原因與同桌進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7.重點研討《破陣子》一詞。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幻燈片4。)
、俳忉屧~語。
麾下:了卻:
②“了卻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
、墼~的最后一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
明確:(①部下。完成。
、谑諒椭性,實現國家統一的大事。
、郾憩F了作者的理想無法實現的悲憤和對統治者強烈不滿的思想感情。)五、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不必只局限于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即可。)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
辛棄疾最后感嘆“可憐白發生”,請你寫一封短信,站在朋友的立場上體會一下辛棄疾當時的心情。七、布置作業
《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觀刈麥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多彩的拉花》教案設計02-25
斜拋運動教案設計04-19
《平面向量》教案設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