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土地資源調查與實習報告例文
土地資源調查與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
姓名:
班級:
學號:
分數:
許昌市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
(一)引言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是在特定時段中、特定區域內的一個動態的、相對的概念。它是指現期和可以預見的未來條件下,在滿足城市發展適度規模,使城市獲得規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的基礎上,以城市合理布局、優化用地結構和可持續發展為前提,通過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經營管理等途徑,不斷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并取得更高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以求在較小面積土地上獲取高額收人的一種農業經營方式。許昌市西部為低山丘陵,東部為淮海平原西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位于河南省中部,東經113°03′~114°19′,北緯33°42′~34°24′,面積4978平方公里。許昌市轄魏都區、許昌縣、長葛市、鄢陵縣、禹州市、襄城縣;43個鄉,35個鎮,20個街道辦事處;2194個村民委員會,210個居委會。
(二)許昌市概況
許昌市西部為低山丘陵,東部為淮海平原西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地貌景觀可分為平原、山地和崗地三大類,平原占全市面積的72.81%,低山丘陵占全市面積10.43%,崗地占全市面積的16.75%。許昌市氣候屬北暖溫帶季風氣候區,熱量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因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多旱、澇、風、雹等氣象災害。全市四季氣候總的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風沙,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晴和氣爽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雪。四季分明,最熱月在7月份,平均氣溫為27.2℃,最冷月在1月,平均氣溫為0℃~0.5℃。許昌市農業歷史悠久,農業生產條件好,開發程度較高,十分利于發展糧棉商品生產。
許昌市已知礦藏主要有煤、鋁土、鐵、硅石、耐火黏土、石灰巖、大理石和白堊土。境內經普查有維管束植物124科、411屬、719種,其中:野生植物448種,栽培植物271種。按自然森林植被破壞后大部分低山丘陵為槽罐叢植初分類,屬華北區豫西山地和黃淮平原亞區植物區。
許昌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區城市,是中原城市群中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交通運輸中心、裝備制造基地。主城區加上外圍組圖聯合構成我國京廣發展軸上的重要城市節點,成為我國中部崛起戰略據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幾年,許昌市經濟發展速度很快,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高度增長,經濟總量一年一個新臺階,已突破了700億大關。在快速增長的同時,經濟運行質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有機的動態復合系統,這個系統基本涵蓋了土地集約利用的內容,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土地集約利用的現狀、潛力和可持續性,客觀地體現了土地集約利用的內在功能。1.層次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查志強認為集約化、高效化和協調化是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的三個主要目標,因此從四個方面構建了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
(表11- 4):①影響和制約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性質與用地結構協調度,1級、2級地價區中工業、倉儲用地比重,城市用地可持續發展年數,人均耕地占有量,環境污染狀況和城市綠化狀況等。其中城市性質與用地結構協調度可用城市建設用地結構和人均單項建設用地進行分析,確定用地結構是否與城市性質協調一致;城市用地可持續發展年數主要反映城市外延擴展的約束程度,涉及行政區劃約束和規劃范圍約束的概念。②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程度和效率,包括土地投入程度和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程度包括單位用地固定資產投人、基礎設施配套完各程度、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程度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備程度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可以從各項基礎設施的狀況中間接反映,如人均擁有鋪裝道路面積、工業廢水處理率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程度可以用每萬人擁有醫生數等指標衡量。土地利用程度包括土地利用率、城市人口密度、土地利用強度等。土地利用率和城市人口密度的逆指標是土地閑置率和城市人均用地;土地利用強度主要通過容積率和建筑密度反映。③土地利用效率,包括單位面積第二、第三產業GDP,單位面積工業產值、利稅、商品交易成交額以及基準地價等。④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發展變化趨勢,包括城市人口與用地增長彈性系數、固定資產投資與用地增長彈性系數、第二三產業GDP與用地增長彈性系數等。張富剛等人對中國城市土地利用集約度時空變異進行分析時也采用了這種層次型評價指標體系。他將城市土地利用集約度分解為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土地利用生態環境質量四個方面,具體指標與前面提及的基本相似。
表11一4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潛力評價指標體系
2.基于不同研究尺度的評價指標體系:龔義等人以浙江省義烏市為研究區域,構建了基于不同空間尺度的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城市土地利用一般包括三個空間層次,即單個地塊的土地利用、若干地塊所構成的均質區域即所謂潛力區的土地利用以及城市總體的土地利用。因此在不同的地域范圍評價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潛力時,應針對空間尺度的差異,即城市建成區、潛力區和地塊三個不同的空間層次,選擇相應的評價方法和設計相應的評價指標。表11- 5和表11- 6是宏觀和中觀層次的評價指標體系,微觀層次以地塊為評價對象,評價地塊的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建筑潛力。微觀層次的評價主要選擇建筑容積潛力、經濟潛力和環境潛力三個指標。這類評價指標體系的關鍵在于不同層次的評價指標體系如何有效銜接以及不同層次體系的評價結果如何協調一致。例如,某地塊的土地利用集約程度較高,但其所在的中觀區域土地利用集約程度總體較低,在土地資源優化配置過程中應如何根據評價結果指導土地集約利用。
表11一5宏觀層次總體評價指標體系
表11—6中觀層次總體評價指標體系
3.國土資源部的評價指標體系:將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理解為:約束條件下的目標化問題。其中,化目標為土地總的投人產出差距化,而約束條件是土地投入量不能超過相關法規所限制的量。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宏觀和中觀尺度的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框架。首先是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總體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對象為建成區所有土地.考察城市土地在投入強度、使用強度和經濟效益等三方面的情況(表11- 7)。其次是功能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針對居住、商業、工業等不同功能區類型分別設立。其中居住功能區評價指標的選取側重考慮土地的使用強度和投入狀況;商業服務醫側重從使用效益角度選取指標;工業功能區則側重考慮投入強度和經濟效益。這一評價體系不僅反映了集約利用的內涵,還考慮到了評價區域的不同尺度,并且在指導思想上明確了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適度規模問題,在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方面做了有意義的探索。
表11—7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總體評價指標體系
(四)評價方法
1.標準化方法:為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稱為標準化。
2.權重確定方法(層次分析法):是將決策總是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
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該方法是美國運籌學家匹茨堡大學教授薩蒂于本世紀70年代初,在為美國國防部研究"根據各個工業部門對國家福利的貢獻大小而進行電力分配"課題時,應用網絡系統理論和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提出的一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
3.綜合評價方法:運用多個指標對多個參評單位進行評價的方法,稱為多變量綜合評價方法,或簡稱綜合評價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將多個指標轉化為一個能夠反映綜合情況的指標來進行評價。如不同國家經濟實力,不同地區社會發展水平,小康生活水平達標進程,企業經濟效益評價等,都可以應用這種方法。 (五)評價實例分析:
1.評價實例許昌市建設用地結構與布局
到20xx年,許昌市建設用地82322.5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6.53%。建設用地中
城鄉建設用地面積73507.66公頃,占建設用地的89.29%;交通水利用地面積5581.92公頃,占建設用地的6.78%;其他建設用地面積3232.27公頃,占建設用地的3.93%。
城鄉建設用地中,城市用地面積7787.21公頃,占城鄉建設用地的10.59%;建制鎮
用地面積3954.09公頃,占城鄉建設用地的5.38%;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55511.80公頃,占城鄉建設用地的75.52%;其他獨立建設用地面積4378.19公頃,占城鄉建設用地的5.96%;采礦用地面積1876.37公頃,占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的2.55%。
交通水利用地中,鐵路用地面積731.09公頃,占交通水利用地的13.10%;公路用
地面積3329.16公頃,占交通水利用地的59.64%;管道運輸用地面積6.29公頃,占交通水利用地的0.11%;水工建筑用地面積796.99公頃,占交通水利用地的14.28%;水庫水面用地面積718.39公頃,占交通水利用地的12.87%。
其他建設用地中,風景名勝設施用地面積為646.45公頃,占其他建設用地面積的
20.00%;特殊用地面積為2585.82公頃,占其他建設用地面積的80%。
2.許昌數據
許昌市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綜合現狀數據
指標
城鎮建設用地綜合容積率
人口密度 城鎮人均建設用地 農村居民點人均建設用地
許昌縣 鄢陵縣 長葛市 禹州市 魏都區 襄城縣 0.27 982
0.14 851
0.21 1052
0.19 666
0.29 3697
0.23 818
103.17 150.09 89.88 123.79 99.22 126.34 151.83 155.42 189.04 168.31 105.3
174.2
城鎮化水平 單位GDP交通用地 單位工業用地工業產值 單位建設用地固定資產投資額 單位建設用地二、三產業增加值
工業用地率 綠化覆蓋率 土地閑置率 規劃實施程度 政策落實程度
20.5 13.7 0.67 15 0.004 35.52 33.2 13.6 80 81
21.4 6.02 0.9 8 0.003 7.69 34.1 14.5 83 80
30.6 5.2 0.62 16 0.005 28.28 22.6 13.1 81 83
25.14 5.87 0.45 9 0.003 13.02 20.8 12.9 85 78
95.12 8.85 1.02 23 0.003 33.12 32.8 15.7 77 79
20.7 18.49 0.62 17 0.002 6.31 21.7 14.9 81 82
注:數據主要來源于許昌市20xx年統計年鑒及實地調查
1) 標準化后值
2) 評價值
分值取值范圍為 [0,1] 分值為零,說明土地利用系統處于最不成熟的狀態.土地集約利用程度最低;當分值為l時,說明土地利用系統達到理想的成熟狀態,土地利用的集約程度。
評價分級3.評價結果分析1)分級分析2)空間分析
【土地資源調查與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it實習的報告07-13
it實習的報告07-13
it實習的報告07-13
it實習的報告07-13
it實習的報告07-13
it實習的報告07-13
it實習的報告07-13
it實習的報告07-13
it實習的報告07-13
it實習的報告07-13